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103章 他绝对是超级数学天才!

第103章 他绝对是超级数学天才!

  第103章 他绝对是超级数学天才!
  在普通高校里,很难有什么研究做到完全保密。
  这也是军事科技相关部门不会和高校的科研单位直接对接的原因。
  技术能够保密,但事情肯定不会保密。
  新的学期才刚到来,张明浩和孙雯团队合作的项目研发出新一代的隐形球,就成了好多学校领导、教授口中的话题——
  “那个球根本看不见!”
  “我也听说了,很厉害,放在眼前都看不见……”
  “这严格约束散射吧?不可能吧?”
  “什么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人家已经做到了,东西都做出来了。”
  “这是真事,我去光所看了,真的完全看不见,一点都不带夸张的……”
  很多人的消息,就有肯定有很多人去看。
  最开始,孙雯把隐形球像是宝贝一样摆在办公桌前,后来实在是不厌其烦,也只能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再扣上玻璃罩当个展品一样放置。
  那些来的人,有资格进实验室才能看上一眼。
  但是,什么也看不见。
  当透过玻璃去看隐形球,即便能捕捉一点点外形,也觉得是隔着玻璃影响视线导致的。
  校长施承乾都来了一趟,他都怀疑的说道,“里面是不是什么都没有?”
  “你们这是皇帝的新装,装也不装了?”
  谭延明笑着打开玻璃罩,让施承乾用手稍稍碰了下,他才相信是真的有隐形球存在。
  施承乾当即惊住了。
  他的表情和其他确定隐形球存在的人一模一样。
  实验室的人都见怪不怪了。
  孙雯还是觉得很好笑,她又朝着实验室里看了一眼,转过头认真问向张明浩,“这个项目真不做了吗?”
  她说完郁闷道,“想做也做不了了,管理部门已经通知会派人来审查经费,就是下周。”
  “那就最好,先把项目结了题再说。”
  张明浩笑道,“孙教授,你也不用担心,不是说结了题就不能做研究了。”
  “我们这个研究,还怕没有经费吗?”
  “是因为他们给的经费太少,不是我们的原因。等结了题,我们再做什么研究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无论哪一方看好我们的研究,就坐下来重新谈!”
  “这次不能疏忽大意了!”
  项目结题是好事情,结题以后,后续再做什么研究就自由了。
  现在是已经立项,经费只给一半儿经费就很难受。
  这件事情也长了教训,不能说谈了给资助就做项目,一定要谈好具体经费,谈好所有细节。
  所有都谈好,签的研发合同上也要确定全都经费到账,并且能够随意使用再去正式做项目。
  中国有句古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一次亏,长个教训。
  以后也就不会再踩这个坑。
  ……
  电科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清淮省研发基地。
  在一间实验室里,几个人正围着桌子看来看去。
  桌上放了个支架,有个圆形的白色塑料环,悬空的飘在支架上方。
  这一幕科幻般的景象,让围着的几人都惊叹不已。
  “还真是隐形啊!”
  “这个光线下根本看不到,如果不说上面有个球,我真以为这个塑料环是飘着的。”
  “江州大学,张明浩做出来的?”
  “他们上次就做了个隐形球,现在是改进版本,升级了,第二代。”
  “已经升到了max吧!”
  每个人脸上都是惊讶和新奇。
  电科集团是专门研制军事科技,第三十二研究所,专攻雷达侦测以及反雷达相关技术。
  他们团队则专攻红外线探测与反探测技术。
  在发现有‘隐形球’技术后,他们觉得对红外线雷达技术很有用,后来就向上级提交了说明。
  这才有了科技部重点支持的‘视觉光感模型’项目。
  ‘视觉光感模型’项目,是科技部下属相关部门项目管理、监督,成果上报和验收就是他们负责了。
  陈剑锋是团队的负责人,他在围观的隐形球,感叹道,“这个技术太厉害,太先进了。”
  “看技术资料上说,是用光学材料微米级颗粒性组合搭配造出来的。”
  “不知道,还真以为是最尖端的超材料编译技术。”
  另一个研究员,薛凤山点头道,“这是真的隐形,完全看不到,唯一的缺点是只能做成球型。”
  一种隐形技术,只能做成球形才能有效果,说明主要依托的是颗粒性光学材料对散射、反射的控制,再依靠光的折射控制完成的视觉隐形。
  在应用上,限制就大了。
  “不过能隐形已经很厉害了!视觉隐形可比雷达隐形难做多了,更别说只依靠对光的控制,而不是吸收。”
  薛凤山感叹说完,随后道,“我看过他们的立项说明,目标是制造出隐形衣,其实也就是制造出涂层材料,应该是朝着超材料方向研究的。”
  “不说能不能达成目标,最终做出的涂层材料,有这个球的五分、三分,已经很了不起了。”
  陈剑锋点了点头,再朝着桌上看了一眼,又走到旁边仔细看,随后抬头道,“有一个事,我很感兴趣。”
  “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研究的?”
  “以颗粒性组合来控制光,这个方向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做出来。”
  “研究方法、思路,后续要怎么做研究,都很重要啊!”
  他说着对薛凤山道,“这样吧,我们去一趟江州大学,面对面和他们谈一谈、讨论一下。”
  “尤其是张明浩,天才博士生,我还真想见一见。”
  ……
  陈剑锋的行动能力极高。
  在决定要去江州大学以后,他马上去找了领导当面申请,然后就点了几个人一起过去。
  相关领导对接了一下江州大学,但因为研究人员的保密问题,只简单通知了光学研究所。
  学校方面不会特别去接待。
  陈剑锋、薛凤山等一行四人,乘着汽车快速抵达以后,接待的就只有谭延明、王庆新等人。
  张明浩都是后来知道的。
  他去上了节课,还听的非常认真,根本没注意手机消息。
  王庆新找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问了好半天才找到了教室,气喘吁吁的把他叫走了,出门教学楼往外走着,他还埋怨着,“你不在实验室待着,来上什么课啊?”
  “我还在读博,一年级,上课不正常吗?”
  张明浩一句话把王庆新堵死了。
  他干脆就埋头往前走,也简单说道,“上级部门来人来,应该和你们那个隐形球有关。”
  两人一路直奔光学研究所。
  等进了研究所楼以后,问一下就找到了正参观实验室的一行人。
  谭延明帮着简单介绍了下。
  陈剑锋立刻和张明浩握手,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张明浩,天才博士生,还真年轻。我听谭院士说,你已经是研究员了,也能称呼一声‘张教授’了。”
  其他人听的笑了出来。
  张明浩才二十出头的年纪,而且长相显年轻,叫一声‘同学’很正常,说是‘教授’感觉有些别扭。
  “客气了。”
  张明浩听的也新奇,笑道,“陈组长,叫我名字就行,被称做‘教授’还真不习惯。”
  “你已经是研究员了,也要习惯。”陈剑锋笑着说完,问了一下谭延明,就直接去了接待室。
  一行人都过去了。
  等进了接待室以后,其他人都自觉离开,只剩张明浩和孙雯两个人。
  陈建锋问到了主题,“我很好奇,你们这个研究具体是怎么做的?”
  “是说实验和研究过程?”
  “对。”
  孙雯开口道,“我们团队就负责做实验,做各类光学材料的特性测定。”
  “比如,针对微米级的颗粒测定,包括各方向的反射、散射方向等等,还有颗粒边缘特性测定也很重要,边缘只有一条线,但因为存在转角,光学特性会存在些许差异……”
  她说了微米级颗粒检测工作,还补充道,“其实最好是能做纳米级的检测,尤其是百纳米到万纳米之间,更精细的数据对研究非常有价值。”
  陈剑锋听着点了点头。
  上报的成果上,有一大堆的实验数据,都是光学材料的测定。
  这些就是孙雯团队做出来的。
  他又转向张明浩。
  张明浩简单说道,“我就负责做计算,根据各种检测数据完善研究框架,然后做推导。”
  他解释道,“我们这个研究,目前的主方向就是降低反射、控制散射,依托足够多的材料测定数据,也就能设计出降低视觉感知的模型。”
  “听起来倒是简单……”
  陈剑锋思索着点点头,继续问道,“能不能说说你们的新型隐形球。”
  “我看成果报告上只有技术信息,说的是各个颗粒怎么搭配的,形成什么样的结构,但是,这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他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底层的研究方法比设计本身更有价值,就像是解一道数学题,只看着答案知道怎么解意义不大,关键还是怎么想出的求解方法。
  有了研究思考方法,以后再碰到其他题目,就也能想出求解方法。
  “这也简单,计算就行了。”
  张明浩到后面书架上拿了一迭稿纸,放在桌上,动笔讲解起来,“首先,我们测定了很多材料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做搭配。”
  “新型隐形球是四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降低反射、控制散射,就需要在各种数据中,寻找一种搭配上的最优解……”
  “我对于材料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基本框架,采用原来的设计……”
  “说一种最简单的粒子,单方向散射限制,可以通过数据列出方程组,假定……”
  “因为不确定什么结构才是最适合的,可以寻找一个范围,并假定这个范围内是最优解,再列出方程……”
  张明浩边做着讲解,手上还跟着写写画画。
  他很快用掉了几张稿子,上面都是一大堆的字符,密密麻麻的,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陈剑锋、薛凤山等人,最开始还认真的跟着听,但是第一个方程组求解以后,思路就完全跟不上。
  他们根本不知道张明浩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讲的东西有什么作用。
  陈剑锋是组长,他觉得一定要保持组长的权威。
  即便是听不懂,要装作能听懂的样子,他一直保持同一个动作,认真的看,话语间歇不断跟着点头。
  薛凤山则直接抬起头,他发现孙雯正专注于扣手指,顿时好奇问道,“孙教授,你懂这些吗?”
  “我不懂。”
  孙雯说的理所当然。
  薛凤山继续问道,“你不听听吗?你们一起做研究……”
  孙雯顿时摇头,“我可不听,弄不懂,之前张明浩给我讲过,讲个开头我就放弃了。”
  “这太复杂了,根本不是人类能理解的。”
  薛凤山愣了一下,马上看向认真听讲解的陈剑锋,发现陈剑锋的眼神飘忽,头还左右的晃动。
  他顿时‘扑哧’一声笑了。
  陈剑锋扭头看了薛凤山一眼,明白是被看出来了,赶紧轻咳一声掩饰尴尬,就听张明浩正讲道,“所以我们能知道,最适合的结构还是七面体,接下来……”
  “行了、行了。”
  陈剑锋赶紧打断,“张教授,可以了、可以了,我们差不多也了解了。这一部分先到这里……”
  “懂了吗?真不用再讲了?后面还有……”
  “懂了、懂了。”
  张明浩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他是利用框架做的计算,研究过程中好多求解用的是系统感知能力。
  但因为是独自做的设计,他对底层数学逻辑理解的也很清晰。
  给陈剑锋讲解的过程中,他感觉对其中的逻辑理解的更清晰了,自己甚至都有了提升。
  陈剑锋和薛凤山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他们完全没听明白。
  唯一知道的是,设计牵扯了大量的数学问题,牵扯到惊人的计算量,逻辑梳理也很复杂。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为什么是四种颗粒性材料组合?
  为什么是不规则三维七边形?
  以及具体折射率、散射控制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等等。
  每一个问题都牵扯大量的计算,大量的逻辑梳理,只一个‘三维七边形问题’就是个超级难题。
  陈剑锋再看向张明浩的目光都变了。
  以前只知道对方是天才博士生,在电磁学、超材料领域方向很有研究。
  现在发现,抛开物理领域不谈,对方也绝对个超级数学天才!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