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又一个LK99?这下闹大了!
第78章 又一个lk-99?这下闹大了!
东川省科技厅的信息发的都有些迫不及待。
他们已经憋了几天了。
国内各个省份之间也存在科技竞争,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投入、研发经费、创新成果转化等关键性指标的比拼上。
在科技成果方面,东川省放眼全国,不说排名倒数,但和同体量经济的省份相比,差距也是不小的。
这主要是因为省内的名校数量少,顶尖的研发机构数量也少。
现在有了这样的成果,省科技厅上下都像是出了口气一般,迫不及待的把消息公开出去,连公告标题都必须要带上‘东川省’的名字。
这个研究,必须要打上‘东川省’的烙印。
省科技厅发布研究成果公告,可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打开东江省科技厅的官方网站,根本就看不到任何一个研究成果公告,首页上看不到,分类上也很难看到。
他们一般发布的公告都类似于‘某某一体推进专题研讨班’、‘某领导出席医工交叉学术会议’、‘科技厅举办量子科技专题讲座’、‘科技研究所组织观看抗-战题材影片’,等等,诸如此类。
官网首页忽然出现一个科技研究成果的公告,旁边的新闻图都换成了实验室的背景,而不是一大堆领导开会的图片,只是扫一眼都感觉很新奇。
下一刻就能注意到成果标题关键字——
常温超导!
有媒体工作者注意到官网公告的变动,第一反应就是,“攻克常温超导?”
“省科技厅也过上了愚人节?”
江州大学官网的公告就更加直白了,一个标题把情况说的明明白白,而且还加了一个‘21世纪最大科技难题’的前缀,想不被注意到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有第一时间见到成果信息的人,学生、教职工、校外人士,马上就给信息惊住了。
大量的媒体知道了信息。
不管消息来源是东江省科技厅还是江州大学,他们任何一条信息都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转载发布,因为消息都来自官方网站。
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根本不用考虑真实性,闭上眼睛加大力气炒作就对了。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以后,网络上已经到处都是媒体的报道了。
《江州大学团队攻克常温超导难题!》
《21世纪最大科技难题被攻克,来自江州大学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东江省的科研团队研发出常温超导材料!》
《新世纪以来,最大的科研进展出现了!》
《常温超导……》
大量的新闻,大量的报道。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些第一时间看到信息公告的人,甚至还没有读完公告的全部内容。
如此重大的成果,公告当然不能只有一个标题。
下面还有一大堆详细的介绍——
“我校的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博士生张明浩联合朱炳坤教授、薛坤教授等人,一起研发制造出多层锡烯薄膜材料。”
“这是一种二维原子层堆迭的特殊材料,常温环境下具有100%导电率,还具伊辛超导特性,可以在极强磁……”
“新材料被命名为stn-01……”
“锡烯,是同石墨烯一样的单原子层材料,具有……
“材料拥有拓扑边缘态特性,并以此实现常温的100%导电率……”
“锡烯,由斯坦福大学张守晟教授团队做出预测,张守晟认为锡烯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能在常温下达到100%导电率的超级材料,远胜近年来热议的石墨烯,可实现室温下无能量损耗的电子输运……”
“其原理在于,锡烯中由于pxy轨道具有远强于pz轨道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因此s-p轨道的能带反转可以在布里渊区中心打开数百毫电子伏的巨大能隙……”
在一大堆的介绍以后,公告信息中宣布道,“我校应用电磁实验室团队,成功制造出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直接性检测到拓扑边缘态和伊辛超导现象,并验证常温100%导电的预言。”
“恭喜我校博士生张明浩、朱炳坤教授、薛坤教授以及方慧敏教授,携手完成如此重大的研发。”
“stn-01必将成为21世纪引领人类实现科技革命的助推……”
……
当省科技厅和江州大学的公告,对各路媒体进行转载发布以后,马上吸引了大量的网络关注。
相关新闻极其快速冲到了各个网络平台的热门榜单。
#常温超导被攻克的#
#江州大学常温超导#
#张明浩研发常温超导材料#
一条又一条的关键字新闻,也让舆论彻底被引爆了。
网络上也少不了大量的讨论,“常温超导被攻克,不可能吧?”
“我看了内容好像说常温100%导电,不是常温超导。”
“标题上写的是常温超导,不管原理是什么,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难道又是一个lk-99?”
“只是制造出来吧,没说能不能应用,希望不像是lk-99一样是炒出来的。”
“如果是真的,就太伟大了吧!科技要腾飞了啊!”
网络上当然也少不了质疑的声音。
有专业学者站出来质疑表示说,“现在连单层锡烯薄膜都没制备出来,怎么可能造出多层锡烯薄膜材料?”
“这个跨度实在太大了吧!”
“而且说的也不严谨,不是常温超导,而是常温100%导电率,这样的材料电流载率会很低,应用价值低。”
同时,也有其他的学者,或者博流量的自媒体站出来表示否定。
网上的专家说的没有错,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确实不是常温超导材料,准确的说应该是常温100%导电率。
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底层物理规则都不一样。
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只要结果是一样的,称作常温超导也并不算夸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常温100%导电’的原理很复杂,还要去解释为什么会常温100%导电。
常温超导,一下子都明白了。
对于专业学者来说,他们不只依靠网上发布的信息来做判断,有些信息渠道广泛的学者,马上找各种关系,探听消息的真实性。
省科技厅和江州大学一下子就忙碌起来。
省科技厅的官员,在包括江州大学上到校长、副校长,下到物理学院的教授、普通职工,电话都开始响个不停。
事情甚至波及到其他学院。
有商学院的教授接到朋友电话,对面上来就问道,“你们学校研发出了常温超导材料,是真的吗?”
接到电话的教授都有点儿发懵。
常温超导?
我一个商学院的教授,你问我这个?
有了解信息的官员或教授,有人问起就解释了几句,后来发现还是电话不断,通讯软件上的信息都快刷爆了。
省科技厅和江州大学方面的忙碌,也说明事情是有多火热了。
很快就一大堆记者找上了门。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薛坤、朱炳坤等人依旧忙碌于实验工作。
在进行了第二批实验后,他们马上又进行第三批实验,希望能制造出更多的样品。
几个人都是勤勤恳恳,但想专业工作也不容易。
前来的记者们围住了实验室的大门。
江州大学对这种情况有准备,好多的保安在附近执勤,实验室门口还拉了线,其他无关的人不能越界进入实验室内部。
但记者采访,也不能直接赶人,毕竟都是正规媒体。
张明浩进门的时候,就被记者认了出来,他毕竟上过几次新闻,也算是个小名人了。
一大群记者把他团团围住,一大堆话筒凑到了嘴边。
“能不能说说你们的常温超导?”有记者当即问道。
张明浩赶紧伸胳膊护住自己i,防止有记者冲到身上,随后才道,“纠正一下,不是常温超导,是常温100%导电率。”
“实际上,也不是百分百导电,我们制备出的材料,电阻率比铜小七个数量级,但还远达不到超导的程度……”
记者们可不管这些专业数据,有人马上问道,“研发出了超导材料,是不是意味着马上会迎来科技革命?”
“呃~~~”
张明浩想了想,道,“我只能说,高科技领域方面可能会用到这种材料。”
现在来说,材料的成本太高了。
他们只制造出了两块材料,加在一起平铺着都没有两个手指大,花掉的经费已经超过百万。
因为涉及到原子的操控,技术升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未来伴随着工艺的提升和大规模制造,成本肯定会有所下降,但也绝不是普通科技领域能用的。
张明浩回答了几个问题,但发现记者根本没有散去的样子。
他忽然见到门口出现一个身影,立刻指着那个方向喊了一声,“看!研发的关键人物来了!”
趁着记者们愣神的时间,他迅速挤出了一条道,头也不回的冲进了实验室。
门口。
陈帅看看围着的记者,咧出了一抹笑容,开口道,“我是陈帅,你们有什么问题?”
“陈帅?”
“研发名单上好像没有这个人吧?”
“没有,就张明浩,两个坤,还有个女教授……”
呼啦啦……
记者们迅速撤走了。
陈帅左看右看,有些不甘心的挥了挥手,最终不满的嘀咕一句,“不采访我?”
“我还不想接受采访呢!”
“哼!”
……
一大波新闻炒作持续了一整天。
只看新闻消息,就感觉明天人类的科技就会迎来跨越式发展。
在火热的报道之后,舆论上的质疑声也变多了,有平台还出现了一个质疑的关键词——
#又一个lk99#。
lk-99,源自半岛期刊发布的一篇论文,阐述了命名为‘lk-99’的材料,展现出室温常压超导现象。
之后半岛首都举办的mml会议做了lk-99的专题报道。
在专题报道以后,lk-99顿时成为了全球热炒的话题,一时间被媒体确认为常温超导材料,并会以极快的速度让科技得到革-命性发展。
常温超导材料很吸引人,同样很吸引各大科研团队。
很多专业的实验机构,都纷纷加入到制备lk-99材料的工作中,后续的一个月时间,有不少团队制备出了lk-99,却发现根本没有常温超导现象。
最终,《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总结了国际上不同实验室的重复实验结果,指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并解释了这种材料出现类似超导行为的原因。
名噪一时的lk-99终于尘埃落定。
这就是lk-99事件,也被称作是一场常温超导材料的闹剧。
江州大学宣布制造出的常温超导材料‘stn-01’,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lk-99?
……
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
二楼办公室。
杨学文翘着脚尖,脸上的表情充满了不屑,“常温超导材料?亏他们敢说出来!”
“又是一个lk-99!”
他好笑道,“张明浩发现了zxz现象,又做了个隐形球,现在又研究出常温超导材料?”
“当自己是神仙嘛?”
安伯驹皱了下眉头,默然不语,张明浩当然不是神仙,但对方的研发能力是不可否认的。
zxz现象,也就是张氏现象,是被国际物理界认定的。
隐形球也有很多报道,事情的后续就不清楚了,但类似的技术,上级部门肯定会感兴趣。
现在的stn-01……
安伯驹想了想,说道,“他们造出来的是多层锡烯材料吧?确实不是常温超导。学文,你觉得不可能吗?”
“绝对不可能!”
杨学文的语气非常肯定,“锡烯薄膜,我也有了解,这种二维材料连理论测定都没有完成,他们说造出了多层,也就是三维材料?”
“安老师,你想想可能吗?”
安伯驹思索着点了点头,他也觉得不太可能。
“就是炒作而已。”
杨学文继续道,“别说这个了,我觉得他那个实验可能就是假的。”
说到这里,他变得认真很多,“我的团队研究了一次又一次,zxz确实是存在的,但影响微乎其微。”
“他的实验论文说的是空气直接性流动,但使用的测定仪器都不标准,论文用词上也有问题。”
“后来说的是‘明显感觉到空气流动’,谁知道是不是有其他影响?”
“那个实验室环境不好,做实验的时候开着门就可能有风,让他感觉到了,否则为什么做了这么多次实验,一点都没有发现呢?”
安伯驹问道,“国际上其他的团队有进展吗?”
“没有任何进展。”
杨学文道,“我昨天还和芝加哥大学的团队交流了一下,他们也是做了无数次实验,现在都快放弃了。”
安伯驹思索着开口道,“也可以暂时不复刻实验,朝着zxz的方向研究。”
“zxz现象明确,研究肯定是有前景的。”
杨学文认真点了点头,随后心思又放在了新闻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笑道,“stn-01,又是一个lk-99。”
“现在国外都有消息了,我看国外不少大媒体,包括《泰晤士报》、《半岛联社》都有报道。”
“这下闹大了,看他们怎么收场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