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77章 有1又有2,正式对外发布信息!

第77章 有1又有2,正式对外发布信息!

  第77章 有1又有2,正式对外发布信息!
  第二天,材料又被送到了光学研究所。
  在邓家山的精细操作下,材料被分割出个一毫米宽、一厘米长的薄层细线。
  这一小块细线,被固定在塑料盒子里,送到了东川省检测技术研究院。
  谭延明带着张明浩一起过去找到了赵旭教授,并说起了检测需求。
  “精细测定电阻率、电流载力、超导临界转变温度,还有超强磁环境下的伊辛超导上限……”
  “还有,尽量不要破坏材料内部的结构。”
  赵旭皱了下眉头,惊讶问道,“这是伊辛超导体?”
  说完站起来,前后左右的打量了着桌上的材料,还继续喊了一句,“你们造出了伊辛超导体?真的假的!”
  他的语气不是质疑,而是惊奇。
  伊辛超导特性,在物理领域都是个新词汇,指的是超导材料在极强磁场环境下,依旧能保持超导特性。
  常规的超导材料,极强磁场环境超导特性都会受到破坏。
  从理论上来说,二维‘烯材料’具有伊辛超导特性。
  有研究团队认为,一些特殊材料,比如说二硫化钼晶体,也可能属于伊辛超导体,但也只是‘可能’而已,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所以伊辛超导体,到现在依旧是概念上的材料。
  “是不是伊辛超导体,你们测一下就知道了。”
  谭延明笑着回道。
  赵旭继续盯着材料看,他点了下头,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个材料太小了,而且薄膜材料都很脆弱,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检测难度很高。”
  “而且,有几项检测都可能破坏结果,比如说电流载力,材料是否能承受过载的电流?”
  “做检测,你们可要想好了,我不能保证完全不破坏结构……”
  他说的很直白,也是实话。
  有些材料被高功率电流一冲,可能就直接损坏了,谁也无法保证检测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完全不被破坏。
  谭延明顿时看向了张明浩。
  张明浩道,“赵教授,你把那些可能会损坏结构的检测放在后面。”
  “我们主要还是测定电阻率,电流载力有个估值就可以,伊辛超导特性,也可以后续再进行测定。”
  赵旭点头,“那就简单了。”
  他说的又站了起来,端着材料就走出了门,“去实验室吧,我先简单测一下。”
  他们一起去了实验室。
  谭延明和张明浩坐在外间,小声说起了检测问题。
  “电流载力也很重要吧?”
  谭延明疑惑的问道,“这个数据能决定应用价值,不需要准确吗?”
  “测出个估值就可以。”
  张明浩解释道,“锡烯是拓扑绝缘体,中间是绝缘体,只有材料边缘会导电。”
  “边缘不是上层,不是下层,说的是原子层的边缘,导电面积非常狭小,电流载力的数据肯定不会太高。”
  “如果未来要应用,肯定要切成非常细小的丝,所以现在来说有个预估数据就可以。”
  谭延明顿时明白过来。
  拓扑绝缘体只有边缘导电,再加上是薄层材料,导电的横截面太狭小肯定会影响到电流载力。
  但同时,边缘电阻近乎为零的特性,也会增加电流载力。
  现在有个预估数据就足够了,毕竟还没有到应用的程度。
  两人一起等在外面。
  过不多久,赵旭走出了实验室,他的表情非常怪异,有新奇、有激动,还有一些夸张的怪笑。
  到了近前,则变成了讨好的笑,“谭院士,商量个事!”
  “这个材料检测难度非常高,想出数据很困难,检测的花费可不低。”
  “这样吧,我们团队帮你们做检测,每一项都出详细的数据,而且免费,一分钱都不要,等检测结束以后,这一小块材料能不能留下来?”
  “呃……”
  谭延明愣了一下,旋即问道,“你不是说,有些检测很难不破坏结构吗?到时候,材料都损坏了……”
  “那是其他团队!”
  赵旭一拍胸脯,“我们团队实力强,什么高难度的检测都能攻关解决!”
  “但是,这个材料……”
  谭延明顿时又看向了张明浩,他可决定不了。
  张明浩想了想,点头道,“也可以,但是,赵旭教授,你们团队一定要保证每个数据都精准。”
  “放心吧!”
  赵旭高兴的一拍胸脯,“别说是东川省,放眼全国、全世界,在金属导体检测领域上,我们团队的实力也是数一数二。”
  他说的高兴的都想跳起来。
  拿着材料进实验室的时候,只觉得是一块特殊伊辛超导体,但简单测了一下电阻率后,就发现根本测不到读数。
  这说明电阻率比常规金属小一万倍以上。
  在常温的环境下,某个材料的电阻率竟然比金属小一万倍以上,不就是常温超导吗?
  这块小细线一样的材料,竟然是个常温超导体?
  宝贝啊!
  这是真正的宝贝!
  ……
  材料检测不是一下子就能出结果的。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制造出常温超导材料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快速传到了各个上级领导的耳朵里。
  这次不是集体上门,而是大多数领导都沉默了。
  很多人也都在等检测结果。
  上次用电磁学实验室说发现了新的物理现象,省科技厅的负责人宋凯峰登门来查看,过来确认后,也能继续上报让上级部门派人来验收。
  现在是制造出常温超导材料,听起来感觉就不可思议,甚至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的。
  常温超导材料?
  怎么可能呢!
  他们都希望确认消息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否则闹了个乌龙传出去可就不太好了。
  同时也有领导采取了行动。
  比如,副校长徐培军,他去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和朱炳坤、张明浩谈了一下,随后就去了东川省检测技术研究院,询问一下材料检测的进展。
  他根本问不出信息。
  赵旭很清楚是常温超导的材料,但徐培军的级别还是不太够,也担心说出来会出什么问题。
  徐培军也只能回去等结果了。
  一直等到三天后,赵旭团队才拿出了一份检测报告,上面有三项重要数据是明确的,一个就是电阻率,另一个就是电流载力,最后则是临界转变温度。
  “伊辛超导的数据,还要等一个星期,这项数值的检测非常复杂,要配合实验一起进行。”
  赵旭解释说道。
  所有团队都是做伊辛超导的研究,而不是做伊辛超导的检测。
  伊辛超导的检测,不在检测技术研究院常规检测范围内,他们需要专门去设计检测方案,还要对设备进行调整,才能给出个大致结果。
  不过,有电阻率和电流载力,两项数据已经够了。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拿到了检测结果以后,只等了两个小时,就被人喊着去学校行政处开会。
  行政处会议室。
  省科技厅负责人宋凯峰、江州大学校长施承乾、副校长徐培军都在,还有几个省-政-府的官员也过来参加会议。
  其他还有几个院士、教授,以及学校里的各个部门负责人。
  他们都想确定一件事——
  “常温超导材料是不是真的?”宋凯峰直接开口问道。
  他问的是朱炳坤。
  朱炳坤立刻点头,“当然是真的,材料就在那里,而且我们拿到检测研究院的报告了。”
  他说着给每个人发了一份。
  谭延明也是第一次看到报告,看到电阻率、电流载力的数据,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电阻率测定到的数值是10的负7次方微欧*厘米。
  这个数值比常规金属导体的电阻率要小上7个数量级。
  虽然远达不到低温超导的程度,但却比一些高温超导材料进入超导状态的实际电阻率还要低。
  高温超导材料,进入超导状态时电阻并不是零。
  电阻为零,只是理论上的。
  高温超导材料往往组成复杂,也会导致进入超导状态后,电子运动依旧要受到微弱的阻碍,进行精密的测定就能明显检测到电阻。
  不过是针对材料的应用来说,去界定是否达到超导标准也没有意义,实际情况上,只要比常规金属电阻率小上5个数量级,就可以认为电阻为零。
  小7个数量级,严谨的说是‘超低电阻率材料’,但不严格的情况,也可以称之为常温超导材料。
  另一个重要数据就是电流载力,电流载力直接关系到应用问题。
  报告上的电流载力数据并不高,大概只有纯铜线的十分之一。
  如果对材料并不了解,就会觉得电流载率数据并不高,放在应用上可能会收到很大限制。
  谭延明是有了解的。
  他盯着电流载力数据,小声问向张明浩,“这就是你说的电流载力数据不会太好看?”
  “那一块材料宽度也有一毫米,两侧边缘的导电能力,就能达到铜的十分之一,只要切割成100微米宽的细线,不就可以达到铜的标准了?”
  张明浩愣了一下,反问道,“这很高吗?”
  “呃~~~”
  谭延明不想说话了。
  很多材料的电流载率远远超过铜,尤其是那些超导材料,超低温下电流载力可能会比铜高出几个数量级。
  但要知道一点,铜是单质金属,而单质金属是最容易导电的,99.9%以上的复合材料、合金材料,电流载力都不会超过铜,有些甚至大大弱于铜。
  所以,即便是高科技领域,铜也是最常见的导体材料,能直接性取代铜的材料也只有银。
  所有人都认真看着报告。
  朱炳坤则是逐条做了讲解,也让所有人确定一件事,他们确实制造出了常温超导材料,而且非常有应用价值。
  宋凯峰当地拍板宣布道,“这项研究,省科技厅全力支持!”
  他说完问道,“我听谭院士说,你们希望能造出更多的材料,对吧?这个肯定是要支持的。”
  “你们后续还需要多少资金?”
  朱炳坤顿时有些犹豫,他不是那种善于现场谈经费的人,尤其是一大堆领导看着。
  这怎么开口?要多少适合?
  张明浩很直接的说道,“宋主任,经费上当然是越多越好,你给上一个亿,我们也不嫌多!”
  一句话说完,所有人都笑了出来。
  宋凯峰也停下笑,“一个亿,你还真敢说。”
  “你们的研究可能值这个价,但是我们拿不出钱!”
  “我还听说,技术上有协议对吧?你这是让我们投钱来帮你赚钱啊?”
  张明浩不在意的反驳道,“这应该不是一回事儿吧?技术,我们已经研究好了。”
  “现在是要多造一些材料出来,造出来也不会亏损,只需要一些资金支持而已。”
  “要不然我们就向上申请……”
  “不行!”
  宋凯峰当即否定,他立刻开口道,“资金上都没有问题,你们全力造第二块、第三块材料出来,一切开销省里都出了!”
  他说完还瞪了其他人一眼。
  向上申请?让上级部门拨款支持造材料?
  那当然不行了!
  这个研究成果一定不能和上级部门沾边,最好是全部都留在东川省,甚至留在江州市。
  用了上级部门的拨款,到时候,一部分功劳就分出去了。
  ……
  科技厅直接给了大笔的拨款,再加上学校的支持。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快速启动了大规模制造,第一目标就是造出第二块材料。
  虽然是大规模制造,但制造过程还是要保密的,最需要保密的就是衬底,那是核心中的核心。
  能接触衬底的就只有朱炳坤和薛坤两个人。
  其他人最多负责检测。
  在快速制造出一大堆的多层锡烯薄膜材料后,检测室确实需要不少人手。
  那些参与检测的人员也知道了情况,私下里也惊讶的讨论起来,“造的是多层锡烯薄膜材料?”
  “要检测绝缘特性,也就代表百分百导电率吧?”
  “真能造出来吗?”
  “当然了!有部分材料是有绝缘特性的,只不过面积很小……”
  时间又过了三天。
  三天时间,实验室就造了两批材料出来,每一批都有十几块多层锡烯薄膜材料,不少材料都检测到了绝缘特性。
  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整块的材料,是要直接测到中间是绝缘体,而不是检测到绝缘信号。
  在第二批材料检测过程中,终于有检测人员测定到了一整块绝缘材料。
  “方教授,过来看这一块材料!”
  “相邻位置都是绝缘的,测定不到电流型号!”
  “一整块都是如此!”
  检测人员明显很激动,他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
  方慧敏马上过去查看。
  在进行详细的检测后,她也确定制造出了整块材料。
  她操作着把材料从边缘切了下来,进行重新测定以后,也确定材料的特性和上一块是一致的。
  材料制造出来以后,还是拿到光学研究所进行切割。
  在切割完毕后,再送回电磁学实验室进行常规检测,也更进一步确定造出了第二块同样的材料。
  第二块,意义不同,他们进行大规模实验的目的就在于此。
  很多人都盯着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第二块材料造出来以后,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学校、省科技厅,乃至于更高级别领导的耳朵里。
  有1,再有了2,已经能确定了!
  省科技厅负责人宋凯峰,当即把准备好的材料上报给了科技部,上报的成果内容直接宣布江州大学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研发出了常温超导材料。
  在进行上报以后,省科技厅和江州大学就一起对外发布了消息。
  省科技厅的公告标题为——
  《东川省科技研发重大成果:制造出常温超导材料!》
  江州大学则是——
  《常温超导:21世纪最大科技难题被我校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攻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