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确定了,常温近乎超导!这叫先见之明
第76章 确定了,常温近乎超导!这叫先见之明!
“快去,别耽误了!赶紧去做检测室,去看一下!”
“验收不是给样品了吗?你们去做你们的,研究更重要!”
谭延明大喊了一声。
朱炳坤顿时反应过来,他也不再管验收组,率先冲进了检测室。
薛坤和方慧敏紧随其后。
张明浩也跟着走了进去,他也想看看造出来的‘拓扑绝缘态’材料究竟是什么模样。
陈帅犹豫了一下,他左看看、右看看,也朝着检测室挪了几步。
他正想进门,结果被谭延明提前拦下了。
谭延明不确定的问道,“陈教授,你也参与这个研究?”
“这个、这个……”
陈帅顿时有点尴尬。
他没有参与实验研究,但怎么也是实验室的研究员,还能不让进了?
同时,心里也非常气愤。
“果然!”
“朱炳坤、薛坤,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家伙又把我甩下了!”
“他们做研究,把我甩在一边……”
“上次是‘张氏现象’,这次又是什么重大成果?”
陈帅身后,孟志阳、洪振宇等验收组的人也很好奇。
孟志阳往前凑了一点,是想站在门外看看,结果都被谭延明拦住了。
谭延明解释道,“抱歉了,孟院士。”
“这个研究和验收也没有关系,在研究确认之前,暂时需要保密!”
谭延明说的非常肯定。
张明浩在他耳边就说了一句话,“常温100%导电率材料。”
这一句就够了。
常温100%导电率,就等同于常温超导,绝对是国际最顶级的研究成果。
别说是研究出来,只是‘擦上一点边’,都够获得个国际重大奖项。
如此大的研究成果,可不管什么专家验收组之类的,连验收项目都不重要了。
谁也不能进、谁也不能打扰!
验收组一行人站在门外,他们互相对视一眼,脑子都有些发懵。
看着对方的架势也知道,肯定是完成了什么重大研究。
孟志阳干脆说道,“这边也没什么看的了。材料已经有了,拿回去做检测吧。”
王贵元也有些好奇,他是行政人员,做研究方面也不关心,他过来打了个圆场,开口道,“孟院士,去行政处吧。”
“这个项目的经费情况还没有看呢。”
项目验收也需要核算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核算也是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笔经费支出都是有记录的,各个部分的支出,总计都要按规定进行,单项不能超过所规定的比例。
不过绝大部分项目经费使用上都不会出问题,经费的审核上也只是走一下流程而已。
或者说,哪怕是有问题,在验收的时候也已经没问题了。
验收组一行人都心不在焉的。
他们都在想对方完成了什么样的研究,竟然会有这么大阵仗。
连验收组都不管了?
他们就不怕验收组找点问题,拖着不给验收通过?
仔细一想,还真是不怕!
对方的研究成果明明白白的放在那里,高科技未来材料都准备了一大箱。
这种情况,谁敢卡着验收不给过?
即便想找点问题也是边边角角,和研究本身就没有关系了。
只要研究上没问题,卡着验收不给过,江州大学和省科技厅都会出面,到时候,事情可就闹大了。
所以只要有研究成果在,验收组也没什么大不了。
“他们究竟完成了什么研究?”
“我听了几耳朵,好像说什么绝缘之类的……”
“绝缘?是说半导体?”
一行人还是很好奇,也忍不住小声讨论起来。
洪振宇和曹旺心里有猜测,而且还猜的很准确。
绝缘?
应该是多层锡烯薄膜堆迭材料吧?
也就是,制造出一块多层锡烯薄膜堆迭的‘三维’材料,并测定到内部具有绝缘特性,就能实现‘三维’意义上的拓扑边缘态。
直白来说,实现常温100%导电率!
对方研究的方向,真正的大成果也只能是这个了。
但是,他们根本不敢相信。
“不可能!”
曹旺和洪振宇对视一眼,讨论着说道,“洪教授,这个难度你知道的。”
“必须承认,他们做出的锡烯样品质量很高,但依旧没脱离常态,多层锡烯薄膜堆迭必须要让锡烯薄膜稳定的生长。”
“那不是现在能造出来的,甚至说,再过十年都不可能!”
洪振宇思索着点点头。
他知道曹旺说的是对的,但其他还能是什么呢?
……
应用电磁实验室,检测室。
朱炳坤、薛坤以及张明浩一起盯着试验台上一块片状材料。
那是一小块轻薄材料,只有成年人拇指大小,明显是从制备好的多层锡烯薄膜材料切下来的,和一些标准样品很相似。
“放心吧!”
方慧敏站在三人身后,开口道,“我切的位置都是没有测定到绝缘特性的部分,里面的部分根本不敢动。”
朱炳坤顿时轻呼一口气,特别说了一句,“方教授,我们都相信你。”
方慧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看刚才朱炳坤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是怀疑自己破坏了材料结构。
多层锡烯薄膜材料,当然不能随意的进行切割。
材料是多层堆迭整齐的锡烯薄膜组成,锡烯薄膜是单原子层结构,材料只需要稍稍进行物理性的触碰,就可能会影响到物理特性。
直接性进行物理切割,就更加严重了。
那会让材料边侧,直接失去本该有的特性。
但材料也必须要切割。
没有测定到绝缘特性的位置,原子层排列肯定不规整。
想让整块材料直接展现出拓扑边缘态特性,使得其能够常温100%导电特性,就必须要在原子层排列整齐的边缘‘下刀’,把排列不整齐的部分全部去除。
这会是一个对于材料的大手术,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小的研究了。
“去光所吧!”
谭延明了解情况以后,建议道,“你们的设备精细度不够。”
“去光所,用超高精度的设备,再设计个方案就可以了。”
……
几人带着材料一起去了光学研究所的设备间。
他们仔细研究,设计了一套极为精细的材料分割方案,又根据方案问了设备专家汪海涛。
汪海涛道,“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但是操作上要求非常精细,光靠邓工一个人可能不行。”
邓家山是工业研究所最好的工程师,是高精度设备操作的‘手艺’人。
他一个人解决不了,那只能再找一个。
谭延明干脆和机械学院沟通了一下,找来机械工程研究所的工程师张元启。
张元启同样也是‘手艺’人,非常擅长高精度的操作。
邓家山和张元启一起研究了方案,随后进行了工作分工,就开始对材料进行切割。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朱炳坤、张明浩等人在外面等着,一等就到了晚上,但没有一个人离开,连谭延明都等在外面。
他可不想错过‘见证奇迹’的时刻!
常温100%导电率,就等同于常温超导。
这是多么惊人的成果!
哪怕只制造出一小块常温超导材料,也会成为科研领域独一无二的瑰宝。
科研领域来说,0到1,也就是从无到有的研究是最难的。
现在制造出了一小块,就说明能够制造出第二块,伴随着工艺改进、技术改进后,总会有大批量制造的那一天。
这个研究成果,比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要珍贵。
九点半,设备室的门终于开了。
张元启从里面走出来,很随意的说了句,“就放桌上了,你们看看行不行。”
几人顿时进了房间。
邓家山正在做工作的收尾,他指着桌上玻璃托盘,说道,“就是那块,t字型的。”
玻璃托盘上放置一个小t字型的薄层材料。
几个人都过去仔细的看。
对比最初的手指大小,切割后的材料已经小了一倍以上,整体也就是个指甲盖大小。
朱炳坤视若珍宝般的捧起玻璃器皿,找了个塑料罩子盖在了上面,防止会发生磕碰。
他们带着材料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电阻率。
常温100%导电率,说明材料的电阻为零。
但实际上,不存在电阻为零的材料。
哪怕材料处在低温超导状态,电阻也只是理论上为零,一定是微乎其微的存在着。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有能够精密测定电阻的仪器。
当使用精密测定仪器对材料进行测定的时候,几个人都盯着仪器上显示的数值。
0.0001……
过了几秒钟,数值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朱炳坤忍不住激动地攥紧了拳头,满心兴奋道,“这下能确定了!”
“锡烯薄膜的理论是正确的,确实可以做到常温百分百导电!”
薛坤也跟着道,“显示的是最小值,也就代表电阻率小于0.001微欧,是常规导电金属的千分之一以下!”
“这一块材料近乎于实现了常温百分百导电!”
“我们真造出来了!”
谭延明走过来看了下数据,也不由得惊叹道,“电阻率还真是低,到最小值测不出来了吧?”
“了不得!”
他也跟着惊叹了好半天,冷静下来以后,说道,“材料还是要拿去做详细检测。”
“可以再切下一个小薄片,拿到省里的检测技术研究院,到时候,就可以出详细数据了。”
“还有,你们还能造出第二块吗?”
朱炳坤道,“这一块我们用了十几天,有足够的经费,再造一块也应该没问题,就看运气了。”
薛坤和方慧敏也一起点头。
谭延明又看向了张明浩,张明浩想了想,满脸惆怅,“如果大规模进行实验,造出来的概率就高,前提还是要有经费,我们实验室的经费都快花光了。”
“谭院长,您看看,这么大的成果,学校不支持一下?”
谭延明知道张明浩是在要经费,他看着都有些好笑,但还是道,“我可以保证,学校肯定是百分百支持,不仅仅是学校,我们可以联系省科技厅,甚至再上一级,都可以全力支持。”
他说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马上问道,“对了,我看你们造出的锡烯材料,和给验收组的不一样吧?”
“是不一样。”
薛坤道,“这不是项目里的,是张明浩自己研究的。”
“什么意思?”谭延明没听明白。
朱炳坤笑着解释道,“我们现在的锡烯制造技术,不是项目中做出来的,是张明浩的个人研究,技术是有成果归属的。”
“张明浩个人研究?”
谭延明一愣,顿时反应过来,“张明浩,你不还是个博士生吗?到时候,成果归属怎么算?”
张明浩点头道,“我和学校签了协议,成果技术归属已经划分好了。”
谭延明脑子里转了半天弯,才明白过来,“成果归成果、技术归技术,对吧?”
“也就是说,未来有技术转让收入,或者材料专利收入,就按照合同来分配。”
“成果,则还是正常申报,我这样理解,没问题吧?”
“对!”
其他人一起肯定的点头。
谭延明愣了一下,他发现几人在这个问题上莫名的团结,心里顿时有些怪异,他怀疑的问道,“和学校签的协议上,你们不会都有技术所属权吧?”
几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不用问,也知道了。
谭延明哭笑不得的指着几人,说道,“一个个都是滑头。”
他又指着张明浩,“尤其是你,年纪最小、最滑头……”
张明浩顿时纠正道,“不是滑头,这叫有先见之明,否则不就有纠纷了。”
“好、好,是你对,真是有先见之明!”
谭延明好笑的摇了摇头。
他倒是很欣赏这种‘先见之明’,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技术,必定是能造出新材料,未来可能牵扯到利益纠纷。
提前有了协议,纠纷也就提前化解了。
再想想‘常温100%导电率’的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牵扯的利益可能就更大了。
首先是科研价值,大量的科研机构都会想研究这样的材料。
另外,也会具有不小的应用价值。
即便不能大批量制造导致材料成本高昂,只是少量制造,也可以用在高科技领域的关键元件上。
常温下近乎100%导电率,必定能大大提升关键元件的性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