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两路攻势
联军南路,先锋大营。
阳人聚附近。
凛冽的寒风卷过枯黄旷野,吹动著联军南路大营的旌旗猎猎作响。
营中气氛,却与这肃杀的天气截然不同。
一股压抑已久的憋闷与重新燃起的斗志交织在一起。
孙坚身披赤幘,按剑立於营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著下方列队的將士。
他身后,程普、黄盖等心腹將领肃立,神情凝重中带著一丝振奋。
数日前,因袁术剋扣粮草而引发的危机,笼罩全军。
士卒飢肠轆轆,士气低迷,面对吕布亲率的西凉精锐据守险关,南路攻势几乎停滯。
孙坚心中怒火中烧,为了大局为重,已经是强压愤懣。
幸而,袁绍的调解来得及时,虽不知这位盟主用了何种手段,但粮道终究是重新畅通了。
一车车满载的粮秣輜重运抵大营,才得以军队没有溃散。
袁术的使者带来了粮草,也带来了袁术那略显生硬、却终究是低头了的“歉意”。
孙坚看著运来的輜重粮草,又看了看营中那些因饱食而恢復了些许血色的士卒脸庞,心中百味杂陈。
他並非不恨袁术的掣肘。
但此刻,討董大业高於一切。
孙坚深吸一口气,面向全军,声音洪亮如钟,穿透寒风:
“將士们!粮草已至,我等江东子弟,岂是饥饉所能困厄之辈?!董卓逆贼,祸乱朝纲,荼毒生灵,天子蒙尘,汉室倾危,此乃国讎家恨,不共戴天!前番受挫,非战之罪!乃小人作祟,断我粮道!”
他猛地拔出腰间长剑,剑锋寒芒闪烁:“然则,天佑大汉!天子於怀县祭天,祷告上苍,紫气东来,讖言应验!此乃上天昭示,天命在我王师!逆贼董卓,气数已尽!我孙文台,奉天子之命,討伐国贼!今日,粮秣充足,士气重振!正是我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时!”
孙坚剑锋遥指阳人聚方向,声震四野:“董贼爪牙吕布,据守险关,以为可阻我王师!殊不知,天意难违,一切顽抗,皆为螳臂当车!將士们!隨我衝杀,斩將夺旗!用董贼爪牙的鲜血,洗刷前耻,告慰天子,光復汉室!”
“杀!杀!杀!”
“天命所归!王师必胜!”
“追隨孙將军!杀贼报国!”
饱食后的士卒,被孙坚的豪言壮语和“紫气东来”的神跡所点燃,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吶喊。
连日来的憋屈、飢饿、挫败感,此刻尽数化为滔天的战意。
军心士气,在粮草恢復与“天命”加持的双重刺激下,瞬间攀升至顶峰!
孙坚看著台下沸腾的將士,胸中豪气干云。
他猛地一挥长剑:“出发!”
南路大军,如猛虎甦醒。
在孙坚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直扑阳人聚。
……
阳人聚,战场。
阳人聚並非雄关险隘,算是一处扼守要道的聚落。
董卓军在此部兵,意图阻挡南路联军。
守將並非吕布本人,但亦是西凉军中一员悍將,麾下多为剽悍的西凉骑兵。
战斗才一接触,便已经热火朝天。
孙坚一马当先,赤幘如火,刀剑挥舞如风,所过之处,人仰马翻。
程普、黄盖等老將紧隨其后,各率精锐,奋勇衝杀!
江东子弟兵憋屈多日,此刻爆发出的战斗力惊人。
皆是悍不畏死,前赴后继,与凶悍的西凉骑兵展开惨烈的搏杀!
“杀啊!天命在我!”
“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隨孙將军冲啊!”
震天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战马嘶鸣声、垂死惨叫声……
血腥交织。
孙坚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刀剑之下,不知斩杀了多少敌兵。
主將勇猛,士兵自是不甘示弱。
联军將士如同潮水般,一波又一波衝击西凉军的防线。
西凉军虽悍勇,但面对士气如虹、抱著必死决心的孙坚部,渐渐感到吃力。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日。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终於。
“將士们,贼军將溃,隨我衝杀!”
一声呼喊在战场上炸响!
只见西凉军阵线中央,被孙坚亲自率领的精锐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守將试图组织反击,却被黄盖一箭射中肩胛,跌落马下。
主將重伤,军心瞬间动摇!
“冲啊!杀光他们!”
“別让贼將跑了!”
联军士气大振,攻势如潮。
西凉军再也抵挡不住,阵型彻底崩溃。
士卒们丟盔弃甲,四散奔逃。
“追!”
孙坚浑身浴血,如同战神,剑锋向前一指!
联军乘胜追击,斩获无数。
阳人聚,这座阻挡南路联军多日的据点,终於被孙坚以雷霆之势,一举攻克。
……
阳人大捷!消息如同插翅,很快散向各方。
----------
联军中路大营。
当孙坚大捷的消息传到时,营中沸腾。
“大捷!大捷!先锋孙文台將军,大破贼军於阳人聚!斩首数千!敌军溃败!”
消息一到,將祭天大典后本就高昂的士气,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在士卒们眼中,董卓的西凉铁骑已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梦魘,反倒是成了等待他们收割的功勋。
中军大帐內,气氛同样炽热如火。
曹操、鲍信、韩馥等中路主要將领齐聚一堂。
袁绍要求中路“不惜一切代价猛攻”的军令已经传到。
而孙坚的胜利,更是彻底点燃了眾將心中压抑已久的战意。
“曹將军!孙文台已拔得头筹,我等岂能落后?”
鲍信帐下,鲍韜霍然起身,“如今士气如虹,军心可用!又有盟主严令,当趁此良机,一鼓作气,猛攻滎阳,再破虎牢,一雪前耻,让徐荣那廝,也尝尝咱们的厉害!”
“仲明將军所言极是。”韩馥点点头,眼中光芒毫不掩饰,“董贼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孙文台阳人聚大捷,足证贼军气数已尽,我中路兵精粮足,正当趁势猛进,若再迟疑,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对!猛攻滎阳!再破虎牢!”
“徐荣算什么?不过是仗著城坚墙厚!”
“请几位將军下令!末將愿为先锋!”
帐內眾將纷纷附和,群情激昂,求战之声此起彼伏。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曹操身上。
这些日子以来,曹操才智,眾人皆是看在眼里。
军中诸事,大都由曹操拿出主意,眾人再议定。
曹操目光沉静,並未立刻表態。
他心中同样渴望雪耻。
先前的失利,好似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
如今孙坚的胜利,以及士气的回升,让他再次看到了破敌的希望。
然而,就在这战意沸腾之时,一道冷静的声音,显得格格不入:
“诸公!且慢!”
眾人循声望去,只见韩馥帐下谋士审配缓缓起身,面色凝重,对著韩馥及眾將躬身一礼:“主公!诸位將军!请听在下一言,发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喧闹的帐內短暂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审配。
鲍韜眉头一拧,率先发难,语气带著明显的不悦:“正南先生,此乃何意?!如今士气正盛,孙文台大胜在前,盟主军令在后!正是进兵雪耻、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你却在此劝阻发兵,究竟安的什么心?”
韩馥虽未开口,但眼中也流露出疑惑。
审配面对鲍韜的质问和眾人质疑的目光,神色不变,心中却是一片凝重。
他不久前刚刚收到天子秘密送来的亲笔信。
信中,天子点出了此次进攻利弊,审配初读时,心中便是一凛。
审配並非庸才,他结合对徐荣用兵风格的了解,以及当前中路面临的態势,推演之下,隨即惊出一身冷汗。
天子所料,极有可能成真。
他深知,此刻进言,必遭眾人反对,甚至可能引来眾怒。
但身为谋士,职责所在吗,更关乎中路数万將士的生死存亡。
关乎討董大局,他不能不言。
“鲍將军息怒。”
审配声音沉稳,目光扫过眾人,最后落在曹操脸上,“在下绝非阻挠进兵,更非长他人志气!孙將军阳人大捷,振奋人心,此乃事实!盟主军令,催促进攻,亦不容置疑!然则……”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著前所未有的凝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岂能因一时之胜、一时之气,而轻率决断?徐荣此人,绝非易与之辈,我等先前失利,便是前车之鑑!此人用兵,老辣沉稳,尤擅后发制人,依託坚城,以逸待劳,乃其拿手好戏。”
审配向前一步,声音清晰有力:“诸公试想!孙將军南路大捷,我军中路士气高涨,求战心切,此等情形,徐荣岂能不知?他坐拥虎牢雄关,深沟高垒,严阵以待,我军若此刻因胜而骄,因怒而战,不顾一切,猛攻滎阳岂非正中其下怀?”
“徐荣要的,便是待我军猛攻,依託关隘之险,消耗我军锐气,待我军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士气低落之际……便是他挥动精锐,发动致命反击之时,届时,我军进不能克关,退则阵脚大乱,后果……不堪设想。”
帐內一片寂静。
审配的话,让不少被狂热冲昏头脑的將领冷静了几分。
鲍韜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有力的说辞。
审配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况且,袁盟主严令中路猛攻,意在牵制徐荣,迫其分兵,为北路大军渡河创造战机,此乃全局之谋!然则,若我军猛攻受挫,甚至……惨败溃退,非但无法完成牵制之责,反会动摇全局军心,更会助长徐荣气焰,使其能从容回师,增援北路,届时,诸將士之心血,岂非……尽付东流?!”
这番话,让曹操陷入思索。
隨后曹操抬头,看向审配。
其实审配所言,他並不是没有想过。
只是眼下,被接二连三的消息上了头。
“那……依正南之见?”曹操沉声问道,声音带著一丝凝重。
曹操心中的战意並未消退,但审配的分析,却让他重新意识到了潜藏的危机。
审配拱手,声音沉稳而坚定:“曹將军!进兵,势在必行,否则,无法向陛下交代,更无法完成牵制之责,然则,进兵之法,需……从长计议。”
他目光扫过眾將,一字一句道:“在下建议,改全力猛攻为……佯攻诱敌。”
“佯攻诱敌?”眾人皆是一愣。
“不错。”审配解释道,“我军可大张旗鼓,进军滎阳,摆出强攻虎牢之態势,与敌接战!然则,此战之目的,非为破关,而为……探敌虚实,诱敌出击。”
他走到简陋的地图前,手指点向滎阳、虎牢方向:“具体而言,前锋精锐,可与敌前哨、游骑交锋,示敌以强,主力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保持阵型严密,接战数个回合后,前锋可……故作不支,有序后撤,主力则佯装慌乱,稍作退却,营造出我军虽士气高昂,然攻坚乏力,稍遇挫折便显颓势之假象!”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如此,一则可试探徐荣反应,观其是否有计,更是否急於求成,派兵追击,二则可保存实力,避免强攻坚城之巨大损耗,三则……示敌以弱,麻痹徐荣,使其骄纵轻敌,而我军手握主动之权,进退自如。”
审配说完,帐內再次陷入沉寂。
眾將面面相覷,脸上神色各异。
鲍韜眉头紧锁,显然对这种“示弱”的策略极为牴触:“审军师!此策……未免太过……太过怯懦!我军士气正盛,却要佯装败退?岂不寒了將士之心?若让徐荣小覷,更涨其气焰!再者,盟主严令猛攻,我等却行此等取巧之计,如何交代?”
韩馥也微微摇头:“正南此策,虽颇有道理,然则,太过谨慎,如今士气如虹,正当一鼓作气,行此迂迴之计,恐……错失良机啊。”
其他將领也大多面露犹豫和不甘。
让他们在士气最高涨的时候败退,这比真刀真枪的廝杀更让人难以接受。
唯有曹操,陷入了沉思。
曹操心中反覆权衡。
若真是强攻,风险巨大。
徐荣以逸待劳,虎牢关固若金汤,孙坚的虽在南路大胜,但其与中路虎牢的坚固不可视若一物。
若真如审配所料,猛攻之下,损兵折將,甚至过快惨败溃退……
那后果,將会影响整个討董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