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大明:开局给朱棣一点小小的震惊> 第59章 朱棣:全是奇葩!

第59章 朱棣:全是奇葩!

  “在我个人看来,宪宗虽是皇子,在幼年时期却在万贞儿的阴影之下,於宫廷中东躲西藏,甚至食不果腹,性格便变的优柔寡断,甚至多愁善感,
  对了,还有一点,孝宗或许是受父亲宪宗的影响,对感情之事格外忠贞,一生只有一名皇后,没有其他妃子。”
  不管朱棣三人惊讶的目光,於琛继续说道:
  “孝宗对皇后用情至深,甚至可以说是有所求,必有所应,当时孝宗的岳父张峦主动向其要求册封自己为侯爵,此举依然破坏了大明祖制,可孝宗却还是答应了,
  不仅如此,就连他的两个小舅子张鹤龄和张延龄也全都封侯,此二人是骄纵不法的狂徒,仗著姐夫是皇帝,在民间大肆抢占民田,欺男霸女,常被御史弹劾,
  可孝宗念及皇后,每次都把御史弹劾的奏摺压下去,隨后仅对两人训斥一番了事。”
  听到这里,朱棣面色复杂。
  成化帝朱见深贪恋一个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贞儿,弘治帝朱佑樘又成了软骨头,不仅只娶一个皇后,还用情至深,如此纵容,甚至没了原则。
  这他娘的怎么一个个都如此奇葩?
  大明皇帝还有一个正常人没有?
  朱佑樘无视祖制,为外戚封侯,朱棣本该愤怒。
  但朱佑樘的经歷,却让朱棣愤怒不起来。
  这孩子缺爱啊!
  更何况朱佑樘已经算是有心的皇帝了,还知道抑制土地兼併。
  虽然由於性格原因没能取得太大的成果,但跟前面几个比起来,已经可以了。
  若是把这性格改一改,说不好便真能成事。
  “还有一件事,关乎河套,”於琛说道。
  朱棣心中一惊,河套歷来是中国边防的重中之重,孝宗性子如此柔弱,难不成丟了河套?
  对於中原王朝来说,控制河套平原不仅能够掌握得天独厚的马场和“塞上江南”般的农业资源,还能对蒙古草原形成战略性威胁,给北方的游牧民族施加压力。
  而如果北方游牧民族占据了河套平原,他们不仅能够享有优质的牧场,还能在地理和战略上成为威胁中原的军事前哨。
  因此,河套地区的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朱高炽已经惊呼出声,“河套怎么了?”
  “此事说来也话长,”於琛摸了摸下巴,组织了一番语言。
  “自洪武年太祖朱元璋驱逐韃虏,河套平原便掌握在大明手中,到陛下这一朝亦是如此,但再往后,大明便开始疏於对河套的管理和防御,
  尤其是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前往边境,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本人也被瓦剌人俘虏。
  儘管明朝最终成功击退了瓦剌的进攻,蒙古各部对河套平原的威胁性已然大大增加。”
  这些於琛都已经说过,朱棣三人很好理解。
  “景泰末年,瓦剌势力暂时退却,但韃靼部落逐渐崛起,频繁侵扰寧夏、延绥等地,河套平原再次成为蒙古部族棲息地。
  英宗去世后,蒙古部毛里孩等韃靼首领不断通过河套侵犯固原、大同等地,宪宗即位,开始著手收復河套区域,但遭到毛里孩更加大了南下侵扰的力度。
  虽然最终宪宗成功收復了河套,但当时朝廷內斗严重,財政空虚,宪宗並未往河套输送大量汉民以有效驻防和屯田,
  於是便导致蒙古势力在孝宗时期逐渐渗透回河套,当时韃靼小王子奉书求贡,孝宗轻信了他入贡之言,河套便被韃靼所占,这一点尤其为后人詬病,但其实是歷朝积弊导致,
  攘外必先安內,但是孝宗手段不够强硬,意志不够坚决,就连土地兼併的问题也没有妥善解决。”
  於琛一想到朱佑樘整日和朝臣、內阁、宦官,勾心斗角,刚听完边防匯报河套被攻打,回去他的皇后又趴在他耳边,轻声细语:
  “陛下~人家想要河南、山东的肥沃良田,我想把它们种满狗尾巴草~”
  以朱佑樘的性格,多半要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
  话说远一点,孝宗施行仁政,抑制土地兼併,受到宗室以及各方抵制,没能完成田地清丈工作,直接关係到万历时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施行起来困难重重。
  如果孝宗能决心彻底清丈田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能顺利进行,且取得优异效果,万历还会不会废除变革?
  可惜歷史没有如果,大明便在这一条道上越走越黑,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田地兼併已经到达匪夷所思的地步,甚至为了侵占民田,將百姓划做寇贼,导致各地起义动乱不断。
  “这便是大明的中兴之主?”朱棣听完之后,沉默半晌,开口问道。
  只听前半部分,朱佑樘又是开源节流,又是下令禁止侵占民田,这些行为確实值得称道。
  可说到最后,朱佑樘性子又太过软弱,不仅无底线的宠溺皇后,甚至毁坏祖制给外戚封侯。
  河套平原也是一样,他怎么那么单纯?
  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这样的人是个好人,但未必能被称作好皇帝。
  抑制土地兼併,使当时大明赋税和人口都得到回升,这一功绩確实有,但並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实在是跟朱棣心中的“中兴之主”差距过大。
  在他想来,所谓中兴之主,必然要意志坚定,眼光长远,同时兼具智慧,带领国家从陈旧的泥潭中脱离出来,並在外交和內政上都取得辉煌成就。
  见到於琛十分肯定的点点头,朱棣的心又凉了半截。
  朱佑樘这样的功劳,都足以被人称为中兴之君,可想而知接下来大明后世的子孙表现会是如何。
  “罢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朱棣用手揉著眼眶眉峰说道。
  每次听於琛讲完大明日后所发生之事,他都会深感疲惫,那是心累。
  这是要赶自己走了?於琛心想。
  但是这大殿如此凉快,他还不想走。
  他从怀中掏出张草纸,
  “陛下请看,这是我写出来的汉字简数,此物对后世科学技术发展极为重要,还望陛下能够下令,在全国范围推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