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报道和热议!正确的?凭什么正确!
第82章 报道和热议!正确的?凭什么正确!
学校和企业举办签约仪式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外隆重的宣布双方的合作。
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宣传。
企业对外宣布拿到了重大的成果技术,学校则是对外展示出强大的科研能力。
所以签约仪式的后半场,就是面对媒体记者的新闻发布会。
在拍照工作结束以后,工作人员搬上了一整排的椅子和桌子。
相关人员纷纷坐了下来。
张明浩的座位处在中间稍稍靠右,他代表的是研发团队,左侧是副校长徐培军,右侧是代表实验室的朱炳坤。
再往左,就是企业代表了。
最先接受采访的是企业代表,总经理于建伦代表东大材料工业集团发表了讲话。
之后开口的是刘海波,他代表的是北方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位企业代表说的内容很相似,表示对于成果转让合作的满意,肯定了stn-01的常温导电性能,期待能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并展望stn-01应用的市场前景,等等。
刘海波还提到了stn-02,认为其‘超高热电优值’以及所具备的伊辛超导特性,也会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潜力价值。
在企业代表说完了以后,记者们简单问了一些问题。
下一个发表讲话的是徐培军。
徐培军肯定了stn系列研发成果,赞扬了用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团队的实力。
之后就以此扩展,说起江州大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所属各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也强调了学校对于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等等。
一大堆套话,让现场很多人都昏昏欲睡。
徐培军意犹未尽的说完,没有等来任何一个记者主动提问。
下一个就是张明浩。
所有记者都希望能采访张明浩,因为张明浩的研发成果贡献最大,他还只是个博士生,却能够频频研发出重大成果。
他个人也很有话题性。
东港大学清退事件就是最大的话题,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人见到他,还是能想到被东港大学清退的标签。
当然,那不是本场发布会的主题。
张明浩没有长篇大论的讲话,他也没准备稿子,就直接让记者进行提问。
第一个站起来的记者马上问道,“据了解,stn-01是一种烯类超材料,你是怎么想到从这个方向去研究常温超导?”
张明浩笑了下,开口道,“这位记者,你弄反了因果。”
“这个研究依托的是实验室项目,我们一直在做超材料特性的研究,锡烯方向,研究如何制造单层锡烯薄膜,并对锡烯特性进行测定。”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调整衬底方案。”
“stn-01,是一种特殊的衬底方案,实际上,最初目标是制造出stn-02,也就是原子排序不那么标准的多层锡烯薄膜。”
“stn-01是副产物,也是个惊喜!”
在第一个提问结束后,马上有记者站起来继续提问,“据了解,stn-01的研发过程中,你的成果贡献是最大的,请问你做了什么工作?”
张明浩淡然道,“实际上,我刚才所说特殊衬底方案,就是我个人研究出来的。”
“那也是stn-01制备的核心……”
当张明浩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台下有不少人也讨论着。
施承乾盯着台上,满意的点头道,“在这种场合上,张明浩的表现还可以啊,甚至比一些教授都强的多。”
张明浩只是个博士生。
他还担心张明浩面对记者提问可能会比较慌乱、紧张。
现在来看,回答的有板有眼,表情动作也根本看不到紧张情绪。
谭延明比较了解张明浩,他笑道,“我从来就没担心过。”
“他这个性格是天不怕、地不怕,或者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自己绝对不会紧张。”
“不过啊,可能会让别人紧张……”
话音刚落,似乎就应验了。
有记者问到‘stn-01是否具有后续研发潜力,未来会不会普及民用’。
张明浩回答说,“stn-01不是常规的超导材料,因为材料本身特性以及成本等限制,暂时只能应用在高科技领域。”
紧接着就说道,“锡烯是个单一的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
“包括拓扑绝缘态,包括伊辛超导,乃至于理论中的常温100%导电,我们都已经验证,并制造出了展示出全部特性的stn-01。”
“在锡烯的方向上,研发已经走到了尽头,接下来只能是技术积累了。”
换句话说,锡烯已经没什么可研究的了。
谭延明听的直捂脸,他哭笑不得的说道,“我就说吧!”
“他说的话总是让别人紧张,说研究走到尽头,这不是得罪同行吗?”
“国内有三、四个团队都在做锡烯方向,一句话把别人的路都堵死了……”
施承乾也明白过来。
他笑道,“得罪就得罪了。张明浩刚二十三,这个年纪,谁还能说什么啊?”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真有本领,否则连老虎都见不到啊!”
……
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以后,各路媒体立刻发布了相关新闻报道。
stn-01材料特性、一亿转让费、张明浩的研发贡献,也包括新闻发布会采访对话,等等。
每一个都成为了报道的焦点,报道的标题也非常吸引人——
《一亿转让费:stn-01确定是常温超导材料!》
《中国材料联合北方材料一起拿下stn-01!》
《江州大学确认,stn-01研究,张明浩是绝对核心!》
《重大转让签约,世界第一个常温超导材料进入工业制造!》
《stn-01:一亿转让费,网络谣言不攻自破!》
《江州大学建校以来最大……》
一个个重大的标题,一个个重大的报道。
网络舆论迅速转向。
之前还有不少自媒体人,借着常温超导的舆论热度否定stn-01。
他们拿出了各种理由。
包括不限于‘常温超导材料距离人类还很遥远’、‘超材料烯族和超导无关’、‘没有后续消息佐证材料验证失败’,等等。
在‘一亿转让费’面前,所有的否定都显得苍白无力。
那可是一亿转让费,一个小目标啊!
当一个新材料的技术转让费高到一个亿,足以说明材料拥有非凡的特性。
stn-01,很显然就是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
在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面前,制造成本高、技术进步空间小之类的,都根本算不上缺点,因为能实现常温超导就很了不起。
在大量新闻报道下,公众舆论迅速转为各种歌功颂德。
对于国内的材料圈子来说,该知道消息的早就已经知道了,不少从事材料研究的学者,都希望能够得到一点stn-01来进行研究。
stn-01,拥有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还是一种二维单原子层堆迭的材料。
这种材料对于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太大了。
在舆论的热潮下,很多科研机构都在谈stn-01,也包括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
有两个研究员就站在走廊里,兴奋的谈着网上的消息,“stn-01,超级烯材料!”
“我听说东港电子信息大学的崔济团队已经拿到了材料样本……”
“好多人都去看了,我也打算去看看……”
他们说着忽然停住了,走廊对面,有个身影正低着头走过。
正是杨学文。
平日里,他们肯定会打个招呼,对方是实验室里的杨主任,还是东港大学的副校长。
现在则是互相看了一眼,撇撇嘴就直接进了办公室。
杨学文低头走过,一言不发。
他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网上的新闻出现以后,周边到处都是谈论的声音。
不仅实验室,学校里也一样。
在东港大学范围内,很多人说起张明浩就能想到他,就好像两人捆绑在一起。
stn-01,一种常温近乎超导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研究成果上来说,都不比发现zxz现象差了。
张明浩的学术研究成果越高,他个人的处境就会越差。
国内有过类似的例子。
有一家大学以‘学术不达标’为由开除了工作十年的外籍院长,并换上了疑似关系户的人,后来那名外籍院长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件事情已经被记录在案。
当对方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后,那所大学甚至连一句恭喜都不敢说,生怕事情被翻出来引起一系列连锁事件。
事情已经发生,也成为了那所大学的黑料。
现在的情况更加严重,东港大学清退的博士生可不是外国人,清退的理由还是一项和‘新物理现象’相关的实验。
是一次有重大发现的实验……
不对啊!
杨学文猛的反应过来,“怎么就正确了?凭什么就正确了?”
“我们做了这么多次实验,国外也有很多团队做了更多次的实验,但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现,什么都没有做出来。”
“zxz现象存在,不代表他在东港大学做的实验就是对的。”
“也许只是凑巧,比如,外面刮了一阵风,他觉得是实验导致的,还记录发表了出来。”
“后来也只是凑巧发现了zxz现象,很多时候,新物理现象的发现都是凑巧!”
杨学文想着都变得精神了很多。
他去了二楼办公室。
在找到老师安伯驹以后,杨学文认真说道,“安老师,我要去一趟芝加哥,和他们的研究团队谈一谈。”
“哦?”
安伯驹盯着杨学文,仔细想了想,点头道,“去一趟也好。交流一下实验,看看他们的进展也许对你的研究有用。”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
他觉得杨学文是要出国躲一下,因为实验室和学校的舆论环境不怎么好。
躲一下也好!
等过了这一阵,新闻舆论的热度低一些,情况就好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