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合作达成一致!签约仪式:都是传统
第81章 合作达成一致!签约仪式:都是传统……
企业团队来到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后,第一步就是对实验室进行参观,并初步了解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的制备过程。
企业代表和随行专家一起走着,旁边有学校和省科技厅的人员陪同。
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也是研究的重要参与人,朱炳坤走在最前面,再次兼职起专业讲解员,讲着材料制备过程。
他已经做了很多次讲解工作了。
对于材料整个制作过程,已经是讲的轻车驾熟、非常专业。
在技术问题上,唯一不能讲的就是衬底的制造,这也是stn-01制造技术的核心。
其他方面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锡烯薄膜的制备过程都是类似的,到其他实验室也是同样的流程。
在讲解过程中,朱炳坤说起了技术研发过程的艰难,谈到了衬底的不断修正,包括研究投入、研究人员付出的精力,等等。
走在前面听讲解的人员,当然,对于衬底技术非常感兴趣。
东大材料工业集团的经理于建伦忽然开口问道,“朱主任,你们这个衬底,是不是张明浩研究出来的?”
朱炳坤听的一愣。
北方材料研究院的副总经理刘国波就走在旁边,他顿时疑惑问道,“于总,衬底是谁研究出来的,有区别吗?”
“不是区别,我是好奇啊。”
“哦?”刘国波有些不明白,其他人也侧耳听了起来。
于建伦笑道,“你们知道新创科技吧?他们最近研发有突破,据说是搞出来一个半导体模型,能够直接计算半导体衬底的特性。”
“也就是根据所需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来计算所适合的衬底。”
“你们想想,这有多厉害?”
“呼啦~~~”
周围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
“以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来计算衬底,以后研发就轻松多了?”
刘国波思索着判断道,“能少走弯路?”
“少走很多弯路!”
于建伦说道,“这个事情,半导体行业圈子里都传遍了,而新创科技的半导体模型就是和张明浩合作研发出来的。”
“所以,朱主任说起衬底研究,说根据数据分析计算,我就想到了。而且我看报告上,张明浩是成果贡献最大的吧。”
他说完还强调一句,“我不知道具体,就是好奇问问。”
所有人顿时看向了朱炳坤。
朱炳坤最初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又觉得没什么,他轻轻点头,笑着捧了一句,“于总,您真是神通广大了,这也能猜到。”
“哈哈~~~”
这一句捧的于建伦很是得意。
其他人也不由谈起了张明浩,能主导研发出高价值的半导体模型,又能设计出让多层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衬底方案。
在衬底促进元器件生长的科研领域上,对方无疑是真正的超级天才。
……
在对实验室进行参观以后,两个企业团队的随行专家一起对于材料以及制造技术进行评估。
材料,并不止有stn-01,还有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stn-02。
stn-01,是常温导电率极高的多层金属烯原子材料,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
stn-02的原子层排列并不规整,锡烯薄膜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瑕疵影响了整体特性,不具备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
但stn-02也是有优点的。
stn-02拥有金属中最高的热电优值,即便远没有达到商用的程度,但迭加高热传导以及伊辛超导特性,一些小方向上也具有应用潜力。
两家企业对于stn-01、stn-02材料,早就已经做好了评估。
stn-02是副产物暂且不谈。
stn-01的优点明确,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最大的缺点就是制造成本太过高昂。
在了解了全部制备过程以后,专家团队又发现了另一个缺点——技术改良空间十分有限。
仅仅是制造成本高,提升改进技术、改进工艺,做一系列的研发探索,再加上大规模的制造,就可以让成本大大降低。
stn-01的情况不一样。
stn-01是利用稳定的衬底催生方案制造出来的,制造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改变衬底的情况下,技术的改良空间十分有限。
换句话说,后续很难通过研发来大规模增加成品率。
另外,stn-01不是常规的化合材料或合金材料,而是一种需求依靠稳定原子排列才能表现出特性的科技材料。
这种材料不能磕碰,材料分割也非常复杂,并不是直接切下一小块就能用的。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
比如,衬底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衬底损坏也可以融化再加工。
一旦大规模投入研发以及标准化生产,实验室制备成本最高的衬底反倒不是问题,成本主要集中在特殊制造的锡粉、活性剂、维持生长环境需求、后期材料提取高精操作等等。
在商业价值方面,企业团队的评估也并不乐观,主要还是制造成本太高。
成本太高,绝大部分领域就用不了。
……
上午是对实验室进行参观,查看研发资料、查看材料样本等等。
下午进入正式商谈阶段。
实验室不需要直接出面,学校有专门商谈成果转化的团队。
省科技厅也来了官员。
学校和省科技厅都是站在实验室里一方的,对于学校来说,他们也是有一定比例所属权的,也等于是给自己谈合作。
实验室一行人则进行旁听。
张明浩、朱炳坤以及陈帅都来了,薛坤、方慧敏被排除在外,主要还是性格原因。
薛坤的老实木讷不适应这种场合。
方慧敏有时会一惊一乍的,还不如就回实验室等消息。
两家企业一起来谈材料技术转让,相互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反正像是一个团队,他们会一起拿到材料相关的技术。
这是上级部门做出的决定。
如果只有一家企业来谈合作,拿下技术就等于实现了垄断,垄断会产生很大利益的同时也会阻碍技术进步。
两家公司一起拿到技术,后续就必定会产生竞争关系。
研发上的竞争、制造成本上的竞争、拓展市场空间的竞争,等等。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两家企业都是被科技部指定来的,和学校方面所进行的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谈判,但他们给出的报价也不能太离谱,否则学校、省科技厅,甚至是省-政-府方面也会不满意。
谈判,还是存在唇枪舌战的。
企业团队方面强调的是制造成本高,技术改进空间有限,商业价值就严重受限。
“成本高,技术改进空间非常小,哪怕进行大规模生产,stn-01依旧只能靠运气、靠概率才能制造出来。”
“而且,stn-01的切割、使用成本都很高,就像是个瓷娃娃一样,磕了碰了都不行。”
“以现有的制造成本来看,能想到的应用方向只有极少数高科技领域。”
“比如,航天。”
“但是,航天局会高溢价买材料吗?除非是政-策允许,我们不可能把材料卖给nasa吧?”
“至于stn-02,副产物,国际热电金属材料市场少的可怜,大部分还都在实验室……”
“难道指望制造出温差充电的手表?”
企业团队要找材料的问题,制造成本以及工艺改进方向能说出很多东西。
学校代表团的反击话术就很单一了。
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可是常温超导材料!”
“常温近乎百分百导电,人类科技史上第一种明确接近常温超导的材料!”
“这是会载入科技史的材料!”
一句话变着花样的说,意思都是一样的,但却非常有说服力。
不管企业团队找材料的任何问题,学校方面都是用这一句话来反击。
在市场前景上,学校方面也‘好心’的为企业点出了‘科研价值’。
“可以卖给国外的科研机构,他们一定会对stn-01感兴趣。”
当谈到科研前景的时候,企业团队又担心其他科研机构研发出同样的技术。
锡烯薄层的制造流程并不复杂。
stn-01制造出来以后,也等于为其他科研机构指明了方向,他们同样可以改进碲化铋衬底,研发出让锡烯薄层稳定生长的技术。
这就是明确方向的好处。
所以问题又出现了,其他科研团队要需要多久才能研发制造出stn-01?
会场所有人顿时看向张明浩。
张明浩站了起来,他伸出一只手认真说道,“大型团队不计成本的投入,完成这样的衬底方案,最少也需要三年以上。”
“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等你们得到了技术,看一下就知道了。”
张明浩的话还是有参考性的。
当一项技术领先国际三年以上,优势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双方的谈判中,技术赶超的话题也就过去了,后续依旧是唇枪舌战的争斗。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
当天东川省的媒体接到了江州大学邀请采访的通知。
邀请采访的通知上只是说,江州大学将会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准时举办和企业展开技术转让合作的签约仪式。
技术转让合作?
签约仪式!
两个信息加在一起就很不一般了。
普通的技术转让合作牵扯的资金不大,根本不需要举行‘签约仪式’。
一旦说要举行签约仪式,毫无疑问都是重大技术成果转让。
江州大学有什么重大技术成果?
stn-01!
很多媒体都想到了stn-01,但因为没有明确的信息,他们又不敢确定。
有东川省外的大媒体也得到了消息,就干脆派出记者专门连夜飞过去采访。
第二天很快来了。
早上七点的时候,江州大学大礼堂内已经有不少人了。
工作人员正忙碌于布置现场。
有提前来的记者,进门就注意到舞台上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stn-01、stn-02材料技术转让签约仪式!
“还真是stn-01!”
记者顿时非常的惊讶。
等了不久,前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都一起说了起来,“昨天知道消息的时候,就猜是这个材料,其他的根本想不到!”
“江州大学的材料根本不行,也只能是stn-01。”
“说技术成果转让,也就是说,stn-01确实是常温超导材料?”
“大概率是了……”
在记者们的讨论中,来到礼堂的人也越来越多。
九点四十分过后,该来的人都已经来了,工作人员安排着人员纷纷就座。
签约相关的人员已经到了台上,要进行签字的人员有很多,包括两家企业代表、学校代表,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代表,也包括张明浩本人,他拥有60%的成果归属权,代表的是研发团队。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代表就是朱炳坤了。
学校代表则是副校长徐培军;两家企业代表分别是总经理于建伦和董事周海。
签字人员站成了一排。
工作人员递上了合约以后,他们从左到右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实际上,合约早就签订好了,仪式就只是过一下走个形式。
所以签字过程非常顺利。
每个人都签上名字以后,主持人顿时宣布说道,“恭喜江州大学和东大材料工业集团、北方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stn-01材料制造技术转让上达成合作!”
现场人员顿时激烈的鼓起了掌。
等签约仪式结束后,台上的人纷纷合影留念,其他相关人员也走上了台。
张明浩、朱炳坤、薛坤、方慧敏以及陈帅被安排站成一排,他们一起举着个大牌子,上面用小字写着学校、实验室和企业的名字。
中间的大字则是一串数字——
100000000元!
当牌子举起来的时候,台下参加仪式的人也鼓起了掌。
转让费,一个小目标!
这个数字创造了江州大学建校以来,研发成果转让费的最高记录。
台下不少人讨论起来,“相对于常温超导材料,一亿的转让费不算多。”
“stn-01,主要是制造成本太高,技术工艺改进空间小,如果真是常规材料稳定超导,十个亿也不算多!”
“一个亿,也可以了!”
“这个成果的所属权,据说大部分在张明浩手里,一个亿分个几千万,直接财富自由了!”
“他还在读博士啊……”
此时,记者们都凑到了舞台下方,高举摄像机近距离的贴脸拍照。
如此荣耀的时刻,台上的几人感官并不好。
张明浩站在最左侧,他强行对着镜头咧出一抹笑,面色僵硬的嘀咕一句,“学校为什么非要安排这个环节?”
“好土啊!”
朱炳坤道,“都是传统,没办法,我现在感觉像是中了彩票……”
下一个是薛坤,“怎么安排怎么做,反正就一次。”
“我终于也露个脸了!”
陈帅是唯一满脸微笑的人,他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是方慧敏。
她正用手遮着半边脸,心里乱成一团,“糟糕,没化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