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让毛文龙把货卖到倭国!
   
         
   
   
     【唐昭宗】:!!此…此乃何仙酿?!馥郁醇厚,入口即化,朕…朕从未尝过如此美味!
  【宋钦宗】:天哪!这鲍鱼!这海参!御膳房所做,与此相比,简直是猪食!
  【明思宗崇禎皇帝】:鲜美!极鲜!各种滋味融合得天衣无缝!我…我…
  佛跳墙的极致鲜美瞬间征服了三个皇帝的味蕾。
  让聊天群里被巨大的震惊和满足感刷屏。
  一阵风捲残云般的寂静后,赵桓率先向王辰匯报。
  【宋钦宗】:先生!种师道所率西军已於城西安营扎寨,与金军对峙。金虏果如先生所料,畏惧我军声势,未敢轻动。
  【宋钦宗】:今日上午,我於福寧殿召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等文武重臣,商议后续方略。我权衡再三,最终採纳种师道老成持重之策:分兵扼守水陆要道,断金军粮秣补给,严防其抄掠,並伺机收復京城北面州县。重兵临敌营而不战,以静制动。待其粮尽,再遣使议和,如此可最小代价退敌。”
  【宋钦宗】:並对李邦彦、吴敏等言明:可予金帛,然数额需有限;绝不割地,绝不遣质。若虏酋要求过苛,便依种师道之策,半渡而击之!如此,主战、主和两派,皆无话可说。
  赵桓的文字间透著一股前所未有的沉稳和掌控感。
  仿佛一夜之间,那个优柔寡断的年轻皇帝成熟了许多。
  【王先生(管理员)】:此乃老成谋国之策,亦是帝王平衡之道。你已渐入佳境。如今勤王军陆续抵达,声势日盛,金军不明虚实,粮草不济,进退两难。只要你稳坐钓鱼台,不轻易浪战,静待其变即可。和谈成否,已无关大局,金人退兵,只是时间问题。
  王辰的肯定如同定海神针,彻底稳固了赵桓的信心。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兵退去、万民称颂的场景。
  【宋钦宗】:全赖先生指点!我方能於此危局中寻得生机!”
  这时,李曄也开始向王辰匯报了。
  【唐昭宗】:先生,张承业已准备妥当,明日便启程出使河东!礼物均已备齐,定不负先生所託!必將那杨师厚、王建及等百战精兵,带回长安!
  【王先生(管理员)】:放心,李克用性情虽暴烈,却重义气,喜豪杰。张承业持礼而去,又有精刀为赠,额外再討要百十降兵,问题不大。
  蓬莱殿內,李曄回味著佛跳墙的余香,一想到那未来的绝世名將杨师厚可能投入自己麾下,就忍不住心潮澎湃。
  绝世名將啊……想到群文件的后世史料里,杨师厚的战绩,他眼中闪烁著近乎狂热的光芒,仿佛中兴大唐的伟业已近在眼前。
  他正沉浸在幻想中,忽觉有人靠近,抬头一看,是何淑妃端著一盏羹汤走了进来。
  “圣人今日读书辛苦了,妾熬了些羹汤……”
  何淑妃话音未落,秀气的鼻子微微一动,眼中露出一丝疑惑。
  她看到李曄面前的那只空碗(已被李曄匆忙擦拭过,但未彻底清洗),空气中似乎残留著一种她从未闻过的、极其复杂浓郁的异香,绝非宫中任何膳食能有。
  再看李曄,嘴角似乎还有些许可疑油光,脸上还带著一种奇怪的、类似於……憧憬和陶醉的神情?
  “圣人……方才用了何物?竟有如此异香?”何淑妃忍不住问道。
  李曄一愣,隨即有些尷尬地轻咳一声,掩饰道:“唔……是朕命尚食局新试製的羹汤,还未成定例,爱妃不必在意。”
  他连忙转移话题,心中却对王辰那“佛跳墙”的神奇效果更是惊嘆。
  何淑妃疑惑地蹙了蹙秀眉。
  自己的丈夫近来总是如此,时而凝重,时而兴奋,还常常“偷吃”些奇怪的东西…
  就在李曄尷尬的时候,朱由检的冒出来,回復带著呆著財政的焦虑。
  【明思宗崇禎皇帝】:先生,佛跳墙虽美,然弟子心中仍忧如火烧!九边欠餉如山,蜂窝煤之利虽渐显,然远水难救近火!先生昨日所言生財之道…”
  【王先生(管理员)】:財路眼前就有,看你能否把握。
  【明思宗崇禎皇帝】:继续售卖唐宋古玩?然京师市场有限,司礼监已甚是小心…
  【王先生(管理员)】:谁让你只盯著京师和江南了?目光放远些——倭国!
  “倭国?”
  朱由检为之一愣,万万没有想到,王辰会让他把目標投向那个弹丸之地。
  【唐昭宗】:倭国?遣唐使那个?
  【宋钦宗】:“撮尔小邦,能有何財力?
  王辰则是耐心的给三个皇帝科普了起来。
  【王先生(管理员)】:莫要小看倭国。其国境內多山,却盛產金银!其国有银山名曰『石见』,极盛时年產白银可达百万两!前后开採数百年,流入中土之倭银,数以亿计!其国贵族公卿,对唐宋之物,尤其是大唐遗珍,趋之若鶩,视若瑰宝!一件宋代曜变天目盏,在倭人眼中便价值万匹绢帛!
  年產白银百万两?!
  值万匹绢!
  三个皇帝的同时被这巨大的数字衝击得一片空白!石见银山?他们从未听说过!
  但先生所言,定然不虚!
  尤其是朱由检,一想到那白的银子,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唐昭宗】:年產百万两白银?流入中土…亿计?
  李曄觉得自己的认知再次被顛覆。
  本以为上次王辰提到的墨西哥银矿够恐怖了。
  没想到自家门口就有金山银山,却被一群岛夷占著。
  【宋钦宗】:“倭人…竟如此富庶?”
  赵桓也惊呆了,他抄了蔡京家也就得了二百万贯。
  万万没有想到那弹丸之地,藏著超出自己认知的財富。
  “百万两?亿计?”
  “曜变盏…值万匹绢?!”
  朱由检的头像被这数字砸得晕头转向,这简直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摆在眼前的难题。
  【明思宗崇禎皇帝】:竟…竟有如此巨利!然…然则如何將古董运往倭国售卖?我並无渠道啊!
  王辰则是给了两个方案。
  【王先生(管理员)】:有两个现成的渠道。其一,福建海商巨梟郑芝龙!此人现为海上梟雄,然明年(崇禎元年)必受朝廷招安,詔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將军』!他在倭国根基深厚,受平户藩主松浦氏礼遇,娶倭女田川氏,与倭国豪商、藩主皆有勾连!日后可为你所用。
  朱由检眼中精光爆射!
  郑芝龙!
  这个名字瞬间刻入他脑海。
  招安!必须儘快招安!
  【明思宗崇禎皇帝】:招安郑芝龙?我记住了,然招抚尚需时日,非朝夕可成!
  【王先生(管理员)】:其二,便是东江总兵毛文龙!”
  “毛文龙?”
  朱由检的挑了挑眉,看著御案上弹劾毛文龙的奏疏,他对这个屡遭言官弹劾、號称“冒餉”的边將印象复杂。
  【明思宗崇禎皇帝】:此人…多次虚报战功,恐非可靠之人。言官屡劾其虚冒兵额,勾结阉宦(胡良辅),骗取粮餉……
  王辰闭上眼,回忆著自己在那个明末时空的经歷。
  那时,他开局是天启五年的登州富商次子,也因为家族缘故,曾经出海和东江镇做过生意,买过些辽东特產,多多少少知道东江镇的实际情况。
  王辰转念一想,此时还是天启七年,还没有崇禎元年毛文龙带兵登陆登莱的事情发生,朱由检对毛文龙的印象不算太坏。
  【王先生(管理员)】:毛文龙打仗或一般,但做生意,却是奇才!他以东江皮岛为基地,早已构筑了一张北至辽东、南至浙江、东达日本、西联京师的庞大贸易网!甚至在其死后,这条商路仍被清廷用以获取日本铜料!其麾下参將沈世奎,本就是辽阳巨贾,又是毛未来的姻亲,尤擅经营,乃是毛文龙的钱袋子!毛文龙本人,实则为掌控北洋航路之巨商大贾!
  朱由检愣住了!
  边军总兵变巨商?
  这顛覆性的认知衝击著他。
  西北边军若能有此经营之才,哪里还用得著自己挖空心思弄银子,给他们发放拖欠的军餉。
  【王先生(管理员)】:东江镇孤悬海外,朝廷岁餉有限,毛文龙能维持数万军民,屡屡出击骚扰建奴,靠的正是这海上贸易之利!毛文龙有渠道,识行情,更渴求財货以养军自固!你可遣一心腹太监,秘密携带一批唐宋宫廷珍玩,前往东江镇,令毛文龙通过其商路,將这些古董售与倭国京都公卿、堺港豪商、各地大名!那些附庸风雅的倭人,对此绝无抵抗力,必愿出天价购买!
  【王先生(管理员)】:所得金银,可得其大部(例如八成五),只需分润毛文龙一成半,作为其辛苦费用及巩固东江之资。
  【王先生(管理员)】:此人虽骄纵,然其存在本身便牵制建奴兵力。与其纠结其军功真假,不如利用其商业网络为你牟利。所得巨款,既可充实內帑,解燃眉之急。毛文龙亦得实惠,必更效忠於你,更可藉此暗中掌控、监察东江镇,岂非一举多得?
  “一成半!倭银!”
  朱由检在猛地站起,眼中燃烧著前所未有的光芒,巨大的兴奋和希望,瞬间衝散了他连日来的愁绪。
  金山就在眼前,钥匙就是毛文龙!
  什么言官弹劾、战报浮夸,在这滔天的倭银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他仿佛看到堆积如山的银判、小判、永乐通宝正顺著海路滚滚而来!
  倭国的金山银山!毛文龙的贸易网络!天价的唐宋古董!
  这条財路,远比在京师偷偷摸摸卖古董要广阔得多!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