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聊天群里都是亡国之君?> 第二十二章 李曄:大明真是人傻钱多

第二十二章 李曄:大明真是人傻钱多

  【王先生(管理员)】:@唐昭宗,张承业眼光毒辣。多看看群文件里的《新唐书》《旧唐书》《五代史》,自有分晓。
  他直接甩出史料。
  【王先生(管理员)】:刘季述,光化三年,率宦官囚禁你於少阳院,熔铁浇锁,饮食从狗洞送入,意图废立,手段酷烈,视君如仇寇!
  而杨復恭,是在你先发难,联合杨守立等將其逐出京城后,才愤而率养子们断绝贡赋。此前,他权倾朝野,若真有刘季述那般狠毒果决之心,你焉有机会发动?
  【唐昭宗】:先生所言极是,细究史书,杨復恭当时確未视朕为死敌…其反应迟缓,方让我有可乘之机…与刘季述、韩全诲相比,此人…竟显得有几分『忠厚』了
  紫宸殿內,李曄回味著方才与张承业的密室长谈。
  这位新任內仆令,一针见血的指出杨復恭权欲虽盛,但根基在禁中,与皇室一损俱损,是最可能被“引导”的力量。
  反倒是刘季述,韩全诲之流阴险狡诈,若让其轻易掌权,未尝不会效仿仇士良之流,行废立之事。
  这份清醒而务实的分析,让李曄对王先生的眼光和这位张承业的才干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先生(管理员)】:忠厚谈不上,少谋略、易操控倒是真的。安心与之周旋,私下可敬称其『杨国老』,示以亲近倚重之意。
  【王先生(管理员)】:一来,你是他一力扶植上位,表面关係融洽;二来,他杨家『世为权家』,五代显宦,与李唐皇室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起那些毫无根基、只知逞凶斗狠的阉宦,他更在乎长远利益和家族存续。
  王辰肯定了张承业的判断,並给李曄吃下定心丸。
  杨氏一族从杨延祚开始,世代执掌神策军或枢密院核心权力,早已是寄生在皇权之上的庞然大物。
  皇帝在,杨氏才是“国老”。
  皇帝没了,杨氏不过是藩镇眼中的肥肉。
  这点利害关係,杨復恭再跋扈也拎得清。
  为了加强忽悠效果,王辰祭出了“大杀器”。
  【王先生(管理员)】:维繫关係,尚需一点『心意』。@唐昭宗取一件宫廷玉瓶或瓷罐,发红包与我。
  李曄不明所以,但毫不迟疑。
  片刻后,王辰接收了红包,一个精巧白瓷小罐出现在他面前。
  王辰拿来一瓶拼多多19.9包邮、號称“一洗黑”的中华禪染髮剂,拧开盖子,將里面黏糊糊的黑色膏体小心地倒入白瓷小罐,直至装满,盖上唐代的瓷盖。
  隨后他將白瓷小罐重新打包进红包,发给李曄。
  叮!管理员【王先生】向【唐昭宗】发送了一个专属红包!
  【王先生(管理员)】:此乃“乌涎露”,采崑崙山巔万年玄阴之气,合东海龙涎之精炼製而成!白髮遇之,顷刻转乌,神效非凡!你便说此乃你偶得之宝,特赐予『杨国老』,感念他拥立之功与为国操劳,以至华发早生。切记,此物珍贵,仅外敷於白髮根部,两刻(半小时)后以温水洗净即可。勿內服,勿沾眼。
  王辰的意念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唐昭宗】:此物…真能乌髮?杨復恭那老阉…能信?
  李曄接收红包,看著瓷罐里黑乎乎的膏体,粘稠如墨、散发著奇异化学香味,有些懵了。
  崑崙?龙涎?乌髮重生?
  这……这真能行?
  王先生的手笔,总是这般……神秘莫测!
  【王先生(管理员)】:他年过六旬,头髮白,最是在意衰老之象。你前番表演已让他放下戒心,如今再施以『恩宠』,他必深信不疑,感激涕零。”
  王辰嘿嘿一笑,对付杨復恭这种脑子不太灵光又有点虚荣的老权宦,这种小恩小惠加情感绑架,往往比真金白银更有效。
  这时候,朱由检突然跳出来。
  【明思宗崇禎皇帝】:@王先生,先生!大喜!大喜啊!曹化淳办成了!曹化淳已將李曄那秘色瓷碗秘密出手!买家是成国公府!两千两雪银!整整两千两啊!朕……我已按先生吩咐,当场赏了曹化淳二百两作『司礼监辛苦费』!此奴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指天誓日要为朕效死!
  西暖阁,朱由检看著御案上,曹化淳刚送来的那两张银票(每张一千两),激动得浑身颤抖!
  两千两!
  他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富有”!
  这笔横財如同甘霖,浇灌著他乾涸的內库和对权力的渴望。
  曹化淳那副感恩戴德、恨不得掏心掏肺的模样,更让他尝到了“恩威並施”驾驭奴才的快感!远比他空洞的帝王威严来得实在。
  【王先生(管理员)】:@明思宗崇禎皇帝做得好。此乃驭下之道——有功则赏,有利则分。让他们知道,跟著你这条船,有肉吃!切记,赏赐不可滥,不可易!太轻易得来的东西,无人会珍惜!要让他们明白,每一两银子,都需尽心竭力去挣!
  王辰的告诫如同冰水,稍稍浇灭了朱由检的亢奋。
  他想起王先生之前剖析的京营勛贵之祸,贪婪如同无底洞。
  【唐昭宗】:两千两?!那秘色瓷……竟如此值钱?
  李曄被朱由检的“战绩”震住了。
  他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巨大衝击。
  在他这边,这等宫器虽精,撑死几十緡啊!
  两千两白银,在太平年景,按照官方银价,换算成铜钱也是两千緡!
  朱由检兴奋之余,仿佛看到一座座金山银山在向自己招手,立刻疯狂@李曄。
  【明思宗崇禎皇帝】:@唐昭宗!李兄,再发几件过来!我急等银钱之用!
  一直旁观的赵桓也被这泼天富贵吸引了。
  【宋钦宗】:@王先生,先生…那我这边的汝窑官器…在朱…在明思宗那边,能值多少?”
  王辰上网查询,快速评估了一下。
  【王先生(管理员)】:@宋钦宗,北宋汝窑虽精,但年代较近,且朱由检那边宫廷或有收藏。估价…最多一千两吧。”
  王辰隨后又在聊天群內定下规矩。
  【王先生(管理员)】:@所有人,即日起,立一规矩:凡跨时空交易古董器物,所得银钱,交易方(朱由检)得六成,出货方(李曄/赵桓)得四成。由我监督执行。
  【王先生(管理员)】:@唐昭宗,莫要小看这四成。朱由检那边的白银,纯度极高,且无前朝印记,在你那边亦是硬通货。@明思宗崇禎皇帝,发一两样品给李曄。
  朱由检立刻发了个红包。
  李曄接收,手中出现一锭约一两重、银光闪闪、毫无印记的银锭。
  他好奇之下,唤来心腹张承业。
  “张卿,你看此银价值几何?”
  张承业拿起银锭,仔细掂量,又用指甲划过,凑近看了看色泽,沉吟道:“圣人,此银成色极高,几无杂质。若於东市兑换,一两白银恐能换到两緡,甚至更高。”
  “两緡?”李曄的头像计算著,“那一千两便是两千緡…两千两便是四千緡…”
  他突然倒吸一口凉气。
  神策军待遇优厚,是寻常藩镇衙军的三倍。
  可一个普通士卒一年的粮餉加赏赐,也顶多折百緡钱!
  这得养多少兵?
  大明的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后世大明…竟如此…人傻钱多?”
  李曄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又仿佛看到一条全新的道路。
  也许我今后可以用白银砸出个“中兴大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