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建造大灯塔

  第146章 建造大灯塔
  斯罗人的营地里,气氛微妙他们確实分享了胜利的果实,从东日人的仓库里搜颳了海量的財物。
  但当他们看到百洛人將数以千计的东日战俘如同驱赶牛羊般,整齐划一地押送回內陆时,又觉得其实自己才是吃亏的那一方。
  那位在丘陵中被白洛人轻易截杀的斥候小队,连同那份失落的奇观图纸,成了斯罗人心中一根无法拔除的刺。
  他们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件无比重要的东西,却又没有任何证据去指责对方。这是一种吃了哑巴亏,却又无处发泄的憋屈。
  在派出的斥候再三確认白洛主力已经西撤,並且在东日故地开始建立永久性据点后,斯罗人选择了沉默。
  他们默默地舔著自己的伤口,带著抢来的財物撤回了草原深处。
  一场潜在的可能席捲整个西境的全面战爭,就这样在一种诡异的默契中消弹於无形。
  白洛城邦,並没有因为敌人的退却而有丝毫松邂。
  胜阳带回的不仅是胜利的捷报,更是数千张嗷待哺的嘴。火速召开的议事厅会议上,鱼的决策清晰而果断。
  “东日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土地和军队,但他们的反抗意志还在。”鱼指著沙盘上那片新被纳入版图的东部丘陵,“我们不能给他们任何喘息和重组的机会。”
  “我命令,”他的声音在议事厅內迴响,“以被我们攻占的要塞为中心,建立东境第一座前进基地。我们將它命名为望海城。”
  “望海城的首要任务,不是防御,而是『消化”。”
  “將所有东日战俘分批送往望海城,让他们在自己曾经的土地上,为我们开垦农田、修筑道路、开採矿山。”
  “同时,派遣骑兵部队,以望海城为依託,对所有流亡在外的东日残余势力,进行持续不断的追捕。我不要任何成建制的东日力量,存在於我们的疆域之內。”
  这套“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的策略被迅速执行下去。
  东部广的丘陵地带,成了一座巨大的劳动改造营。白洛的军队如同经验丰富的牧人,不断地將那些四处流窜的“野羊”一一东日溃兵和难民一一驱赶、收拢,然后转化为可供驱使的劳动力。
  这些被俘的东日人,在见识了白洛城邦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和那不容反抗的铁腕后,彻底失去了反抗的意志。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拼命劳动,换取一口果腹的麦粥。
  曾经的家园,如今成了他们的牢笼。他们亲手开採出的石料,亲手砍伐的木材,都被源源不断地装上白洛的海船,运往遥远的西海岸。他们对此敢怒不敢言,只能在监工的呵斥下,麻木地重复著手里的工作。
  因为在那里,一座宏伟奇观正准备拔地而起。
  西海岸,白洛港。
  这里的繁忙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夸张十倍。
  数以千计的劳工、工匠、学者和士兵从城邦的四面八方匯集於此。连绵的营帐从港口一直延伸到数里之外的丘陵脚下,入夜之后,遍地的篝火宛如天上的繁星。
  他们聚集於此,只为一个共同的自標一一建造大灯塔。
  伟人炼亲自坐镇,负责所有金属构件的锻造。公输学士则带著第一学院最杰出的学生,將整个工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课堂。
  建造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一一奠基。
  灯塔的选址,位於港口外一个常年被海浪冲刷的巨大礁石之上。想要在这上面建立起一座万古不朽的巨塔,必须拥有一个坚如磐石的地基。
  “水,是最大的敌人。”公输学士指著汹涌的潮水,对身边的学生们说道,“我们必须先將它驯服。”
  在他的指挥下,数千名劳工开始了围海造陆的浩大工程。
  他们驾驶著平底驳船,將数吨的巨石和黏土倾倒入礁石周围的海域,硬生生地筑起了一道临时的环形堤坝,將那片区域与外海隔绝开来。
  紧接著,数十台由牛力驱动的巨型龙骨水车被推上了堤坝。这些水车昼夜不息地转动,发出震耳欲的轰鸣声,將堤坝內的海水一寸寸地排出。
  当浑浊的海水终於被抽乾,露出湿滑的海床和礁石的根基时,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工人们跳入齐腰深的淤泥之中,用铁铲和双手,疯狂地向下挖掘,直到触碰到海底那坚硬的岩层。
  这是一个无比艰苦的过程。劳工们轮番上阵,在泥泞和缺氧的环境中奋力劳作。
  地基坑挖好之后,来自东境採石场的、经过精密切割的岗岩巨石,被新建的巨型塔吊缓缓吊起,精准地嵌入坑底。
  公输学士亲自下场,检验著每一块基石的安放。
  “地基,是巨塔的根。根若不稳,再高的塔,也终將倾覆。”他对自己身边的学生们,也是对所有参与工程的人如此说道。
  地基的建设,耗费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当最后一块基石完美归位,一个深入海底岩层、坚不可摧的巨大平台,终於战胜了海洋的伟力,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接下来,便是塔身的建造。
  与金字塔那种敦实的结构不同,大灯塔追求的是一种直插云霄的高度与优雅。
  塔身被设计成了三段式结构,
  最底座是一个边长近百米的巨大方形堡垒,它不仅为上层建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其內部中空的结构,更是被设计成了巨大的仓库、兵营和灯塔守护者的居所。
  第二层是稍小的八角形塔身,內部是中空的螺旋坡道。这条坡道宽阔得足以让两辆牛车並行,
  它盘旋而上,將沉重的石料和燃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塔顶。这是整个设计的精髓所在,它將运输的难题,巧妙地化解在了建筑的结构之中。
  最高层,则是一个圆形的灯室,未来,那里將燃烧起永不熄灭的火焰。
  石料从四面八方运来,工匠们在塔下將其切割、打磨成標准的尺寸,再由牛车沿著螺旋坡道运送上去。
  巨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寸寸地向上生长。
  它像一个沉默的巨人,在西海岸缓缓站起身,俯瞰著这片它將要守护的海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