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重生1987:我的文艺时代> 第5章 机缘巧合?

第5章 机缘巧合?

  第二天一早,张启民来到瀧泉县文化馆。
  他是搭乘了村里在城里跑“摩的”的张建涛的摩托来的。
  张建涛是村里张福强的儿子,说起来,张福强和张启民的爷爷同辈,论资排辈,张启民还得叫张建涛“叔”,但打小时候起,张启民都叫“建涛哥”。
  张建涛比张启民大三岁,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了,总喜欢在山外面跑,脑子还算活络,他家里掏空家底,为他买了辆嘉陵70,他每天早出晚归在瀧泉县汽车站接客。
  张建涛属於最早一批从村里出去“做生意”的人。
  张启民坐在张建涛的摩托车后座上,背著读高中时的书包,书包里装著昨晚上写的《河边的错误》。
  张启民本想叫张建涛把自己送到汽车站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他省去了从家里到安仁乡路上的时间。
  “建涛哥,你在汽车站把我放下就行!”
  “这哪儿行,你到哪儿我就送你到哪儿,这会儿汽车站还没有生意,不打紧。”
  张启民看自己拗不过张建涛,就告诉了他自己要去的是瀧泉县文化馆。
  张建涛的嘉陵排气管似乎出了点小问题,一路轰鸣。
  最终,在掛著“瀧泉县文化馆”的牌子下停了下来。
  张启民和张建涛约好,晚上五点在汽车站门前匯合,一起回南山村。
  如果超过五点,张启民还没有出现在汽车站,张建涛就不必等他了。
  目送著张建涛的嘉陵离开,张启民转身进了文化馆的大门。
  文化馆大门里面,各间办公室的门都紧闭著,看来自己是来早了。
  人家都还没来上班!
  自己是不是急了一点?
  张启民看到掛著“《瀧泉文艺》编辑部”的牌子下,有两级台阶,就挑了上面一级,坐下身,拿出自己的昨晚上写的《河边的错误》小说稿。
  確定无疑,《河边的错误》將是先锋文学又一代表作。
  正低头想著时,一个人影从外面的大门匆匆跑进了文化馆小院,往门厅方向快步而来。
  张启民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胡永军。
  胡永军也认出了张启民,脸上顿时充满了惊讶:
  “你,怎么在这儿坐著?”
  张启民不慌不忙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回答道:
  “胡总编,我是昨天来过的张启民。”
  胡永军看到张启民手里还捏一沓书稿,笑了:
  “我知道你是张启民,怎么,你的小说写好了?”
  “是的,胡总编,我今天是专程来送稿子的。”
  胡永军皱了皱眉,说道:
  “稿子的事情不急,我是回来取东西的,启民,你今天还有其他事吗?”
  张启民听了一时不解,回答道:
  “没有。”
  胡永军闻言却大喜,说道:
  “没其他事就好!你等会儿跟我一起出发,陪燕京来的大编辑一起去一趟仙都!”
  “……”
  张启民一愣,但他很快就猜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有这样好事?!
  “行!”
  他乾脆利落地答道,同时飞快地把稿子理了理,放回了书包。
  等胡永军到办公室拿上了东西,两人一起走出了文化馆大门。
  瀧泉文化馆大门外,停著一辆外地牌照的吉普。
  张启民发现,就是昨天停在文化馆小院里的车。
  等上了车,张启民发现昨天在胡永军办公室见到的燕京来的大编辑已经坐在车里了,另外一个年纪稍大的人则是开吉普的司机。
  而胡永军到办公室取的东西,是一台照相机。
  吉普驶出了瀧泉城区,很快就上了前往靖云县的公路,仙都风景区地处与瀧泉相邻的靖云县境內。
  车上,胡永军和燕京来的大编辑一路说说笑笑。
  而通过旁听,张启民知道了这位谈吐不凡的燕京来的大编辑不是別人,正是燕京国文出版社下面的《当代》杂誌社的编辑。
  他的名字叫舟倡义。
  舟倡义之所能到小县城瀧泉,完全是歪打正著。
  本来舟倡义是到钱江省的航州市来参加一场文学活动的,正巧碰上在省城办事的胡永军。
  胡永军原本是文化馆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时的场务,主要负责放音乐。
  但胡永军一直比较喜欢文学,在客串了馆里几次下乡收集民歌的工作后,成了不折不扣的文学发烧友。
  一年多前,胡永军向文化馆请了三个月假,去燕京参加了一期文学讲习所的学习,两人因此而认识並结交。
  胡永军先是给文化馆打报告,要创办《瀧泉文艺》杂誌,没有得到批准。
  之后,他又直接给文教局打报告,前后一年时间,终於得到了批准。
  恰巧,在省城他又碰到了老朋友舟倡义,遂把《瀧泉文艺》的创刊时间从年底提前到了7月底,为的就是请舟倡义来瀧泉,给他压压阵、助助威。
  车上,张启民很快就適应了几人相处的氛围。
  他没有多想,决定主动出击。
  他往前探了探身,朝著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舟倡义说道:
  “舟老师您好,您昨天讲的话对我很有启发,故事確实是小说的核心,如果没有故事作为核心,就像到饭店里点了一盘红烧肉,菜上来了,盘子周围点缀的东西绿绿,很多很漂亮,但盘子中央却找不到红烧肉。”
  张启民感到自己的衣角被胡永军扯了扯。
  他假装没有看见胡永军的提醒,继续说道:
  “不过,若点的仅仅是红烧肉,没有其他素菜点缀,也显得千篇一律,会让人感到腻味。”
  舟倡义侧著身,听完张启民的话,似在品味,隨即连连点头:
  “你的比喻太妙了!虽然简单通俗,却也不无道理!”
  隨后舟倡义好像自言自语道:
  “可惜,当下很多作家都不懂得这个道理啊……”
  胡永军立刻插话道:
  “舟兄,我们的文学青年昨晚上就把给《瀧泉文艺》的小说写出来了!”
  有谁会比胡永军更適合说这话?
  这话从胡永军嘴里说出来,真的再合適不过!
  胡主编,你真的太给力了!!
  张启民没吭声,两个嘴角却不由自主向上弯了起来。
  此时此刻,胡永军还不知道,一桩大机缘已经被张启民在看似不经意间种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