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笼络(上)
第132章 笼络(上)
海阳馆里,刘台继续请教池元如何备礼。
池元也不拿架子,將自己所知细细告知刘台。
刘台一顿感激,告辞离去。
刘台深知事不宜迟的道理,当日便张罗起来。钱、粮、珍宝等,一样都不能少。
接著,刘台又思索起该以何人为使者。
想来想去,似乎除了周鼎,別无合適人选。
刚好本来也想把周鼎调到广州,在徵得刘隱同意后,遂发信將周鼎要了过来。
十一月底,周鼎来到广州,刘隱给了他广州司马的职位作为寄俸官,差遣则是幕府隨军要籍,一同到来的,还有依布的胞弟依达,以及依布上次回去后招揽来的二十几个生的代表。
这些有大有小,小的也就几百上千人,大的则和黄岩一般,有个三五千人。
按照依布的意思,此次他让依达带这些人,就是为了让他们见见世面,近距离亲身体会一下山下汉人的世界。
这些人一直生活在山里,等閒不下山与汉人接触。
此次若不是因为依布作保,又有依达陪同,是断断不会跑这么远,来到广州的。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依布了血本,给诸送了不少肉食、盐巴、酒、茶叶等物资。
这些物资一些是依布自己筹集的,但更多是封州支持的。
刘台对此事也是乐见於成,城里好吃的好玩的不比山上多多了?
让这些人多来接触一下,看他们能否抵御诱惑,守住本心?
此次依布找来的,要么是主的儿子,要么是兄弟,都是在中较有权力地位之人。
这些人回去一宣传自己的所见所闻,可比自己乾巴巴宣传强得多了。
刘台专门让苏成亲自带一队人跟著保护他们,以免他们在广州与人发生衝突,產生不快,那就弄巧成拙了。
刘台自己则是把周鼎带到刘隱的衙署里,兄弟二人连同刘好生与他交代了一番。
周鼎听完顿时觉得干係重大,又对刘隱兄弟把重任交给自己很是感激。
想到自家兄长到现在还没有回覆自己邀约他南下的信,周鼎决定借这次华州之行,再给他捎一封信。
周鼎到位后,刘隱带著刘、刘台二人去面见李知柔,告连州一事。
出乎意料之外,李知柔对此大为支持,欣然採纳,当即命刘代他写一封奏章。
或许李知柔也觉得这样更有利於岭南兴盛?
但刘台没有想去深究,只要最终结果如自己意就好了。
十二月初二,周鼎一行人带著奏表、押著钱粮和礼品北上,一同北上的还有吴榕的右营。
他们一行人將走淡水一一漆水一一大庾岭一一赣水这条路线,周鼎吴榕二人还肩负著探听韶州虚实、考察大庾岭道路情况的任务。
刘台心知,早晚会用得上。
十二月初十,西城全部完工,都府在西城南门举办盛大的庆祝仪式。
从开挖壕沟到城墙全线竣工,共歷时百天,进度也堪称神速。
这进度首先要感谢的便是那包含一万六千多林邑、真腊劳工在內的三万余壮丁不舍昼夜。
儘管刘台交代了要善待这些壮丁,但工程结束,还是有不少伤亡,特別是林邑、真腊劳工。
其次则是要感谢蕃商们按时发,为此一眾劳工都是积极性十足,压根不存在逃跑的事情,依达带领的人体验团也被专门拉到庆典现场,好让他们看看汉人的基建速度。
人体验团看著崭新高大的城墙,艷羡不已。
西城共设有八门,北边一个,西边两个,东边两个,南边三个。
其中东墙和广州城的西墙相接,在广州城的西墙南北两边各开一门,日上东门、下东门。
北门开在正中,名日朝天门。西边开两门,名日太平、和丰。
南边三门,正中正门名日南海门,东西两道水门,西边名日阜財,是郁水通往蕃坊码头之门。
东边门日善利,是郁水通往广州城西北湖泊之门。湖泊位於广州城北偏西,此时尚未有名,时人称西湖、北湖者皆有。
算上与广州城来往的广州城西门,实则共有九门。八门朝外,一门朝州城。
为便於称呼和辨別,州城西门改为和顺门。
人们站在城墙上,看到城墙巍峨的景象,顿觉自家里的寨墙简直寒酸的不像话。
当得知整个西城城墙只用了不到百天时,更是吃惊不已,夸讚广州实在是强大。
这个註定载入史册的出彩时刻,李知柔自然是在场。这可是他到广州后,目前为止最大的政绩了。
眼见著西城就这么从无到有、平地而起,李知柔心中也是与有荣焉。
李知柔突然有些后悔,应该让周鼎他们晚一点再出发的,顺便把筑城之事告知圣人不好吗,隨即他又反应过来,周鼎走就走了,自己再写一道奏表就是了,不妨碍让圣人知道。
想到此处,李知柔更加愉悦了。
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许多官员会好大喜功的原因。
看著一个个重大工程在自己任內完成,作为主官,不可能没有那种骄傲,那种“爽”感。
而一旦被这种骄傲、这种“爽”感控制,就会陷入政绩至上的泥潭里,沉迷於此而无法自拔,不过现在嘛,刘台倒是很希望李知柔陷进去,那样以后诸多行动都可以冠上一些高大上的名头,让李知柔一一同意。
庆典仪式结束后,都府和蕃坊一同宣布,为庆祝西城落成,今晚广州取消宵禁。
同时,蕃坊在今晚將进行乐舞等诸多文娱展演,並且坊內许多店铺將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的吃喝和商品。
这些自然也是刘台一力促成,营造一种万民同贺的场景,进一步麻醉李知柔。
刚好人体验团也在,就让他们爽一把,在他们脑海里烙下深深的烙印,一辈子也別想忘记。
当晚,在蕃商海商的资助下,整个西城灯火通明,街上人流如织,把臂夜游。
蕃坊更是达到了一种鼎沸的状態,每条街道都是人满为患,声浪层层叠叠,如同魔音贯耳。
各个大小蕃商都在店铺前出摊,摆满了美酒美食,最开始还收钱,等到后来也是任意供人取用。
蕃人们载歌载舞,庆祝终於住进了城里。
人体验团哪里见过这种场景,一个个都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就算是常与汉人打交道的依达,也未曾见过如此热闹乃至乎癲狂的狂欢局面,一时也是头晕目眩,不知所以。
这也就是在广州,否则换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断然不可能出现此种场景。
整个狂欢持续到了天明。
李知柔、池元等自中原新来之人,也是大开眼界,仿佛梦回开元盛世之元宵佳节一般。
回到驛馆的人们,还未完全从狂欢的状態里恢復过来,用语大声交流著。
这个说,我再也不想回山里,要在这里常住。
那个说,我要回去把里所有人都带下山来。
还有说,早知道山下这么好,就算有人绑著我,我也要想办法跑到山下来,总而言之,这些被震撼的人,现下就只有一个统一的想法,那就是赶紧下山吧!
这其实很好理解。
想一想,一个一直在山里长大的人,突然进入到大城市里,领略到了各种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岂能不心生嚮往?
依布和刘台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一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