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筑城(求票求支持)
第120章 筑城(求票求支持)
海协会庆典现场,刘台正在维持振海楼前的秩序。忽然听见身后有话传来。
“敢问可是刘台刘参军?”
刘台转过身,上下打量了一下问话之人,只见来人长得浓眉大眼方脸,颇为正气。
只是自己並不认识,便客气道:“我便是刘台,敢问郎君寻我何事?”
问话的自然就是罗凡了。
罗凡见刘台年纪轻轻却是气度非凡,心中暗赞,口中答道:“在下乃番禺县令罗凡。”
“適才某询问刘司马关於广州城扩建一事,司马著某来寻参军,某便寻过来了。”
哦,原来如此。阿兄这是祸水东引啊。
刘台行了一礼道:“原来是罗县令,久仰。”
“广州城扩建一事,我確实曾与家兄提及,但现下却非良机也。”
罗凡一听,原来刘隱並不是敷衍自己,倒是自己冤枉他了,心里暗道惭愧。
“敢问参军,你所谓之良机为何?”罗凡追问道。
刘台没想到,这个罗凡还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良机为何,我也说不上来。”刘台坦诚道:“但如今既要筑西城,那就绝非扩城之良机。”
“我这番答话,不知罗县令以为如何?”
罗凡被噎了一下,但很快答道:“参军此言在理,而今確非良机。”
“下官斗胆相请,若是良机来临,还请参军能向上建言,助广州扩城。”
刘台答道:“自当如此。敢问罗县令,因何对广州扩城如此上心?”
罗凡嘆气道:“实不相瞒,下官如此上心是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刘台听他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说道:“罗县令不如说说看。”
罗凡也不推脱,接著道:“公心者,广州城城周仅五里,城內面积逼仄,且近半为官署。”
“剩余一半则多为官吏富绅所有,广大百姓至今仍散居城外,居住条件恶劣。”
“若能扩建城池,將百姓纳入城中,则是一件善举也。”
“私心者,番禺县作为附郭县,在官署林立的城內,可谓毫无地位。”
“如今西城开建在即,南海县在西城一家独大,我这番禺县令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想著广州城扩建后,也能有自己的属地。”
“公私两心之下,故而下官才对广州扩城如此上心。”
刘台听了罗凡真诚之言,也是感慨。这罗凡倒是个性情中人,以后倒是可以多接触接触。
当下道:“罗县令之心,我已知晓。请县令放心,若有机会,我定当向大王进言,扩建广州城。”
罗凡感激道:“罗凡先行谢过参军,下官静候扩城之喜讯。”
言罢行礼离去。
刘台看著罗凡离去,心下感嘆,扩城需要大笔的钱,这次西城是藩商认领了绝大部分,下次广州扩建要找谁?
还是得努力搞钱才行啊。
搞钱、搞人、搞地!
这三项是下一阶段的主要方向。
刘台收拾心情,挤过人群,进到一楼大堂。
大堂里乌决决的全是等候办理入会的人,可见广州海贸从业人员之多。
如今海贸大不如前,从业人员尚且如此之多,其巔峰之时的盛况可想而知。
刘台对发展海贸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广州靠著南海这么个聚宝盆,没道理看著多动得少嘛。
刘台走到二楼,朝下看去,王洪亮正带著几个秘书郎忙得不亦乐乎。
甚至严德铭、蒲珂末以及刚认识的白泰轩都下场帮忙去了。
刘台扶著栏杆欣赏了一会,隨即朝四楼刘隱的房间走去。
走到门口,刘隱亲卫告知刘隱上楼找李知柔去了。
刘台推开门,走到房中等了起来。
五楼,刘隱和刘正在向李知柔稟告蒲珂末赶出来的筑城章程。
重点就是无非就是钱、人和城墙规模,首先是城墙规模,设计中城墙地基两丈,墙高两丈,城垛高四尺,墙顶则是宽一丈,与现在的广州城相当。
同时在城北和城南开挖护城河,与广州城的护城河相通。
按照这个体量,其工程量大约是成都罗城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左右。
蒲珂末预算费钱二十二万,砖二百二十五万块。准备募集民夫三万人,在三个月內完工。
应该说蒲珂末的计算还是很科学的。做生意的,算术好,会算数。
李知柔听过后,说道:“孤对规模及耗费无甚意见,但这募集民夫三万,是否不妥?
?
不怪李知柔有此疑问,要知道整个广州不过二十余万人口,排除其他县的,广州城人口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
十五万中又有多少壮丁呢?一下子募集三万,整个城市会不会瘫痪?
高当年之所以有底气募民夫十万,那是成都人口多,其户口达到了九十余万。
“回大王,此数臣亦提出过疑问。”刘隱道。
“蒲蕃长答曰,此三万民夫,其可募林邑奴、真腊奴甚而崑崙奴,其数可泰半。”
“加之蕃坊中蕃人丁壮,实际仅需广州丁壮万余人。”
“臣以为,若果真如此,当无虑也。请大王明察。”
听了刘隱的解释,李知柔这才道:“卿若不言,孤倒不知其中还有如此关节。”
“这蕃商蒲珂末倒有些本事,竟可募如此多之青壮,卿等还需有所提防才是。”
刘隱、刘心中一凛,二人连忙应道:“大王所虑甚是。臣等必小心提防。”
“卿等倒也无需过分紧张。”李知柔又缓和道:“方外之奴,谅也不敢在此作乱。”
“筑城之事,那便依卿等所请。以昭贤为督筑城使,伯深为副使,卿等须小心谨慎行事,务要顺利毕功。”
“完工之时,孤替你等请功。”
“臣谨遵大王之命,臣等必尽心尽力,不敢轻忽!”刘隱二人表態道。
“此间事既了,孤先回府了。船队一事,待日后再议。”言罢,李知柔起身离去。
刘隱刘连忙相送,陆东海贴身跟隨,先行护送李知柔离去。
刘隱二人回到四楼刘隱房间,这才发现刘台坐在屋里。
刘台见二人进屋,当先起身开口问道:“两位兄长可还顺利?”
刘隱边走边说道:“大王已准筑城之事,命我为督筑城使,伯深兄长为副使,克日完工。”
刘睿也笑著说道:“如今我与你阿兄,可谓是干係重大,重任在肩了。”
刘台隨即高兴道:“那弟就先恭贺二位兄长大功告成,名留青史了!”
“矣,二弟此言为时过早。”刘隱摆了摆手道:“筑城事大,我等切记不可托大,还需踏实谨慎才是。”
“阿兄教诲得是,是第浮躁了。”刘台当即认错道。
刘溶拍了拍刘台肩膀道:“元达,你阿兄说得极是。”
“筑城之事,发之於你,如今只是开头,往后你也当时时跟进,始终如一才是。”
“台受教。”刘台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