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开海是挣钱的法子
“於琛,你在后世时,朝廷是以何模式运作?”
既然於琛来自六百年后,后世人应当有更为丰富和先进的经验,百思不得解的朱棣便把希望放在於琛身上。
大明的內阁制度不能长久,那后世是如何治世的?
可是在大明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这一句话,却把於琛问住了。
六百年后的中国,制度肯定是要比大明合理的多,也稳定的多。
但大明与后来的中国不是一种模式,根本套用不了。
“陛下,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时,我曾说过六百年后乃是新中国,而新中国是没有所谓的皇帝的。”
於琛一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在朱棣与朱高炽耳边炸响!
什么!
什么意思?
没有皇帝是什么意思?
“怎么会没有皇帝?!”向来喜怒不形於色的朱棣,这次也没绷住。
这也是於琛第一次见他情绪如此激动,比他当初得知大明只有276年国祚时还要激动。
於琛有些为难,但还是对朱棣的问题做出解答:
“这个,说来话长,大明灭亡之后度过了黑暗的三百年,各国列强肆意欺凌中国,直到一位偽人站了出来,带领中国击败侵略者,建国之后,便不再是世袭的皇帝,而是选举的总理制度,
这些事我现在跟你们说也说不明白,因为中间还有很多事情你们不知道,但是你们只要清楚一点就行,那就是六百年后中国的政策制度不適合此时的大明。”
朱棣死死盯住於琛的面庞,想要从他脸上找出一丝一毫的破绽,但於琛坦然至极!
朱棣心中震撼万分!於琛说的是真的!
六百年后的中国真的没有皇帝!
於琛所说的那位伟人,带领中国击败侵略者,建国之后居然不做皇帝,而是实行选举制?
他怎么想的?
选举制,顾名思义,大概如同尧舜禹时期那般,谁有能力,谁便登顶极位。
真的有人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滔天权力?
这种人是什么怪物?
朱棣无法理解。
於琛看朱棣险些魔怔,连忙开口道:
“这些都是后话,我们还是说回正德帝朱厚照吧。
寧王叛乱伏诛之后,没过两年,正德帝一次外出不慎落水染疾,久病难医之下最终於正德十六年病逝,庙號武宗。”
於琛的话语声將朱棣得罪思绪稍稍拉回。
“武宗?他武功方面可有建树?”
於琛点点头,“这是自然,自孝宗时期蒙古韃靼小王子屡屡进犯大明,到武宗时期依然如此,从正德元年至正德十二年,年年进犯大明边境,
终於武宗忍无可忍,於正德十二年九月御驾亲征,北巡宣府。”
自从朱祁镇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朱棣对这四个字便有了阴影。
此时听见武宗再次御驾亲征,心直接提了起来!
不过先前於琛说朱厚照在武功方面颇有建树,想来不会重蹈朱祁镇的覆辙。
像是猜到了朱棣的想法,於琛说道:
“武宗很聪明,他也怕土木堡之变再发生,所以北巡前就做了准备,主要是对京师进行布防,將沙场悍將、镇守两广的武定侯郭勛召回北京,指挥三千营,英国公张伦坐镇奋武营,並让他们勤奋训练,以备不时,
同时对九边重镇也做了部署,对白羊口、古北口等通往京师的要地,也加派军队。”
听到这里,朱棣才鬆一口气。
朱厚照做了这些准备,起码不会战败之后被人挟持一路抵达京师逼宫。
这小子还算有点脑子。
“大明北境九边关隘眾多,不可能处处设防,武宗决定先示敌以弱,將应州城当成破绽露出来,
蒙古军果然中计,自大同西侧向应州进攻,落入英宗的口袋阵,大同城守军断其后路,深入应州的蒙古军便孤立无援,
武宗亲自上阵杀敌,明军士气大振,皆力敌死战,初时双方不分胜负,但蒙军因补给物资不足,只得向朔州方向撤退,
武宗率领大军继续追赶,后来因天气原因,无法深追便撤回大同,战事结束,这便是后世有名的『应州大捷』,此战令蒙古33年不敢大规模南下。”
一战换得三十余年的太平,武宗之名倒也名副其实,朱棣心中思忖。
“正德年间不仅连续两次藩王叛乱,民同样动乱异常,短短十六年,民间造反此时已达30次,”於琛说道。
朱棣听后深深嘆了口气,说不出话来。
算算距离大明灭亡还有百年,正德年民间便已动乱至此,真的还能坚持百年时间吗?
於琛继续说道,“值得一提的是,武宗除了北击韃靼,在政策更化方面也有建树,
大明自开国以来,海外贸易一律以朝贡方式进行,並实施海禁,禁止私人交易,到正德年间,私商活动开始越来越频繁,海禁已经十分鬆弛,
正德三年,广东右布政使主张恢復宋制,对“贡使”的附带物品实行抽分制,即徵收20%的交易税,武宗予以批准,於是明朝开始徵收关税,此举极为有效的扩大了大明政府的財政收入。”
朱棣暗自沉思,商税吗?既然对朝廷有益,何不从永乐年开始?
只不过若想彻底开海,朝廷中那些文人肯定又要拿祖制出来压人。
他们真当朱棣不知道,朝中不少大臣,暗中与外商交易牟利,难道他们私下做得,朝廷就做不得?
哼!
又听於琛带些揶揄的说道:“武宗挣钱不要紧,更知道如何钱,在位时大肆设立皇庄,即位之初,就在一个月內连续设置七处皇庄,到正德八年,总共建皇庄已有三十三处。”
“嘶——!”朱高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规模,相当於北京那边八府官民田的七分之一了呀!
朱厚照这廝,竟敢如此挥霍!
明朝皇帝或多或少都会设皇庄,如英宗设置一处、宪宗增设皇庄一处,孝宗所增也不过三处。
而正德皇帝大將军,连设三十三处,真有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感觉。
武宗如此作为,便引得下面纷纷效仿,到正德末年,土地兼併便愈演愈烈!
至於朱厚照喜欢自封大將军出巡,以及建豹房事宜。
於琛觉得,朱棣很有可能会与朱厚照感同身受,毕竟两人都是不安分的主,朱棣也被人当做朱高炽的征北大將军不是。
朱厚照自封大將军,且將军营当做自己家,在於琛看来可能也是变相的在尝试掌握军权。
还有豹房,到底是朱厚照纵情享乐之地,还是为了避开朝中阻碍势力,又成立了一个“小朝廷”,於琛弄不清楚,便不予置评。
再往深了说,朱厚照不慎落水,到底是否该以阴谋论解读,於琛同样不得而知。
反正朱厚照的功绩过失他大概说给朱棣听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