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朱高煦对於琛的好奇
朱高炽皱眉,思索片刻。
兵部郎中这五品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好像缺于谦一个也没什么。
但他总觉得这个于谦不会只是个兵部郎中,可能对大明朝极为重要……
“这事我不管了,到时你去跟父皇说,父皇没意见就行。”朱高炽妥协了。
大明如今已经有了於琛,便是少一个于谦,应当也不打紧,毕竟於琛来自六百年后,战略性极为重要。
於琛闻言嘖了一声。
朱棣可没朱高炽这么好说话啊!
这种事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朱棣一心想的都是大明,为了大明都能捨弃最疼爱的朱高煦立朱高炽为太子……
且朱棣经歷诸多无常世事,眼光何其毒辣!难保不会再一次察觉到于谦的可塑性上限极高。
前世便是朱棣发觉到于谦的忠直与才能,特意叮嘱朱高炽与朱瞻基二人可重用于谦。
但朱高炽愿意妥协,对於琛已经是好事,只能回了一句,“行吧。”
“中午做的豆腐臊子麵,来点?”於琛向朱高炽问道。
朱高炽立马咧开嘴笑了起来,自他被控制饮食之后,一直都没吃饱过,且饿得很快。
虽然瘦了不少,但减肥也要適度不是?
没的说,两人欢欢喜喜的又回到前堂,於琛让青锁又煮了两碗面,朱高炽一点没剩全吃下肚。
“行了,我今天过来主要是带你去钦天监对接,你们两个跟我走吧。”朱高炽放下碗说道。
於琛想要推行数算,钦天监算是靠的近的朝廷部门,如今于谦也带回来了,该办正事了。
三人一同出了门,上了马车来到皇宫,在前往钦天监的路上,碰到了朱高煦哥俩。
“太子这是要去做什么?”朱高煦上前打招呼,目光却在於琛与于谦身上。
於琛他是知道的,帖木儿国的丞相,来到大明之后,不知因何选择留下,且据他观察,这个於琛跟皇帝太子走的很近,甚至与徐家关係也很曖昧,对此他很是好奇。
能同时被皇帝与太子看重,此於琛必定有过人之处,只是朱高煦一直没机会与於琛接触,结交一番。
今日再次看到朱高炽与於琛走在一起,朱高煦便顺便上前打听一番。
至於跟在两人身边的于谦,朱高煦並不在意,在他眼里对方只是个八岁的孩子。
“去钦天监,”朱高炽言简意賅。
“正好,我俩也要去钦天监,那便一起罢,”朱高煦说道。
朱高燧有些疑惑,他俩啥时候要去钦天监了?
不过看到朱高煦朝他使眼色,也点头称是。
朱高炽没有拒绝,几人一起前往钦天监。
路上朱高煦不时的朝於琛搭话,想要摸一摸於琛的底细,看看此人为何能与皇帝和太子走的这般近。
对朱高煦这个人,於琛倒也没有太多反感,虽然他在宣德年间造反,但並未造成太多的战乱与伤亡。
身为皇子,有野心是正常的,尤其是朱高煦个人能力不俗,朱棣又一直给他画大饼,把他的胃口吊的老高。
等到朱棣和朱高炽都死后,朱高煦不服朱瞻基这个小辈也很正常,毕竟在朱高煦眼中,朱瞻基一直都是一个乳臭未乾的黄毛小子。
有一搭没一搭的回著朱高煦的话,几人很快来到钦天监。
钦天监监正何云野亲自出面见礼,询问朱高炽几人的来意。
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三人一同前来,莫不是有什么大事?
朱高炽告知他来意,陛下有心推行“汉数”钦天监须得配合於琛进行相关数算的研究。
包括钦天监的相关典籍,於琛与于谦两人也可以自行翻阅查看,钦天监有为二人解惑的职责。
“既是陛下之命,下官自当遵从,”何云野老老实实的拱手回话,目光却在打量於琛时露出些许的轻蔑。
於琛无官无职,只不过是得了皇帝宠幸的一个幸运儿罢了,何德何能让钦天监为其效力?
钦天监虽不是朝廷主要机构,监正和监副分別是正五品和正六品,但好歹也算朝廷大员,如何能对一介白身的於琛卑躬屈膝?
何云野当即叫来了监副刘哲,让他配合於琛进行数算推行工作。
“不急,我们想先看看钦天监的相关书籍,”於琛说道。
要想推行发扬数算,就得知道目前钦天监这些人的数学水平处於什么位置,若是侧重明显不同,他还不如去找一批擅长数算的人自己搞。
虽然明朝没有主攻数算的政府机构,但民间却一直都不缺钻研数学的人才。
如程大位、柯尚迁、王文素等人,都在数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程大位著有《算法统宗》,系统整理了珠算口诀,確立“归除开平方”等复杂运算规则,首次將珠算定位法標准化即“十二字诀。”
柯尚迁同样著有《数学通轨》,编订“九归总歌法语”等口诀,简化珠算操作流程,提出的“撞归法”“还原法”等算法,解决传统筹算向珠算过渡的技术难题,其著作面世之后,也成为朝鲜、日本珠算的教材可见其意义深远。
而王文素则更是重量级,耗时30年完成《算学宝鑑》,首次提出“导数”概念,比牛顿早了足足140年!
除此之外,还用“开方本源图”解九次方程,此方法远超同时期欧洲数学家,且批判性的整理了宋元数学成果,纠正前人谬误,补全失传算法,被誉为“明代数学中兴之冠。”
明朝中后期的数学知识发展,在前朝几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总结和创新,虽然不及宋元时期的主导地位那般发展迅速,但依旧遥遥领先於世界各国!
可惜的是自满清入关,极力打压汉人文化,又施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前朝歷代的汉人璀璨文化被悉数湮灭,在最为重要的三百年间,將中原王朝从世界第一拉到了几乎垫底的位置。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虽然程大位、柯尚迁、王文素等人都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人物,但这也代表在明朝民间的商人和隱士之间,数学同样一直在不停的发展。
於琛若是有心,一定能招募到像样的数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