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先普及阿拉伯数字
不过也许是於琛想岔了。
古代人只是身处於当时的时代,目光受到局限,但有能力的人同样不少。
或许他只用给出一个方向,便能一部分人走到正確的道路上。
先从哪里做起?於琛思考起来。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到哪都不怕。
可那些课程上的知识,於琛早就还给教他的老师了,即便是再看到那些知识,它们认识於琛,於琛却不一定能认识它们。
於琛一拍大腿。
对啊,他可以先倡导大明普及阿拉伯数字。
来到大明的这些时日,於琛有时在坊市会看到一些卖杂书的,话本、诗词歌赋、风景画作不一而足。
然而於琛却从未看到过阿拉伯数字的影子。
虽然於琛一直认为中国的歷史文化是世界上底蕴最深厚,最为优秀的。
可阿拉伯数字確实有其独到之处,设计简单,便於书写,其採用的十进位的计算方式也更为高效。
越是到了数位化时代,阿拉伯数字的重要性越是不可动摇!
“阿拉伯人不是已经来过中国了吗,怎么没能留下阿拉伯数字?”於琛有些纳闷。
事实上,阿拉伯人確实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带著阿拉伯数字来到了中国。
可当时中国传统的算筹和汉字数字系统已经成熟,再加上元朝当权者们的尿性,导致阿拉伯数字並未受到重视。
直到二十世纪,隨著《笔算数学》的推广,以及新文化等运动的影响,阿拉伯数字才逐渐被普及开来。
毕竟要普及阿拉伯数字,要耗费大量精力人力,以元朝高层连贪墨都贪不明白的尿性,又怎么可能会费心费力的普及阿拉伯数字?
加上古代信息的传输效率低,一些书籍信息往往都是孤本,一旦丟失或被损毁,便彻底失传绝跡。
此时於琛在大明看不见阿拉伯数字,也就不稀奇了。
故此如果於琛在此时將阿拉伯数字在大明推行,无疑能让大明的数算知识得到进步。
想到这里,於琛刚才的迷茫才消散了一些。
起码又有了短期內的目標。
这很像马斯洛需求中描述的,归属需求的偏差。
於琛在大明,找不到归属感。
他在大明没有亲人,没有师长,朋友……朱高炽勉强算一个。
朱高炽有时会跟他说两句心里话,可於琛心里的一些话说出来,这个时代却没人能懂。
仿佛他始终不被这个时代接纳。
而只有於琛暂时心中有了想要实现的目標之时,这份不被接纳的隔离之感会被削弱。
……
第二天。
一大早,於琛院子里来人了。
是青锁。
看著门外满面笑容,背著个包袱,身穿绿色裙子的小小青锁,於琛有些发愣。
“青锁谢过公子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侍奉在公子左右。”青锁欠身朝於琛行了个礼。
“你这……啥意思?”於琛问道。
“公子既然解救青锁出宫,青锁便来服侍公子报恩。”青锁小脸上满是认真。
於琛笑著摆了摆手:
“这倒不用,陛下既然准你出宫,想必也给了你嫁妆傍身,还是快回家去,与家人好好过日子。”
青锁闻言,脸色晦暗起来,低下了头,小手紧紧的攥著包袱。
“公子莫不是嫌弃青锁?”
“这是哪里的话?”於琛摸不著头脑。
这丫头如今出宫,不回家去找她的家人,却跑来这里伺候人,那出宫还有什么意义?
“青锁幼时跟隨家中一路逃难,双亲为保家中弟弟,才送青锁入宫,青锁倒不怨被双亲拋弃,只是入宫之后,与家人再也没了联繫,不知如今家人在何处……”
於琛无言。
青锁九岁入宫,至今长达八年,期间又是建文改制,又是朱棣靖难,就算是入宫前记得家人的位置,只怕如今都不好找,何况是当年一路逃难至此?
看著眼前两眼垂泫的青锁,於琛也说不出赶人的话来。
“先进来吧。”於琛招呼她进了院子。
青锁显得有些侷促,手指不停的在背上挎著的包袱上摩挲。
她在宫內生活了八年之久,早已经忘记了外面是什么样子,初一出宫,心里除了获得自由的高兴,便是忐忑与不安。
刚才於琛让她回家,她差点哭出来,因为她真不知该上哪去。
於琛上前將她背上的包袱取下,问她:
“吃过饭了吗?”
青锁低著脑袋摇摇头。
其实昨天下午徐妙云就吩咐尚功局为她安排出宫事宜。
夜里青锁兴奋的睡不著觉,捱到天亮之后便到尚功局领了嫁妆,拜谢了皇后徐妙云,顺带打听於琛的住处,出宫后直奔到了这里。
於琛带她到屋內坐下,拍拍她的脑袋,让她放鬆,隨后进了灶房准备早饭。
切了两个番茄,用拌了,之后又煮了剩下的四个鸡蛋,熬了米粥,早饭便做好了。
於琛將早饭摆上桌,道:“吃吧。”
青锁怯生生的捧起一碗米粥,小口吹著气吃了起来,只是半天也不动筷子。
於琛夹起番茄到她碗中,“这便是之前我跟你说的宝贝,你尝一尝。”
青锁看了一眼於琛,这才拿起筷子,將番茄餵入嘴中,酸酸甜甜的番茄让她眼前一亮,带著好奇。
“好吃吗?”於琛问道。
“好吃,青锁从来没有吃过。”青锁说道。
於琛笑了笑,把两个鸡蛋放到她面前。
“把这个也吃了。”
青锁摇了摇头,仿佛是吃於琛太多食物会不好意思。
看於琛住的这个院子,地处偏僻,设施简陋,想必过的很是拮据。
鸡蛋的价格不便宜,青锁哪好意思。
於琛好说歹说,青锁才拿了一个鸡蛋吃下肚,於琛只能把剩下的一个也吃了。
两人吃过饭,还不等於琛有所动作,青锁便已经起身收拾了碗筷,进入灶房清洗。
於琛坐在椅子上,心想家中有个女人確实不一样。
收留青锁也不是不行,小丫头连家都不知道在哪,能上哪里去?
只是这院子当初建的时候就是给他一个人住的。
除了一间灶房,一间前堂,只有一间屋子能住人。
这怎么安置青锁?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传出去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