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看不到丞相的身影
在遥远的西北方向,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今日张灯结彩。
只因使者虎歹达带著大明皇帝的敕令,以及援助的两万大军,在歷经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再次回到了这里。
苏丹哈里勒亲自带领著大臣们出城迎接,城中百姓远远的驻足围观。
远远的,眾人已经看见那两万大军的身影。
虎歹达更是先行策马赶至眾人面前,下马之后朝哈里勒恭敬行礼,隨后將朱棣的敕令双手奉上。
“臣幸不辱命,带回了大明皇帝的册封詔书,以及大明两万大军!”
哈里勒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同样脸上有一圈络腮鬍,只是五官比虎歹达好看的多。
他高兴的上前接过,打开敕令端详,虽然他看不懂上面写著的文字,但只要这封敕令只要到了撒马尔罕,就能发挥它非凡的意义!
从今日起,他的苏丹之位就是大明皇帝亲自册封的,谁也不能再怀疑他苏丹之位的正统性!
即便是兵力雄厚的沙哈鲁,也绝对不敢轻举妄动,动他就是违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大明自会拿他是问!
“好!好!”哈里勒扶起虎歹达,欣喜道:
“你们此去大明,完成重任,为朕排忧解难,朕定要重重的赏赐你们!”
哈里勒身边一眾大臣,见状也都出声附和著道喜,现场一片喜气洋洋。
哈里勒的目光看向虎歹达身后的车队。
“丞相何在,为何不见丞相身影?”
刚刚还笑容满面的虎歹达,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凝固起来。
当初哈里勒百般叮嘱,就算无法取得大明的帮助,也一定要將於琛安全的带回来。
还说只要於琛在,他们就有希望。
如今任务是圆满完成了,可於琛却被扣在了大明,这该如何交代?
哈里勒迟迟不见於琛的身影,又看虎歹达这幅样子,心中顿时升起不好的预感!
“丞相呢?”哈里勒上前一把抓住虎歹达质问道。
虎歹达噗通一声当著眾人的面跪了下来,悲痛道:
“丞相他与大明皇帝几番交涉,为我国求来援助,可他却因得罪了大明皇帝,被扣压在大明应天府,臣无能,未能將丞相带回,请陛下责罚!”
“什么?!”哈里勒目眥欲裂!
於琛被朱棣留在了大明?
他的好丞相,回不来了?
哈里勒怒火中烧,上前一脚將虎歹达踹翻!
“你这废物!临走时朕是怎么和你交代的?你就这样把丞相留在大明?你怎么不去死!”
虎歹达根本不敢反抗,任由哈里勒发泄著怒火。
在当时的情况下,朱棣摆明不可能放於琛离开,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將援军带回来。
可他没能好好保护於琛也是事实,哈里勒怎么罚他都不为过。
“来人,把他拉下去斩首!”
虎歹达已经被踢的鼻青脸肿,哈里勒尤不解气,当即就要令人把虎歹达砍了!
眾多与虎歹达有交情的大臣连忙上前劝阻,今日是他们政权得到合法化的好日子,见血不吉利。
何况虎歹达为他们带来了大明的援助,有功劳在身,功过相抵,罪不至死。
哈里勒红著双眼,最终听了眾人的规劝,放过了虎歹达。
“哼!你这蠢货!留在大明的为何不是你?朕寧愿不要这两万大军,只愿丞相平安归来!”
虎歹达痛哭流涕,將离开大明那日的情况说了出来。
说大明皇帝是如何强迫於琛留在大明,说於琛是如何捨身取义,为他们爭取到了大明的援助。
“丞相他怎么会想留在大明,他住的地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一定是大明皇帝在旁边逼迫,陛下!我们一定要將丞相救出来啊!”
听到这番话,哈里勒的心隱隱作痛!
他举目眺望西南方向,好似看到了於琛是如何在朱棣面前据理力爭,看到了虎歹达离开之后,於琛在大明过的如何不如意……
於琛对他,可谓是情深义重,甘愿捨弃自己,也要为他求来大明的援助!
可如今於琛身陷囹圄,他却无可奈何!
“丞相……”哈里勒低声喃喃。
“这片树林挡住了朕的视线,快將这片树林砍掉!”
一队士兵听到命令,立马动身开始了砍伐工作,隨著树木一颗一颗倒下,哈里勒却依旧无法看到於琛的身影。
“早知如此,朕就不该让丞相亲自前去大明求援,如今……朕悔之晚矣!”
哈里勒之所以会对於琛如此看重,皆是因为於琛准备做的早。
他早知道帖木儿会在永乐三年病死,便提前开始与哈里勒接触。
因为比哈里勒大上两岁,於琛一直表现出的都是可靠兄长的形象。
那时哈里勒才刚十九岁,很快就以於琛马首是瞻。
之后帖木儿在东征途中病死,於琛便拥护哈里勒占据撒马尔罕继位,此举更是让哈里勒对他死心塌地!
祖父帖木儿死后,外面全是虎视眈眈的兄弟叔伯,只有於琛,始终一心为他著想。
在哈里勒的心中,於琛不仅是他亲封的丞相,更是为数不多对他好的兄长!
一直以来於琛无所不知,料事如神的形象深入哈里勒心中,让他感觉仿佛只要於琛在他身边,无论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如今於琛被朱棣留在大明,哈里勒不仅失去了最为倚仗的丞相,同时也失去了一直为他遮风避雨的兄长,如何能不痛心?
一眾大臣也都意志低沉,他们多数本就是哈里勒的班底,能占据撒马尔罕都多亏了於琛出谋划策。
即便是有平日与於琛政见不合的,此时也不得不钦佩起於琛的气节。
为了国家,甘愿捨身取义,他们自问做不到。
“陛下莫要太过伤心,要保重身体,丞相在大明起码性命无虞,待陛下平定內乱,再打起精神与大明交涉,让他交还丞相。”
虎歹达心中有愧,此时不遗余力的在想办法补救。
哈里勒沉重的点点头,
“对,你说的对!丞相一定在大明等著朕去救他,朕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