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八章 大军的交谊舞

第八十八章 大军的交谊舞

  第八十八章   大军的交谊舞
  俺答看明军在南边微微整队,三万骑就开始轻装,將乾粮吃了,乾粮袋扔了,將水喝了,將水袋扔了。还有身上各种杂件,全部扔在地面之上,留一个两个人这里收拾。
  隨即摆开阵势,旗帜飞扬,弓张刀扬。
  就好像山崩之將发,黑云之压树,只等一声霹雳,就倾盆而下了。
  韃子各部不等俺答命令,就已经警戒起来。號角一声接著一声。传到了俺答的耳朵之中。
  俺答手死死的拽著韁绳,任身下的战马不住嘶鸣,用前蹄在地面之上刨坑。似乎连战马都感到了空气之中大战的低气压,躁动非常。
  俺答心中怒气迸发,恨不得一声令下,与周尚文在此决战。
  但是他不能。
  他要考虑全局。
  他这一次出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打破明朝復套计划。
  俺答如果徵召所有人兵马,绝对不会仅仅有不到十万骑,最少能有十几万骑之多。他之所以带了一半主力,就是为了引曾铣出兵,一但曾铣提前出兵,他好找到破绽击败曾铣。
  而今与这里周尚文决战。
  首先能不能胜,俺答都没有底气。
  因为很简单,夫战,勇气也。
  当初越人与吴人交战,交战之前,这越人前三列自刎而死,吴人皆惊,隨即被越人打败了。
  那么为什么吴人皆惊?隨即士气低落?
  因为吴人发现他们低估了这一战的残酷。
  虽然战场上是会死人的,但每一个士卒上战场都没有想过自己要战死。打到一定程度,敌人会崩溃,很少有战死到一兵一卒了。而越人用三百死士,让吴人惊惧,以为后面的越人都如此一般的死士。那么一战胜负暂且不论,战斗残酷將是惊人,他们很难活著回去。
  而明军三支前锋做的其实是一样的事情。
  这三名將领,以少击多,以决绝的態度,战斗在最后,甚至韃子在这一战之中死的人比明军战死的人还多一些。
  这就是困兽犹斗。
  而今面对三万明军骑兵,又是边疆久负盛名的老將周尚文。周尚文的韧性,韃子又不是没有见识过,黑水之战,周尚文亲身当饵,让韃子怎么打,就是打不死。
  今日大战之前,俺答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周尚文会被击溃吗?恐怕不会,自己能吃下周尚文吗?如果能伤亡有多少?如果不能,明军宣大军,乃至山西军,或者曾铣会来增援?
  如果增援的话,他拿什么来打援。
  难不倒打成焦灼之后,真聚集全国之兵,在这里与明军决战吗?
  俺答一时间內心之中权衡利弊,下不了这个决心。
  同样的一场战事,对於彼此的意义却不一样,大明这里压上的大同镇所有精锐,最多算上大同镇,而俺答这里压上了却是自己政治影响力,全国一半的兵力甚至更多。
  不仅仅俺答在权衡。
  俺答下面各部也在权衡。
  韃子政治结构,更类似於部落联盟。
  每一个部落首领手中的兵力,都代表他们地位。他们想的更多,刚刚打明军前锋的各部伤亡不小,但是收穫也不少,而今俺答主力没有损伤,也就是现在政治结构能够保存。这些收穫还能保住。
  但是一旦俺答建立的政治结构被打破了,损伤本钱拿到的东西,真能保住吗?
  说实话,未必。
  从战略上来说,大明与韃子之间,就好像的大富豪与一个穷小子对赌。大富豪输多少都不在乎,贏一把就能翻本。而细分到政治结构上,其实大明將领本应该比韃子各首领,更敢下本,毕竟手中的兵是朝廷的。死朝廷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对自己的地位並不会有影响,反而是助力,但是韃子却不一样,各部的战士都是首领维繫地位的本钱。
  所以,韃子不想与明军决战,不仅仅是处於战术上的考虑。
  只是明军很多將领,不管是自己不会打仗,或者各种其他私心什么的。甚至因为募兵制盛行,渐渐的將自己的兵马当成了自己的本钱。很难將这种国力,制度上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种优势,你让周尚文说,他也未必能清清楚楚的说出来。但是多年征战,早就让总结出发挥优势的战法。
  如同而今,俺答的犹豫表现在排兵布阵之上。
  骑兵的优势在於速度,在於主动出击。而俺答却没有主动进攻,或许他在心中觉得,而今他与周尚文都是有身份的人了,打仗不是让下面人上,怎么一上手,你要你死我活,这太不友好了一点。
  周尚文却不惯著他。见韃子行动缓慢,大笑一声,说道:“韃子怯了。”二话不说。拍马而下。
  只是周尚文一不留神,马芳带队已经衝到他前方了。代替周尚文成为全军的锋矢所在。周尚文年轻的时候,也是勇冠三军,但是而今毕竟老了,七十多岁,能骑得马,舞得刀,吃得肉,已经不错了。
  再求他战场表现如年轻的时候,就有些过分了。
  而马芳是周尚文部下第一勇將,周尚文三个儿子都不是对手。周君佐也算將种了。但是与马芳过不了一个回合,甚至在军中传马芳的外號,就是马王爷。可谓是声威赫赫。
  所以马芳衝锋在前,与韃子骑兵一接,顿时势如破竹。
  俺答的犹豫,让周尚文得了先手,自然是毫不留情。
  俺答见状,反而下定了决心,一声令下,韃子骑兵前队做后队,后队做前队,居然跑了。
  可以说双方大军对峙,真正交锋的反而,是前三支军队,与马芳带中军这一衝。
  如果这个时候,一般將领自然大喜过望,奋起直追,却不知道这就中了韃子的诡计了。而周尚文经验何等丰富,韃子一撅屁股,就知道他拉得什么屎。不就是曼古歹吗?
  明军马力不如韃子骑兵,如果硬追的话。时间一长,就会出问题。马力一旦出问题。等韃子反身回杀,优势反而韃子手中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敢拼命,也未必能拼出多少韃子来。
  在一场赌局之中,俺答虽然怯了。但是应对之策,也在水准之內。
  不过面对这样局面。庸將看不出韃子的诡计,追上去,自然是大败而回,更上一层的將领,看出诡计,就不追了。但是韃子与大军脱离接触之后,就再次有了战略级別的主动权。对於周尚文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抓不住韃子主力的位置。
  所以周尚文的决定就是追。
  周尚文不仅仅追,还广发探马,传令给沿途各堡。让各部步卒纷纷出兵,不挡韃子大路,但是在韃子退路之策,建立营地。大做声势,似乎封锁关卡,將韃子封堵在关內。
  这些营地就成为周尚文补给站。如果韃子攻营地,自然不可能攻下来,要知道这营地每一座少说也有一两千人之多。周尚文大军与韃子大军相距不过半日功夫,韃子如果能在半日之內攻破明军准备很长时间的营地。茨林堡之战,俺答就不会打得这么憋屈了。
  而他提著骑兵不远不近,不即不离的跟在韃子后面。甚至每日还交锋一两下。
  这种追击也可以说是送客式的进攻。
  如果俺答能接收自己的无功而返,周尚文也能接受,这种送客式的追击,將俺答送出关墙。
  不过周尚文自己不肯接受,他知道俺答也不肯接受。所以双方都在暗自布置,在边墙附近,就有一场对决,但是看谁能算计了谁?
  此刻如果从更高的角度俯视,十几万大军,在好像在边墙附近跳交谊舞。接触,分离,接触,分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