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高考◎
  姜向北穿着空荡荡的裙子在姜海兰身上刚刚好。
  就是这鹅黄色不太适合皮肤黝黑的人穿,穿上瞬间脸就被衬托的黑了几分,倒显得那口大白牙更白了。
  “大爷爷,我爷说我是来学手艺的,没出师前都不能要工钱。”
  一坐下,姜海兰就赶忙把临行前姜爱军交代的话先摆出来。
  姜爱国从嘴里取下根本没点燃的烟嘴,笑着冲忐忑的姜海兰摆摆手:“咱们家不搞以前拜师学徒那套,你既然做了事当然得拿工资。”
  姜海兰眸光瞬间大亮。
  “工资的事就让向北跟你商量,大爷爷就管你们吃饱穿暖。”
  姜向北想了想,将事前跟面包事业组商量的结果说了说:“头年每个月工资三十五元,之后你们要是能独立做面包了还能提成,每年咱们会根据赚钱多少发奖金。”
  三十五元……奖金……
  这几个词联系到一起,刹那间就将姜海兰拍得晕乎乎的打不起精神。
  活了十六年,见过最大的钞票是一元钱,那还是攒六七年压岁钱找别人换的一张压在枕头里。
  姜成军见过大钱,自然不会因为这三十五元就多激动。
  不过他相信姜向北,一听就晓得那三十五元工资只是小头,大头应该是关乎到劳动成果的奖金。
  “我妹和我饭量都大,每个月再扣二十元当成多买粮食的钱吧。”姜成军笑着挠头:“要不我爷晓得了肯定得教训我们。”
  姜向北笑着点了下头:“二十元能买一百斤粮食,海兰想吃多少管够。”
  要是不收这个钱,兄妹俩大概率都不敢敞开了吃。
  果然,下一秒姜海兰就笑得牙不见眼:“我每顿光是包谷饭就能吃三大碗,只要有咸菜下饭就行。”
  “吃饭你们就别操心了,至于住这两天就先凑合着住住,改明儿我出去问问谁家有空房租。”
  四个人住同一个屋根本转不开身,姜爱国打算去胡同里找找谁家有闲置的屋子。
  “爷不用找特意去找,裴玄家有空屋,我和成军哥住他们家就成。”
  得知姜成军要来姜向南就算到屋子不够住的问题。
  而且随着姜向北长成大姑娘,兄妹俩再住一个屋不方便的地方更加多了。
  听罢裴玄主动提出家里有间空了好久的屋子,宽敞得住四五个人都尽够。
  “那明天我去找亲家说说。”姜爱国想了想说道。
  有选择的话当然裴家最好,屋子宽敞又是亲戚,两个男娃住那也放心。
  咕噜噜——
  余光中姜海兰瞟到坐在一边的平子爷爷正在敲核桃,脑子里就再也听不进任何话去了。
  自顾自地想着想着,空空如也的肚子立刻发出抗议,羞得她捂住肚子再也不敢看大家。
  就连肚子饿都要比普通人闹得动静大。
  谈话立刻终止,姜爱国笑着站起来,把烟杆子放到桌上:“我去做饭,饿了的话就先吃点核桃。”
  他也看出来了,核桃正是引起姜海兰饥饿的罪魁祸首。
  ***
  八条中学。
  校门口,教学楼,到处都挂满了激励高考生们的条幅。
  “准考证带了没有?”
  “带了。”
  “墨水和钢笔呢?”
  “都带了,妈你就别担心了。”
  学校门前,姜向南在司文兰重复了十几遍的叮嘱下转身走进考场。
  裴玄见状,立刻挣脱开崔秀娥的手,也小跑着跟了上去。
  姜向北虽然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天却也只能和家人一起站在校门前目送哥哥和裴玄进入考场。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冬天,参加人数足有五百多万,而录取人数却只有二十来万。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姜向北前世高考还要难。
  和姜家人同样来门口送考的人不少,考生年纪遍布老中青三代,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容和期盼。
  姜向南两人的背影逐渐被考生所淹没,司文兰长呼出口气,整颗心却是真正吊了起来。
  “向北,你说你哥能考上吗?”
  “肯定能!”
  一向是主心骨的老妈竟然反过来问姜向北,听到肯定答案后才好像稳当了些。
  但也仅仅只是一点儿。
  考试的铃声还没响起,她就在门前来回踱步,不时张望教学楼的方向。
  姜半走过去,轻轻搂住司文兰肩膀,把人往边上带。
  “向南又不是向北,他说能行就一定能行。”
  “那倒是。”司文兰勉强笑了笑:“向南在读书这件事上从来没让我操心过。”
  安慰就安慰,还顺道给姜向北膝盖上来了一箭,这就是学霸和学渣在父母心目中的天差地别。
  “……”
  “向南像你,又聪明又勤奋。”姜半还要顺道再补上句。
  姜向北:“……”
  “向北像你,爸也说你小时候因为识字没少挨妈打……”
  姜向北深觉不能再在这待下去,捂着被重伤的小心脏,刚想挪步走远点。
  她一动,司文兰就马上转头看过来。
  “向北,你来我有话跟你说。”
  姜半点着头,看表情也是一脸严肃:“这里人多口杂,我们回店里说。”
  回到没营业的糕点铺,爷爷姜爱国也在店里,正在把洗好晒干的托盘全放回柜台里。
  休息了一个月,需要提前的细碎准备工作头天就得忙活开。
  “刚好爸也在,咱们家开个会。”姜半宣布。
  会议内容为上个月夫妻俩前往珠市一路见闻,以及老姜家糕点铺的经营方向。
  “我和向北他爸一下火车就被珠市的发展吓了大跳……”
  遍地在建高楼大厦,好像城里的每条路都在修,外国企业的宣传和办事处随处可见。
  只通过那惊鸿一瞥,司文兰几乎确信了国家经高速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
  “所以我和你爸商议之后决定……我要辞去外钢铁厂的工作,回家专心复习准备参加明年高考。”
  这一趟,不仅见证了国家经济特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还有司文兰对自己未来的清晰规划。
  要走得更远,就不只能一直着眼于眼下外联部主任这个位置。
  “我支持你妈妈的决定。”姜半没有丝毫犹豫。
  一日承诺了当妻子的后勤部主任,无条件支持也属于其中必备一项。
  “我支持!”姜向北立刻举手表态。
  姜爱国心里有些可惜,人人都羡慕的好工作说辞就辞,换成其他人肯定都会反对。
  不过……还是那句话。
  先有向南向北卖面包在前,后有张路等几人生意做得风风火火。
  每一个人都在无形中改变着姜爱国的想法。
  水滴石穿,到现在他几乎只花了几秒钟,清清喉咙后点头:“房子是自家的,只要吃点喝点花不了多少钱。”
  这已经是明摆着呈支持态度了。
  姜向北立刻又举手表态:“妈和哥就负责读书,我和爷就负责挣钱。”
  姜半:“我呢?”
  “爸就负责后勤,哪里需要你你就去哪里。”
  “你赚的钱留着以后当嫁妆,养家就靠我。”姜半豪迈表示,说着朝店里一圈比划:“我一定好好把咱家糕点铺做大。”
  “……”
  姜爱国把空烟杆子放到桌上,拍拍膝盖站起来:“向北,你一会儿是不是要回大路批发部?爷跟你一块去看看成军他们。”
  “那我们走吧。”姜向北立刻跟着站起来。
  至于姜半信誓旦旦的表态,被爷孙俩统一无视了。
  爷孙俩一路说说笑笑,经过张路出钱新修的石桥,来到现如今已经焕然一新的厂区门口。
  原先服装厂的老牌子已经被大路批发部所取代。
  门卫室大爷换成了个大娘,每天尽职尽责地坐在门口做布鞋,批发部的职工几乎她都能叫上姓来。
  “小姜同志好几天都没来,今天这是打算开始忙活了?”
  当然,姜向北这个编外人员也在大娘认识范围内。
  “大娘,我堂哥堂姐他们都进去了吧?”
  “进去了,张总亲自带进去的,这会儿张总估计在三号仓库那边呢!”
  人没在,大娘仍然对厂子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姜向北按照大娘所说直接去了仓库。
  “向北来了!”
  窈窕身影刚出现在门口,眼尖的张路立马就瞧见,忙不迭转身冲仓库里吼了一嗓子。
  轰隆一声巨响回荡在仓库里。
  一辆天蓝色崭新三轮摩托车缓缓从架子后开了出来,周祝国边一手扶着车把手一手冲姜向北使劲挥动着。
  “张路哥,你们这是在仓库里练车?”
  三号仓库的货最近刚发完,没想到被几人拿来当练车场了。
  “不是。”张路把货架往边上挪动了下,好让三轮车顺利开过来:“车刚送到,周祝国在后边试车。”
  说是试车,不知道怎么开着开着就进了仓库,在里面捣鼓半天才好不容易熟悉了驾驶方法。
  “祝国哥怎么想起买三轮车骑?”
  有钱人的品味还真独特,不开汽车钟情于三轮车。
  “你别看不起这辆三轮车,为了把车从海市弄回来,我可托了不少关系。”
  周祝国把车开到门口停好,冲姜向北招手。
  他不说姜向北还没注意,洛川市城里好像还真没见过谁骑这种样式的三轮摩托。
  不是农用三轮车那样有个专属驾驶室,车头更接近于拖拉机头。
  车斗深而且中间用钢条焊接出了四格还是两层。
  周祝国非常热烈地开始介绍起来:“装面包的盒子往里一放,除非翻车肯定不会翻,而且还能放两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