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帮手来◎
  冯亮苦着脸,求救似地看向蒋珍珍。
  可惜对象比他还怕蒋正,缩着肩膀连头都不敢抬,连个眼神都没带给的。
  “拿过来我尝尝!”蒋正目光落到布袋子上,嘴角耷拉着冲冯亮招了招手:“我要看看到底有多好吃,竟然让你们专门花钱去买。”
  冯亮心里忐忑不已,就怕将正下一句就要问多少钱。
  要是知道花了八元钱就为买几个面包,不晓得还要怎么痛骂自己。
  去年订婚宴席就因为不晓得桌上的糕点是老丈人亲手所做,说了句好甜,差点连婚都没订成。
  冯亮小心地瞟了眼岳父。
  蒋正确实是位非常厉害的面案师,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蒋珍珍偷偷透露过,蒋正之所以才五十不到就退休,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其的固执。
  说好点叫坚守传统,其实就是不懂变通。
  一块绿豆糕放多少糖在蒋正那要绝对固定,并不可能因为吃的人不喜欢吃甜而减少一分。
  而这种自以为的坚守传承不出意外惹下大祸,也成了蒋正“光荣退休”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家都不敢明说,生怕又惹怒了脾气暴躁的蒋正。
  “这是什么玩意儿!”
  只是看了一眼,蒋正立刻把那个黑乎乎的面包随手扔到了桌上,滚动中扑簌簌掉落一地黑色碎屑。
  “面包不好好做,非要搞些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这颜色哪是人能吃的东西!”
  蒋正拍拍手,不屑地站了起来。
  冯亮心疼地不已,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面包翻滚几圈而后落到了桌子下。
  “以后你们就到我这来买面包,比那黑乎乎的玩意儿好吃一万倍。”
  非常意外的,蒋正并没有批评冯亮,脸上难得地带上了几分笑意。
  为什么?
  很快,岳母钱红就给两人解释了一番蒋正今天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有人请你爸重操旧业,以后他就要去上班了。”
  蒋珍珍忙问:“我爸又要重新去做面案师傅?”
  “可不是!人家还是请他当总厨,总管全部的糕点面包出品。”
  冯亮抿了抿嘴,只是静静听着蒋家人兴高采烈地聊起来。
  而后……他沉默了。
  “是一位国外回来的大老板,他特别尊重你爸的传统手艺。”
  “大老板专门买下几间铺子打算开一个糕点部,还招了十几个助手给你爸打下手……”
  “铺子在哪?就在落凤街的十字路口,位置可好可亮堂了!”
  “怕啥……你还不相信你爸手艺?”
  冯亮吞了口口水,看对象也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很想提醒她巧克力面包就是从落凤街十字路口那家糕点铺买回来的。
  冯亮不敢保证再开一家糕点铺生意会不会红火,但……要是他的话还是会选择老姜家糕点铺。
  要是岳父忽然转性能懂得改变,或许还有一战可能。
  但又看了眼沾满灰尘的巧克力面包,冯亮觉得可能性小之又小。
  连尝都不肯尝就贬低别人手艺,又怎么会主动寻找自己差在哪。
  ***
  三水胡同二号院。
  “哥,你想好填什么学校了吗?”
  临近高考前两周,学校下发了一张高考志愿单,要先填志愿再高考。
  一大张表格上能密密麻麻从重点大学填到大专。
  按照老妈出差前的交代,把每个格子都填满,到时候看分数能上哪个就去读哪个。
  不过姜向南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行第一空格,板板正正地写上了——北市财经大学。
  “哥,你要学财经?”
  姜向北有些吃惊,她以为老哥会填师范或者是外语专业,毕竟每天学外语学得那么刻苦。
  姜向南笑了笑,下意识想弹一下小辫子,伸出手才发现妹妹已经剪了个和他差不多短的发型。
  “妈回来要是看见你剪这么短的头发,小心挨揍。”
  “难得洗头。”姜向北撇嘴。
  一个烤窑还能躲到厨房里乘凉,可四个烤窑同时烧起来那温度可想而知。
  每天上学前头皮都是热烘烘的,时间久了还长痱子痒得不行,姜向北干脆剪成短发,又好洗又透气。
  “别管我头发,你倒是说说你为什么会选财经大学?”姜向北赶忙把跑远的话题拉扯了回来。
  姜向南刚想说,一道清冽的香皂香抢先钻入鼻孔。
  不用回头,姜向北就知道肯定是裴玄来了,那股子香气从一年前出现起就没消失过。
  “向南,你想好填什么学校了吗?”
  “财经大学。”
  更让姜向北觉得眉心发跳的是,姜向南好像只打算填那一个学校,甚至连钢笔冒都合上了。
  “我就知道。”裴玄一点都不吃惊,一屁股坐到姜向北身边后把志愿表抖了抖:“我填的北市大学。”
  “你真要去读建筑?”
  姜向北嘶了口气,老哥光是看学校名字竟然就能猜出裴玄心仪什么专业。
  看来这两人私底下肯定商量过。
  “我听说这个专业还挺抢手,我一定要考咱们市内前几名才有可能选上。”
  还是这么说,但看裴玄胸有成竹的表情,就不像是担心自己考不上。
  第一届高考制度还不是那么完善,只能选学校不能选专业。
  招满人数后,再由分数从高到低由学生们自己选择专业,排名靠后的只能服从调剂。
  看姜向北一脸气鼓鼓地看着两人,裴玄笑着拍了她脑袋上翘起一撮的短发。
  “我们是去问过张路哥做下的决定。”
  要论眼光,张路无疑是所认识人中最厉害的那个,他们拿到志愿单的第一时间就去了五味楼。
  即将经济腾飞的年代,经济建设领域和城市建设未来几十年无疑都需要大量人才。
  两人回来一想,纷纷都有了自己想要选择的路。
  “以后哥让咱们的面包事业走向全国,成立公司让你当大老板。”姜向南笑。
  裴玄赶忙也跟着道:“那我就给你修一个全国最好看的面包店。”
  至于究竟会不会实现,姜向北没有任何想法。
  不过眼下她就面临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们都去北市,那面包以后谁来送。”
  “……”
  眼下姜向北能确定的是,招人迫在眉睫了!
  担心没两天,事情就迎来了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的转机。
  姜爱军收到信后没有任何考虑,转头第二天就把在家种地的姜成军送上了火车。
  而意料之外的是,同行之人还有姜成军的妹妹江海兰。
  年纪比姜向北小了一岁,但姐妹俩站一起足足高了大半个头。
  魁梧……很不想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十六岁小姑娘。
  但姜海兰确实人高马大,眼神清澈中又透着股显而易见的憨厚。
  “向北姐。”姜海兰叫人,就连声音也同样低沉粗狂。
  “海……海兰。”
  姜成军哈哈大笑,每次别人用这种眼神看妹妹他都觉得好笑:“爷说让我把海兰带出来,学门手艺总比待在家里吃不饱强。”
  日子是比以前好过,但也远没到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程度。
  况且海兰的饭量不是一般人能比,干得多吃得更多,能吃的名声早已传遍十里八乡。
  爷说与其留在农村成天吃不饱,还不如出来学门手艺以后养活自己。
  自己挣钱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哪怕是嫁人之后在婆家也能不看别人眼色。
  “吃不饱都能长这么大个儿,要是吃饱那还得了!”
  姜爱国坐在板凳上,得仰头才能看到姜海兰的脸。
  姜海兰羞涩地抚摸着辫子:“我爷说我吃得多,可我觉得是我家的饭碗太小。”
  “你以后在大爷爷家想吃多少吃多少,家里大鱼大肉没有,饭管够。”
  “谢谢大爷爷。”
  一听说能吃饱,姜海兰整个人都好像在发光,羞涩地脚尖不停在地上摩挲。
  姜向北低头一看,发现她右脚的布鞋尖已经磨得凹进去一块,一看就是有事没事就搓,都能瞧见里层的布了。
  “吃完饭让向北带你去买两套薄衣裳,咱们洛川可不比老家,冬天也暖和着呢。”
  别看姜海兰长得高,性子就是个容易害羞的小姑娘。
  进屋来一个多小时都不好意思脱棉袄,热得汗流不止,一靠近就能感觉到身体散发出的热气。
  “海兰,我带你回屋去先换件薄衣服。”
  姜向北怕再热下去在家里就得中暑,赶忙拉着她手把人带回了自己屋里。
  “……”
  “我没什么衣服,出来就带了这一套。”
  直到离开客厅,姜海兰才腼腆地开口,当着长辈们的面不好意思说——不是不想换而是没得换。
  姜向北抿唇,先回想了下自己哪件衣物姜海兰能穿下,最后找了条今年生日买来一次都没穿过的连衣裙。
  姜海兰不接,连连摆手:“这么好的衣服别糟蹋了,我穿旧衣服。”
  鲜亮的鹅黄色裙子看上去就是好料子,哪有人舍得买来给正在长身体的娃娃穿。
  “哪有什么糟蹋不糟蹋,衣服就是给人穿的。”姜向北把裙子塞到她手里:“这条裙子是我自己挣钱买的,以后你挣了钱就能和我一样想买多少买多少。”
  “全是你自己挣钱买的?”
  刚才姜向北打开衣柜找衣服时她就看了一圈,不仅有漂亮的裙子,角落里还有几双新皮鞋。
  姜向北笑着眨了眨眼,而后点头。
  “向北姐,你真厉害。”
  “明天我带你出去买两套新衣服和鞋子,就算姐送你的礼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