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金钗案(3)

  王掌柜听见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
  并不是现场摔死的洪广,
  而是另有其人,
  情绪激动的冲上前来,
  “求大人为我可怜的女儿报仇啊,
  凶手究竟是谁?”
  吕小伟并未回应,
  而是安排一旁神情恍惚的何知府:
  “让衙役立刻封锁现场,
  并安排人员值守,
  闲杂人等,不得再出入,
  违者按阻碍办案处置。
  尸体待我画完现场的画像,
  就先抬回义庄。”
  说完,安排张虎在附近的店铺找到笔墨纸砚,
  然后在王家绸缎庄的大堂,
  闭目思索片刻后,
  使用技能走笔成真术,
  挥毫泼墨,一气而成,
  王家小姐的闺房,
  以及两具尸体的死状,
  立刻栩栩如生的浮现在纸上。
  让张虎收起作为证据的现场照片,
  哦,不,是现场画卷,
  吕小伟带着怜烟和张虎,
  在衙役的引领下,
  到了知府衙门内堂。
  刚一坐下,
  怜烟欲言又止的模样,
  惹的吕小伟忍俊不禁,
  最后怜烟实在忍不住了,
  “义兄,刚才的案子,
  我虽然没有上二楼去,
  查看案发现场和王家小姐的尸体,
  但是我也去前面看了摔死的洪广,
  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啊,
  为什么义兄仅仅是在路过的马车上看了一眼,
  就发现了端倪?
  说实话,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
  义兄到底在马车上看见了什么,
  才确定这件案子,
  真凶另有其人呢?”
  吕小伟眼见怜烟如此的虚心请教,
  心知肚明今天案件的反转,
  对于一心想要做个公正廉洁的“女捕头”的怜烟打击挺大。
  怜烟自诩聪明伶俐,
  而且在吕小伟身边,
  耳闻目睹多起曲折离奇的案件,
  一向看不起那些昏庸狗官,
  以前每次破案,
  到了真相大白的时候,
  怜烟都会在言语上讥讽那些昏官,
  常常以“如果当初断案的是我,哪会如此草率”,
  “我肯定会抓住真凶,
  绝对不会像他们一样冤枉好人”等等,
  结果今天刚开始,
  还觉得和何知府的判词一致,
  而洋洋得意,
  随后就被吕小伟一句“真凶另有其人”的判断而打脸,
  最关键的是,
  怜烟到目前为止,
  都没发现疑点,
  这是最最不能接受的事实,
  吕小伟眼见怜烟已经开始自怨自艾,
  当下脸色一正,
  “义妹,
  查案缉凶,证据为先,
  要心如发、目如电,
  蛛丝马迹,亦不可忽略,
  更不可粗心大意,草草结案,
  否则一旦抓错凶手,
  冤枉好人,悔之晚矣。”
  听见吕小伟又开始长篇大论,
  怜烟急切的问道:
  “知道了,义兄,
  我今后一定好好跟你学,
  我现在就是想知道,
  你怎么发现疑点端倪的?”
  吕小伟启发式的问道:
  “你第一眼看见摔死的洪广尸体,
  有没有异样的感觉?
  尸体姿势如何?
  伤口在哪里?
  初步判断死因确是摔死的,
  还是他杀伪造的?”
  怜烟歪着头,
  仔细回忆了片刻,
  “我当时听见路人说,
  有女子遇害,
  就提着“破生”,
  怒气冲冲跑过去,
  结果看见负心汉已经摔死在街上,
  当下觉得气消了,
  然后就匆匆看了一眼尸体,
  就回来马车了,
  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啊,
  尸体我记得是平躺在地上,
  伤口我没看到,
  因为第一眼看过去,
  就发现这个洪广满脸鲜血,
  但是按照这个姿势,
  而且尸体脑袋下面也流了一滩血,
  伤口不是肯定在脑后吗,
  要说是不是他杀伪造现场,
  这个,这个。。。”
  吕小伟耐心的指点:“刚说完,
  凡事都要讲证据,
  不能凭借臆想,
  什么叫伤口肯定在脑后?
  现在告诉你,
  为兄当时匆匆一眼,
  发现这个摔死的洪广,
  左边太阳穴上有一处击打伤,
  虽然被鼻血和眼角流出的血稍有掩盖,
  但是太阳穴的凹痕,
  却瞒不过为兄的眼睛。”
  怜烟诧异的问道:
  “就算伤痕被血迹掩盖,
  大家都忽略了,
  仵作验尸也没发现吗?”
  吕小伟接续解释道:
  “这个就叫一叶障目,
  大家看见尸体的第一印象,
  都和你一般,
  被脑袋下面的那一滩血所吸引,
  下意识的认为伤口在脑后,
  符合摔死的特征,
  再抬头一看三楼打开的窗户,
  心中就已经下了定论,
  这样的话,
  还会注意其他伤痕吗?
  所以,仵作根本没有详细验尸!”
  怜烟故作嫉妒的说道:
  “义兄的眼力真好,
  那么远都能看见死者的太阳穴伤痕。”
  吕小伟眼看怜烟不服气的样子,
  轻声斥责道:
  “观察不仔细,
  在自身找原因,
  怎么还怪我的眼力好了?”
  被责斥的怜烟,
  转头发现张虎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看的怜烟气不打一处来,
  调转矛头:
  “还说我呢,
  这个大块头不也没看出来吗?”
  一句话让张虎尴尬不已,
  而吕小伟则是哭笑不得。
  正在几人闲话的时候,
  何知府拿着一叠证人证言,
  满头大汗的跑进来,
  何知府眼见这次的案子肯定是判错了,
  加上现在吕小伟摇身一变,
  成了钦点八府巡按,
  所以彻底的放低姿态,
  想要博得吕小伟的同情,
  将来参奏的时候,
  下手能够轻一点。
  众人眼看吕小伟一张一张的翻阅完邻居和王家父母的证言,
  然后一言不发,
  闭目思索,
  众人大气都不敢出,
  唯恐惊扰了吕小伟的断案思路。
  良久后,
  吕小伟睁眼开始分析案情,
  “现在本官已经可以大致圈定这件案子的凶手范围,
  至于到底是谁,
  如何作案,
  有没有同伙,
  还需你们调派人手,
  先取证再说。”
  何知府听完,
  任不甘心的试探道:
  “大人,
  下官反复看了证言,
  还有现场,
  觉得这件案子,
  如果不是洪广所为,
  这就有点太匪夷所思了吧?”
  没等吕小伟反驳,
  怜烟骄傲的回答道:
  “在你等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案子,
  我家义兄早已经发现了四处疑点呢。”
  何知府大吃一惊,
  脱口而出:“真的吗?不会吧?
  疑点居然有四个之多?”
  怜烟得意的回答:
  “当然,
  这第一个疑点,
  就是你认定的凶手洪广,
  他的头部太阳穴。。。。。”
  怜烟将刚才吕小伟分析的伤口问题,
  现学现卖的说给何知府听,
  听完后,何知府大吃一惊,
  感叹道:
  “下官这次真是错的太离谱了,
  久闻吕大人断案如神,
  下官以为只是坊间夸大,
  如今亲眼所见,
  就连大人的义妹都如此睿智,
  下官败的心服口服。”
  说完,对着怜烟深深的一礼,
  然后诚恳请教道:
  “请姑娘教我,
  还有三点疑问是什么?”
  怜烟满脸的得意顿时变成了苦瓜,
  眼巴巴的看向吕小伟,
  满眼的哀求,
  一副救命的模样。
  吕小伟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接着何知府的话就开始说:
  “还是本官来说吧,
  当时我认真查验了洪广和王家小姐的尸体,
  以及案发现场后,
  一共发现了四处疑点。
  第一个疑点刚才义妹已经说了,
  尸体头部太阳穴伤痕的问题。
  疑点二,血迹的问题,
  应该就是金钗猛扎脖子,
  造成颈动脉大量失血而亡,
  床上有大量血迹,
  就连床上的纱帐和墙上都有喷溅,
  可是,作为你们认定的凶手洪广,
  身上居然没有喷溅到血迹,
  所有衣物都没血迹,
  难道凶手杀完人还换衣服了?
  要知道,
  王小姐闺房内都是女装,
  哪里去换?”
  一番话说的张虎连连点头:
  “是啊,大人果然英明,
  属下杀人的时候,
  每次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喷溅上血迹,
  除非用绳子勒。”
  怜烟则是翻着白眼对张虎说:
  “这还用你说,
  好像谁没杀过人似的。”
  两人的话让旁边的何知府一阵哆嗦,
  心里暗想:果然都不是易与之辈啊,
  杀人大事,
  居然说的如此轻巧。
  而怜烟则是一脸崇拜的看向吕小伟:
  “义兄,还有最后呢?”
  吕小伟没理会怜烟眼中的小星星,
  一边思索,一边继续道:
  “疑点三,还是血迹的问题,
  我仔细翻看了洪广的双手,
  手上并未沾染有哪怕一丝丝血迹,
  包括指纹和指缝。
  而在王小姐脖子上留下的金钗上,
  我发现了凶手的掌纹,
  虽然不清晰,
  但是可以证明,
  凶手行凶的时候,
  右手肯定紧握金钗,
  所以才沾染了血迹,
  要知道血迹最难清洗,
  没有特殊的药物,
  就算看似清洗干净,
  但是指缝中和指纹中难免有遗漏,
  就算凶手清洗双手,
  那么洗完手的血水哪里去了?”
  话音刚落,
  听得入迷的账户抚掌大喝:
  “对啊,每次杀人后,
  最难洗的就是手上的血了。。。。”
  还没说完,看见怜烟一脸的嫌弃,
  立刻住嘴,讪讪的笑道:
  “这不是因为吕大人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么,
  情不自禁嘛。”
  吕小伟没理会两人的斗嘴,
  继续说道:“还有一点,
  当时我在现场不太肯定,
  现在看完这些证言,
  好像有点想明白了。”
  怜烟迫不及待的追问:
  “是什么啊,
  义兄别卖关子了,快点讲嘛。”
  “这也是最后一个疑点:
  脚印的问题,
  王家小姐的闺房,
  也就是第一案发现场,
  虽然因为进入人员过多,
  破获了地上脚印,
  但是我仔细观察后,
  发现了几个沾血的脚印,
  从王小姐遇害的床边,
  沾染了血迹,
  脚尖的方向确实是向着窗口,
  但是又折返回来,
  径直走向楼梯口,
  这点很反常。”
  这会,没等怜烟和张虎,
  一旁的何知府不解道:
  “大人,
  这些血脚印会不会是王家父母,
  或者邻居,
  又或者咱们的衙役造成的?”
  吕小伟摇摇头道:“刚开始,
  我也有这种怀疑,
  但是看了这些证人证言,
  我才把这点当做疑点。”
  说完,
  吕小伟从一众证言中拿出几张,
  指着上面说到:
  “你们看,
  这几张证言上,都详细叙述了案发后,
  众人听见洪广的惨叫,
  然后叫醒王家父母,
  一起上了三楼王小姐闺房,
  刚一进门,
  发现王小姐生死不明的躺在床上,
  一动不动,其余邻居都吓傻了,
  停留在三楼的门口,
  只有王家父母扑到床边,
  伸手一探发现王小姐已经殒命,
  开始放声大哭,
  其余人眼见死人了,
  根本就没敢进屋,
  更何论靠近床边,
  更谈不上沾染床边的血迹,
  何来脚印之说,
  这几份证言口径一致,
  相互印证,
  所以应该是可信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衙役或者仵作的脚印?”
  何知府也是进过案发现场的人,
  现在听着吕小伟的分析,
  何知府也情不自禁的代入了案件的侦破,
  吕小伟笑着问道:“何知府,衙役一般都穿的什么鞋?”
  何知府下意识的回答:
  “虽说太祖皇帝早有规定,
  什么身份穿什么鞋子,
  但是到了如今,
  大家早已不当回事了,
  咱们衙门里大多穿的都是皂履,
  个别家里确是困难的,
  就穿的是布鞋了,
  大人为何问这个?”
  吕小伟拿出一张纸,
  上面画的是鞋底的样子,
  何知府接过一看,
  顿时皱眉道:
  “这不是蒲草鞋的样子么,
  大人画这个。。。。”
  眼看吕小伟笑而不语,
  说完,何知府恍然大悟般回应:
  “难道凶手就是穿着蒲草鞋作案,
  所以沾染血迹的鞋印就是这个?”
  “然也。”
  眼见几人围着鞋氧画稿啧啧称赞,
  吕小伟脸色一肃,
  正色道:“何知府,
  你命令各个城门,
  今日严加盘问,
  遇有可疑人员出城,
  尤其重点查验家住王家绸缎庄附近三条街的人员,
  以及在附近做工的流动人员,
  必要时可以扣押。
  再命衙役出动,
  分成两组,
  一组秘密封锁以案发王家绸缎庄为中心的三条街道,
  无正当理由外出的,
  一律先扣下。
  另一组在附近的商铺中走访,
  看看案发前后有没有人要请假外出,
  或者辞工不做的,
  尤其是今天夜里,
  就以发生命案为由,
  实施宵禁,
  所有衙役晚上都要参与巡逻,
  以免可疑之人半夜逃走。”
  何知府苦着脸道:“大人,
  这恐怕不妥吧,
  这条街道商业繁华,
  人员来往密集,
  假如这案子几天不破,
  那可是要引起骚乱的。”
  吕小伟抬头看了眼天色,
  发现已经中午,
  微微一笑:
  “不用那么久,
  如果我估计的没错,
  最迟明天中午,
  凶手就会落入法网!”
  一句话大出三人预料,
  怜烟更是兴奋的问道:
  “大人,
  你是不是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
  吕小伟满怀自信道:
  “虽不中,亦不远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