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养鱼准备

  陈威开了收据,並告诉他们,现在天气还冷,鱼苗放下去存活率不高。
  等村里的“雪窖”化开,水温回升了,再联繫他,他会亲自安排专车把鱼苗送到村里去,保证每一尾都活蹦乱跳。
  隨后,王卫国和沈红星又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陈威这位真正的专家请教起了养殖的各种注意事项。
  从鱼塘的清淤消毒,到鱼苗的投放密度,再到日常的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两人拿著纸和笔,一个问得仔细,一个记得认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不知不觉,天色已近傍晚。
  陈威看看时间,合上笔记本,热情地说道。
  “走,今天说什么都不能让你们走!我已经在国营饭店订好了一桌,一来是感谢你们对我儿子的救命之恩,二来也算是为你们接风洗尘!”
  盛情难却,王卫国和沈红星只好跟著去了。
  晚饭后,陈威又给他们安排了招待所住下,自己则带著陈星回家团聚。
  第二天一大早,陈星就赶到了招待所。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母亲。
  陈母看起来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一见到王卫国和沈红星,眼泪就下来了。
  拉著他们的手,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也是学著丈夫的样子,深深地鞠躬。
  一行人来到火车站,陈威已经提前帮他们买好了回去的火车票。
  临上车前,陈威將一个沉甸甸的网兜塞到了沈红星手里。
  “陈主任,你这是干啥!”
  沈红星打开一看,嚇了一跳,里面是好几条好烟和几瓶好酒,底下还压著一个信封。
  他抽出信封里的东西一看,更是手都哆嗦了——那是一套崭新的自行车票!
  “这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绝对不能要!”
  沈红星把东西往回猛推。
  这年头,自行车票可是比自行车本身还稀罕的硬通货,这一套票,拿到黑市上能换不少钱呢!
  “沈村长,王同志,你们就收下吧!”
  陈威却死死按住他的手,语气恳切无比。
  “这点东西,跟你们对我儿子的恩情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小星这孩子,以后还要在村里继续叨扰大家,我这个当父亲的,拜託你们,往后多照顾他一二!”
  说著,他又要鞠躬。
  王卫国连忙拦住他:“陈主任,你放心,陈星在村里,就跟我们自家人一样。”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呜——”
  火车的汽笛长鸣一声,开始缓缓启动。
  “爸!妈!”
  陈星跟在火车边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陈母早已哭成了一个泪人,靠在丈夫的肩膀上,不停地挥著手。
  王卫国將车窗拉开,对著窗外的陈星喊道。
  “陈星!回去吧!在村里等著,咱们一起把鱼养大、养肥!”
  陈星重重地点头,直到他的视野再也追不上火车的离开速度,还一直望著站台,父母的身影成了一个越来越小的黑点。
  火车驶出省城,王卫国和沈红星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满满的收穫和对未来的期盼。
  火车“哐当哐当”地驶过原野,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
  沈红星小心翼翼地將那个装著菸酒和自行车票的网兜放在脚边,生怕顛簸坏了。
  他看著对面闭目养神的王卫国,心里感慨万千。
  这个年轻人,就像是上天派来给沈家村的福星,自从他来了,村里的日子就一天一个样。
  回到村里时,天色已经擦黑。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半大的孩子还在玩闹,看到两人回来,立刻一鬨而散,飞奔著回家报信去了。
  “卫国哥回来啦!”
  “村长回来啦!”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沈家村的夜晚就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此时的沈家村,依然处在冬末春初的忙碌中。
  村里的青壮劳力们,还在为沈家坳那个巨大的“雪窖”添砖加瓦。
  今年的储雪,气氛却和往年大不相同。
  第二天一早,王卫国就换上了厚实的旧袄,扛著铁锹也加入了储雪的队伍。
  他干得贼起劲,一锹一锹地將远处乾净的积雪铲起,甩进雪窖里,只当是锻链身体。
  热气从他的口鼻中呼出,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一团白雾。
  沈建山和沈富民也在,看到王卫国来了,都凑了过来。
  “卫国哥,你不是去省城累著了么,咋不多歇两天?”
  沈建山憨厚地笑道。
  “歇著干嘛,浑身骨头都痒痒。”
  王卫国拍了拍铁锹杆。
  “再说了,这可是为了咱们的鱼塘,出份力心里踏实。”
  眾人听了都笑了起来。今年的储雪,大伙儿心態都放鬆了不少。
  往年,那是往死里储,生怕开春后天一旱,塘里的水被太阳晒乾了,那点雪水是救命的。
  可今年不同,开春后雨水会很足,这事儿王卫国早就跟村长提过。
  所以现在储雪,更多的是为了开春后能快速融化,补充水源,好早点把鱼苗放进去。
  大傢伙儿在山坳里干得热火朝天,村长沈红星却不见人影。
  他正骑著村里那辆除了铃鐺不响哪都响的二八大槓,奔波在去县城肉联厂的路上。
  陈威的话,他可是记在心里的。
  “草鱼虽然吃草,但要想长得快、长得肥,光靠水草可不行。餵点猪饲料,那肉是噌噌地长!”
  於是,沈红星这几天的任务,就是去肉联厂疯狂预定猪饲料。
  这年头的饲料也是紧俏货,好在他跟厂里的採购科长老李有点交情,软磨硬泡,再加上几包从陈威那得来的好烟开路,总算是谈下了一大批订单。
  回到村里,沈红星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当眾算了一笔帐。
  “同志们,我跟卫国去省城,专家都问清楚了!咱们这五万尾鱼苗,要是伺候得好,一年下来,养出十万斤鱼,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用力地晃了晃。
  村民们都瞪大了眼睛。
  十万斤?
  那得是多少鱼啊!
  “按现在最低的市价,毛估估两毛钱一斤,十万斤,是多少钱?”
  沈红星的声音都带上了几分颤抖。
  底下有人掰著手指头算了半天,一个半大孩子突然喊道:“是两万块钱!”
  “轰!”
  人群瞬间就炸了。
  两万块钱!
  对於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全村分红加起来也就千把块的村民们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