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 145 章
第151章那一篇带血的论文
“青椒心声”板块,上线了。
和预想中的一样,起初,这里並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高校教师这个群体,远比学生要谨慎和保守。
最开始的几天,板块里的帖子,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抱怨。
“一个学期开了四十七个会,平均两天一个,我真的会谢。”
“为了评职称,逼著我们去发那些没人看的垃圾水刊,有意思吗?”
“能不能別让我一个教物理的,去写什么『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了?我的心得就是想把这堆破事都炸了!”
这些吐槽,更像是情绪的宣泄,並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核心问题。
“校长联盟”的残余势力,在观察了几天后,都鬆了口气。
“黔驴技穷了。”一个校长在他们新建的,更加隱蔽的加密频道里说道,“老师们可不像那帮小屁孩那么好煽动。”
“没错,稳定压倒一切。只要稳住教师队伍,沈诚就翻不了天。”
他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平稳落地”的希望。
然而,他们永远不懂。
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而是之前的每一根。
沪交大学,材料科学学院。
一间狭小、昏暗的办公室里,35岁的副教授陆谦,正死死地盯著电脑屏幕。
屏幕上,是一封刚刚收到的,来自学院学术委员会的邮件。
“陆谦老师,经委员会研究决定,您的『新型超导材料低温合成』项目,因技术路线不成熟,存在较大风险,本次经费申请不予通过。”
冰冷的,公式化的文字。
陆谦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为了这个项目,他熬了整整三年。
他用最简陋的设备,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足以震惊整个学界的初步成果。
技术路线不成熟?
他上个月,刚刚用这套“不成熟”的技术,在《自然》杂誌的子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他知道真正的原因。
他的项目,动了別人的蛋糕。
动了系主任,那个靠著侵占学生和年轻教师成果,爬上高位的学阀的蛋糕。
他知道,这笔本该属於他的经费,最终会流向哪里。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会流向系主任那个刚刚留学归来,连实验室都没进过几次的宝贝侄子的口袋里。
会变成一篇东拼西凑,数据造假的垃圾论文,然后,再变成那个草包晋升的资本。
这种事,他已经经歷了太多次。
从他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的那天起,十年了。
他像一头被蒙上眼睛的驴,拉著名为“学术理想”的磨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以为,换了“王铁锤”校长,一切会有所改变。
可他错了。
大树的根,已经烂了。
换一个修剪树叶的园丁,又有什么用?
陆谦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从脚底,一直蔓延到天灵盖。
他打开了“大学良心榜”app,点进了那个名为“青椒心声”的板块。
他看著里面那些或愤怒,或无奈的帖子。
他犹豫了。
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想到了还在上小学的女儿。
想到了自己背负的房贷,和那份微薄却还算稳定的薪水。
他关掉手机,把头埋进双臂,肩膀剧烈地颤抖著。
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抬起头。
眼神里,所有的挣扎、犹豫、恐惧,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毁灭的平静。
他重新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开始飞速地敲击。
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咒骂。
他只是在陈述。
冷静地,克制地,用一种写论文般的严谨,陈述著他这十年来的所有遭遇。
他將自己歷次被驳回的项目申请书,和系主任及其亲信们那些漏洞百出的项目书,放在一起对比。
他將自己论文里的实验数据,和那些被“包装”过的,公开发表的虚假数据,放在一起展示。
他將那些年,自己被侵占的署名权,被剽窃的创意,被无故打压的每一次经歷,都用邮件截图、会议记录、聊天凭证,一一钉死。
一篇长达两万字的血泪控诉。
每一个字,都带著证据。
每一个標点,都刻著不甘。
他给这篇文章,起了一个標题。
《我在沪交的十年:一个学术理想,是如何被“近亲繁殖”肢解的》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按下了“发布”键。
然后,他靠在椅子上,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那口气里,有绝望,有解脱,也有同归於尽的疯狂。
这篇文章,不像一颗石头。
它是一枚被压抑了十年的深水核弹。
在“青椒心声”这个死水微澜的池塘里,轰然引爆。
沉默,被彻底撕碎了。
“臥槽!我就是材料学院的!陆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我都可以作证!那个系主任的侄子,本科毕业论文都是抄的!”
“我是隔壁物理系的,我们系主任也一个德行!他的课题组,除了他老婆孩子,就没外人了!”
“何止沪交!我们学校也一样!学阀,近亲繁殖,这他妈就是现在大学的癌症!顶层换血有什么用?下面全是脓疮!”
陆谦的帖子,像一把火炬,点燃了积压在无数青年教师心中的乾柴。
他们不再满足於小声抱怨。
他们开始站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歷,去佐证,去补充,去控诉。
一场比学生运动,更可怕,更致命的风暴。
一场来自大学內部的“譁变”。
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