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完美表现!高温超导?扯南扯北,也扯
第98章 完美表现!高温超导?扯南扯北,也扯不上高温超导!
崔济和彭金泉拉着张明浩,说起了安伯驹的地位和影响力。
张明浩则完全不在意。
他一句话就让两人无话可说,“我和杨学文的矛盾,众所周知了。而且,我才多大?”
崔济和彭金泉对视一眼。
仔细一琢磨,发现张明浩还真不怕得罪什么学术圈大佬。
普通学者做研发就会碰到申请项目的问题,尤其是做同一方向研发,项目评审都是个大问题。
像是他们这种职称级别,再往上评院士,也是需要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投票表决的。
只有争取到足够多的票数,才能在一众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评上院士。
两个都是大问题。
张明浩反倒没有这个问题,甚至说朱炳坤的实验团队都不怕,他们的项目已经被卡过一次了,转而申请了东川省的省科学基金项目。
最重要的是,他们团队还拿出了重大成果,科技部都要开会让自然科学基金追加千万经费。
换一个团队,情况绝对不一样。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卡,省里的重点支持也申请不到,最多只能申请个小的项目支持,后续研发肯定会碰到经费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实验做不了,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果。
最后就落了个惨淡收场,而一个没有成果的项目对于个人和团队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只要有能力走遍天下都不怕。
再一个就是年轻了。
张明浩真的是太年轻了,他还不到24周岁。
这个年纪上绝大部分学者还只是博士生,甚至硕士都没有毕业,他的年纪怎么会怕一个老院士?
熬都能熬死……
张明浩可不管那么多,他也没想过这么多问题。
做人,心情舒畅最重要。
他去前台办了个入住,再回来就拉着彭金泉谈起了高温超导理论机制的问题。
现在是来首都参加科技部的会议,但也可以趁机交流学术,彭金泉是凝聚态物理超导领域的顶尖学者,和这样的学者交流的机会可不多。
张明浩拉着彭金泉谈了有一阵,后来看看时间,干脆拉着他一起去了酒店餐厅,点了好几个菜请吃饭。
吃饭就是一边吃一边谈。
彭金泉都被张明浩问的有些烦躁,但面对一个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尤其对方还在科研上有重大成就,感觉根本就拒绝不了,只能一直说、一直说。
这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彭金泉最后很无奈的说道,“这样吧,等明天开过了会,你们可以去我们研究所参观,我再详细讲讲高温超导的研究。”
“那就太好了!”
张明浩满脸笑容的应了下来。
彭金泉见张明浩不再追问,也终于能停下饭局,回酒店房间安静一会儿。
他心道怪不得张明浩能研发出如此重大的成果,真是有问题就一直问、一直问,都根本讲不完。
对方的理解能力还特别强。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他说了大量专业领域的知识,一大半都是非常深入的内容,甚至说了一些没有发表过的、推测性的内容。
如果再不停下来,他感觉大脑里的知识都被掏空了。
……
科技部的会议定在了上午九点。
张明浩、朱炳坤一行人,八点多来到了科技部。
他们先去主楼一侧的小厅排队领了工作牌,然后直奔主会场而去。
一行五人中,薛坤、陈帅以及韩晓旭都是生面孔,他们到这种场合根本不认识人。
朱炳坤相对好一些,刚出了小厅就和一个教授寒暄,似乎是同做锡烯方向研究认识的。
张明浩是唯一的熟面孔,他被很多人认了出来。
这主要还是因为年轻。
路上碰到的人,走过去就会转头说上几句,“那个应该是张明浩吧?”
“应该就是他,这个会还能有别人这么年轻吗?”
“还真是啊,我在新闻上见过,看起来比新闻上还年轻,我手下最年轻的博士都比他要大……”
一行人进入了会场,并按照座位号找到了位置。
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会议,甚至都是第一次来科技部,行为上都有些谨小慎微,尽量不要出差错,生怕被人小看了去。
朱炳坤、薛坤、陈帅都是这么想的。
就是因为太在意,也就让他们的动作感觉怪怪的,甚至走路的姿势都有些不似以往。
韩晓旭相对还好,他都这把年纪了,好多事情也不在乎了。
张明浩表现的就更自然了。
进了大会场以后,他就到处的看,后来发现空旷的会场也没什么好看的,他是在看会场情况,也看看前来的人,而后面的人都在看他。
他们的位置实在太靠前了,就在第一排的最左侧。
第一排都是领导和院士席位,有些院士都被安排在了第二排。
在这样的重大会议上,座位的安排是很讲究的,第一排中间肯定是最好的位置,而第一排的左侧往往是会议的关键人物,座位安排上也凸显了科技部对于电磁实验室一行人的重视了。
等不多久,会场的已经有很多人了。
科技部的领导团队也来了,徐老师走进来以后朝会场看了看,就直奔第一排左侧的方向。
张明浩一行人紧站起来。
徐老师从左到右一一握手,最后握手的是张明浩,他拍了拍张明浩的肩膀,满眼温和的问道,“又见面了。”
“上次去江州就是因为你们团队有了大的成果,这么快又有了大的成果,了不起、了不起。”
“以后的科学,又多了一个重大研究方向!”
徐老师的话,感觉让人如沐春风。
张明浩谦虚的寒暄几句。
徐老师看了看时间就直接走上了讲台,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会议是从徐老师的讲话开始的,他说明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肯定了科技工作者对于国家发展的贡献。
下一个就是柳明。
柳明上台说的就比较实际了,他简单阐述了张氏现象的重大发现,随后说明了会议情况和召开的目的。
柳明的发言大概有十分钟,发现快结束的时候,朱炳坤、薛坤等人,都明显有些紧张了。
下一个就是张明浩。
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柳明讲话结束以后,就听到主持一声喊,“下面有请江州大学团队代表张明浩,做张氏现象研究报告陈述……”
说是报告,实际上,就是讲一下张氏现象。
张明浩也感觉有些紧张。
他站起来,放眼看向整个会场,就感觉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最后,还是深吸一口气,拿起了稿子,平静的朝着讲台方向走了过去。
当快走到讲台前的时候,他还朝着一侧看了一眼,露出了在对着镜子练习的标准笑容。
站上了讲台,心情也平静了许多。
张明浩继续维持着标准笑容,开篇做起了自我介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我叫张明浩,来自江州大学。”
“下面我来讲一下张氏现象……”
简单开篇以后,他马上进入正题,“张氏现象,是我们在研究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材料时,所发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最初称做是‘电磁干涉流动性’,是因为其可以带动空气流动,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发现这个材料可以制造出特殊的力场,我称之为‘神秘力场’……”
“这个力场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干涉流动性,也就是起到一个力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持续、不恒定的电场特性。”
在完成介绍以后,张明浩已经进入了状态。
身后荧屏上出现了大图,是对于场力的图形描述。
他半转过身,继续介绍道,“我们来看,这种神秘的场力,可以让导体带电,增强电流,但同时会弱化导体所背后的成立,所以可以认为流动性和电场特性是共享场力能量。”
“同时,也可以推测,场力是以一种波的形式在传导,导体材料对场力波的前进起到明显的阻碍作用。”
会场里的人都听的非常认真。
张明浩讲的都是宏观上的内容,也就是能看到的东西,并没有复杂的理论、逻辑数据之类的内容。
前排的领导,不做科学研究的人,也同样能听的明明白白。
正因为能听明白,他们才更觉得张氏现象应该重视起来。
这是一种以类似于波的方式传导的宏观力场,还具备电场力场以及影响场力范围空气流动的特性。
另外,实验都是在常温进行的。
这样的研究研发前景广阔,科技前景同样非常广阔。
因为只是做宏观上的简单介绍,张明浩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讲完了全部内容。
最后就是对于讲解做收尾了。
他重新做的站在讲台中央,正对会场开口道,“在已有的实验发现基础上,下一步要从实验和机制两个方向,同时推动研究……”
收尾结束。
会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明浩也在掌声中走下了台,重新回到了第一排左侧的座位上。
朱炳坤、薛坤、陈帅,再包括韩晓旭几乎同时对他竖起大拇指,“真可以啊,完美!”
“上台镇定自若,讲的很轻松,我从头听到尾,好像一个字都没有说错。”
“真了不起!”
“以后这种事儿就应该你来,能者多劳啊!”
会场中其他人的评价也很高,后排就有人小声讨论,“张明浩真是可以,这种大场面表现的这么轻松。”
“换做是我,肯定也会紧张!”
“刚才他讲现象就和念稿子发言一样,说的非常清晰,好像全程一个字都没错。”
“了不起的年轻人啊!”
……
张明浩确实是会场的红人。
上午的会议结束,徐老师就带着张明浩一起去用餐,同桌的都是有影响力的人物。
包括五个院士、两个领导,安伯驹也是其中之一。
在场说话的都是几个院士,他们一起谈着张氏现象的后续研究问题。
其中有三个院士都是高温超导领域的专家,主要谈的还是张氏现象的理论机制研究。
张明浩只是跟着用餐,他说话很少,一直都是听着。
超导重点实验室的陈耀南院士,忽然看向了张明浩,笑问道,“张明浩,你发现了张氏现象,而且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研发进展都是你们团队完成的。”
“在这个方向上,你们团队的研究最深入的,我们都是外行人。”
“借用网上的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陈耀南左右看看,最后笑道,“哪里来的专家?只有你们是专家!”
其他人顿时笑了出来。
张明浩接受采访说的话被爆出来以后,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一个热梗了。
张明浩听罢也只是笑笑。
陈耀南继续道,“我们在这里说了半天,你就在旁边听,是在笑话我们吧?你也说说,你们在下一步理论机制研究方向上有什么想法吗?”
徐老师也跟着说了句,“张明浩,你有什么想法也说说。”
“陈院士是在打趣,但说的也是实话,这个方向上你们才是专家。”
其他人都看了过去。
张明浩犹豫了一下,点头道,“我们最新的实验研究,主要是针对材料的一次性使用问题。”
“但实验方面没有进展,进行过实验的材料和没进行过实验的材料,检测不到任何差别。”
他说着摇了摇头,继续道,“在理论机制研究上,我个人确实有一点想法。”
“我一直在研究高温超导理论机制的内容,我发现张氏现象所制造出的神秘力场,其底层机制和高温超导机制,存在某种联系。”
“而且,两者的联系可能非常紧密。”
张明浩简单说了一下。
几个院士都是听着点头,似乎是赞同张明浩的想法。
可等张明浩说完以后,没有人就着话题继续谈,显然都是不赞同的。
或者,也根本想象不出来,高温超导和张氏现象能有什么理论机制上的相关性。
……
下午的会议就是表决投票了。
再下一步,就是院士会议以及科技部内部会议。
这些和电磁实验室一行人没什么关系。
他们参加了第一场的会议,结束以后就可以离开了。
机票是明天上午的,他们干脆到周边转一转,也不枉来一趟首都。
与此同时,张明浩所说的话却在会场里传开了。
下午第一场会的时候,就有人小声议论着,“听说了吗?”
“张明浩说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机制上存在关联,还说联系非常紧密。”
“这是什么逻辑?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现象。”
“在表现上确实没有相关性,内在机制……也很难理解。”
“要我说,张明浩确实是天才,但也要分领域,说张氏现象、实验研究,再包括超材料边缘研究,他都是天才,但凝聚态物理,可能就外行了吧!”
“这么说也对,不可能哪一方面都天才……”
下午的会议结束后,安伯驹和杨学文一起走着,也说起了这件事。
安伯驹就在现场,是亲耳听到张明浩说的,他评价道,“他只是说个想法,也没什么。”
“他们传的到处都是,就好像张明浩做了这个研究一样……”
他说着摇了摇头。
杨学文则好笑道,“主要是,说的太离谱了。”
“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如果两者之间底层机制有关联,岂不是说,高温超导材料也有可能制造出张氏现象?”
“高温超导四十多年,我们也做了这么多研究,怎么没发现呢?”
安伯驹笑着摇头,他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不止是安伯驹、杨学文,只要是高温超导领域的学者,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高温超导、张氏现象,明显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现象,甚至外在表现都有冲突。
张氏现象是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是一种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特殊状态表现出来的。
如果说相关性,只能想到‘负介电常数’,复合陶瓷材料内离子晶格等特殊问题。
高温超导?
扯南扯北,也不可能扯到和高温超导机制的关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