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新发现和研究论文,不可能出现!?
第86章 新发现和研究论文,不可能出现!?
实验计划正式启动。
参与材料制造的博士生,先和薛坤学习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的实验室制备。
薛坤用了一整天时间,手把手的教了两遍,后来还把制备流程贴在了实验室。
博士生们都很珍惜机会,每个人都学的非常认真,后续他们可以按照制备流程一步步的制造出材料。
虽然有详细的制备流程,但每个人的操作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实验室制备材料,薛坤制出来的材料性能,就要高于朱炳坤以及实验室的其他副研究员、博士后。
哪怕他们都是非常认真,但实验室好多操作都需要手动进行,一个个步骤下来就会让最后制备出的材料存在质量的差异。
博士生们制备出的材料差异就更大了。
第一次制备出的五份材料中有三份都是不合格的。
不合格的材料,多是一大团镍和三氧化二铝粉末的混合物,有些还因为控制不严格,掺进了其他元素,导致成为了黑乎乎的一团。
薛坤、朱炳坤等人,看着制备好的材料都有些心疼,但他们的计划就是这样的,让没学过制备材料的博士生制备材料,才会无意间出现‘镍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后续再制备出的材料,合格率也上升了不少,‘电磁干涉流动性’实验也正式开启。
每天都有几个博士生做材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消息也传到了学校里。
学校里的教授们,对此的评价就只有两个字——
奢侈!
物理实验室的博士生当然要参与实验,但去做材料的制备也要先熟悉流程,跟着导师辅助操作上很多次,才能够自己上手去制备材料。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让没经验的博士生直接上手,所制备的材料还稍微有点小贵。
有教授到办公室里评价都说,“朱炳坤就是个暴发户,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这样培养博士生的动手能力?真行!”
“我相信效果肯定好,来上几次都能学会了,但也太奢侈了吧,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经费花不完吗?”
“肯定是朱炳坤,看着就一副暴发户的嘴脸,他们实验室可是有钱了……”
“比不了、比不了,人家经费确实多!”
在羡慕嫉妒之余,当然也会有个火力输出对象,对朱炳坤的私下评价就显得很负面。
‘暴发户’,就被按在了朱炳坤的头上。
朱炳坤都感觉很冤枉,明明是张明浩说的研究方向、陈帅想的实验方法,怎么事情就被安在他的头上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个背锅侠,而且专门背负面的锅。
但是,实验肯定不能说出去。
即便是在实验室内部,实验计划都是保密的。
一则是因为研究的不确定性,说出去没做出来,岂不是就丢脸了?
另外,也是考虑说出去的影响,因为他们是靠运气做实验。
陈帅说的没有问题,绝大部分实验都是要靠运气,但这种话也只能私下里说说,不能公开的说出去。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大家都默认的事情就是不能公开的说,否则就会有不好的影响。
不管其他人怎么评价,实验还是按照计划进行了。
博士生们制备出的材料,只有极少数品质好的,大部分品质都要差一些,很多都是对材料的直接浪费。
他们本来计划每天进行五次实验,后来发现一天能进行四次实验就很不错了。
他们是采用‘换班制’,张明浩和薛坤一组,朱炳坤和陈帅一组。
一个星期,他们进行了二十几次实验。
周五傍晚的实验是张明浩和薛坤来盯,正赶上下班时间,朱炳坤、陈帅也过来看看。
在实验准备好以后,几个人都出了实验间,隔着玻璃窗看着测定以上的度数。
41秒,测定仪上的数字出现几个跳动。
几个人都认真许多。
等数值跳动结束,朱炳坤问道,“刚才的最高数值是41吧?”
“是41,变得很快。”薛坤点头表示了肯定,随后道,“这应该是最高的一次了吧?”
“前天有个17和37,现在是41,还是没过线啊……”
陈帅拧着眉头说了数据。
朱炳坤叹了口气,总结了一句,“这个结果卡在有发现和没有发现之间,让人很难受。”
他们做了二十几次实验,测定到数值的实验不到十次。
绝大部分数值高点都在10以内,再包括这一次,只出现了三次高于10的数值波动,分别是17、37以及41。
从材料的质量角度去分析,流动性波动数值超过‘30’,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他们可以凭此确定研究方法没有问题的。
但是,41不比确定‘张氏现象’的实验数值高,也不能说有什么明确的发现。
这就让人很难受。
几个人商议了一下,还是决定继续进行实验。
这一批的新手博士生,所制备的材料质量越来越好,再做上一个星期也就非常熟练了。
到时候,再换上一批看看。
“再换一批,又是两个星期,做满一个月,这个方向我感觉没有问题。”朱炳坤决定道。
在看到41的读数以后,薛坤和陈帅也都觉得研究有希望。
当然也不是百分百的。
若是进行一个月的实验,还是没有任何的发现,他们就要考虑调整研究计划了。
……
张明浩能确定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碰运气式的实验,就很难做出判断了。
因为运气,很难说。
也许十天、半个月就能有结果,也许等上一整年,都碰不到那一点运气发生的概率。
现在也只能耐心的等待。
研究确实很需要耐心,做常规的实验研究,也是一直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再不断调整方案。
当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也就能进行分析了。
现在数据还是太少了。
“41的数值,出现十几次,再去看制备材料过程总结规律,也可能分析出一些东西。”
张明浩和薛坤一起走出了实验室,边走边说着。
薛坤点头道,“我觉得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张明浩,你也不要着急,做研究就是要有耐心,不是每一次找到方向去做实验都会有发现的。”
“明天周末了,也放轻松一点,研究就是工作,不能总是把工作当成生活。”
他说了几句,走过转角就直奔停车场。
他要去机场接人。
周末,老婆孩子过来了,难得一家团聚可不能耽误时间。
张明浩盯着薛坤的背影,稍稍有些羡慕,和老婆孩子一家团聚的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
他刚二十三岁,人生还有大好的年华,一个人生活才是最好的。
在感慨了一下人生以后,他看了一下时间,赶紧去了光学研究所。
孙雯已经等很久了。
他们约定要谈一下研究问题,项目资金已经到位,订购的实验材料大多也到了,订购的设备也有一台交付到了实验室。
孙雯带着张明浩去了实验室,看了一下新设备,并进行了一些简单介绍,随后开口道,“下周可以开始对各种材料颗粒进行基础检测。”
“这也是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不过实验上,你要详细列出需要哪些数据。”
“这个没问题,我传给你。”张明浩点头说道。
当发现孙雯对于下一步研究还是不了解,他简单解释道,“我们的隐形球,是以你们团队设计的模型进行的完善,但也只是初步运用。”
“最终目标是寻找一种最优搭配,实现控制光的灵活控制,也就能设计制造出隐形材料。”
“最优搭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短期目标是最大化降低散射和反射,缩小框架范围。”
“我希望能颗粒性材料搭配设计实现对于反射和散射的限制。折射,是最后解决的问题。”
这一步步的规划就很明确了。
孙雯顿时放心了。
两人又说了一下实验相关的事情,后来就转到了项目经费问题。
现在项目经费说少也不少,但说多也绝对不多。
科技部第一批拨款是四百万,学校、省里补贴了不到一百二十万,再加上原来项目的结余,总计能动用的经费不到六百万。
这些经费做基础实验肯定是够了,但若是做耗费经费高的研究,或者是做高精度的材料,就会让经费大幅度的耗损。
张明浩顿时问了起来,“上次我听谭院士说,上级开会卡了我们的经费,好像是有人不同意?”
“这个,我知道一点。”
孙雯蹙了蹙眉,小声道,“就是召开评审会议,针对我们的隐形球,还有接下来的方向。”
“有人说,这个方向再有成果的可能性极低,隐形球已经是颗粒性光学材料实现视觉隐身的极限了。”
“我知道两个人,一个叫方永生,一个叫陈北同,都是光学材料领域顶尖的学者。”
“不过军-方对这个研究很感兴趣,而且是敲定的项目……”
“所以最后就决定先给第一批经费。”
“方永生、陈北同?”张明浩小声念叨几次,记住了这两个名字。
孙雯笑道,“也别在意了,都正常,我原来申请项目,省里的基金都不给批,学校也不给……”
“到会议论证,评审都投反对票。也没什么大不了。”
“呃~~~”
张明浩怜悯的看了她一眼,也怪不得孙雯不在意了。
这种事,她遇到的太多了。
……
周末,休息两天。
到周一的时候,参与材料制备的博士生们,又早早的来到了实验室。
张明浩没有去实验室,他去工作间看起了电磁学领域的论文。
多学点知识,也能增加思维能力。
九点钟,手机上收到一条实验室群组的消息,是陈帅发过来的,是一篇国际发表的论文,论文标题为《zxz现象:电场转移》。
“zxz现象的研究?”
“电场转移?”
张明浩顿时来了兴趣,他把论文下载了到了电脑中,刚准备打开来看,就听到外面一声喊,“张明浩,朱主任叫你去二楼!”
“来了!”
他应和了一声就去了二楼主任办公室。
陈帅、薛炳坤都在,他们的表情都很凝重。
张明浩一进门,陈帅就问道,“你看那条新闻了吗?凝聚态物理中心,杨学文团队。”
“??”
“我来说吧。”
薛坤道,“杨学文团队宣布暂停‘张氏现象’后续实验,也就是不再研究复刻你在东港大学的实验。”
“而且,他还接受了采访,说你的实验数据有问题。”
“他没说你造假,只是说经过研究发现有很大问题,继续展开研究也复刻不出来。”
张明浩疑惑问道,“这没什么吧,他不做就不做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他一个团队肯定没影响。”
薛坤继续道,“但是,国际和国内好几个团队,都宣布要暂停复刻实验,并认为复刻研究没有前景。”
“杨学文有这么大能量?”
朱炳坤苦笑道,“杨学文当然没有这么大能量,还是因为一个会议、一篇论文,群里的论文看到了吗?”
“杨学文和芝加哥大学的乔治-梅辛杰,一起发起‘张氏现象’的视频会议,参会的都是做复刻实验的团队,而且好几个都是重量级团队。”
“会议探讨‘张氏现象’,所有团队都说没有发现更进一步的现象。”
“佛罗里达大学的许丘建和理查德-阿诺德,在视频会议上,宣传了他们的实验发现和理论研究,就是那篇论文。”
“论文暂时发在预发布网站上,但已经得到很多人认可,会要在《自然-物理》上发表……”
张明浩顿时问道,“那篇论文说的是什么?”
陈帅道,“我没有全部看完,但是很精彩。”
“他们发现了‘张氏现象’会同步让上方电场瞬时增强,并解释了现象出现的原理。”
“最终结论是,‘张氏现象’只会瞬时出现,并和‘负介电常数’相关联。”
“这也就表示,你在东港大学实验发现的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