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第276章 新政落地民安乐,武安崛起焕新顏

第276章 新政落地民安乐,武安崛起焕新顏

  消息传回豪绅圈,剩下的豪绅们彻底乱了阵脚,再次聚在客厅里,脸色比之前更难看。
  “他娘的!说好了一起配合,他们倒好,偷偷跑路!
  现在好了,全家脑袋都掛在城外,真是活该!”
  一个矮胖的豪绅气得直跺脚,却不敢大声。
  “別光顾著骂他们!”
  一个戴玉冠的豪绅脸色发白,声音发颤,“你们没注意到那些罪状吗?就说李员外剋扣賑灾粮的事,当年他做得多隱秘,只有咱们几个知情人知道,现在却被写得明明白白,比我记得还清楚!”
  “是啊!”
  另一个豪绅附和道,“这些事藏了这么多年,怎么会突然被翻出来?
  这位武威君的能量,比咱们想像的大多了!”
  “说不定……现在就有人在盯著咱们呢!”有人小声说。
  这话一出,客厅里的豪绅们瞬间打了个寒战,纷纷惊恐地扫视四周。
  窗外的树枝摇晃,像是有人影闪过,墙角的虫鸣突然停了,仿佛有耳朵在偷听。
  明明没看到任何人,可那种被窥视的毛骨悚然,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那现在怎么办?”
  一个年轻些的豪绅声音发颤,“他们的罪证都被查得这么清楚,咱们……咱们会不会也……”
  眾人面面相覷,没人敢接话。
  谁心里都清楚,做豪绅的,哪个没做过欺压百姓的事?
  就算表面装得再和善,背地里也是抢田宅、欺男女,只是做得隱秘罢了。
  如今赵诚连陈年旧帐都能翻出来,他们的那些勾当,恐怕也藏不住了。
  就在这时,坐在主位的老者缓缓开口,他拄著拐杖,声音里满是疲惫和绝望,“別想了,我等恐怕难逃一死了。
  大家做过什么,各自心里都清楚。
  这位武威君的脾性,绝不会放过我们,夷三族、抄家產,对他来说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事。”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啊!”
  年轻豪绅急了,猛地站起来,“横竖都是夷三族,不如拼了!咱们召集护院,再联络些赵国旧部,说不定能……”
  “慎言!”
  老者猛地顿了顿拐杖,声音陡然拔高,“你忘了韩烈的下场?
  他集结了三万赵军旧部,里应外合夹击武威君,结果呢?还不是转瞬成灰!
  你有什么本事?就凭你家那三五十个护院,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还想跟血衣军拼?
  简直可笑!”
  年轻豪绅被骂得满脸通红,攥紧了拳头,却不敢反驳。
  韩烈的惨败就在眼前,他这点实力,確实不够看。
  客厅里再次陷入死寂,比死更可怕的是等死,豪绅们或低著头,或望著窗外,脸上满是绝望。
  老者看著眾人的模样,长长嘆了口气,语气软了些,“事到如今,唯一的法子,就是全力配合武威君,把家產、田地都交出去,儘可能將功补过。
  作孽的是我们,那些孩子是无辜的,只求君上能开恩,为我们留个香火。”
  他看向眾人,眼神里满是恳求:“汝等,可明白了?”
  豪绅们沉默了许久,有人攥紧的拳头慢慢鬆开,有人低著头点了点头,还有人抹了把脸,露出一副认命的模样。
  最终,所有人都长嘆一口气,哑著嗓子应道,“明白了……就按老先生说的做吧。”
  接下来几日,负责核定户籍、清丈土地的官吏携著文书抵达釜口城时,城门处早已挤满了人。
  釜口城的豪绅贵族们领著全城百姓,敲锣打鼓,连平日里高高抬起的下巴,此刻也压得极低。
  豪绅们亲自上前,双手捧著泛黄的田契和写得密密麻麻的家產清单,指尖颤抖,因强烈的不舍不甘而用力到泛白,脸上却堆著恭敬的笑。
  “我等早已备好文书,田產、房屋、银钱尽数在此,愿为武威君建设封地尽绵薄之力!”
  官吏们接过文书,按册核对,见豪绅们果然没有半分隱瞒,连藏在地窖里的银锭、当铺的帐本都一一列明。
  便按赵诚的吩咐,有条不紊地登记造册。
  后续清算时,也只將此前侵占田產、欺压百姓的涉案者带走清算,对家中未参与罪孽的老幼妇孺则秋毫无犯。
  甚至允许他们保留少量衣物、粮食等私產度日。
  这般处置,让原本提心弔胆的豪绅家族鬆了口气,那些未涉案的族人更是暗自庆幸,对赵诚多了几分敬畏。
  此事落定后,赵诚封地的迁民计划也正式铺开。
  一队队老秦人拖家带口,赶著装满被褥、农具的牛车,沿著新修的土路缓缓而来。
  孩子们扒在车沿上,好奇地打量著路边的新田,时不时伸手去够田埂上的野。
  老人们坐在车上,望著远处平整的土地,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壮年汉子们则扛著锄头,脚步轻快,嘴里哼著秦地的歌谣。
  待官吏们核定户籍、將百亩良田的田契交到他们手中时,不少人捧著田契,手指摩挲著上面的红印,声音中带著恍惚,
  “以后,咱就是武威君的子民了……”
  “真是百亩水浇田,不是下等田,也没有產量暗抵,太好了……”
  秦国“每户百亩田”是授田制的基准標准,但现实中因土地质量、爵位、人口增长而有差异,並非人人足额。
  尤其是在关中以外的地方,如陇西,巴蜀,或者山地、土地贫瘠之地,是做不到每户分配百亩的。
  更有一些因土地兼併而失去田產的人,日子会极为艰难。
  而赵诚在秦国內部威望极高,尤其在灭掉赵国封君之后更是如此,当得知武威君需要老秦人迁民时,这些老秦人便立刻响应,拖家带口来到此处。
  而事实果然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当看到哪些肥沃的新田之后,眾人纷纷惊喜异常,欢呼声在村落里此起彼伏。
  除此之外,血衣军的军属与战死者遗属也陆续迁入封地。
  军属们被安置在武安城之中,砖木排房早已修缮號了,院里还备好了新打的家具。
  遗属们虽带著丧亲的哀戚,但当看到血衣官学的青砖瓦房、整齐的课桌,以及官学每月发放的米粮时,眼神里的悲戚渐渐被暖意取代。
  那些遗属子弟背著新做的布包,踏入官学大门时,个个挺直了小腰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