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出兵北伐,扬我大庆国威!
第190章 出兵北伐,扬我大庆国威!
“诸位爱卿畅所欲言,都谈谈对这次北伐的想法。”
早早坐在龙椅上的嘉靖,凝视殿下群臣,声音从殿上徐徐传下。
这会儿一大早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脸上无一不透露著兴奋,这次北伐势在必行,没有任何人敢授嘉靖虎鬚。
以往庆国对外战爭,朝廷里还有一批主和的文官派系,会跳出来对以往战事有异议,今天朝堂上一反常態,往日文官中的鸽派,一个个都偃旗息鼓,不敢对嘉靖的北伐战事有任何非议。
以至於今天上朝时候,文官这边罕见的安静了不少,倒是武官这边一个个神情激动尤其是老將军秦业和手底下的將领们,早就想打一场仗建立功勋。
文官这边沉寂许久,最后还是兵部尚书站了出来,面对高坐殿上的嘉靖,拱手行礼:“启稟陛下,兵部这边已將这次北伐出征的后勤粮草徵集完毕,已经徵召的预备士卒和火工挑夫,也已经在全国各路徵招完成,前几日已经启程前往北境军营。”
兵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及时向嘉靖匯报兵部最近为北伐做的准备,他们应该算是文官派系中,为数不多並不排斥打仗的部门。
以前他们也许为了自身羽毛,不敢主动得罪朝廷里的鸽派官员,可现在嘉靖很明显大权独揽,还拥有修仙伟力,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凡人能够抵挡得了。
现在面对嘉靖下达北伐命令,整个兵部行动迅速,期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贪墨军,大战在即,嘉靖在庆国沙盘上密切关注徵兵和徵集粮草的动向,但凡查到一例,立刻就会派出鉴查院的探子,將贪官污更当街处死。
发生的几次事件多了,朝廷里的官员们惊惊发现,嘉靖好像真开了天眼,他们手底下的那些皂吏做的小动作,根本瞒不过嘉靖的眼睛,只要有人敢对军动手,哪怕只是贪墨区区几担粮食,都会被处以极刑。
这时候京都官员们终於反应过来,迈入仙途的嘉靖皇帝,恐怕有某种手段能观察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只要有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都会被迅速处理。
这下让整个庆国官场风气为之整肃,从古至今这么多朝代,没有哪个朝代能像嘉靖管理下的庆国一样,出现一丁点儿贪墨行为,都会被皇帝洞察处理。
得益於这个原因,自从嘉靖宣布北伐开始,兵部在徵集粮餉和后勤士卒的时候,行动不仅迅速,途中再也不敢有任何贪墨行径,今日上朝,兵部尚书才敢率先站出来,向嘉靖匯报兵部的徵兵工作进展。
轻描淡写警了兵部尚书一眼,嘉靖缓缓开口:“近来兵部事务朕都看在眼里,你们徵集军队和粮餉的速度可圈可点,有功就要嘉奖,有劳就要搞赏。”
端坐在龙椅上的嘉靖,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自光扫过束手而立的兵部尚书,他的悠悠声音迴荡在朝会大殿上:“兵部將这些差事,办得还算利落,既知敬畏,亦知勤勉,朕心甚慰,赏赐,自然是要有的。”
嘉靖並不显得洪亮的声音,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赏赐兵部尚书健体丹药一枚,兵部其余堂官今年俸禄各加三成。”
此言一出,引得满朝文武纷纷侧目,提高兵部官吏三成俸禄,儘管也是非常优渥的赏赐,但相对於赐予兵部尚书的那枚健体丹,其余赏银奖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自从丹枢院开业以后,京都所有达官显贵都知道,嘉靖能炼製对凡人身体大有神益的灵丹妙药,以往他们在丹枢院可以购买的丹药,大都是被嘉靖封为掌院真人的灵素子袁梦,炼製出来的丹药。
价钱虽然昂贵,可对於京都里的达官显贵来说,並不算多么难得的东西。
可今天嘉靖赏赐给兵部尚书的丹药,明显让他们看得眼馋,当侯公公捧看这盒丹药过来以后,其中的沁鼻清香充盈了整个大殿,哪怕距离比较远的官员都能嗅到。
他们心里明白,这枚丹药的恐怕是由嘉靖皇帝亲自炼製,丹枢院里尚且不存在这等品阶的丹药,能够得到陛下赐予的丹药,兵部尚书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他那副老迈的身子骨,顺便能被这枚丹药好好调理一番。
之前范建和侯公公服用嘉靖的龙虎金丹以后,整个人的变化,所有官员都瞧在眼里,时间久了他们便都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
再加上嘉靖並未刻意隱瞒,给范建和侯公公赏赐丹药这回事,时间一长,文武百官耐心打探,基本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此后百官们都在流传,嘉靖赏赐的丹药能够强健体魄、祛除沉、甚至延年益寿,是真正的仙家丹药。
兵部尚书得了赏赐以后,激动得身体微微发颤,双手捧著这枚丹药,立刻双膝跪地当场叩谢嘉靖天恩。
看著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的兵部尚书,嘉靖仍旧不动声色,脸上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坦然接受了兵部尚书跪在地上行的大礼。
嘉靖今天赏赐的这枚丹药,功效自然没有此前给范建和侯公公吃的丹药这么大,但相较而言,也是世间罕见的灵丹妙药,由嘉靖使用灵力亲自炼製。
如今年近甲的兵部尚书,服用丹药以后,虽然做不到返老还童,但延年益寿到百余岁,还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
人的年龄大了,自然会畏惧死亡,这是人的天性,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尤其是庆国京都的这些达官显贵,要是能有人愿意给他们这样一枚丹药,让他们將一半家產拿出来都愿意。
更別说这还是嘉靖赏赐的丹药,其中荣幸可见一斑,嘉靖自然能坦然受下兵部尚书跪地行的大礼。
看著殿下其余官员羡慕的眼神,嘉靖目光如电一般锐利,再次扫视全场,尤其在文官队列中停留了一瞬,悠悠声音缓缓说道:“今日朕赐予兵部的这些恩赏,乃兵部恪尽职守,不敢逾矩应得的赏赐,希望眾位爱卿以此作为榜样,日后在各自衙门处理公务尽心尽责。
你们的功劳和苦劳,朕都看在眼里,但是——-你们的过错是非,朕同样看得一清二楚,有功,灵丹妙药,金银绸缎,朕从不吝赐予,可有过的话———。”
嘉靖最后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心知肚明,他们要是敢性逆嘉靖,九天神雷的惩罚,是一把时刻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以前嘉靖常说的那句“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看来根本不是一句空话,迈入仙途的嘉靖皇帝,应该有某种类似天眼的手段,可以查看到庆国文武百官私下的工作情况。
这让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怠慢,耳边传来嘉靖说的这段话,殿上的所有官员,全都束手而立躬身行礼:“臣等谨记圣训,必当恪尽职守,鞠躬尽,不负陛下天恩仙赐。”
隨后,嘉靖又將目光转向老將军秦业,询问声音徐徐传来:“秦老將军,这次北伐事宜安排的如何,北境將领可有信心攻城拔寨,夺得北伐首功,短时间內一举將北齐边军击溃。”
这才是嘉靖最关心的事情,庆国歷来尚武热潮蔚然成风,百姓们普遍都性格悍勇,家里常年有祖辈们遗留下来的甲胃,一到需要打仗的时候,这些京都良家子们,都会请出祖先们传下来的甲胃,披掛上阵,为国杀敌报效疆场。
何况庆国歷来都有军功爵制,以前庆国还是个小国的时候,根本没有科举这回事,大多数庆国百姓想封侯拜相,为数不多的渠道就是上阵杀敌,夺得军功以后,才能得到皇帝赏赐的官职爵位。
就算经过几十年开疆拓土,庆国疆域已经拓展了几十倍不止,为了更广泛地选拔人才,便隨即效法北齐等一干原本的老牌大国,实行科举制度。
但以前的军功爵制,庆国也没有拋弃,毕竟现在还没有一统天下,还需要持续增强军队战力,征服剩余诸侯国,以及討伐西胡蛮夷部落,还需要大量兵源,军功爵制无疑是个很好的徵兵手段。
听到嘉靖询问,唯独得到赐座的老將军秦业,刚准备缓缓站起身,回復嘉靖的询问。
看到秦业准备站起来,嘉靖摆了摆手,声音平淡:“秦老將军就不必起身了,坐著回话就行。”
“是,老臣拜谢陛下垂怜。”秦业晃晃悠悠,又坐回了椅子上,胸口还喘著粗气。
看得嘉靖心底冷笑,秦业这个老狐狸,以前还一直隱藏自己真实实力,他从庆帝的记忆中发现,以前庆帝察觉出秦业可能实力不凡,但因为秦业年龄大了,又是军中第一元老,庆帝並不知晓其真实的武道境界。
只觉得秦业身为军中老將,自身具有超高武功很正常,可由於年纪大了,不知道一身武功能施展出几分,这让庆帝儘管对秦业存有猜忌,但一直难以知晓其真实的武道境界,还想著什么时候找个机会,试探一下秦业。
可现在的嘉靖,根本不用试探秦业,拥有强大神识的他,一眼就將秦业的武道境界看得通透。
嘉靖之前,第一次利用神识探查出秦业的武道境界时,心里还稍稍吃了一惊,没想到秦业看著年纪大了,好像一身武功施展不出来多少,当神识扫过以后,嘉靖发现秦业居然有九品上的武道境界。
这让嘉靖大感惊奇,而秦业的九品上境界,並没有因为年龄增长开始衰弱,体內真气居然仍旧充盈。
他粗略估计了下,整个庆国九品上境界的高手,应该只有洪四座能压过秦业,其余人叶重、宫典在內,都不是秦业的对手。
只是秦业一直隱藏自己实力,每次上朝的时候,都装作一副年老体弱,昏昏欲睡的模样。
看著秦业这般作態,嘉靖心里也清楚,这个老傢伙,以前肯定背著庆帝在谋划什么,只是自从他在百官面前展露仙术以后,秦业立刻沉寂下来,变得默不作声。
以往让家里子弟私自编练的护卫,都被秦业遣散驱离,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被秦业杀人灭口。
对於秦业的这些行为,嘉靖通过沙盘看在眼里,並未因此追究秦业罪责,京都的世家大族招揽大批护卫,甚至是编练私兵,都是以前墨守成规的老传统。
当时庆帝的確是想整治这些事情,但因为琐事太多,最后庆帝也不了了之,到了现在的嘉靖,他对京都世家们招揽护卫的行为,更加不在乎,这些武道高手根本对他產生不了任何威胁。
君子论跡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嘉靖深谱这个道理,自己又没有发现秦业对皇位图谋不轨的行径,仅凭他私下招揽大量护卫,並不能证明秦业私下有什么越之举。
何况后来秦业將这些护卫悉数驱散,只剩下一些看家护院的家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嘉靖表明自己的態度,嘉靖相信秦业这种老狐狸不是傻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这时重新坐回椅子上的秦业,朝嘉靖拱了拱手,这才开始一一稟报,近期军队在北境边疆做的系列部署:“启稟陛下,北伐大军已按陛下旨意完成部署,此次兵分三路,互为椅角,必使北齐边军首尾难顾。”
秦业身子微微前倾,手指在空中比划著名:“东路大军以披甲重骑作为先锋,配备重甲步卒三万人,沿沧州至青州一线推进。老臣特意命他们大张旗鼓,做出要强攻河间府的架势,北齐大將上杉虎性情刚烈,见此阵仗必率主力东援。”
说到这里,秦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届时中路由犬子秦恆率领五万轻骑,从落雁峡突袭燕山关。老臣已命人暗中破坏了燕山关三处烽火台,待北齐发现时,我军早已破关而入。”
嘉靖听著秦业稟报,微微頜首,带著讚许的目光落在秦业身上。
最后,秦业说出第三路大军的部署:“西路军由叶重率领两万精兵,在关外虚张声势,北齐西线守將生性多疑,见此阵仗必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便可確保中路大军无后顾之忧。”
秦业大致讲述北伐军队部署,听得殿上群臣频频侧目,不住的点头。
秦业不愧是征战沙场几十年的百战老將,从庆国只是一介边陆小国开始,再到一路征战的过程中,都能看到秦业的身影,他也从一介將,逐渐晋升成为庆国军中第一元老。
对於此次北伐的部署,秦业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计划,不仅从军力上对北境边军进行调拨调控,还从北齐的守军將领性格上分析,策划出最適合攻击的手段,一番排兵布阵,没有丝毫紕漏。
坐在龙椅上的嘉靖,听完秦业的部署,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秦业这老傢伙,以前虽然对庆帝隱瞒了不少事情,但要论排兵布阵,庆国也很难有人能超越他,用得好了,也是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
警了一眼殿下群臣,嘉靖的声音突然变得洪亮,久久迴荡在朝会大殿上:“既然兵部和军队各方部署已经完成,即日起立刻出兵北伐,扬我大庆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