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嘉靖穿越庆帝,从庆余年开始修仙> 第54章 超出六品官员,一年十倍俸禄!

第54章 超出六品官员,一年十倍俸禄!

  宣九在言若海这边应下差事,立刻召集八处手下都来四处密室,一群人仔细钻研,放在四处密室里的几百份会试考卷。
  八处的文书们展开工具,什么放大镜、特製油灯、薄如蝉翼的透明绢布等,一一摆放在长案上。
  “言大人请看。”宣九將几份试卷並列摊开,用镇纸压住四角,“这几份誊抄的北方士子试卷,上面的【之】字收笔时习惯性上挑,而来自江南士子,这几份试卷上的【之】字却是平直收笔。”
  他又指向另一处:“再看这个【国】字,北方试卷的方框右侧留有一丝缝隙,而几位江南士子的试卷却是完全闭合。这种差异绝非誊录时的笔误,而是刻意为之。”
  言若海俯身细看,眉头越皱越紧:“如此说来,这些试卷……”
  “是有誊录官故意在上面做手脚。”宣九斩钉截铁地下了结论,“而且不止一人,这些异常字跡,至少出自五位不同誊录官之手。”
  闻言密室內的探子和言若海,心神立刻沉重起来,每年会试中的誊录官总共不过二十人左右。
  现在仅仅只查了一点儿,就已经发现最少有五位誊录官,在誊抄试卷时有做手脚的嫌疑。
  科举舞弊歷来是杀头的大罪,像这种涉及多位誊录官的集体舞弊,更是庆国立国以来,闻所未闻的科场丑闻。
  言若海倒吸一口凉气,好在他心思沉稳,老道谋成的性格让他显得处变不惊。
  “八处最快多久,能將这几百份试卷查阅完毕?”言若海声音低沉。
  “此事不难,我们八处所有文书齐上阵,用不了半天时间,就能將这些试卷上的笔跡全部对照完毕。”宣九一脸轻鬆。
  別说这种简单地对照字跡,哪怕是让他分析出这些纸张的出处,他仅需轻轻一尝,就能品出纸张对应的印製工坊。
  “好!”言若海抚掌轻赞,“接下来就劳烦八处各位兄弟,及早將这些试卷查阅完。”
  说到这里言若海又想到了一件事,声音低沉地问道:“能查出誊抄试卷上,字跡有异常的誊录官具体是谁吗?”
  宣九示意手下取来一本名册,放在言若海面前徐徐展开。
  “这是今年会试的本届誊录官名单,八处里尚存有这些官员歷年公文笔跡样本,只需简单对比,就能轻易查出字跡有问题的誊录官具体是谁。
  不仅是今年的会试考卷,哪怕是往上再推前几年,依旧能查出以前会试中,字跡有问题的誊录官是谁。”
  言若海眼中精光一闪而过,语气谨慎的说道:“八处的兄弟们,立刻排查所有誊录官!”
  宣九带著八处眾人忙碌起来,將数百份试卷与二十位誊录官的笔跡样本逐一比对。
  两个时辰后,结果令人心惊。
  “言大人,我们仔细对照了一番,今年会试中誊抄的南方和北方士子考卷,字跡有问题的誊录官总共有十五名。
  换而言之,十五位誊录官有科举舞弊嫌疑,涉及的南方士子试卷足有一百二十多份,主要是来自江南地区的士子。”查阅了两个多时辰,宣九揉著酸胀的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
  一直坐在旁边,看著宣九和八处眾人,一起查阅试卷的言若海,听到这个结果心中同样震动。
  今年会试总共有三百名士子登榜,荣幸成为贡生,其中南方士子占据六成,共有一百八十人。
  现在经过查阅,一百八十人中,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试卷都有考官舞弊的嫌疑。
  占据了所有南方上榜士子人数的七成左右,其中以江南地区的士子人数最多,考卷有异常的士子名次,基本上都在前二百名以上。
  “竟然会有这么多人。”言若海喃喃自语,隨即又问道:“北方士子这边,有没有考卷异常的问题?”
  “北方士子虽然人数较少,却同样有五十名士子的试卷,有誊抄字跡异常的情况。”宣九面无表情,如实回答八处在查阅中发现的问题。
  “南方一百二十名有问题的士子,加上北方五十名有问题的士子,足足有一百七十多人的试卷出现问题,今年总共才选出了三百名贡生。”言若海原本沉稳镇静的脸上,此时也露出几分震撼。
  “谁说不是呢!”
  宣九轻嘆一声:“能来京都科举考试的士子,大多数都是大小世家子弟。
  最不济也是个小康之家,谁能想到他们中,这么多人有科场舞弊的嫌疑。”
  “而且更蹊蹺的是,这些誊录官大多出身江南,或在江南有过任职经歷。”宣九看著手上对照著名册,筛选出来的字跡有问题官员名单。
  “这是一起严重的窝案。”言若海面色沉静,在鉴查院任职多年的他,很快平復心情,脸上表情重新恢復无喜无悲的冷静模样。
  “此等人数,已经超越了大庆立国以来,歷年科举舞弊中的所有涉案人员。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实在是闻所未闻。”
  放下手中名册,宣九擦了下额头冷汗,今年这起会试舞弊案,涉及了这么多人,看来是难以善了。
  沉思片刻,言若海问出关键点:“字跡有问题的十五位誊录官,他们与江南士子可有明面上的交集?”
  “我看看八处存有的官员履歷档案……”
  宣九在十五名会试誊录官的履歷档案里翻找一通,许久后脸上露出喜悦:“找到了,五年前,其中有六位誊录官,曾有过在苏州府学任职的经歷。
  本届江南贡生中,有六十多人出自苏州府学,剩下九位誊录官中,有七个人祖籍都在江南地区,或多或少会跟江南地区的士子產生交集。”
  “如此一来,事情整体脉络便就清晰了。”言若海面色豁然开朗。
  “今年会试,誊抄字跡有问题的试卷,大多出自江南士子。
  而一多半誊录官,都跟江南地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繫,实在很难让人不產生某种联想。”
  “不止如此!”宣九继续翻检档案,“这些誊录官调任京都后,都曾在不同场合,收受过江南商贾的『润笔费』,名义上是请他们代写书信、碑文的酬劳。”
  言若海冷笑一声:“好一个润笔费,金额大致有多少。”
  “最少……一笔有五百多两!”宣九看著档案上的记录,心中对来自江南地区商贾的富庶程度,再次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室內眾人倒吸一口凉气,五百两,相当於一个六品官员十年的俸禄。
  要知道在京都,一名六品官员,每年明面上的俸禄,一般就只有五十多两。
  “立刻將这些证据整理成册。”言若海当机立断,“我要面见院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