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妻妾满堂》的读者信
簪小楷秀美,傅明彦却无法判断这读者是男还是女。
接受旧式教育,悬腕练过字的,不管男女都可以写出端正的楷书来。
《妻妾满堂》有可能写到了对方的心底,也有可能让她(他)想到了生母,所以给出了这么大数额的打赏。
傅明彦顺手把钱拢在了一边,因为这封毛笔所写的信並无来信地址,所以也无法回信,他能做的是把这封信保存下来。
傅明彦心想著,能够在70年代给出这样打赏金额的读者,只要他之后还看自己的小说,打赏肯定会少不了的。
他的买房资金说不定都要靠著这位读者来累积。
甚至可能会在某一天,他会见到这位给出巨额打赏的读者,到时候这些信说不定就派上了用场。
傅明彦抬起眼的时候,看到了旁边的顾玉惜手中拿著拆信刀正在出神。
他不由得用手指弹了一下对方眉心:“拿了读者的这么多钱,替我不安心?”
顾玉惜回过神后点了一下头,六百实在是太多了,差不多比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还要多,更加了一张电视机券。
这是十四寸的电视机,是市面上最贵的电视机票了, 估计少说也能卖到六百以上。
“这是读者的心意,这个读者可能並不缺钱,所以不吝嗇自己的打赏。”傅明彦说道,“你想想看曾经的孙姨。”
孙宜贞就是典型的不缺钱,尤其是在女儿冯文芷回来以前,也可能做出一掷千金的举动。
“不说孙姨这种,还有一些人是家里有海外的华侨不停地邮寄外匯券,家里头也不缺钱。”
在动盪的十年里,其实並不是家里头有海外的资本就会遭遇到批斗这样的事情。
国家外匯储备奇缺,如果家人在海外定期邮寄巨额外匯,生活在国內的人反而会被当地的街道办保护起来。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万一批斗的人没了,国家的外匯任务怎么办?
国家收走那些外匯,给在国內收款的人兑换成外匯券,可以在友谊商店使用。
国內70年代的工资水平很低,但是国外的工资水平可不低,拥有海外关係的人,並且海外关係还能邮寄钱回来,是让普通人羡慕不已的。
要不然等到80年代,为什么人人都嚮往海外?
毕竟最动盪的年代,都不一定被批斗,可以过著滋润的小日子。
傅明彦点了点信,“你看看这个人一手簪小楷,应当本人也是个守旧的,在旧时代,若是遇到了喜欢的人,给出巨额打赏都是常事。李白不也接受了汪伦的资助,写出了千古名篇《赠汪伦》。”
顾玉惜笑了起来,虽然也学过《赠汪伦》,却不知道这首诗是汪伦的打赏而来。
顾玉惜捋了捋头髮,明亮的眼睛看向爱人,“你从哪儿看的?”
“你爱人要是没两把刷子,能写那么多东西吗?多少了解一点歷史。”傅明彦笑了笑,他真的也就是只多了解一点点而已。
“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就放心了。”顾玉惜摸著这张电视机券,“咱们要卖掉吗?”
顾家是有电视机的,这一张电视机券就多余了。
“有效期是一年。”傅明彦看著有效期说道,“再等等吧。”
“也行。”
·
傅明彦拆开的第三封没有贴邮票的信就是林奶奶送来的,关奶奶所写下的信笺。
关奶奶很久没有写字了,力图写得板正,字就相对显得很大了。
两位老人的经歷被写在了纸上,傅明彦还记得自己和刘昕武说了《妻妾满堂》的內容梗概以后,对方觉得好。
傅明彦觉得,这封信里的內容比《妻妾满堂》还要好,因为真情实感是真实存在,所以动人。
尤其是关奶奶的生母可以说是个传奇的人物,家道中落的女人做了姨太太,能够爭取到女儿读书的权利,更是在女儿要被送人的时候,带著女儿从小小的宅院里逃跑出来。母女两人艰难在北京城留下。
傅明彦看著信明白了为什么作者会有採风的习惯。
和不同人接触,去了解他们的经歷,可以激发出创作灵感。
傅明彦给林奶奶、关奶奶回信以后,又继续看信。
很快傅明彦就发现,最上面的是《妻妾满堂》的读者来信,这些来信是属於在《人民文学》杂誌发售以后,第一批阅读的读者。
他们或者本人是旧式女子,或者是旧式女子的儿女,写下了一封封诚挚的信笺,表示感谢作者问潭的目光落在旧式女子身上,写出了这样的文章。
这些人有人有钱,虽然没有给六百元的巨额打赏,但是也加起来给了一百多的打赏钱,这还不包括一些全国粮票。
这些人要么很有感悟,如同林奶奶、关奶奶的信笺一样,写得很长,写下了自身或者是家人的经歷。
让在旁边看到信的顾玉惜红了眼圈。
对於顾玉惜而言,以前只知道丈夫能写出小说来,获得不菲的稿酬,有一个作家身份让她感觉到荣耀。
而现在,顾玉惜看著这封信,越发觉得作家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他写了一个故事,安抚了这么多人,让他们心底熨帖。
一个晚上傅明彦几乎都在回信,也没来得及看下面《双面人生》的读者来信。
等到离开了书房,顾玉惜还在说:“是不是《妻妾满堂》的读者打赏热情高一些。”
傅明彦点头,“小眾文就是这样。”
因为从未有人视线聚焦在封建后宅里,这些被忽视的人头一遭得到了视线的凝聚,回馈作者极大的热情。
顾玉惜歪了歪头,“你好像什么都知道。”
她的目光盈盈,带著如水的笑意,满是丈夫的崇拜。
傅明彦捏了捏她的鼻尖,“也就多一点点。”
多了几十年的阅歷罢了。
·
接下来一个星期,傅明彦抽空看了一些《双面人生》的读者来信,处理了差不多大半箱的读者来信,也感受到《妻妾满堂》这种小眾作品的热情。
又有各地的来信涌入到北京,短短一个星期,收到了接近五百封的读者来信。
《双面人生》的读者来信速度放缓了许多,《妻妾满堂》的读者热情不减,信放在不同的箱子里,已经堆积了四个纸箱。
看著书房的书柜顶部已经被堆满了,跑到书房来的顾子深对著姐夫哥比划了一个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