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1977,重回和堂弟换亲前> 第68章 沪市求购《双面人生》

第68章 沪市求购《双面人生》

  北京人民出版社上下都知道今年的重头戏是《双面人生》。
  一个叫做问潭的作者被编辑部的主编看重。主编在会上舌战群儒,定下了百万首印的量。
  百万级別的量定下来,怎么卖到全国的各个新华书店是一个问题。
  以前首印在10万多,全国的书店,少的分配几十本,多的分配个几百出头,货也就铺陈开了。
  百万的印刷量却不能生硬的让新华书店买几百上千的量,那样的话,货物运输过去,最后没卖出去又运输回来就是资源的浪费。
  邱泽主编提供了一个方案,其他省市的新华书店先不发货,让《双面人生》充分地在首都铺货,卖上一个月的时间,根据首都的出货情况,再在全国铺货。
  北京一共有14个区,加上一个市级的新华书店,一共15个新华书店。
  市级书店按照2000本进行配置,其他书店按照规模大小,最小的书店配置了三百本书,多的有一千本,全市的新华书店一共铺陈了一万五千本书。
  发行部的同志们和北京的新华书店做对接,画宣传gg、製作gg文案张贴好,终於在昨天开始了正式销售。
  昨天还去书店里帮忙布置,忙碌了整整一天,今天发行部的同志们完成了工作,可以稍稍鬆快一点。
  发行部的同志们也承认《双面人生》这本书的质量好,但是百万的印刷量, 他们都觉得主编的步子迈得太大了一点。
  不过上面的人已经同意了,对发行部的人而言,专攻一本《双面人生》是有好处的,毕竟每年印刷的纸张是有限的,《双面人生》就占用了整个社里1/4的用纸量,完成了这个项目以后,剩下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
  前段时间一直为了《双面人生》在北京的铺货做努力,现在铺货已经完毕,想来这些书可以至少卖到一个季度,甚至一年都有可能卖不完,也就到了可以稍微鬆快的时候了。
  78年的春节是在2月6日,发行部的同志们觉得,在春节之前都没有额外的工作了。
  发行部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做报表的做报表,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一通来自沪市新华书店的电话打破了寧静。
  ·
  接电话的是办公室的新人王莉。
  王莉的嗓门很大,平时会有意识地压低自己的声音,但是激动的时候,语调就不由得放大。
  这会儿王莉的声音就放大了,因为这一通电话居然点名要刚刚才在北京铺货结束的《双面人生》。
  王莉实在是吃惊,毕竟这本书的作者没有名气,首印量又太大,同志们都探討过,这一百二十万的书怎么卖出去,没想到刚刚在北京这边铺货了,沪市居然主动打电话要帮他们消耗库存。
  “啊?你们沪市要一万本?”
  沪市新华书店:“对,不知道你们这边首印是多少?我觉得首印不多的情况下,几个大城市多备一点货,小城市就不用备货了。”
  王莉忍不住说道:“货源很足的,我们这边首印是一百二十万册。”
  沪市新华书店的负责人原本以为首印是二三十万册,所以想著能够要一万册就很好了,想著的是让其他地方的书局少拿一点书,优先保障大城市的供货量,听说是百万级別的首印量,立即握住了话筒,想要改定量。
  “你这个数字有点让我出乎了意料,確定是一百二十万册在你们仓库里对吗?”
  “那没有一百二十万。”王莉这会儿语气平静了下来,“前几天给了北京一万五,还有一百一十多万的书籍。”
  “好的。”沪市新华书店的负责人说道,“我需要重新商议一下,和领导匯报相关情况,今天会重新打电话告诉你確切的订书量。”
  掛断了电话以后,同事询问:“王莉,是什么情况?沪市要什么书一万册。”
  “可能是弄错了。”王莉摆摆手,笑著说道:“说是要《双面人生》一万册,我说了我们首印是一百二十万,那边就说重新要开会,等到確定了要的量打电话。”
  听到了王莉的话,同事们纷纷评价。
  “要我说,十有八九不会再来打电话征订了。”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小莉会惊嘆,《双面人生》根本就没什么知名度,忽然打电话来一万册,真是稀罕事。”
  王莉笑著说道:“可不是?要是沪市真的定了一万册就好了,起码过完年以后少了一个工作量。”
  李燁的眼镜要掉下来了,推了推黑框眼镜,“我觉得沪市那边是觉得要少了,等到开完会,肯定是要更多的量。所以等会肯定会打电话的。”
  王莉吃惊,“一万册已经很多了,这问潭又没有名气,目前宣传工作也只在北京进行,怎么沪市还会要问潭的书呢?”
  “要我说肯定是编辑部使力了。”李燁笑著说,“忘记了沪市有什么杂誌了?”
  沪市最为出名的文学杂誌就是《收穫》,是1957年由巴金牵头创办的。
  巴金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言而喻,他创办的《收穫》无疑是文学青年心中的圣地。
  李燁的意思很简单,他们编辑部养了一批作者,为了给《双面人生》摇旗吶喊,在书刊印出来以后,编辑部就给了不少作者送了书,希望他们在杂誌上评一评《双面人生》。
  文学文章的发布可以促进《双面人生》的销售,现在《双面人生》开始发售,估计编辑部那边请来的作者也写了文章。
  “《收穫》是明天发刊。”李燁肯定地说道,“肯定是有评论文章,所以沪市那边的新华书店收到了消息,过来预定《双面人生》。”
  沪市的新华书店是在傍晚的时候打得电话,因为北京方面货源充足,沪市的新华书店在开会商討以后,重新要了一个更大的量——两万三千册《双面人生》。
  王莉把征订的信息记录下来,不由得问道:“我们编辑部的老同志说《收穫》上刊载了《双面人生》的评价文章,请问一下是谁写的?”
  沪市新华书店的负责人笑著说道:“明天就发刊了,到时候你们一看就知道了。”
  王莉满心疑惑,第二天一早想要看《收穫》杂誌,结果杂誌邮递员是送到了,但已经被来的更早的编辑部的同事拿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