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个合格的皇帝,是知道培植党羽
朱由检刚刚匯报完,李曄就跳出来了。
【唐昭宗】:王先生,今日上午,我与杨復恭那老阉奴深谈一场!此人果然『忠直』少谋!谈及张承业时,竟无意间透露,张承业义父、內常侍张泰公,昔日曾与其从弟杨復光有几分旧交。我顺势提出擢升张承业为內仆令,杨復恭毫无疑色,反似颇为认同!想来是將那张承业视作半个『自己人』了!
“杨復恭这廝,果然果然如先生所言,心思粗疏!”
紫宸殿后殿,年轻的李曄是洋洋得意。
殿內烛火摇曳,映照著他因为兴奋而微微发红的面颊。
在被王辰上了一课后,他第一次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布局,而非像歷史上那样莽撞行事。
【王先生(管理员)】:@唐昭宗,沉住气。杨復恭虽少谋略,但非愚钝之辈。继续维持与杨復恭的『融洽』,多打感情牌,多提提他那英年早逝、於大唐实有再造之功的从杨復光!
【唐昭宗】:四年前去世的杨復光?
【王先生(管理员)】:正是!杨復光曾任天下兵马都监,是剿灭黄巢的实际统帅!於大唐有再造之功!有一臂擎天之才,可惜天不假年,他刚把黄巢逐出关中,未及封赏便积劳成疾而逝。这样的人,杨復恭岂不引以为傲?言辞间,多赞杨復光沉勇有谋,挽狂澜於既倒,再嘆其英年早逝,天妒英才,上天待我大唐何其薄也!杨復恭与其从弟感情甚篤,这番表演,能让他对你更加信任。
“妙啊“
李曄看到这里,心头豁然开朗。
对啊!杨復光就是杨復恭最大的软肋和骄傲!
相比囂张跋扈,少谋略的杨復恭,杨復光则是沉勇有谋、胆识过人,也更会做人,在军中也是颇得军心。
四年前杨復光在河中突然病逝,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小军官,闻听此讯,无不是痛哭流涕。
如果杨復光活长一点,鹿晏弘那拨人看到希望很可能成为朝廷栋樑,而不会成为流贼。
提他,比直接夸杨復恭本人更有效!
【唐昭宗】:先生此计甚妙!杨復恭最敬其从弟,我这般捧杨復光,他定欣喜!
【唐昭宗】:此外,午后,我又召见了张承业。此人果真沉稳干练,言必有中,处事极为公允!更难得的是,他在光启年间曾主持郃阳军事,出任监军,颇通兵事韜略!先生慧眼识珠!李曄拜服!
李曄回想起方才与张承业那场谈话。
那位內侍沉稳的眼神,条理清晰的分析,对关中、河东、山南局势的见解,都让他暗自心惊。
这绝非寻常宦官可比!
【王先生(管理员)】:记住,私下多与张承业交谈,不必局限於宫中琐事。多与他谈论天下局势!藩镇之祸如何解?兵备如何整飭?关中农桑如何振兴?甚至未来出兵,粮秣、军械、兵员如何筹措?此人乃旷世奇才!此人强项,在於內政统筹!堪称宦官中的萧何!其著有《財计书》,虽后世失传,足见其经世济民之才!
史载其长期主掌太原军政,招抚流民、劝课农桑、徵集粮秣军资,支撑晋军(李存勖)与后梁连年血战而供给不輟!
李克用临终託孤,张承业辅佐李存勖坐稳晋王之位,除奸佞,定內乱,堪比诸葛亮!
其人为官清廉,治家严谨,著有《財计书》(可惜宋代已佚),又似后世北宋之包拯!
“宦官中的萧何?”
李曄看著王辰对张承业“萧何”的评价,以及那本失传的《財计书》,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他立刻调取群文件中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鑑》,关於张承业治理太原、支撑晋军后勤的记载跃然“眼前”——招抚流亡,恢復生產,整修器械,筹集军粮……每一项都做得井井有条!这哪里只是个监军?分明是宰相之才!
而张承业秉公执法,多次劝諫,拒赏库钱的事跡,李曄越看,眼睛越亮,如同发现了宝藏一般!
后勤保障如萧何般滴水不漏!託孤辅政如诸葛亮般鞠躬尽瘁!治家律己又如宋璟和狄仁杰般铁面无私!
“唐家一老奴耳……退身田里……『此本朝敕使,先王时监军也』……臣主俱荣”
读到这里,李曄不免为之动容,激动得几乎要拍案而起。
一介宦官最大的心愿,居然只是平定天下后,就告老还乡回家种地,被路人称讚说“这是皇帝的使者,先王监军”?
此等不贪恋权势的忠宦,可比某些清流强了不止一筹!
这哪里是宦官,这分明是上天赐给他李曄、赐给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王先生(管理员)】:@宋钦宗,赵桓,李纲那边如何?
【宋钦宗】:先生,我已与李纲密谈!他言明日登基大典后,即刻清查禁军武备
【王先生(管理员)】:李纲清查禁军时,你也不能閒著。该培植自己的党羽了。
王辰揉了揉太阳穴,一个合格的皇帝,是知道培植党羽。
而宋朝皇帝培植党羽可不容易。
特別是军队里,家世清白,成分简单的帝党將领。
朝堂上盯著皇帝的人,除了文官还有勛贵。
比如狄青的悲剧。
【宋钦宗】:党羽?我该用何人?
【王先生(管理员)】:韩世忠。
【明思宗崇禎皇帝】:韩世忠?!先生说的可是南宋中兴四將之一!黄天盪之战,围困完顏宗弼(金兀朮)四十八日的那位?!“
【王先生(管理员)】:正是,@宋钦宗,韩世忠如今在梁方平麾下,年三十七,现居武节郎。当年生擒方腊的明明是他,功劳却被辛兴宗所夺。你明日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召见他,为他正名!补发所有应得封赏!再將他调归李纲麾下!此人勇猛善战,更难得忠心耿耿,未来可为你臂膀!你可以让他悄悄在军中挑选敢战之士,练一支真正敢战、能战的亲军!此人勇猛善战,更难得忠心耿耿,未来可为你臂膀!
【王先生(管理员)】:记住!这支兵,人数不在多,千人即可!但必须是你赵桓的私兵!只听你一人號令!粮餉甲冑,儘量由你內帑直发!绕过三衙,绕过枢密院!这是你在东京这座危城里,最后保命的刀把子!也是你將来去了山东,安身立命的本钱!
【宋钦宗】:韩……韩世忠?我记下了!必重用之!
叮嘱完毕后,王辰又把剩下的七根黄鱼装进红包,直接发给聊天群內的朱由检。
【王先生(管理员)】:@明思宗崇禎皇帝,上次的金条,铜银杂质掺得太'匀称'了,不似自然熔铸。这次不必追求速度,让老匠人慢慢调整,务求自然。別用大坩堝图快!就用小炉,一点点熔,一点点调!掺杂质也要有『自然』的瑕疵感!火候过与不及,皆露破绽!我不缺时间,等得起!要的是以假乱真,天衣无缝!
【明思宗崇禎皇帝】:是,是我的疏忽!我马上命內府匠人精心熔铸,绝不再出差错!
西暖阁內,朱由检接收红包后,看著面前的七根金条,又想到王辰那平静却暗含警告的文字,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匀称……”
朱由检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他想起上次为了赶工,確实让內府工匠用最大號的坩堝,將铜料、碎银和熔化的黄金一股脑倒进去搅匀,再快速浇入模具冷却成型。
难道王先生那边的大能,连这点细微的“匀称”都能察觉?
这要求……也太苛刻了吧?
他立刻唤来王承恩:“王伴伴,速传內府银作局最老成的匠头来!要手艺最精细、最懂掺料的老匠人!”
王承恩看著皇帝手中那根金条和脸上罕见的凝重困惑之色,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应诺:“奴婢遵旨。”
將“黄鱼”的事情处理完毕后,王辰选择下线,又將吃完的外卖盒丟进垃圾桶,右肩的伤口在消炎药的作用下已经不再剧烈疼痛,但每一次呼吸仍能感受到肌肉牵扯的钝痛。
“明天就是周一,该回公司递交辞职报告了。”
一想到明天要处理的事情,王辰就有些头痛。
老板是经歷过两山轮战的老兵,眼光可不是一般的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