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战略合作

  刘清明在云州待了三天。
  这三天里,他並没有完全沉浸在即將到来的专访和宣传片拍摄中。
  对於他来说,那些是锦上添的东西,而云岭乡的发展,才是他工作的根本。
  配合苏清璇的工作任务,只是他此行的一部分。
  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脑子里有一张宏伟的蓝图。
  未来二十多年,华夏的经济將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国民收入会大幅度提高,隨之而来的是对生活质量,特別是健康问题的空前关注。
  药品和保健品,將会形成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
  云岭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从最基础的优质药材种植开始,逐步涉足到成品药的委託生產,甚至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一条完整的產业链。
  这才是真正能让云岭乡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仅仅依靠一个云州製药厂,是远远不够的。
  他的目標,是整个清江省,乃至全国的製药企业。
  他要让云岭乡,成为优质药材的代名词。
  思考清楚了方向,刘清明再次来到了云州製药厂。
  这一次,他没有在门口被拦下。
  门口的保安远远看到他的车,就立刻小跑著打开了大门,立正敬礼。
  厂长办公室的秘书早已在楼下等候。
  “刘书记,叶厂长和蔡厂长在办公室等您。”秘书的態度恭敬。
  刘清明点点头,跟著他上了楼。
  推开办公室的门,叶希圣和蔡国强都站了起来。
  “刘书记,欢迎呀。”叶希圣主动伸出手,脸上带著热情的笑容。
  这种热情,与上一次的公事公办截然不同。
  叶希圣作为国营大厂的厂长,自然有些人脉。
  省城那些二代圈子里的风声,或多或少都会传到他耳朵里。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这位年轻的刘书记,背景深不可测。
  更何况,那天刘清明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市公安局长姜新杰为他站台,这份能量,就足以让任何人不敢小覷。
  “叶厂长,蔡厂长。”刘清明与他们一一握手。
  “坐,快请坐。”叶希圣把他让到沙发上,自己则坐在旁边的单人位上,而不是回到办公桌后。
  这个细节,表达出了足够的尊重。
  “叶厂长,上次的事情,是我没有处理好,给你们厂里添麻烦了。”刘清明开门见山。
  蔡国强接话道:“刘书记客气了,我们都理解。我听说,省里的人下去调查了?”
  叶希圣也看著他,补充了一句:“纪委的同志也找我谈过话。我都是实话实说,刘书记不会怪罪我吧?”
  刘清明摆了摆手,神情坦然。
  “当然不会。那份合同本来就是光明正大的,没什么不能对人言的。我这次来,就是想问问,我们的合作,还继不继续?”
  蔡国强立刻问:“那调查结果?”
  “调查还在进行中。”刘清明说得平静,“不过我相信组织会有一个公正的结论。”
  他顿了顿,继续说:“当然,如果云州製药厂觉得有风险,不愿意继续和我们云岭乡合作了,我也能理解。我只能另外去找其他的合作厂家了。”
  叶希圣心里咯噔一下。
  去找其他厂?
  他说得如此轻鬆,就证明这不是一句空话。
  华夏这么大,製药厂多的是。
  云州製药厂虽然是清江省最大的,但放眼全国,却算不上什么。
  他们生產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专利过期的仿製西药和一些普通的中成药,可替代性非常强。
  一旦云岭乡的优质原料被別的厂拿走,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损失。
  “刘书记,你这是说的哪里话。”叶希圣连忙开口,“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怎么会不愿意呢?没必要,完全没必要麻烦別人嘛。”
  刘清明笑了笑。
  “叶厂长愿意继续合作,那当然最好。”
  他接著说:“所以我今天来了。我们这次种植板蓝根的试验,已经初步证明了云岭乡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潜力。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並且引入更多的药材品种。甚至,我们可以按照合作方的需求,进行订单式种植。”
  他看著叶希圣和蔡国强。
  “这就是我之前和蔡厂长提过的,战略合作。”
  叶希圣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战略合作?”
  “对。”刘清明点头,“我们提供稳定、优质、可溯源的原材料,你们进行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我们甚至可以探討更深度的合作模式,比如委託生產。”
  蔡国强倒吸一口凉气。
  委託生產?
  那意味著云岭乡不满足於只做原料供应商,他们想拥有自己的產品。
  叶希圣沉默了。
  他看著眼前这个年轻人,心里翻江倒海。
  “我只是没想到,一个贫困乡,会有这么大的决心和魄力。”他由衷地感嘆。
  刘清明说:“没办法,都是穷闹的。不自己想办法找出路,就只能祖祖辈辈受穷。”
  叶希圣点头:“说的是啊。不过,还是得有刘书记您这样的带头人。为什么以前的云岭乡,就想不到这些办法呢?”
  刘清明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直接问道:“那么,叶厂长对我们这个战略合作,有兴趣吗?”
  叶希圣沉吟片刻。
  “刘书记,这可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啊。”
  刘清明说:“任何改革,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其实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订单式农业已经不稀奇了。只不过,像我们这样,以一个乡的规模,和一个大型国营药厂进行深度捆绑的,確实还很少见。”
  叶希圣嘆了口气,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是啊。民营企业决策灵活,老板一句话就能定。我们国企不行啊,做个决定要层层上会,反覆討论。会上决定了,还要上报主管部门审批。这一来二去,黄菜都凉了。很多时候,大家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他看著刘清明,又补充了一句:“更怕的,是辛辛苦苦栽了树,最后是为后来者做嫁衣。”
  这是国企领导普遍的心態。
  刘清明很清楚这一点。
  他说:“叶厂长说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
  他身体微微前倾。
  “国企改革,是中央一直在关注,並且大力推动的大方向。这关係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社会稳定。在改革的道路上,任何一条被证明是成功的新路子,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
  他直视著叶希圣的眼睛。
  “叶厂长,你觉得,这份成绩,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爭取吗?”
  叶希圣的心猛地一跳。
  成绩!
  对一个国企领导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有吸引力?
  如果这个合作模式真的成功了,那他叶希圣的名字,就会和“国企改革创新典范”联繫在一起。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政治上的资本。
  刘清明看出了他的动摇。
  “叶厂长,风险和机遇总是並存的。就看我们有没有抓住机遇的勇气。”
  叶希圣的呼吸变得急促了一些。
  他沉默了几秒钟,像是在做最后的权衡。
  终於,他抬起头,朝刘清明伸出了手。
  “刘书记,能和你这样有魄力的年轻干部合作,是我叶希圣的荣幸。我干了!”
  刘清明也伸出手,与他有力地握在一起。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两人相视一笑,算是初步达成了这份战略合作的意向。
  当然,具体的合作细节,还需要双方团队进行漫长而复杂的谈判,不可能三言两语就敲定。
  而且,叶希圣心里还有最后一丝顾虑。
  他需要看到省纪委调查组,那份最终的、白纸黑字的调查结论。
  ……
  第二天。
  李海风率领的省纪委调查组,从云岭乡返回了省城云州。
  他们没有片刻耽搁,立刻將整理好的调查报告,呈送到了省委书记林崢的办公桌上。
  几乎就在报告送达省委的同时,叶希圣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得到了消息。
  他的人告诉他,调查报告不仅完全否定了举报信中的所有內容,更是用详实的数据、大量的走访记录,高度评价了云岭乡和云州製药厂的合作协议。
  报告中指出,这份协议是新时期下,乡镇企业与国营大厂合作的有益探索,是帮助贫困乡镇实现自我造血的创新模式。
  报告还特別提到了刘清明。
  说这个年轻的乡长,思路开阔,敢想敢干,一心为民,是基层干部中的优秀代表。
  叶希圣悬著的心,终於彻底放了下来。
  他立刻给蔡国强打了电话,让他马上组织一个专门的谈判小组,准备和云岭乡对接战略合作的全部细节。
  与此同时,省委书记办公室。
  林崢放下了手中的报告,靠在椅背上。
  这份报告的內容,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刘清明的那些奇思妙想,那些超前的布局,让林崢都感到惊讶。
  这个年轻人的身上,仿佛藏著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带来巨大的惊喜。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內线。
  “慎行,你进来一下。”
  很快,大秘书方慎行快步走了进来。
  “书记。”
  林崢將那份报告递给他。
  “立刻把这份报告,连同附件,全部复印,要印的清晰。然后,你亲自安排一个最稳妥的人,今天就坐飞机,把东西送到京城去。”
  方慎行接过报告,看了一眼封面,心里微微一动。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分量。
  “是,书记,我马上去办。”
  方慎行转身离开,办公室里又恢復了安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