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有些事不能让

  第二天清晨,刘清明依旧早起,准备出去活动筋骨。
  刚打开门,就发现汪明远也换好了运动服,正站在门外。
  两人对上,都笑了。
  汪明远问他:“出差也能坚持?”
  “习惯了。”刘清明回答。
  汪明远说:“我也是,大学里养成的习惯,现在当成爱好了。”
  刘清明心里想,一个自律的男人,成功的概率总会高出三成。
  这位汪市长,显然是其中之一。
  两人沿著机关宿舍外的小路慢跑,清晨的空气带著一丝凉意。
  “如果路修通了,你准备首先搞什么?”汪明远先开口。
  “煤。”刘清明回答得毫不犹豫。
  “我还以为你会痛恨这一行。”
  “我不喜欢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业,”刘清明说,“但这是来钱最快的一行。我们乡即將全面取消农业税,乡財政进一步萎缩,没有新的財政来源,我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
  “难怪你这个时候拋出教编。”汪明远一语中的。
  “这件事,只有得到市里的支持,才能办好。”刘清明坦然承认。
  “我答应你,”汪明远说,“但你也要帮我一个忙。”
  “市长有什么指示?”
  “这条路修通之后,只能设两个收费卡。”
  刘清明不解:“为什么?”
  “我看好云岭乡的未来,”汪明远说,“你昨天的话点醒了我。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绝不能目光短视。你能明白吗?”
  刘清明点点头。他没想到,汪明远的眼光已经放得那么长远,心里竟有一丝感动。
  汪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比一下,跑到那条路的终点,谁输谁请吃早点?”
  “乐意奉陪。”刘清明说。
  两人停下,摆出起跑的姿势。
  汪明远口中喊著:“一、二、三,开始!”
  两人几乎同时冲了出去。
  汪明远的爆发力很强,瞬间就领先了半个身位。
  刘清明是警察出身,耐力更好,他不急不躁,始终保持著固定的节奏。
  后半程,他开始发力,逐渐追了上来。
  汪明远不甘示弱,也强行提速,两人几乎是並驾齐驱,一同衝过了终点。
  “我慢了一步,”刘清明喘著气说,“我请市长吃米粉。”
  汪明远撑著膝盖,大口呼吸著:“刘清明,你要记住,有些东西不能让。”
  刘清明说:“我是警察出身,体能是强项,市长你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汪明远直起身,拍了拍他的胳膊:“走,吃饭去。”
  ***
  吃过早饭,刘清明搭上了回云岭乡的早班车。
  因为修路,中巴车只能绕行顛簸的小路,比平时多了一个小时。
  上午九点半,他才赶到乡政府大院。
  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院子中央,用一根木棍在地上划拉著什么。
  男孩看到他,脸上立刻露出喜色。
  “小勇,我回来了。”刘清明笑著跟他打招呼。
  男孩没说话,站起身跑过来,紧紧拉住了他的衣角。
  於锦绣听到动静从办公室里出来:“刘乡长,你回来了。”
  “乡里怎么样?”
  “没什么大事。就是隔壁河口乡的祁乡长找了你两趟,让你回来给他去个电话。”
  刘清明点点头,往里走,男孩也牵著他的衣角寸步不离。
  於锦绣跟在后面说:“小勇不肯住卫生院,每天都来乡政府等你。”
  “他家里人联繫上了吗?”
  “还没消息。”於锦绣摇了摇头。
  “那这几天先跟著我吧。”刘清明说。
  男孩一听,抓得更紧了,脸上满是高兴。
  刘清明俯身將他抱起来,让男孩的小脑袋靠在自己肩膀上,一股淡淡的洗髮精香味传来。
  他问於锦绣:“你给他洗的?”
  “嗯,我一个人,正好带带他。小勇很听话,不操心。”
  “你要跑村里,不方便,以后我来带吧。”刘清明说。
  於锦绣没有跟他抢,她在神台村的工作確实离不开人,带著孩子多有不便。
  刘清明把行李放进办公室,將小勇放到自己的椅子上,从包里掏出一根棒棒递给他,轻声说:“叔叔要去工作,小勇先在这里玩,好不好?”
  男孩乖巧点头,熟练地剥开纸,小心地抿了一下。
  刘清明给了於锦绣一个示意,两人退了出去。
  “走,去找赵书记。”
  两人来到赵元佐的办公室。
  赵元佐正喝著茶看报纸,见到他们,很是热情地招呼:“刘乡长回来了。”
  “刚到,来向书记匯报工作。”刘清明说。
  赵元佐请他们坐下,问:“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我到省城找了农科院的专家,他们建议我们搞特种养殖,应该会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赵元佐一听,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刘清明拿出几份材料,给赵元佐和於锦绣各发了一份,自己则在一旁解说:“我们乡除了靠山的几个村子,別的地方都不缺水源,这些地方可以进行小龙虾养殖试点。我打算请搞得好的兄弟地区的技术员来指导我们。”
  两人在省长下乡时都吃过小龙虾,印象不错。
  赵元佐问:“销路能解决吗?”
  “问题不大。我联繫了林城和省城的一些餐馆,他们对小龙虾的前景比较看好,希望能有稳定的货源。目前省內想搞这个的地区还不算多,我们可以抢占先机。”
  赵元佐指了指材料:“你这上面又是板蓝根又是梅鹿的,什么情况?”
  “这是针对苍云山周边几个村子制订的方案。板蓝根是一种中草药,我在山上看到了不少野生的,如果条件合適,我想让村民开展生態种植,为製药厂提供原材料。”
  於锦绣插话:“梅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吧,我们能养?”
  “梅鹿的人工养殖,国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刘清明说,“我约了农科院的技术人员,这两天可能就会到,他们先实地考察,看看究竟行不行。如果可行,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赵元佐合上材料:“辛苦乡长了。我看这些路子可行,到时候我们上会討论一下,就照你说的执行吧。”
  刘清明感谢了他的支持,话锋一转:“我收到一个消息,我们乡可能马上就要免除农业税了。”
  赵元佐和於锦绣同时一惊一喜。
  於锦绣是喜,赵元佐则吃惊地问:“消息可靠吗?”
  “八九不离十,文件可能很快就会下来。这事我昨天也向汪市长匯报了,市里应该也会有所准备。”
  於锦绣喜上眉梢:“太好了!这样一来,村里的工作就好做了。”
  赵元佐却没有她那么高兴,他皱著眉:“乡里还指望著这点收入呢,这可怎么好?”
  刘清明安慰他:“书记,我已经想好了。咱们乡和河口乡是帮扶对子,我们有困难,可以先找他们应个急。我答应了祁乡长,和他们共同开发苍云山的煤矿,他们帮我们解决今年的財政,就算是借,应该问题不大。”
  赵元佐的脸色稍霽:“那行吧。你先联繫一下祁乡长,儘快把这事落实。不然年底发不出工资,干部群眾都会有意见。”
  “不管怎么样,先把教师工资解决,”刘清明说,“等希望小学建成,咱们找不到老师,那不是白瞎了。”
  赵元佐又犯愁了,就算建了新学校,哪有老师愿意来。
  “太难了,”他摇摇头,“我们云岭乡从五年前就打报告,市里说,批给你们,人家也待不住,那不是白给?一直没给咱们批。”
  “不批更没人来了。”刘清明说。
  於锦绣也说:“是啊,我娘家堂妹,师范毕业,分到咱们乡,她寧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下来,收入太少了。”
  “师范生怎么可能没编制?”刘清明不解。
  赵元佐说:“不是师范生没编制,是我们乡没编制给人家,人家怎么可能来。”
  “如果我能给她弄到编制,她愿意来吗?”刘清明问。
  於锦绣立刻说:“那肯定愿意啊!咱们小学七八个老师,一共两个编制。前两天我去看了王校长,他说又有两个老师打了报告要辞职,实在是待不下去了。”
  刘清明看了看两人,慢悠悠地说:“於委员,你去跟王校长讲,名额我来弄。先弄一个,让老师们都安安心。我保证,两年之內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两年以后,如果他们还想走,我们绝不强留。”
  赵元佐的身体猛地坐直了:“刘乡长,你真能弄到编制?”
  “有希望,”刘清明说,“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们申请的编制是戴帽子的,是不是更容易批?”
  赵元佐皱眉:“那有什么用?”
  於锦绣不解:“什么是戴帽子?”
  “就是定点、定人、定岗。如果她想走,编製得留下。”刘清明解释道。
  於锦绣说:“那有什么问题?有编制就是铁饭碗,谁会不愿意?”
  刘清明看向赵元佐:“赵书记的意思呢?”
  赵元佐摆摆手,有些敷衍地说:“你要是真能弄来,也不错。”
  “那我可真去弄了。”刘清明说完,给了於锦绣一个示意。
  於锦绣马上会意,站起身说:“我这就去跟王校长说。”
  两人离开书记办公室,於锦绣悄声说:“乡长,你是不是打了埋伏?”
  刘清明说:“聪明,我已经拿到编制了,就是想试试,看看他的反应。”
  於锦绣说:“赵书记有个本家侄子,高中毕业一直呆家里,他就想给他侄子谋个差事,要是教编那不得抢破头,幸好你没拿出来。”
  刘清明笑了笑:“现在拿出来,他也不一定看得上了。”
  於锦绣想了想,抿嘴一笑说:“刘乡长,你真狡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