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鳌山灯火”!元宵盛景下的最后挣
第352章 “鳌山灯火”!元宵盛景下的最后挣扎!
“今日又学了什么?”
细川幽斋端着一本《谜史》,抬眼看向每日皆是风尘仆仆的女儿。
“回父亲的话。”细川伊也低声恭敬说道。“今日士元大人给女儿讲了大唐开元盛世,大唐盛景实在是令人向往。”
“嗯?如何次次皆是讲史,别忘了我等此番前来的目的。”
“女儿自然没忘,士元大人不过是以古喻今,以开元盛世兴衰讲西山科学发展之道。女儿心中颇有感慨,想来什么时候也能在我国建立一个西山。”
“嗯,你能这样想便是好的。”
细川幽斋显然对这回答很是满意。
“那女儿便不打扰父亲读书了。”
细川伊也正想要进屋,却被细川幽斋给拦了下来。
“慢着。”他将手边的一本笔记推给细川伊也说道。“过几日便是上元灯会,届时棋盘街上各处皆是灯谜,大明朝廷给了彩头,若是能拔得头筹,便能与皇帝同赏灯,甚至能得来大明皇帝一个承诺,此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过,此乃为父研究《谜史》心得,想来对你有所用处。”
细川伊也接过那笔记,连忙解释着说道。
“想来没那么容易,大明才子众多,女儿如何能够比较,况且这头筹也并非轻易能得到的,不单单要解开灯谜,还要作诗。”
“作诗乃是你的强项。”细川幽斋提醒着说道。
细川伊也乖巧点头:“是,父亲大人。”
“你去歇息吧。”
“是,父亲大人。”
行礼之后,细川伊也缓步走进自己的闺房,一开始她仅仅是抱着那本《谜史》仔细看起来,到了后来却小心翼翼地从床板的隔间里头,取出一个小本子来。
她盯着那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手记,眼睛里头十分专注,再提笔在上面写下一行字来。
“要让倭国女子站起来。”
与后世相比,明朝的元宵灯会可比除夕春节要热闹太多。
接连沐休数日,京城百姓庆贺节日的气氛已然到达了一个顶点。
早在元宵灯会前几日,京城各处街道便开始悬挂彩灯,棋盘街上屋子檐角垂落的走马灯与街心渐渐矗立的鳌山交相辉映,便连东华门外的那对铜狮子,也显得春意盎然。
这“鳌山”并非是什么地名,乃是源自宋朝的一种灯形式。
自宋以来,每到元宵灯节之际,便会以松柏和竹木搭建灯棚,上头悬挂各类彩灯,永乐年间朱棣曾下令在午门外设“鳌山万岁灯”与民同乐,这座鳌山据说有十三层之高,可谓是尤为壮观。
“鳌山”壮观归是壮观,可灯火这东西实在是易燃,加之鳌山皆为竹木结构,更加显得危险,历朝历代元宵灯会所发生的火事,可谓是多如牛毛。
加上要开展这样一场元宵灯会,所耗费的银钱何止是几万两?自然便会引来许多清流言官的口诛笔伐。
“尔等这是做甚?这鳌山最高不过是十三层,这都快要二十层了,尔等如此劳民伤财,老夫来日定要好好参那张士元一本!”
正当西山工人们紧锣密鼓的布置“鳌山”之时,突然有一名白胡子老头跳将出来,指着众人破口大骂,甚至还撒泼打滚,不让工人们施工。
眼看着过两日便是元宵灯会,这“鳌山”的搭建乃是万历皇帝下旨特批,若是出了什么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大过年的,余象斗被拉来加班本来就烦躁,一看到还有人捣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呵斥着说道。
“你是何人?我西山办事,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他没有官身,可身为西山的高级管理层,平日里的职权也大得很,京城里头低于三品的官员,跟他说话甚至都得客客气气的。
那老头梗着脖子说道:“本官乃是户科给事中王继光是也!他张士元了不起么?他张江陵了不起么?本官早就看不惯他们了,你便将本官打死在这街头便是。”
他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如六科给事中这般的科道言官,早就被张允修和张居正父子二人的混合双打,给打折了骨头,可难免还会有一些顽固之人,这王继光就是其中之一。
这下子,余象斗便有些头疼了,这老头堵在面前,工人们还真难以上前施工,可若是真动手打他了,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
即便是张允修如今真算得上权势滔天,可纵容手下当街殴打朝廷命官,那也是天下之大不韪。
偏偏他余象斗还没有官身,根本制服不了此人。
王继光乃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主儿,要不然也不能“存活”到现在,他一见对方拿自己没办法,顿时来了劲头。
趁着周围人越来越多,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抱着“鳌山”架子的一角,哭爹喊娘地说道。
“自隆庆伊始,朝廷办这元宵灯会,年年皆是耗费十几万两银子,若是能使这些银两,多给一些流民百姓赈济,能少死多少百姓?尔等见此灯艳丽,那烧得皆是民脂民膏啊!”
见周围人越来越多,王继光更加兴奋了,声音嚎得也更加大声。
“万历二年之时,陛下于文华殿讲读,曾与他张江陵询问这元宵灯会是否为祖制,昔日他张居正尚且知道劝谏陛下,这元宵灯会鳌山糜费无益,新政正当节省。
这元宵灯会取消了八年之久,何故今年又重兴?可是为了让他西山多赚些银子?西山已经赚了那许多银子,却还如饕餮一般不肯满足么!”
给王继光寻到了由头,心里头那简直是不吐不快,一股脑地全部骂了出来。
这棋盘街人本来就多,经过王继光这么一闹,人群皆是聚集过来,不少生员文人都不免与王继光共情起来,又害怕因言惹祸上身,脸上表情显得悲愤不已。
文人们自我感动,可百姓们却觉得这老头纯粹是来找茬的,大过年的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他却蹦出来扫兴。
这感觉就像是,好不容易熬到过年,家里要杀猪吃上一口猪肉,可却有个人跳出来说什么——“过年吃猪肉,日子还过不过了?一年来的苦日子都忘了么?”
可不正是因为过了一年的苦日子,才会想着能在此佳节中放松放松么?
面对这王继光的说辞,余象斗虽不是文采飞扬,可他乃是书坊刻书出身,加上这些日子在张允修身边耳闻目染,自然也会懂上一些。
他抱着臂膀,不愿意去看那王继光,而是转头看向在场的百姓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余象斗乃是生意人,这些年在京城里头行商讲究得便是诚信二字,我西山信誉有目共睹,前些日子的促销会诸位可都买过东西?”
人群里头顿时喜笑颜开。
“买过买过!”
“促销会的东西实在是便宜,若是能天天都有促销会便好了。”
“西山是良心的,给咱们平民百姓一条活路。”
一时间人群里头七嘴八舌地应和起来。
西山如今在百姓心中已经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了,不是靠什么宣传教化,也不是靠什么文人墨客吹捧,就是靠着大半年来积攒下来的声誉,实实在在地给予百姓们实惠和便利。
余象斗拱拱手说道:“我余象斗在此多谢诸位捧场。”
他扭过头看向王继光。
“不过今日还要大家伙辨一辨是非,这位户科给事中大人,说我西山耗费数十万两银子乃是劳民伤财,我却不同意这句话。”
余象斗昂起脑袋来:“本次西山灯会十几万两银子是万万不够的,起码得费六七十万两银子才成!”
此言一出,人群里头顿时是一片哗然,六七十万两银子!这是怎样的手笔,难怪今年这灯会一干布置与众不同,原来费银子翻了好几倍!
“你!”王继光气坏了,“简直是无法无天!无法无天呐!”
余象斗一点不惧怕的样子,继续说道。
“确实是三四十万两银子,这数目西山皆是会在财报体现,我说出来也不是大事。”
“畜生!”王继光嘴唇颤抖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已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张家父子已然有取死之道!悉数史书还没有哪个权臣敢干出这么出格的事情。
可突然之间他却意识到不对劲。
“财报?”王继光不可置信地说道。“你在说什么胡话!”
这时,却听到一个略显稚嫩却令人恐惧的声音。
“王给事中却还不知?”
张允修身穿飞鱼服,不知何时已然到了这大明门外,他骑着高头大马,居高临下地看向王继光说道。
“今年这元宵灯会,我西山包圆了,一干费用支出皆是由着西山承担,用不着朝廷的一点钱粮,又谈何劳民伤财,谈何民脂民膏?”
“这不可能!”王继光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张允修疯了不是?几十万两银子来办这个元宵灯会,他能从中获取到什么?难道是要讨好万历皇帝?可皇帝已然几乎对他言听计从了。
难道真就为了与民同乐?
看到对方的表情,张允修笑而不语。
可王继光看到这表情便知道,对方显然不是在唬自己,他又指着张允修骂道。
“西山乃是皇家之产,你怎敢”
可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底气了,什么是内帑,那就是皇帝的私房钱!
西山向来就是得民心的,他若是又说出什么攻讦西山的话,恐怕是会引来一阵口诛笔伐。
张允修反问说道:“王给事中也知道是西山乃是皇家的生意?”
他突然瞪眼,厉声喝问。
“那损害皇家财物该当何罪啊?谁给你的胆子破坏陛下的‘鳌山’?”
“我我没有!”王继光吓了一跳,还想要争辩。
“那你还抱着那鳌山的龙腿?若是刮蹭了下一层漆水.”
王继光犹如触电一般,猛地将自己手缩了回去。
“呐呐呐,你却将灯弄得晃晃悠悠,若是打碎了一盏琉璃灯,王给事中你赔得起么?”
王继光立马跳起来,犹如躲避瘟神一般,远离了那灯三尺开外,他看上去柔弱,却身姿矫健,远远朝着张允修一拱手说道。
“张掌卫事,下官家里还有些事,今日乃是沐休,便不叨扰了,先行告退!”
可他还没说完,便有好几名锦衣卫围了上来。
“张掌卫事这是何意啊?”王继光慌了,若不是还要顾忌着“名节”,他能当场跪下来。
张允修则是嘿嘿一笑说道:“王给事中不必担心,本官乃是讲道理的人,断然不会轻易伤人,不过这‘鳌山’乃是陛下钦点之物,万万不能有了闪失,我倒也不为难王给事中,今日不必去北镇抚司了,便在此处歇息着,若是‘鳌山’出了什么问题,那就照价赔偿,想来赔了银子,陛下也会网开一面。”
这是“碰瓷”啊!
王继光心里头几乎要骂娘了,自己仅仅是抱住了那‘鳌山’一脚,那‘鳌山’用材各个皆是粗壮,甚至还包上了铁皮,自己有事那‘鳌山’都不会有事。
可对方死咬着这一点,张口闭口陛下,自己还偏偏找不到什么反驳的理由。
眼见着王继光的遭遇,人群里头蠢蠢欲动的生员清流们,顿时打了一个寒颤。
张允修心眼子太坏了,他知道动手便失了大义,便拿着赔银子威胁人。
这一座巨大的“鳌山”,上头木材甚至包着铁皮,一干灯许多以琉璃为外壳,西山造起来确实不难,可寻常官员要赔偿,那可就是个天文数字了。
京城里头若真有人想要打这“鳌山”的心思,还真得好好掂量掂量。
处置完捣乱的“小鬼”,张允修扭头朝着众人一笑,笑得许多人心里头直发毛。
“让诸位见笑了,过几日后的元宵灯会可万万要来捧场啊!届时西山也会设立专场,奖品丰厚,先到先得!”
“不敢不敢~”
不少生员文人都是面露尴尬之色,却也不敢不有所回应。
隐藏在人群里头的一些官员,顿时缩了缩脑袋,生怕被张允修看到一般。
张允修笑而不语。
看热闹的百姓却是兴奋起来,张允修这个“权臣”做得可太好了,从前那些个“权臣”都是搜刮民脂民膏,他倒是好天天撒钱玩!
这样的权臣要多一点!最好永远让他当这个权臣!
元宵节转眼间便是到了。
自正月十三日起,棋盘街上便燃起了灯火,到了十五日夜里达到鼎盛。
特别乃是大明门前的那座鳌山,挂着“万国来朝”的彩灯,灯架上从高到底,以琉璃为主的灯火盘旋其上,从上到下依次描绘出“麒麟献瑞”“八仙过海”等诸般图景。
棋盘街中游人如织,可谓是热闹非凡,在每一家商铺的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谜。
往年猜中灯谜者,一些店家会给予奖励,不过今年却是大不相同,朝廷专门出了个章程,在棋盘街设有数百个灯谜,每解答出一个灯谜便可得一个腰牌,得腰牌最多者,便可登上那大明门城楼,与皇帝共赏灯。
若他还能作出一首应景的诗句,在一干文人墨客里头拔得头筹,皇帝还可为其实现一个合理的愿望。
这个消息无疑更加促进了本次元宵灯会的热度。
许多多年未中进士的秀才举人,亦或是自诩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各个皆是摩拳擦掌,要在今日这盛景之中拔得头筹。
若真能以此令皇帝赏识,那可真就是“一日看尽长安”了。
大明门城楼一处不起眼角落里,张居正和申时行二人穿着绯红官袍,却一人手里拿着一架千里镜,朝着城楼下头猛看。
申时行颇有些急切地说道。
“陛下到底在何处?我适才寻到踪影,可他犹如离弦之箭,一下子便是消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