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大明:爹你让开,宰辅我来当!> 第241章 士族若蟊蠹,犹瘤赘于顶!

第241章 士族若蟊蠹,犹瘤赘于顶!

  第241章 士族若蟊蠹,犹瘤赘于顶!
  海瑞眼神越发凝重,那主推租借纺织机的赵睿,更加是紧张,头上的汗水一层层往外冒出。
  想破脑袋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见海瑞与赵睿很是紧张的样子,这农王五连忙摆摆手说道。
  “二位大人误会了,这西山与官府已然对小人等照顾之至,小人如何能够有所怨气?”
  海瑞紧紧皱起眉头,很是奇怪地说道:“那老先生的意思是?”
  “小人.”
  王五颇有些不好意思,他用手揪着衣角。
  “倒还有些顾虑却是太好的顾虑.”
  他局促地搓着布满老茧的双手。
  “说起来,这西山钱庄照着情况,能给予咱们这些乡野村夫每月五两银子的官贷,便已然是恩德了。
  放过往年那是绝迹难以想象的。
  可如今,却还能够租借给咱们这‘天工纺织机’,首月竟然还无需银子
  小人活了五十余载,却还未见过官府有如此,为我等小民让利之事.故而.”
  越说,王五这声音就越发小了下来。
  海瑞脑子转得很快,立马就想清楚了其中症结,他微微蹙眉。
  “老先生之意,乃是忧心,这其中可能颇有猫腻?或又是官府变相盘剥之法?”
  “不敢不敢。”
  王五踉跄着后退了两步,连连摆手,止住想要下跪的冲动,脸上很是惭愧的样子,叹气说道。
  “或是小人之心太过肮脏.”
  “这怪不得你”
  海瑞却是猛然打断,脸上渐渐冷下来。
  “此乃过往吏治败坏,致使百姓畏惧官府,更甚于豺狼虎豹,稍有些仁政良策,反而成为了”
  他突然噤声了,脸上的冷冽突然变得有些哀痛。
  本以为,这西山与以往官吏一般,在这里其中,搞出了什么盘剥百姓的法子。
  贪赃枉法之事,要治那些商贾又有何难?
  可如今结果竟然是,这政令实在太好了。
  好得有些过头,以至于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大明官府会推行的政令。
  然而,这更加令海瑞感到悲哀。
  此不正正说明,以往的江南官吏凶悍到了何种地步么?
  赵睿上前两步,朝王五露出了微笑,轻声解释着说道。
  “老先生无需多虑,我西山钱庄与织造局放贷,不会傻到做什么亏本买卖。
  每每给予借贷,皆是要由专人核验家底。
  一穷二白之人,可入江南织造局受统一安排。
  若有些家底的,则是要取安分守己之良善人家。
  其中不单单要有人作保,更需田契房契为抵押,加之巡抚衙门三重稽查之法,断然不会让百姓吃亏,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老先生还请放心便是。”
  他这一番介绍下来,诚恳万分。
  这王五也不免点点头说道。
  “二位大人皆是仁德,老汉我自然是信的。
  可近来乡里流言四起,有不少庄户农户皆是有顾虑.说是官府乃是谋求以这些玩意儿,骗取咱们的田地”
  王五说是提意见,实际上乃是在提醒二人,连日来南京城郊治下出现的问题。
  赵睿无奈摇摇头说道:“此更是无稽之谈,钱庄每月借贷出五两银子,再加上这纺织机,所费成本就可抵扣你们的田地房产,这其中乃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天底下哪有骗田地,还给予同等物件银子的道理。”
  “小人自然是明白”
  王五也是哀声叹气的模样。
  “可乡野之人,大都未曾读书,像是小人这般念过一两年私塾的,已然是少之又少了。
  二位大人应该知晓,咱们这江南地界,乡野百姓都要依着老爷们过活。
  老爷们宣扬其中有诈,不让百姓们受官府之恩惠。
  大人们想想,他们是信了官府,还是信本地同宗同族的老爷?”
  王五读过私塾,说起话来自然也是有条理许多。
  这也是为什么海瑞要寻他问的原因,换个大字不识的,还真难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可正是因为如此,才将一个江南最为棘手的问题,直接摆在二人的面前。
  那便是江南士族于本地深耕百年,关系网络早已经是盘根错节。
  朝廷即便有善政,却难以推行下去,即便能够推行,可百姓不信任朝廷,又待如何?
  一来二去之间,就算是善政仁政也无法推行。
  海瑞神色越发凝重严肃,他沉声问道。
  “那些豪族士绅,不单单是如此吧?除了蛊惑人心,于售卖布匹,收购桃原料也是动了手脚?”
  王五明白对方想要问什么,脸上也是露出一丝愁绪。
  “大的老汉倒也不清楚,不过听说这‘天工纺织机’出来的丝,老爷们一概是不收的,想要出售丝布,还得去寻江南织造局才成”
  他眼神闪烁,紧紧盯着海瑞说道。
  “海大人,江南织造局是否支撑得下去?小人的营生能一直干去么?”
  从王五的茅茨中出来,秦淮河畔又下起了绵绵细雨。
  海瑞看了看渐渐下降的水位,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
  “朝廷为解江南水患,可是下了大功夫,再有南京工部潘尚书主导治水,又有西山诸多改进之良方,连月下来,这大水之患,总归算是解了”
  他抬眼望了望,不远处重新搭建起来的一排排草庐,声音渐渐愤怒起来。
  “可天灾解了,人祸却未解。”
  “老夫不明白,分明乃是治国之良方,惠民之善政,为何偏偏无法推行下去?
  我大明朝难道便糜烂至此么!”
  说到这话的时候,海瑞甚至都有些愤恨了。
  他今年年近七旬,却已然是白发苍苍。
  自嘉靖二十八年担任福建教谕后,宦海沉浮了三十余载,见惯了太多的腌臜祸事。
  能够以一封《治安疏》,骂得嘉靖暴怒。
  却也能在嘉靖逝世之后,悲痛大哭整整一夜。
  后世人可以评价海瑞“迂腐刻板”“强戾多私”“博取清名”,可却不能忽略海瑞淳淳爱民为国之心。
  他或许能力不足,可他是真想要身处的大明朝能够拨乱反正,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然而,从隆庆年间整顿江南土地兼并,为百姓沉冤昭雪。
  再到今日推动江南织造局与钱庄的施行。
  每每皆是碰壁,每每皆是受到江南士族们强力的抵制。
  眼看便要有些起色,却又撞上这一堵顽固的拦路石。
  一开始,海瑞甚至觉着,此“官贷”良策,西山派出的一干商贾,可能会上下其手。
  可事实证明,那些往日里在海瑞看来唯利是图的商贾,却比那些自诩清明的士绅豪强们,还更加能够体会民间疾苦。
  西山没有问题,天工纺织机也没有问题,政令更加没有问题。
  唯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那便是——士族若蟊蠹之附骨,犹瘤赘之累顶,盘踞江南,噬民膏髓而弗已!
  海瑞又是气愤又是悲痛的模样,他没有打伞,漫步在细雨之中,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走着走着,他猛地扭头看向身后的商贾。
  “赵掌柜,若是你会如何解决这江南之祸?”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