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大明:爹你让开,宰辅我来当!> 第199章 东汉至宝?陛下我们库里都是!

第199章 东汉至宝?陛下我们库里都是!

  第199章 东汉至宝?陛下我们库里都是!
  “确实是东汉之物!”
  人群里头立即便有人附和说道。
  “吾曾见过马踏飞燕之铜器,形制要小上许多,脚下龙雀也不知所踪,却仍旧叫价一万两银子。
  此器巧夺天工,这等通透之琉璃,怕绝非凡品!”
  这人不愿意明说,可众人心里头都清楚,非凡品那便是天家之物了!
  以这马踏飞燕之品质位格,怕真是东汉皇宫出来的。
  一时间,许多人都感觉到有些窒息。
  台下神情激荡,可却给台上的余象斗听愣了。
  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马踏飞燕,这玩意儿真有如此厉害?可从未听张同知提起啊。
  仔细观察一下,上头沾染了些泥土,想来前段时日,张同知说是要安排做旧留下来的。
  难道,这些商贾的反应,也同样在张同知的算计之内?
  以张允修安排的话术为基础,余象斗立马自由发挥一番,接上话茬。
  “二位买家皆是识货的。
  此物确实又称之为马超龙燕,乃是取自东汉张衡之《东京赋》,西山拍卖会获取实在是不易
  诸位见这上头缺口,可谓是天下仅有,颇有一番典故,话说那东汉破羌将军,为报明帝知遇之恩”
  一番话术下来,余象斗并没有明说,此物是古董,可顺着商贾们的话头,却处处在暗示。
  甚至给安上了个典故,更加显得渊源颇深。
  一时间,人群里头骚动不断,余象斗甚至还没喊出底价,已然有人开始叫价了。
  “我出一万两银子!”
  余象斗看了看手中铭牌,忽略掉上头五千两的底价,露出一个微笑说道。
  “此器底价一万两银子,还请各位买家竞拍。”
  下头竞拍热火朝天,可端坐在上头的万历皇帝,却坐不住了。
  眼见那东汉皇家至宝,即将落入他人手中,万历皇帝看向张允修急切说道。
  “这等宝贝,你怎就拿出去卖了?便连朕都没有!”
  张允修正看笑话呢,颇为无语地说道:“陛下竟喜欢此物?若喜欢,库里头还有十尊,通通拿回去罢。”
  这玩意儿的玻璃制品,在后世都烂大街了,也就是古人会大惊小怪。
  万历皇帝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有些恼怒。
  “你不是说此物天下仅有,获取极其困难?还说此乃出自东汉.”
  张允修摊开手说道:“微臣可没有说过出自东汉,只字未提,只是说获取,出自东汉之言,乃是他们所说,至于为什么这般说”
  他脸上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微笑。
  “不这样忽悠,他们怎么会买呢?”
  “你这个奸.”
  万历皇帝下意识想要骂娘,可立马收住了,脸上重新露出神采说道。
  “忽悠得好啊!便是要这般忽悠!这些人平日里便欺压百姓,赚取些不义之财,现在通通让他们吐出来!”
  张允修颇有些无语地看向胖皇帝。
  转变得是不是有些太快了?
  此刻台下的竞拍已然势同水火。
  童佩举牌喊价说道:“童某出一万八千两!”
  “一万八千两?这等气魄也敢来京城?”
  在后头,朱应桢气哼哼的模样,一见那马踏飞燕,他早已失了理智,拍着桌子说道。
  “本爵出两万两!”
  按理来说,以童佩的身份是万万不敢跟勋贵争抢的。
  可张允修事迹摆在那里,便连成国公都要给对方几个面子。
  在对方的场子里,便给了童佩一些底气。
  再说了,这里某种意义上便是万历皇帝的买卖,成国公还敢颐指气使么?
  “爵爷说得哪里话,小人出身低微不敢不敬,不过这马踏飞燕至宝价高者得,小人斗胆想要见识一二。”
  童佩不知对方身份,可听对方自称“本爵”,称呼一声“爵爷”是绝对没错的。
  随后他不卑不亢的模样,朝台上喊道:“童某出两万一千两!”
  “无耻之尤!”
  朱应桢怒不可遏,似乎与对方杠上了。
  “本爵出两万二千两!”
  “两万三千两!”
  “两万四千两!”
  在这一来一回之间,价格渐渐被推上了一个天文数字。
  几乎已没有人敢与这二人争锋,毕竟随随便便拿出几万两银子,不是谁都能办到的。
  可就在二人针锋相对之际,忽然有一个声音出现。
  “王某出三万五千两!上不封顶!”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便连在台上的余象斗才想起来,拍卖会还有“上不封顶”这条规则。
  余象斗咳嗽一声说道:“士子王士骐叫价三万五千两,可有人加价?”
  一时间,场内陷入到寂静之中。
  这三万五千两的价格,实在是有些骇人。
  那童佩保持缄默,面若寒霜。
  后头的朱应桢却暴跳如雷。
  “混账!今日本爵要定了!”
  他还想要加价,却被一旁的张溶给拦下来,他怒然喝斥说道。
  “冷静点!区区一个马踏飞燕,你便如此失态,对得起乃父临终嘱托么?”
  张溶又压低声音说道:“此物形制逾矩,恐生祸端,尔为勋贵自当洁身自好才是。”
  后面这句,才让朱应桢彻底冷静下来,颓然落座。
  “三万五千两一次,三万五千两二次.”
  “砰!”
  随着重锤落下,余象斗满脸堆笑地说道。
  “恭喜士子王士骐,拍得琉璃马踏飞燕一尊,叫价三万五千两。”
  紧接着又是一番隆重的仪式,眼见那名为王士骐的士子手捧至宝,众人皆是羡慕不已。
  “此人是”
  同为游龙商人的胡贸,眼见生意被人抢了,不由得有些不忿。
  童佩则是凝眸说道:“此名讳耳熟,想来乃是江南人士,听口音与苏州府有些关联,不必在意,今日至宝众多,我等还可伺机而动。”
  接下来又是好几个宝贝,诸如琉璃瓶,琉璃仕女等等,比起那马踏飞燕,还是逊色很多。
  可在场商贾皆是识货的。
  即便许多琉璃器物十分崭新,可这等透彻之工艺,世上罕见,便连西洋来的琉璃器也做不到。
  别看在西山拍卖会动辄售卖上千上万两,若是有手段之人,去往南方一兜售,怕是能够翻倍!
  大部分琉璃器都成了抢手货,差些的有个几千两银子,好的能够上万。
  便连往日里,在京城谨小慎微的王公大臣,今日便也都挥金如土起来。
  “朝鲜使臣竟也胆大包天!还有那安南也是,抢了本爵的琉璃仕女像!”
  朱应桢亢奋异常,接连拍下好几个琉璃器,却还是不满足的样子,瞪着不远处的使臣位置直发恨。
  张溶在一旁有些无奈地说道。
  “够了,贤侄再买下去,你如何跟老母交代?”
  “非也非也~”
  朱应桢却是振振有词的样子。
  “琉璃自古便是至宝,世伯别看今日价目惊人,可出去转手一兜售,必然是有赚头的。
  甚至放在家中珍藏,今后子孙也能够受益,总比守着一堆银钱好。”
  张溶先前便听张允修这小子说,要制造琉璃云云。
  虽不知本次拍卖会实情,可还是本能觉着,这里头颇有猫腻。
  所以张溶板着脸说道:“你那胞弟荒唐,去当了什么相声演员,你却也这么糊涂!听老夫一言,快快收手!”
  朱应桢却不听劝:“世伯年迈,不通事理。”
  这一句话,可算是给张溶说炸毛了。
  “臭小子你说什么?”
  “世伯别急!”
  朱应桢眼神热切的样子,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台上。
  “又有新东西出来了。”
  “能有什么东西?实在是无趣!无非是张士元那小子骗人的把戏!”
  张溶上前两步,便想要将对方拖拽出去。
  可朱应桢挣扎万分的样子,口里喊着什么。
  “世伯别急~你看上头~快看呐~乃是您最爱关公像~嘿呀~巧夺天工之关公像~”
  听到关公像二字,张溶立即忍不住了,他嘴里骂了一声说道。
  “张士元这个臭小子,连关帝都敢编排,实在是胆大包天!”
  自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于鸡笼山建关帝庙后,关羽被称作“关圣帝君”,甚至纳入了国家祭祀,与文圣孔子并列。
  关帝在武将之中,地位更为崇高,每每出征前,武官们都要前往关帝庙祭祀。
  可以说关羽乃是大明朝诸多武将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精神信仰。
  朱应桢被抓住脖颈,扯着嗓子说道。
  “世伯你先看看再说。”
  “哼!老夫也要寻张士元算.”
  张溶吹胡子瞪眼,将目光投向台上那琉璃人像,可这一看便彻底抽不开眼了。
  却见那拍卖台上,一尊关帝像通体琉璃打造,在光照下熠熠生辉。
  上头有颜色点缀,关公面若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微睁,卧蚕眉斜,美髯垂胸。
  身上甲胄战袍点缀鎏金。
  左手按《春秋》于膝,右手抚长髯而凝思。
  此物一出,场面竟堪比适才的马踏飞燕。
  勋贵武将们彻底坐不住了。
  “此乃关圣帝君!”
  “嘿呀!这才是今日的压轴之作,老夫从未见过如此精妙之关帝像!”
  “张士元这小子!还说自己非是天机星下凡?岂非是将真关帝像请下来了?”
  下头越说越夸张,余象斗在台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
  “此非是什么神仙之物,却也是西山工坊着力打造,耗费七七四十九天,并自关帝庙开光,得关帝神力庇佑.
  全名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琉璃像,我便不用多介绍了。
  底价五千两,还请诸位竞拍。”
  底价一出,顿时引发一片哗然。
  勋贵们愤愤不平的样子,不是太贵了,而是太贱了。
  特别是张溶,顿时就炸了,他浑身毛发都竖起来,怒然朝着台上说道。
  “关圣帝君竟只是五千两!瞎了尔等狗眼!这般精巧之塑像怎可随意轻贱!尔等随我前去,将关帝爷请下来!”
  眼见张溶一呼百应,便要带领勋贵们冲上台去。
  朱应桢立马上前死死抱住对方腰,扯着嗓子喊道。
  “世伯不可冲动,此乃拍卖会,这是陛下的买卖,价高者得,价高者得啊~”
  张溶瞪着眼睛,突然又冷静下来了,他紧紧盯着关帝君像,恨不得现在就上去捧下来。
  随手抄起手边的板子高举说道。
  “老夫出价三万两银子!”
  松江府华亭县。
  徐家府上,近日来了两名贵客,徐阶七十八岁高龄仍有老友探访,实在是难能可贵。
  徐家上下皆是不敢违背老爷子的意思,待到茶水糕点一应备齐,纷纷从庭院中离去,不敢有半步逗留。
  此时此刻,在徐家后院的亭台楼阁之间,端坐三名身着儒衫之人。
  年迈得睁不开眼,手上抖动,却仍旧要拿着份看报的白胡老者,便是徐阶了。
  他这垂垂老矣的模样,谁能够想到,这是多年前在朝廷叱咤风云的内阁首辅大人?
  徐阶拿着那份《万历新报》,看了又看,不由得喟然长叹一声。
  “我终究是老咯,便连这报上文字也看不真切。
  怎么看到今上要裁撤太医院,效仿翰林院,成立个什么大明医学院、机械学院?
  那张士元还推行什么不知所谓的国富论?今后天下竟要成了商贾之天下?
  老夫买了伪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