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拍马屁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江图当然不会蠢到直接开口要官。他准备发动一批喉舌,替他造势。先將声势吵起来,让老皇帝留意他,留下一个他也是合格人选的印象。
只要有了这个印象,后续的操作,江图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那就是投其所好!
老皇帝喜欢什么?
无非就是钱。
让他当宰辅,他能帮老皇帝解决朝中缺钱的大难题。
如此大杀器,如此优势,就不信老皇帝不选他。
殊不知,这会老皇帝心目中,早已经有了合適的人选。无论学识,文凭,资歷,出身,皆是上上选。相信朝臣们也会同意。
老皇帝的人选正是於照安。
於照安除了年纪不太合適外,毕竟才四十几岁,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
说於照安人品有问题,媚上欺下?
这分明就是嫉妒!
於照安在天牢关押了好几年,还在詔狱被打断了腿,这都没有倒下,没有放弃。而是坚强的站起来,以惊人的意志力恢復健康,重回朝堂。回到朝堂后,用心办差,替朝廷替天子分忧。
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说人品有问题。
说他諂媚天子,身为臣子难道不该为君父分忧吗?
何时替君父分忧,竟然成了諂媚。
一派胡言!
於照安可不是江图那个不学无术的傢伙,人家就算真的諂媚,遣词用句也是含蓄的是文雅的,姿態也是优美的,保持了基本的体面。
拍马屁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於照安这个聪明的傢伙,自天牢悟道后就开了窍,无师自通,深諳其中精髓,堪称马屁大师。
瞧瞧他,跟老皇帝相处才几个月,之后就去了西北主持民政。几个月的时间,就走进了老皇帝的內心。以至於,在筛选右相人选的时候,老皇帝第一时间想到了他。
当老皇帝在朝会上將右相人选拋出来的时候,的確引起了一阵混乱。
说反对吧,理由不太充足,也不太能站稳脚跟。只能从於照安资歷不足,还需歷练这方面下手。
“於爱卿仕途二十载,资歷足够了!”老皇帝一句话否决了朝臣们提出的反对理由。
於是又有人提出於照安年纪不够,至於资歷,其实也有限,怕是不能服眾。
“有李相在,於照安只需从旁协助。万事皆以李相的意见为主。”
老皇帝爱护一个人的时候,那真的是全方位无死角的爱护。
於照安这傢伙,人不在京城,但他真的抓住了討好老皇帝的脉门,每个月都要写两本奏疏递交朝廷,大篇幅讚美老皇帝的丰功伟绩,再用寥寥几笔写一写西北的情况,最后不动声色夸一夸自己的功绩。
月月如此,且讚美的话不带重复,將老皇帝哄得嗷嗷叫唤:於爱卿懂朕!
老皇帝寂寞啊!
身边除了江图这个不学无术的傢伙外,其他人拍马屁时常拍错地方,说话也缺乏趣味。
难得身边多了个於照安,有真才实学,说话风趣幽默,遇到事情也能替他想办法解决,知情知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民风民俗什么都能聊。既能博学如大儒,又懂市井百情,可谓是陪皇帝聊天第一人选。
人老了,怕寂寞,就想身边有个人陪著閒聊,聊聊过去,聊聊年轻那会的丰功伟绩。纵然是帝王,也不能免俗。於照安就是最佳聊天对象。
老皇帝对於照安,不知不觉,已经『爱』得深沉。於是乎,右相的人选,他就钦定於照安。
纵然朝臣反对,他也是力排眾议。
加上於照安学识文凭家世背景,又有稷下学宫的全力支持,外加晋王暗中出力,人事任命很快就通过了政事堂。
自始至终,李良程都没有反对。
儘管他冷眼瞧著晋王殿下上躥下跳,仿若於照安入了朝堂,他就能得一助力,依旧没有做声。
他心头想著,晋王还是天真了。
於照安岂是好相与的,岂能如晋王殿下的愿。
大家能想到的,难道老皇帝想不到。
刚去了晋王的岳父,又来一个师兄弟,老皇帝难道不懂这里面的利害关係。
吴大寿是真岳父,无论如何都会认晋王这个女婿,替女婿奔走,所以被罢相致仕。
於照安认不认晋王这个师兄弟,可就难说了。
於照安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嫉恶如仇的於照安。
於照安已经蜕变成一个合格的政客。
何为政客?
政客根本没有立场,唯有利益!
李良程不介意同於照安同朝为官,因为老皇帝需要一个没有立场,只服从皇命的人担任右相一职。
一番比较,於照安反而是最合適的人选。没有明显的立场,聪明,不糊涂,不会被皇子们左右,同时又能取悦老皇帝,居中调和老皇帝同朝臣们的关係。
堪称完美!
人事任命通过,明发天下,同时派出传旨太监赶往西北,召於照安回京。至於西北民政,自会有人替代他的差事。
跟著人事任命詔书一起来到西北的,还有一份催促平江侯儘快平贼,莫要拖延战事,莫要误了大好前程的詔书。
於照安收到詔书,得意一笑,命人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回京。都等不及接替者到来做工作交接。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和位置,也能猜到老皇帝为什么会力排眾议提拔他。他甚至已经猜到,回到京城后,老皇帝要他做的第一件事,必定是询问忠王殿下该如何处置。
別看老皇帝最近良心发现,处处补偿忠王。呵呵……帝王的善心都是暂时的,来的快去得快。
身为右相,身为老皇帝的『心腹』,他必须站出来,主动替老皇帝分忧。
忠王啊!
於照安也有点头大。
启程之前,他去见了平江侯。
平江侯接了旨意,但是並不打算奉旨。对於战事如何进展,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老皇帝懂个屁的打仗,一天到晚就知道催催催,跟催命似的。上一回,就是因为催促,致使大明王逃出包围圈,逃进了山里,才有了捲土重来的机会。
这一回,他打算彻底解决大明王。
因为,他有了一个更好的人选:反贼郭大春。
郭大春出身边军,论军事作战能力,甩大明王十条街。
大明王占了先机,可他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平庸。儘管身边多了一位谋士,却架不住大明王身边那群老兄弟们挑唆,时不时就会出一些昏招。
如此平庸的反贼,註定走不远。
平江侯决定不再给大明王壮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