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我在东汉假装皇帝> 第七十二章 归心

第七十二章 归心

  ......
  风雪渐歇,紫气犹存。
  祭台之上,那道冲天而起的紫色烟柱,在经歷了最初的狂舞与升腾后,虽因风雪的减弱而不再那般暴烈。
  却依旧顽强地盘旋、繚绕。
  这条紫色巨龙,在铅灰色的天幕下与眾人心中,可以想像到將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神圣印记。
  紫龙翻滚,將最后一丝淡紫的余韵融入风雪过后的清冷空气中,久久不散。
  台下,那黑压压的数万军民群臣,此刻已彻底陷入一种极度震撼之中。
  最初的死寂早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惊呼、譁然。
  “紫气!紫气乍现!”
  “天降祥瑞!讖言应验了!”
  “天子祷告,紫气自生!天命所归!天命所归啊!”
  惊异席捲旷野,一眾军民群臣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
  纷纷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
  前排的诸侯、將领、谋士,中排的官吏、豪强、耆老,后排的士卒、百姓……
  无论身份高低贵贱,此刻全都朝著祭台方向。
  朝著那道尚未完全消散的紫色烟柱。
  朝著风雪中那恍若神明的少年天子。
  顶礼膜拜。
  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雪地上,不觉疼痛,一片虔诚。
  袁绍站在最前列,感受著身后的惊异和跪拜,脸上早已褪去了最初的阴沉与焦躁。
  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狂喜与激动。
  他亲眼目睹了这顛覆常理的神跡,无需火种!祷告生烟!紫气升腾!讖言应验!
  讖言异象,自古有之。
  可这一切,真真实实当面发生在他袁本初主持的祭天大典之上。
  这祥瑞与无上天命,岂非……也笼罩在他袁绍的头顶?
  袁绍几乎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但还是强行克制住了。
  他换做猛地振臂高呼,声震四野:“天命在我!王师必胜!討董灭贼!光復汉室!”
  “討董灭贼!光復汉室!”
  “討董灭贼!光復汉室!”
  “討董灭贼!光復汉室!”
  台下数万军民,如点燃乾柴,立刻爆发出更加震耳欲聋的呼应。
  声浪直衝云霄,好似要將这阴沉的天穹都撕裂开来。
  民心士气,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连日来因战事受挫而低落的阴霾,被这冲天的紫气和这一刻的狂热信仰彻底驱散。
  然而,在这片近乎沸腾的狂热之中。
  谋士阵营的逢纪却如礁石般沉默。
  他同样跪在地上,额头触雪,但脸上除了最初的极度震惊之外,此刻却多了一抹难以化开的凝重。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穿过狂热的人群,死死钉在祭台之上那位少年天子的身上。
  紫气……自生?
  无需火种?
  这……太过匪夷所思。
  难道是真正的神跡?
  他心中疑竇丛生,总觉得这“天命”来得太过……恰到好处。
  但此刻群情激昂,他只能將这份疑虑暂且埋藏。
  刘辩立於祭台中央。
  冕旒垂珠在风中轻摆。
  他平静地俯视著台下那黑压压一片向他跪拜的军民。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衝击著他的耳膜。
  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掌控天地般的豪情,在他胸中奔涌。
  这……就是天子的感觉么?
  俯瞰眾生,万眾归心!
  一言可定乾坤,一念可动山河!
  难怪……难怪自古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这个位子,不惜血流成河,前赴后继!
  如此江山,如此权柄,谁能不爱?!
  这股豪情几乎要衝破他的胸膛,让他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
  然而,仅仅片刻,他猛地深吸一口带著雪沫的空气,强行將这股翻腾的岩浆压了下去。
  当初给审正南的九字諫言……
  刘辩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
  那九个字,说给审配,也说给他自己。
  他清楚,眼下这万眾跪拜、紫气东来的盛况。
  这看似无上的威望,如同这祭台上的紫气一般,绚烂夺目,却根基虚浮。
  它建立在眼前这数万人亲眼目睹的、顛覆常理的“神跡”之上。
  建立在“讖言应验”的狂热信仰之上。
  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出去,传到那些未曾亲见的人耳中,传到那些心怀叵测的诸侯谋士耳中,这“神跡”的光环,必將大打折扣。
  他们会质疑,会揣测,会寻找破绽。
  届时,这“天命”的说服力,將远不如此刻。
  更重要的是,这份威望,仅仅是在“名分”上巩固了他作为“天子”的正统性。
  如同空中楼阁,徒有其表。
  它並未赋予他真正的、掌控天下的实权。
  他手中,依旧只有那千余禁军,依旧需要仰仗袁绍的鼻息。
  若他此刻被这虚幻的荣光冲昏头脑,真以为自己天命所归、无所不能。
  那么,隨著时间的推移,当狂热褪去,当质疑泛起,当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这泡沫早晚都会破灭。
  不能上头!
  刘辩在心中告诫自己。
  稳住!这只是一块敲门砖,一把钥匙!它只能让自己在袁绍面前多一点话语权,在联军之中多一点分量!
  但真正的路,还很长,很险!
  遥想史书光武皇帝,那才是真正的再造乾坤。
  从一介布衣,提三尺剑,聚拢人心,扫荡群雄,几乎重打了一遍天下,才真正將权柄牢牢握在手中。
  而他刘辩,如今虽顶著天子之名,却身处这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乱世泥潭。
  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矛盾深重,若只想做个裱糊匠,靠著“天命”的名头勉强维持,那这大汉的江山,恐怕依旧维持不了多久。
  说到底,根基在实……
  想到此处,刘辩眼中最后一丝因狂热而起的迷濛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清醒与坚定。
  他收敛心神,脸上重新浮现出庄严肃穆的神情,朗声开口,声音清越: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列祖列宗英灵不远!”刘辩的声音此刻带著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台下的喧譁,“朕……已得先祖昭示!董卓逆天,必遭天谴!我討董义师,奉天伐罪,得天庇佑!此战……必胜!”
  他目光扫过台下跪拜的军民,尤其是前排的诸侯將领:“诸君!勿因一时之挫而灰心!勿因前路之艰而丧志!天命在我!人心在我!只需同心戮力,谨遵袁盟主號令,奋勇向前!必能……摧枯拉朽,克復洛阳!重光汉室!再造太平!”
  这番话,鏗鏘有力,掷地有声。
  既肯定了“天命在我”,又將实际的指挥权与期望,依旧还给了袁绍。
  袁绍闻言,更是狂喜过望!
  他猛地挺直腰板,他再次振臂高呼,声音微微发颤:“陛下圣明!天命在我!王师必胜!诸君!隨我……杀贼!復国!”
  “杀贼!復国!”
  “杀贼!復国!”
  “杀贼!復国!”
  台下军民再次爆发出震天的怒吼!
  军心士气,在这一刻,凝聚到了顶点!
  刘辩看著台下沸腾的场面,看著袁绍那志得意满的神情,心中明白,目的已经达到。
  他不再多言,按照礼制,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祭天仪式的最后流程——献玉帛、奠酒、送神……
  每一个动作都沉稳庄重,气度儼然。
  祭天大典,在紫气的余暉与震天的吶喊中,圆满落幕。
  ……
  ---------------
  怀县,刘辩临时行在。
  回到那间並不宽敞、陈设简朴的临时居所。
  屏退左右,刘辩紧绷的神经才终於鬆懈下来。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仿佛要將胸中积压的紧张、兴奋、后怕全部吐出。
  『好险……』刘辩靠在座椅之上,心有余悸。
  说实话,刚才在祭台上,他其实紧张得要命。
  尤其是礼官几次三番催促,台下袁绍那几乎要杀人的目光射过来时,他后背的冷汗几乎浸透了內衫。
  这次“紫气东来”的异象能够成功,全靠他穿越时隨身携带的那一小包“道具”。
  那是后世剧组拍戏时用剩下的铝粉和碘单质混合物。
  铝粉和碘单质在水的催化下,会发生剧烈反应,释放出……紫色的碘蒸气。
  这正是他製造“紫气”的关键!
  为了確保万无一失,在祭天大典前几日,他趁偷偷反覆试验了几次。
  用雪代替普通水,观察反应速度和顏色变化。
  虽然原理简单,但在风雪交加、眾目睽睽之下操作,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必须在“诚心祷告”的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將粉末撒入炉中,还要確保雪能及时落入、融化、催化反应……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將前功尽弃,甚至沦为笑柄。
  幸好,老天爷似乎也在帮他,风雪足够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时机把握得刚刚好,撒粉的动作足够隱蔽,反应也如预期般剧烈……
  一切顺利得超乎想像。
  『成功了……』刘辩嘴角勾起一抹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这步险棋,终究是走对了!
  ----------
  袁绍官署。
  与刘辩的疲惫截然不同,此刻的袁绍,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
  他原本对这次祭天大典,只是抱著“稳定军心”、“走个过场”的心態。
  甚至一度因刘辩的“呆滯”而焦躁不安。
  却万万没想到,竟能收穫如此惊天动地的效果。
  那冲天的紫气,那应验的讖言,那山呼海啸般的“天命所归”……
  这一切,如天降甘霖。
  祭典结束后,袁绍的官署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首先是军心,原本因战事不利而低迷的士气,此刻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变得空前高涨。
  各营將领纷纷前来请战,士卒们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杀向洛阳!
  紧接著,是闻风而来的地方势力。
  怀县及附近郡县的乡绅豪强、富商大贾,蜂拥而至!
  他们带著敬畏或是投机的心思,或献上钱粮輜重,或表示愿意出人出力,共襄討董义举!
  更有甚者,心思活络,竟打起了“攀龙附凤”的主意!
  “盟主!盟主!”一名衣著华贵、满脸堆笑的乡绅,搓著手,諂媚地对袁绍说道,“听闻陛下……如今尚未有妃嬪?小女年方二八,自幼熟读诗书,温婉贤淑,容貌……也还过得去……不知……不知是否有福分,能……能侍奉陛下左右?哪怕做个……做个洒扫的宫人,也是小女几世修来的福分啊!”
  袁绍闻言,先是一愣,隨即心中狂喜。
  这倒是提醒了他。
  他正愁如何进一步巩固与天子的关係,这“联姻”之议,是个好主意。
  不过,这事自然不能便宜了別人,得自己掌握。
  袁绍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捋须沉吟道:“嗯……此事……关乎天子后宫,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不过,贵翁拳拳之心,本公……定当转达!”
  打发走一批又一批前来“表忠心”、“献心意”之人。
  袁绍虽忙得脚不沾地,心中却乐开了。
  粮餉、物资、人心……源源不断地涌来。
  这祭天大典的回报,远超他的预期。
  直至在送走眾人之后。
  袁绍才独自坐在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
  今天有人提及联姻之事,虽说被他婉拒。
  但却像一颗种子,悄然在他心中种下。
  天子的婚事,他觉得確实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自从董卓鴆杀何太后,將少帝刘辩废黜並在永安宫变乱以后,那位原本的少帝皇后唐氏,似乎就被董卓打发回了潁川老家?
  如今,天子復位,后位……却空悬著。
  方才那位乡绅的提议,虽然唐突,却也提醒了袁绍。
  天子……確实该考虑以后这后宫妃嬪之事了。
  虽说眼下並未如何,可如今军心大振,收復洛阳,指日可待,届时……
  这不仅关乎皇家体统,更关乎……未来的权力格局……
  是迎回那位被废黜的唐皇后?
  还是……另选新人?
  迎回旧后,看似名正言顺,但那位唐氏,背景如何?
  与天子感情如何?是否……易於掌控?
  另选新人……选谁?
  从何处选?选谁的人?
  袁绍的手指敲击得越来越快。
  这看似是天子家事,实则……牵一髮而动全身。
  尤其是在这“天命所归”的光环笼罩下,皇后的位置,意义非凡。
  而天子……他似乎从未主动提及过此事?
  袁绍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看来,此事……也需纳入考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