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战马到手
接下来的数日,对於北平太守公孙瓚而言,可谓纠结万分。
高览与逢纪那日登门索马之事,让他心头有刺。
他既不甘心將辛苦培育的良驹拱手相送,又绞尽脑汁之下,也未曾想出有何理由能够妥善拒绝。
苦思冥想之下,公孙瓚终是提笔,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驻扎在孟津的刘备处,信中除却问候,更將袁绍以天子禁军需应天命打造『白马金甲』之师为由索要白马之事原原本本道出,字里行间难掩愤慨与无奈,询问刘备对此事的看法。
出乎公孙瓚意料的是,刘备的回信竟来得极快,且言辞恳切,见解独到。
刘备在信中明確表示,支持公孙瓚献马,且理由分析的头头是道:
其一,伯圭向来以“忠义宽仁”之名著称於世,若断然拒绝为天子禁军提供战马,必落人口实,有损清誉,此乃不智。
其二,此马是赠与天子禁军,而非袁绍私军,此举之后,在外人眼中,天子禁军乃由各路诸侯共同出力襄助而成,绝非袁绍一人之功,如此一来,袁绍日后也难以毫无顾忌地將禁军视为私兵驱使。
其三,幽燕之地素来盛產良马,伯圭根基深厚,区区千余匹白马,虽珍贵,却远不至於伤筋动骨。为顾全大局,避免授人以柄,此等付出,实属必要且值得。
刘备这番分析不说算得上如何洞悉人心,但公孙瓚看得出,刘备是在认真帮他权衡利弊,公孙瓚其实自己本身对这事心中也有了几分打算,只不过是自己那关不容易过去。
眼下有了刘备的分析,心中的不甘与分开终究被理智所取代,这才让犹豫不决的公孙瓚下定决心。
是啊,与可能背负的“不忠不义”之名跟潜在的政治风险相比,损失些战马,似乎……並非不可接受。
於是,就在高览与逢纪如约再次登门催促之时,公孙瓚终於点头,他强压下心头的不舍,摆出一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姿態,慨然应允献马。
並言道,为表对天子之敬意,他特意命人精心挑选最上等的白马,以天子重建王师。
……
城外公孙瓚营地,马场。
交接战马之时,高览亲自带队前来。
军营中,千余匹毛色纯白神骏非凡的战马已集结完毕,正由军士们牵引看管。
纵是阅马无数的高览在亲眼瞧见这么多良驹之时也是惊讶万分,这战马之健硕,饶是袁绍营中最精锐的骑兵也难以相提並论,这公孙瓚竟然如此大方,果真挑选了最上等之马献与陛下?
而当高览看清楚负责此次交接、亲自监督挑选马匹的,是自己的小兄弟白马將军子龙时,高览才恍然大悟。
此时的赵云,已非初来乍到时的模样。
在公孙瓚帐下安顿的这段时日,赵云凭藉过人的武艺和沉稳的品性,很快贏得了信任。
同时,通过这些日子的了解以及高览几次探望时候的讲述,赵云对联军內部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各路诸侯的心思,尤其是天子刘辩在袁绍营中那看似尊贵实则微妙的处境,也已经有了大概的分寸。
至此,赵云才真正明白了当日天子为何坚持让他暂棲公孙瓚麾下的良苦用心,这绝非轻视,而是深谋远虑的保护与栽培。
因此,赵云谨记刘辩的叮嘱,在公孙瓚军中安心呆下,潜心学习。
按照高览的传话,赵云重心放在了学习公孙瓚那支威震北疆的“白马义从”的训练之法以及战阵之术上。
公孙瓚对这位新投奔的年轻將领也颇为赏识,虽未立刻委以重任,但一些重要但不涉及军机的繁琐事务,列如这次为天子挑选良驹,便交给了赵云负责。
毕竟这事虽说算是正事,但实则也算是苦力,让初来乍到的赵云去做刚刚好。
不过这就好巧不巧的成全了刘辩了。
赵云深知此事关乎天子禁军未来战力,因此挑选得极其用心,几乎是亲自一匹匹过目,从毛色、体魄、耐力、脾性细细筛选,最终挑出了这千余匹最为精壮且骑乘作战出色的上等白马。
高览看著眼前这一匹匹精神抖擞的白马,自然心中大喜。
隨即强压喜悦,上前与赵云见礼。
赵云亦抱拳回礼,两人目光交匯,虽未多言,却已心照不宣。
高览瞧著赵云那沉稳而坚定的眼神,觉得是愈发顺眼。
不过介於逢纪在侧,二人也並未多言。
交接手续完毕,高览没有耽搁,立刻命人將战马驱使回禁军营地。
他自己则在与逢纪分別之后,赶去了天子住处。
-----------
刘辩临时行在。
高览踏入厅堂时,刘辩正在翻阅古籍。
高览上前行礼,声音兴奋:“陛下,大喜!公孙將军已经献马,千余匹上等白马,此刻已运抵禁军营地,交接之事,乃是由赵云赵子龙亲自督办,挑选之马匹,皆为百里挑一的良驹!”
刘辩闻言,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公孙瓚竟然將此事交给了赵云,如此想来,倒是意外之喜了。
刘辩放下手中的笔,起身道:“不错,元伯,此事……你办得极好,子龙……也辛苦了,日后,你二人还要多多互相关照才是。”
这骑军计划,总算有了著落,刘辩心中悬著的大石,才算稍稍落地。
高览隨即又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双手呈上:“陛下,此乃正南先生自中路大营遣人送来的密报,请陛下过目。”
刘辩接过密信,迅速拆开阅览。
信中,审配详细稟报了中路联军近日战况。
各路诸侯在曹操等人力主下,已与董卓军有过数次交锋,互有胜负,但皆是小规模接触战,无关大局。
如今,袁绍的军令已至中路,命其整军备战,扬言是要配合南北两路,发起大规模进攻,几位诸侯正在商討具体进攻方略。
刘辩看完密报,眉头微蹙。
战事即將升级,风险也隨之增大,不出意外的话,中路守將,是董卓帐下徐荣。
徐荣此人用兵老辣,曾让曹操吃过苦头。
审配虽为谋士,但身处前线,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