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我在东汉假装皇帝> 第二十七章 棋局初布

第二十七章 棋局初布

  翌日清晨,风停雪霽,但寒意更甚。
  按照审配所定之计,刘辩主动遣了侍从,前往袁绍中军大帐。
  將昨夜审配“试图覲见被阻”、“高览严守军纪”、“二人饮酒赔罪”以及自己“略加训诫”之事,如实稟告给了袁绍。
  消息传回刘辩耳中,一切果如审配所料!
  袁绍听闻之后,抚须沉吟片刻,脸上竟露出一丝笑意。
  对於高览,他是大为嘉许:“元伯真乃忠耿之將!深明大义!严守军令!护卫天子周全,不负本公重託!甚好!甚好!”
  非但没有半点疑心,反而对高览的信任陡然又加深了一层。
  至於刘辩对此事的处理?袁绍则是没有什么反应。
  兴许在他看来,训诫与否,无关痛痒。
  只要有高览这等只认军令、不徇私情的耿直之將在天子身边看顾著,一个身边无兵无將、形同虚设的天子,又能在自己这盘大棋里翻起什么浪?
  不过是个需要小心供著的招牌罢了。
  而另一边的韩馥营中,迟迟才赶回的审配亦有一套滴水不漏的说辞面对韩馥。
  见到韩馥之后,审配做出羞愧懊恼之状,向韩馥“坦白”:自己昨夜確实是存了“僭越”之心,想暗中替韩公去“亲近”天子,探探天子口风,看是否能对韩公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有些许助益。
  谁知袁营防备森严,尤其那位统领天子禁军的高览將军,简直油盐不进,硬是以军令为名將自己拦下,还假借敘旧之名,半是“邀请”半是“胁迫”地拉著自己喝了一整夜的闷酒!
  最后审配直言,袁绍的爪牙,实在太过跋扈!对韩公实在太过轻视!
  这番话,半真半假。
  但是审配忠心为自己奔走却反被羞辱的经歷,以及袁绍手下如此目中无人的做派,仍旧瞬间点燃了韩馥积压的怒火和屈辱!
  “好他个袁本初!好他个高元伯!”韩馥气得脸色发白,“欺人太甚!真当我韩文节是好招惹的不成?!”他对袁绍本就脆弱的信任,经此一事,裂痕更加深邃。
  如此,討董尚未正式开始,袁、韩这两个本就不太结实的冀州势力,彼此间的不满和猜忌已在审配这小小的火星点燃下,悄然蔓延开来。
  刘辩得知了双方反应,对此局面毫不意外,更谈不上愧疚。
  原本按照歷史进程,此番十八路诸侯联合討董,各怀鬼胎,最终必然是不欢而散。
  袁绍与韩馥这对名义上的“盟友”,在回到冀州后很快便会撕破脸皮,反目成仇,直至袁绍鯨吞韩馥基业。
  而他刘辩不过是顺应大势,在歷史的夹缝中,用审配这颗提前落下的棋子,轻轻推了一把,让这嫌隙提前发酵,为將来的乱局中那可能的“鷸蚌相爭”,埋下伏笔罢了。
  说到底,乱世爭锋,何来武德可言?
  唯有生存与胜利才是根本。
  除此之外,还有意外的惊喜。
  此事过后,高览在袁绍心中的分量再次提升。
  袁绍出了深深嘉许高览严守军纪的行为,同时更警惕地意识到,天子周围绝不能放鬆。
  於是对高览下令,务必儘快將天子亲卫补足一千之数,人选…务必选用全军最勇锐、最忠诚的精壮之士!
  所有粮餉甲冑,皆按最高標准拨付,务必使天子亲军兵甲精良,护卫无虞!
  接到命令的高览强压下心中的狂喜,面上装作受宠若惊,恭谨领命。
  隨后立刻行动起来,有了袁绍这道“旨意”,他名正言顺地从各营中严格选拔,將所有他认为忠心可靠且身强力壮、武艺精熟的士卒,尽数收入囊中。
  短短半日,整整一千名精神饱满、装备精良的亲军便宣告组建完毕!
  看著校场中央那虽只有千人、却已然气势非凡的亲军阵列,高览心潮澎湃。
  他得到刘辩的明確指示:这支人马,是他们目前唯一能掌握的力量,更是未来真正的根基!要將他们,按最严苛的標准操练,不仅要他们个个都成为以一当十的武夫,更要让他们人人都成为懂得统兵御下的將校!
  刘辩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要效仿后世某位落榜美术生暗度陈仓的思路!
  將这一千人,打造成未来自己军队的绝对核心与骨干!
  他们將是种子,不仅是衝锋陷阵的勇士,更要成为未来统领十人、百人的基层校官。
  这一千人,平日里是护卫自己的亲军,看似人少势微,只要时机成熟,依靠这批“种子”,隨时可以在短时间內组织、掌控、训练出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十万大军!
  -----------
  与此同时,下午的袁绍大营,营门守卫匆匆来报:北平太守公孙瓚,率白马义从抵达袁绍盟主大营。
  同行的,还有那个被公孙瓚任命为別部司马的“涿郡刘备”。
  与袁绍会面之后,公孙瓚提出要亲自面见天子,稟报北疆防务和幽州军情。
  公孙瓚的用意很明显,显然也是想在“匡扶汉室”这杆大义旗帜上站住位置。
  然而,袁绍岂会让他如意?
  中军大帐內,袁绍听完公孙瓚的请求,脸上掛著笑容,话语却冰冷而坚决:“蓟侯一路辛苦!然则陛下龙体初安,先前已明示,此间军事,尽皆託付於本公署理。伯圭若有边防要务,直呈本公便是,何必惊扰陛下?陛下圣心,只在我等同心戮力、討平国贼即可,这些琐事,就无需劳烦圣听了。”
  一番话,冠冕堂皇地拒绝了公孙瓚的请求,將面见天子的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公孙瓚面沉如水。
  反倒是侍立在公孙瓚身后,身著朴旧衣甲且面庞沉静的刘备,上前一步,对著袁绍恭敬开口:
  “公孙將军身为北平太守,向陛下稟报军务,乃其份內之职。既盟主认为军务已由陛下全权委託与您,则公孙將军稍后再向盟主详细稟明便是。”
  刘备语气不卑不亢,先是为公孙瓚解了围,也缓和了气氛,接著话锋一转:
  “然,备尚有一不情之请。备虽出身微末,然亦为中山靖王之后,与当今天子为族兄。备思陛下少年遭罹大难,身陷险地,备感同身受,忧心如焚。尤其是昨日会面之后,备思亲之情难抑,唯愿以宗亲之名,向陛下行叩问圣安之礼,略尽臣下之心,同宗之情,別无他求。”
  刘备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合情合理。
  抬出了汉室宗亲的身份,以纯粹的亲情问候为由,让袁绍难以拒绝。
  果然,袁绍在听闻刘备言语之后,脸色缓和了一些。
  眉头微蹙,心中迅速盘算,刘备说到底不过一落魄宗室,几乎毫无根基,手中更无城池兵卒,即便放他与天子相见,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拒绝,反而显得他袁绍刻薄寡恩,恐惹非议。
  想到这里,袁绍嘴角重新浮起一丝雍容的笑意:“玄德公拳拳之心,本公亦深受感动。既是宗亲问安,此乃人伦大礼,本公岂有阻拦之理?天子便在御营之中,玄德公可自行前往拜见。不过……”袁绍语气一顿,目光微凝,“莫要叨扰圣安太久。”
  “多谢盟主成全!备感激涕零!”刘备闻言,再次深深一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