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风雪认亲
冰冷的絮片粘在诸侯们的睫毛冠冕和氅衣上,却无人拂拭。
一眾诸侯一时间纷纷睁大了双眼。
所有人的目光,死死盯在从袁绍身后缓步走出的那个少年身上。
少年身形单薄,裹著一件略显单薄的朱红色常服,面容清秀,此刻却带著一丝大病初癒般的苍白。
空气再度凝固成了冰。
落雪分明无声,此刻却沙沙作响。
少帝刘辩!?
那个据传已被董卓鴆杀於深宫的弘农王!?
短暂的死寂后,是无数倒抽冷气的声音。
台上台下,一眾诸侯们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惊骇、难以置信、狂喜、疑虑、算计......
许多人並未亲眼见过这位在位仅数月便遭废黜的少年天子。
只有少数人,例如冀州牧韩馥,北海太守孔融,乃至曾在洛阳担任过校尉官职的曹操……这些人可能有幸识得天子真容。
当刘辩出来之后,不少人看到刘辩之后第一时间,自然而然地就把眼神看向了这几人。
韩馥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卡在喉咙里。
只是死死盯著台上的少年,仿佛要从那张清秀苍白的脸上抠出记忆的碎片。
孔融瞳孔放大,儒雅的脸上满是惊讶与疑虑,除此之外,还带了一丝欣喜,手指无意识地捻著鬍鬚。
而曹操——这位昨夜还因“奉詔首倡”而风光无限的梟雄,此刻却异常沉默。
此刻的曹阿瞒目光如同寒潭,在刘辩脸上逡巡片刻,隨即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遮住了眼底翻涌的惊涛骇浪,唯有紧抿的唇线泄露出一丝凝重。
无需言语。
当眾人捕捉到韩馥那近乎呆滯的震惊、孔融那毫不掩饰的惊喜、以及曹操那瞬间收敛的锐利时,心中已然有了模糊的分寸。
再看台上那位被袁绍称为“陛下”的少年,诸侯们的眼神变得极其复杂。
他们来此之前,並非没有揣测过袁绍的盘算。
十八路诸侯,原本便是各怀心思。
聚义討董,与其说是出於对社稷倾危的痛心疾首,不如说是对董卓这西凉边鄙之徒竟能窃据中枢、权倾朝野的妒恨与不甘。
他董仲颖算什么东西?不过一西凉边陲刺史,败军之將。
论资歷论官职他算老几?也配骑在在场各位名门士族勛贵宗亲之后的头上作威作福?
这四百年大汉王朝的蛋糕,要分,也是自己这等人来分!
可如今,袁本初竟真的从袖中抖落出一张“天子”牌!
倘若这少年真是那死里逃生的少帝刘辩,那么曹操那费尽心机营造的所谓“陈留王密詔”,顷刻间便如袁绍所言,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偽詔!
而袁绍这联军盟主之位,將不再是眾人自封的虚衔,而是手握“正统天子”这张王炸的真正领袖!
其地位,將瞬间凌驾於所有诸侯之上!
此次討伐若成,袁家无疑则会是居首功,而袁绍,也將彻底名震天下。
一眾诸侯此刻心里此刻大都犯起了嘀咕:
“少帝……不是死了吗?”
“传闻董卓亲自带人鴆杀,难道消息有假不成?”
“这少年……当真是陛下?”
“袁本初……好手段啊!”
疑问和惊骇在诸多诸侯心头翻滚。
这属实太过离奇,让人难以置信!
董卓行事手段阴狠毒辣,这是眾人皆知的。
怎可能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还如此轻易地落入袁绍手中?
还是说,这其中另有缘由?
倘若如此?
这其中,袁本初究竟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忠臣救主,还是……自导自演?
然而,儘管心思各异,高台之上,却无一人率先发声质疑。
这些在乱世中摸爬滚打、深諳权谋之道的诸侯们,有哪个不是人精?
他们不怕这皇帝是假的,就怕……万一是真的呢?
此刻贸然质疑,万一触怒了这“天子”,落得个“大不敬”甚至“附逆董贼”的罪名,岂非自毁长城?这口舌,谁也不愿意落下。
於是,刚刚因袁绍惊人之语而有些人气儿的议事台,再次陷入了死寂。
良久,一个清朗而带著边地鏗鏘之音的声音,打破了凝滯的空气。
是公孙瓚。
他排眾而出,对著台上的少年天子,抱拳躬身,姿態恭敬,声音清晰得足以让每个人都听得真切:
“陛下,”他朗声道,目光灼灼地望向刘辩,“臣,北平太守公孙瓚,今日恰巧携了一位您的亲眷前来会盟。不知陛下……不知陛下……可还认得此人否?”
话音未落,他侧身一步,露出一直沉默立於他身后的布衣男子。
......
说实话,刘辩有点累,原因是......昨晚没睡好。
开玩笑,任谁半夜被通知明个要当著几十个虎狼的面表演,演砸这条小命就真杀青,谁能睡好?
此刻脸色略显苍白,也正是如此,不过好巧不巧的,这却很符合一眾诸侯这会儿对少帝该有的想像。
儘管昨晚已经做足了准备功夫,这会儿上台之后,瞧见台下这一眾诸侯,刘辩人还是有点麻的。
该说不说,一个个好歹是当代勛贵,但长得模样,不能说是其貌不扬,也只能说是歪瓜裂枣。
太丑了,丑的出戏。
正在重新酝酿情绪的刘辩,听到公孙瓚突然这话,微微一愣。
这段特喵的没排练过啊??
天子亲眷??
自己能长得神似少帝已经上祖宗眷顾了,这会儿突然冒出来个天子亲眷,自己怎么可能认得出来?
要是光提名字,自己还能凭著后世记忆打个信息差,可公孙瓚这模样,显然是在试探自己。
就在刘辩发愁怎么应对之时,瞧清楚公孙瓚身后的布衣男子模样,一时间眼神便又猛地有了神采。
这布衣大耳??腰插双剑......
该不会是......刘备?
刘辩快速脑补穿越前的记忆,查资料的时候,好像记得史书上没提过刘备是怎么参加討董之战的。
但是按道理来说,公孙瓚跟刘备当初同在卢植师门下学习过。
若是跟其中一路诸侯来参加討董,公孙瓚的確是最有可能的。
而且瞧著这一身布衣,显然比起周围一眾诸侯的甲冑貂裘要寒酸不少,若真是个正儿八经的皇亲宗室,怎会这般没有排面?
这人,当是刘玄德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