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受教育的权利
第141章 受教育的权利
白洛城邦全力消化战爭红利,抓紧时间將新的人口与技术转化为国力。
一支斯罗人的使团再次出现在了西境要塞的城下。
他们这次的姿態不再像上次那般强硬。
为首的贵族脸上虽然还带著桀驁,但眼神深处已经多了一丝无法掩饰的忌禪。
“我们是来谈判的。”斯罗使者开门见山。
议事厅內,面对白洛城邦的核心决策层,斯罗使者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请求。
“我们承认你们的强大。”他略过那些无关紧要的外交辞令:“我们愿意用马匹、皮毛,甚至是我们新探明的铁矿位置,来换回我们被俘的战士身上的盔甲。”
这个要求让在场的所有白洛將领都愣了一下。
不要人,只要盔甲?
很快,他们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对於一个以重骑兵为核心战力的军事城邦而言,经验丰富的士兵固然宝贵,但一套能將他们武装起来的精良甲胃,才是他们战斗力的根本。
没有了这层铁皮,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与普通的牧民无异。
尤其是对於工业能力並不发达的城邦来说,他们可以再训练新的士兵,却无法在短时间內打造出上千套合身的重甲。
这个游戏的城邦並不都在统一的时间线上,有的是一次落败之后需要数年缓慢休养生息的城邦鱼不置可否,端起茶杯,轻轻吹著热气。
“盔甲是我们战士的战利品。”
斯罗使者咬了咬牙,从怀中取出一份地图:“这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一座储量不亚於你们南山矿区的富铁矿,就在这片区域。只要你们归还盔甲,它就是你们的。”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筹码。但鱼只是笑了笑,放下了茶杯。
“铁矿,我们自己会找。盔甲,我们也不会白白归还。”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你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把它换回去。”
“什么方式?”
鱼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指向了沙盘的东方,那片代表著东日城邦的土地。
“我们的仇人,也是你们的仇人。”
“去东线,帮我们打东日人。”
“我以白洛城邦首领的名义向你们承诺:你们的战土,每为我们砍下一颗东日土兵的头颅,你们就可以从铁壁城的武库里,赎回一套属於你们的盔甲。”
整个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
斯罗使者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这已经不是谈判,而是赤裸裸的驱使。
让高傲的斯罗人去为白洛人当僱佣兵,用自己族人的性命去换回本就属於自己的东西,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然而他们没有任何討价还价的余地。
“—我们同意。”良久,斯罗使者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但他紧接著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可我们的战士没有盔甲,如何去对抗东日人的长刀?你们必须先把盔甲还给我们,我们才能为你们作战!”
“哈。”未等鱼开口,一旁的將领便笑一声,“把武器发给敌人,然后再指望敌人去打我们的敌人?你觉得我们看起来很天真吗?”
鱼抬手制止了將领:“是你们在恳求我们,不是我们预付的酬劳。用你们的勇气和敌人的鲜血来换,这是唯一的条件。”
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最终,斯罗使者在白洛人强硬的態度面前不得不退让。他留下了一句“我们会集结部队”后便地离开。
“首领,他们肯定不会真心为我们卖命。”
“这不过是他们的缓兵之计。”
“我知道。”
鱼背著手:“我从未指望他们真的会去和东日人拼命。”
“那——..—”
鱼看向在场眾人:“各位,你们觉得,一个军事城邦在遭受了奇耻大辱之后会做什么?”
“他们会多久去爭论是否要接受这个屈辱的条件?又会多久去集结一支毫无战意的军队?”
在场的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您是在用一个虚无縹緲的盟约,为我们爭取发展的时间。”
“没错。”鱼点了点头,“这场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从两线作战的泥潭中暂时抽身,重新巩固我们的城邦。”
“我们的根本目的始终是发展我们自己。”
正如鱼所预料的那样,斯罗人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彻底沉寂了下去。
东日人在鼓捣自己的新武器,暂时也没有要出来的意思。
白洛城邦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喘息之机,开始內部整合与革新。
战爭暴露出的问题被一一摆上了台面。
隨著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疆域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体系已显得捉襟见肘。
“农垦司报告,新移民的土地分配与老居民的灌溉权產生了衝突,已经发生了数起衝突事件!”
“通商司的帐目显示,钱庄的借贷规模过大,一旦出现坏帐,可能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动盪!”
“文教司请求增拨经费,第一学院的学生数量已经超出了校舍的容纳极限!”
律法司在法比安的协助下,连夜修订並印刷了白洛城邦的第一部《商法》。
其中详细规定了借贷的利率、抵押物的评估以及商业纠纷的仲裁流程,为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立下了规矩。
农垦司联合营建司对所有已开垦的土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勘探与重新登记。他们用更科学的方式规划灌溉系统,明確了每一块土地的归属与用水权限。
文教司不再局限於培养精英,將教育的触角伸向了每一个角落。
一座座简易的夜校在各个工坊区和农庄建立起来,工人和农民们在劳作之余也可以学习基础的读写和算术。
当然,也有人表示不解,甚至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给农民们教育真的有用吗?”
“他们学数学对种地有什么帮助?”
“工人们打铁块还需要会背诗?”
鱼对於文教司的决定全力支持。
提高全民的教育程度不只是简单的有没有用,还影响到整体民眾的素质。
“你们可以选择不来学习,但你们不能剥夺其它人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