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他的声望

  心结既解,长孙无忌再看陈迎新,竟觉顺眼许多。
  后顾之忧尽去,人也变得健谈起来。
  三人足足谈论了两个时辰,饮尽三壶茶,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方才告辞离村。
  登上马车,李世民略带忧色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他著实担心这位老臣会像魏徵那般,转眼成了陈迎新的拥躉。
  他试探著问:“辅机,你看陈迎新此人……如何?”
  长孙无忌顿时来了精神,连声称讚:“此子虽年少,然才智卓绝,实令臣嘆服!其剖析鞭辟入里,与臣先前所思竟不谋而合!真乃当世奇才!今日一会,臣终身难忘!”
  他忍不住又赞了几句,连连摇头,意犹未尽。
  李世民顿感无语。此情此景,何其熟悉!
  他嘴角微抽,暗嘆:果然不出所料!
  拋开此念,他仍忧心长孙无忌多想,宽慰道:“辅机,近来確有不少臣工上表。奏疏所言,与你心中所虑相差无几。你与朕乃布衣之交,今日朕便明言相告:那些话,朕从未放在心上!你只管安心为大唐效力,其余之事,自有朕来处置!”
  长孙无忌听罢,心头大石彻底落地,眼中满是感激,重重頷首:“陛下,臣明白了!陈迎新一席话,令臣茅塞顿开,险些误入歧途!臣对陛下,绝无二心,唯忠贞不渝!从今往后,臣只谨记此念,再无旁騖!”
  表完忠心,他又忍不住赞道:“陈迎新实在令臣心折!臣那半副家业,丟得……值了!”
  他隨即问道:“陛下可是属意將长公主许配陈迎新?”
  李世民头疼地皱起眉:“朕正为此事烦忧!丽质那丫头,满心满眼都是陈迎新!东征前,朕特意叮嘱过她与兕子,不得再去寻陈迎新。自那以后,这两个丫头……连晨昏定省都省了!”
  长孙无忌无奈轻嘆,又问:“陛下可是忧心陈迎新的身份?臣观他对陛下似有微词?陛下是否担心,若他知晓您真实身份,会立时遁走无踪?”
  李世民点头:“还是辅机知朕!他若知朕是谁,定不会再献一策。可若继续隱瞒,丽质的婚事又当如何?她乃大唐长公主,婚仪自有皇家规制!这……真叫朕为难!”
  “陛下所虑极是。”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臣方才倒想了个主意,或可两全其美,既成全公主婚事,又能彻底笼络陈迎新。”
  “哦?快讲!”李世民忙问。
  “陈迎新功绩卓著,封爵本是理所应当。陛下不妨先行封爵,却暂不宣旨颁行,只予他一个空衔名分。如此,公主婚嫁之礼,入宗庙、告祖宗诸仪,便有了名目依循。待公主车驾出了长安城,再行变通。待木已成舟,过上几年,纵使陈迎新知晓真相,想必也不会再逃。陛下以为此计如何?”
  “封而不发?”
  李世民陷入沉思。
  骤然封爵,朝中必有非议,阻力定然不小。
  可若不行此策,丽质怕是终身难嫁!
  公主下嫁平民,古来未有!
  更何况,他疼女如命,岂肯委屈了丽质?
  “此事……容朕细思。”
  李世民沉声道。
  马车很快驶回长安城。
  长孙无忌先行下车回府。心头大患已除,他步履轻鬆。
  可惜,这份好心情在踏入府门、望见大厅中悠然饮茶的长孙修时,瞬间烟消云散!
  归家所见,只令长孙无忌心头无名火起!
  再想起陈迎新今日所言,更觉此子愚不可及!
  他与陈迎新年岁相仿,差距何以天上地下!
  自己从前竟还觉他是同辈翘楚,实乃大谬!
  长孙修见父亲归来,慌忙起身行礼,话未出口,便听一声雷霆怒喝:
  “逆子!你还有脸在此品茶?!”
  “滚去领罚!杖责二十!”
  长孙无忌鬚髮皆张,指著儿子,將茶盏重重一搁!
  “啊?”
  长孙修皱紧眉头,一脸茫然地看著父亲。
  他在家安分守己,不过喝口茶罢了,也要挨打?
  这是什么道理?
  昨日不是刚打过吗?
  自上次闯下大祸,他行事格外谨慎,唯恐又惹恼父亲。
  连昨日友人邀他去逍遥楼捧场,他都硬生生忍住了。
  他本打算老实待一阵子,等父亲消气再说。
  万没想到,在大厅喝口茶也能招来一顿打!
  “阿耶……您是说……孩儿?”
  长孙修迟疑问道。
  长孙无忌见儿子这副懵懂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吼道:“不是你这蠢物还能是谁!再加二十杖!”
  长孙修顿时噤若寒蝉。若再开口,怕是真要被打死了。
  纵有满腹委屈,也只能强忍。
  他垂头丧气地走向后院。
  很快,惨叫声便再度响起。
  ……
  李世民回到皇宫,径直前往立政殿。
  一路都在思量长孙无忌的提议。
  陈迎新於大唐功勋卓著,单拎出两样,封个国公也绰绰有余。
  虽被这小子坑过几次,然所得远胜所失。
  若无他那些奇谋妙策,大唐断无今日之盛景。
  步入殿门,他先驻足观望片刻。
  丽质与兕子皆不在,他这才鬆了口气。
  近来两个闺女对他没好脸色,他只能避著走。
  “观音婢,有件事想与你商议。”
  他步入殿內说道。
  “陛下请讲。”
  长孙皇后温婉笑道。
  “朕想给陈迎新封个爵位,你看如何?”
  “陛下怎突然有此意?”
  长孙皇后闻言讶异,“您不是不愿让他知晓身份吗?”
  李世民无奈一嘆:“实是为了丽质。”
  隨即將与长孙无忌的商议和盘托出。
  “此乃权宜之计,虽有不妥,细思之下,倒也可行。”
  “陛下是想……先將册封文书留於宫中,待日后时机成熟,再亲手交予陈迎新?”
  长孙皇后问。
  李世民頷首:“观音婢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沉思片刻,点头道:“如此,陈迎新便不算白身,可入宗庙族谱。丽质下嫁,婚仪规制亦能周全。只是……陛下打算如何对朝臣言明此事?难道要將陈迎新公之於眾?他若知晓,定会远遁。”
  李世民摇头笑道:“朕岂会如此愚钝?若让他知道朕盯上了他,怕是要连夜捲铺盖逃了!朕是这么打算的:新薯、新稻、新路、新犁……这些冠以『陈迎新』之名的物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便以此为名,给他封爵!届时朝臣也无由反对。近来各州县官员奏报此事者甚多。那小子虽狡黠,至今未被查出,然官员们纷纷进言,恳请朕嘉奖那『神秘人』。朕若以此为由,料无人敢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