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所谓的蜀国杨氏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就真的拧成了一股绳!”
  “关中这片地方本来就富庶,只要咱们能带动南方一起发展,那以后南方的耕地肯定会越来越多。”
  “等这条路修好,商人自然都会往南跑,更何况现在还多了水稻这个新作物。要不了几年,南方说不定会像长安一样热闹繁华!”
  魏徵越说越兴奋,连脸都涨红了。
  “皇上,这小伙子真是个难得的人才,我真的是心服口服啊!”
  魏徵这番话讲完,李世民这才真正觉得他的计划有可行性。
  之前因为了不少钱的怨气也稍微缓和了些。
  本来以为那块三稜镜就是自己一时贪图好玩,没想到阴差阳错却推动了一个大项目!
  不过呢,有一点他还是有点不太满意。
  修路的银子几乎都是从皇宫里出的,结果路起了个名——叫“新路”!
  李世民心里一想,就越琢磨越感慨:
  他这个皇帝当得真不轻鬆!
  打从登基以来,长孙皇后也都跟著操心受累。
  为了大唐江山,他身经百战;为了让百姓过得好点,自己生活都很节俭。
  捫心自问,他確实配得上“明君”的称呼。
  可魏徵那老头,就没夸过他一句!
  越想来火越大。
  李世民语气不大好的问道:
  “你觉著我这个皇帝当得怎样?”
  魏徵一脸困惑,根本没想到皇帝会突然这么说。
  “皇上,这话是从何说起?”
  “你就对那个年轻人不停称讚,怎么面对我时,一句好听的都没有?”
  魏徵沉思了一下,这才认真说道:
  “要说本事,我知道我不如杜如晦和房玄龄;要谈打仗,我也赶不上李靖。”
  “我在朝堂上的责任,就是辅佐皇上,为您出主意,提醒您別走歪路。”
  “忠言虽然听著难受一点,但都是为了大唐的未来。陛下是天子,身边已经不少人奉承我,就算少一个又何妨?让我做个『坏人』也没什么关係。”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得有些动容。
  魏徵確实是满腔热血,一心为国。
  此刻,他也终於明白,有这样的臣子在身边其实也是一种福分。
  两人的关係也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许多。
  歷史的进程也开始悄悄发生变化。
  这一切,都是陈迎新的到来引起的改变。
  正因为他,魏徵和李世民之间的隔阂才能解开。
  或许以后,也就不会发生魏徵去世后墓碑被推翻的事了。
  李世民笑著问:“你怎么就这么看好陈迎新?”
  魏徵答道:“我对他的讚美,句句发自肺腑,这位青年实在不同寻常,有时候我觉得他都不是凡人呢!”
  “你挑人的眼光不错。”
  李世民也很认同魏徵的看法。
  “既然这么多人看奜他,朕也放心將长公主嫁给他了。”
  这句话一出口,魏徵立刻瞪大眼睛。
  “皇上,您是认真的吗?”
  皇家的女儿,从来地位尊贵,尤其是长公主身份更加特殊。她的婚事向来是关乎国家的重要安排。
  虽说以前皇帝也有过这打算,
  但当真亲耳听到李世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魏徵还是忍不住震惊。
  李世民淡淡地说:“我一直都有这种打算。前两天我也答应了丽质和兕子,可以让她们一起去杭州。”
  魏徵隨即又开口问:“可是皇上刚才不是也提过要让太子拜陈迎新为师的事情吗?”
  李世民点头,“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老臣接下来的话也许冒犯了您,但我还是得说——皇上,既然已经决定派两位公主隨行去南方,不如把太子也一块儿带上吧。”
  “朕也是这么想的,反正两个女儿都去了。”
  李世民哈哈笑了起来,“事已敲定,明日我就亲自前往河西村走一遭,问问陈迎新的意见,顺便也探探他的深浅——这傢伙到底是准备怎么忽悠我的钱?”
  魏徵连忙附和:“到时候记得喊上我!关於这条公路的修建问题,我还有几个疑点没搞清楚。”
  两人再聊了一会儿细节,確定好出行日程后,约好了第二天一同前往河西村,魏徵隨后起身告辞。
  ……
  黄昏时分。
  “蜀国杨氏”终於忙完手头的活,怀里揣著一兜钱票,匆匆赶到了河西村。
  陈迎新已经早早等在村口,一看到老杨过来,立刻走上前问道:
  “路上没被人盯上吧?”
  老杨赶紧把票据递过去,摇了摇头说:
  “公子放心,没人跟我们,而且我按少爷的指示,把钱票拆成了五十多份。”
  听他这么说,陈迎新才稍稍放下心来。
  “你们做事挺利索的,回头不会亏待你们。”
  老杨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眉头还紧紧皱著:
  “以后这种事我真干不动了,嚇死我了,得缓好几天才能回过神!”
  他一脸愁苦地说道。
  陈迎新撇了撇嘴,“你看看你那怂样。李二那人蠢得很,我敢赌他根本发现不了我们耍了他。”
  “確实是没发现,可公子你不明白,皇上那个气场真的太大了。他就站在那儿,脸色铁青看著我,差点把我嚇破胆。”
  说到这儿,老杨还打了个哆嗦。
  “我知道你这次辛苦了,回去找锤头领赏就行,双倍奖赏!”
  陈迎新笑著说道。
  “公子,那我就先去领赏啦!”
  一听能多拿钱,老杨笑得像朵。
  陈迎新又检查了一遍票据,確认没什么问题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史料记载得没错,李二確实爱面子,又特別在乎百姓!”
  这次他是靠“道德捆绑”赚了不少钱。
  不过,他心里半点愧疚都没有。
  这条路,是他亲自筹划修建的,是为了大唐的发展,是为了造福百姓。
  虽然名字叫“新路”,是因为他几乎出了一半的钱,还有那些施工的重活都是他在干!
  虽说李二也掏了些钱,但谁知道呢?
  他又核对了一遍票据,確认稳妥后放进了盒子里。
  让老杨把这些钱分成五十多份,就是图个方便。
  因为之前他运出去的大量资金耗费了不少力气。
  所以他这次直接把钱换成票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