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送情报的人是谁?
密林深处,那个越兵小队长左顾右盼,揣著那份用油纸包好的“情报”,几乎是手脚並用地逃离了铁丝网区域。
他一口气跑回自己的巡逻队,顾不上队员疑惑的目光,找了个藉口脱离队伍,朝著据点指挥部一路狂奔,心臟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既紧张又带著一丝即將立功的兴奋。
“报告!”小队长气喘吁吁地衝进来,脸上还带著奔跑后的潮红和汗水。
“东西呢?”阮雄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如刀。
小队长不敢怠慢,慌忙將那个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油纸包双手奉上。
阮雄一把抓过,粗暴地撕开油纸。里面是几张摺叠得整整齐齐的纸。
纸上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夹杂著一些简易符號,清晰地列出了:
目標人物:姜云熙。
关键地点:东靶场(附带了简单但关键的周边地形草图,標註了便於隱蔽和接近的位置)。
关键时间:每周三下午(精確到时间段)。
目標活动规律:固定时间在此进行个人加练,通常人数都不多。
一个大胆的“诱捕/突袭”计划建议:利用地形隱蔽渗透,在特定时间点发动快速抓捕行动。
信息详尽,时间地点明確,甚至提供了行动思路,这比上次那张语焉不详的纸条要有价值太多了!
阮雄的脸上瞬间掠过狂喜,但这份狂喜只持续了不到三秒,就被更深的疑虑所取代。
他猛地抬头,盯著还站在面前、一脸期待等著嘉奖的小队长,声音冰冷:“给你情报的人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什么身份?”
“额……”小队长被他看得一哆嗦,连忙摇头:“报告首领,他不肯说名字,只说自己是被华国部队拋弃的人,和那个姜云熙有深仇大恨……嗯,穿著普通村民的衣服,戴著草帽,脸看不太清,大概二十几岁的样子,还会说点越语。”
“被拋弃的人?有仇……会说越语……”阮雄咀嚼著这几个关键词,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踱步,眼神阴晴不定。
“动机呢?仅仅是为了报仇,还是另有所图?或者……”他眼神一厉,“这会不会是个陷阱,想引我们上鉤的?”
他太了解华国军队的纪律和警惕性了。
一个被“拋弃”的本地村民,怎么可能如此精准地掌握一个部队军官的详细活动规律和靶场周边的地形?
这太不合常理了!
万一是华国故意放出的假情报,设下的圈套呢?
贪婪和谨慎在阮雄心中激烈交锋。
姜云熙的诱惑力太大了,这份情报提供的时机和地点也太过“完美”,但他也深知,一步踏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復。
“听著,”阮文雄停下脚步,做出了决定,声音带著不容置疑的冷酷,“第一,立刻派人,给我秘密潜入义勇村一带!查,查清楚最近有没有一个二十多岁、和部队有过节、可能懂点越语的本地男人!我要知道他的底细,名字,来歷,越快越好!”
“是!”小队长一个立正。
“第二,”阮文雄的目光重新落在那份情报上,“针对这份情报计划照做,但行动时间推迟,等第一组的调查有了眉目再说!而且,行动方案必须重新评估,增加备用方案和撤退路线,不能全信这个来路不明的傢伙!”
“是!”小队长再次应道。
“第三,”阮文雄走到地图前,手指点著靠近东靶场的几个边境区域,“为了配合可能的行动,也为了迷惑华国人,命令前线部队,在靠近目標区域的方向,这两天给我『热闹』起来!”
“增加巡逻密度,製造点紧张气氛……但记住,不许主动挑衅,不许开第一枪!要让他们感觉到压力,把注意力吸引过去,但又抓不到我们真正的把柄。”
“明白!”小队长领命而去。
阮雄站在窗户边,看著窗外有些阴沉的天空,眼底也翻涌著
……
很快,华国边境哨所和前线的战士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原本相对平静的越国控制线一侧,突然变得“活跃”起来。
越军的巡逻队数量明显增多,频率也提高了。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散,而是队列整齐,装备齐全,眼神警惕,沿著边界线来回穿梭。
有时候,甚至能看到越军的小股部队在靠近华国哨所视线的边缘地带进行“演练”,虽然保持著安全距离,但那刻意展示的武装和频繁调动,无疑是一种无声的威慑和挑衅。
“排长你看,对面又增加了一队巡逻兵!这都第三拨了……他们想干嘛啊?”一个新兵趴在掩体后,紧张地指著铁丝网对面。
经验丰富的老排长举著望远镜,眉头紧锁:“他奶奶的,搞什么么蛾子?光遛弯不下嘴?”他仔细观察著,“武器都带著,但枪口朝下,没有明显攻击意图……像是在示威?或者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这种反常的举动立刻引起了华国前线指挥官的警觉。岳金龙很快就接到了报告。
“增兵,频繁调动,但不挑衅……”岳金龙站在大幅边境地图前,手指敲打著东靶场所在的区域,眼神锐利,“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肯定在谋划什么,而且目標,很可能就在这片区域。”
他立刻下达命令:“通知东靶场附近所有哨所、巡逻队,一级戒备!发现任何异常,立刻报告!”
“加强东靶场本身的警戒力量,姜云熙同志去训练时,暗哨加倍!”
“命令其他方向的前线部队,收缩巡逻范围,提高警惕,但暂时不要主动去撩拨他们,把力量给我集中到东靶场这一线!”
“通知义勇村等周边村庄的民兵和留守部队,提高警惕,严防小股敌人渗透。”
战士们虽然不清楚越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军令如山,原本分散的巡逻力量开始向东靶场方向集中。
哨所里,望远镜几乎不离手;巡逻道上,战士们步伐更加警惕,枪不离肩,手指时刻搭在扳机护圈附近;暗哨隱蔽在草丛、树冠、岩石缝隙中,像猎鹰一样注视著边境线的风吹草动。
整个区域的气氛,因为越国这反常的“增兵调动”,变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