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东海女娃,阵名四瀆
且不言北境巫人大战,死伤惨重。却说神农圣皇膝下有一女,名曰女娃。女娃因见神农圣皇每日思虑,自己则虑父亲所虑,不觉日渐闷沉。
一日却是出门往东海去,想去游海开心。
於是女娃撇守卫,自己腾云,飘飘摇摇,晃晃悠悠,此时正好颳起大风,却是將女娃送到东海之滨。
好东海,浪涛怒卷,银浪生。鱼游龙跃,仙岛神山。女娃把性撒起,却就钻入海中,只见海底怪鱼怪虫怪石无数。
怪鱼丑陋,臃肿肥大不苗条,奇形怪状惹人目。怪虫凶险,器锋利吸血虫,千足百爪暗心惊。怪石玲瓏,大者天地造化成,小者海浪日夜琢。
女娃玩过一会儿,却是有些疲了。於是两个脚丫猛搓,两手也是用力,把那些怪虫都是撕了个稀碎,这才满意点头,想游上岸去。
谁知就在此时,却是突然风向一转,颳起东南风。
俗话说:火借风势,风助火势。但这大海碧波有风加持,顿时变了样貌,却比火焰更加凶猛,比狂风更加暴烈。海中暗流涌动,精怪齐出,却是藉助天时,神通威力大涨,要出来害人性命,吃人血肉。
只见一条凶恶蛟龙破开水浪,张牙舞爪就是朝女娃抓来,一边大声呼唤:“今日有福,能有如此鲜嫩的娃娃来吃,却不比那些老肉好吃多了?”
这却是一个凶怪,恶蛟成道,好食人肉。近年来来盘踞在此处,饿时就上岸来吃人充飢,渴时就饮海水,害得周遭百姓困苦不堪。
女娃是神农圣皇幼女,见此种情景怎能够坐视不管,於是一蹬两个脚丫,就在水中半是浮起,道一声:“恶蛟,岂敢在此作乱,胡作非为?”拿一青锋宝剑就自衝上前去,与那头恶蛟爭斗起来。
那蛟龙首尾共计有十来丈长,狰狞凶恶,头生独角。
瞧见女娃孤身前来,只把尾巴往海底搅,就是掀起巨浪朝女娃刮来。
那巨浪高不过三丈,可水中暗藏一缕恶蛟水行道法。刚到女娃面前,就自行分化出数股,宛若毒蛇咬噬一般,飞奔女娃。
“喝!”女娃见此,却也不慌,把剑一指,道一声令號,就自定住浪头。
再一摇身,却把身子晃在蛟龙身上。她一手抓龙鬢,一手扯宝剑,把一口宝剑那鳞甲上刺了数下,却都不入骨髓之中,只是些皮肉损伤。
饶是如此,却也痛得它连连叫唤:“女娃,你敢和我作对?我要吃了你!”
那蛟龙窜天入海,拱背伸腰,连连变换姿態,想要把女娃甩下。又或者是运起神通法力,喷出数股水箭,可都被女娃机灵躲过,难伤分毫。蛟龙这一番折腾,反倒是激起女娃烈性。
好女娃,你看她。
宝剑咬口中,细手抓龙鳞。一片又一片,一把又一把,散作漫天飞雪,飞舞似落红。蛟龙无鳞,好似河底泥鰍,无形无像,毁谤真龙模样。
女娃见撕扯的鳞片差不多了,细眼看去,只见得血流一片。於是把口中宝剑取下,对准那恶蛟心口,只的一下。
便听那恶蛟一声大叫,顿时陨命。临死前蛟身反弓,將个女娃又甩到远处,直入深海碧波之中。
“咕嚕咕嚕。”
几个大水泡自海面上炸开,从中钻出个女娃来。见得恶蛟身死,女娃本以为事情解决,不想又听得一阵蛟吼,女娃看去,却见远处又有数十条蛟龙翻波起浪,正自赶来,那蛟龙各色都有,都是杂蛟,只为首的不一样,是一只金蛟。
“噫,今日却是运势不好,將要葬生在此了。这东海恶蛟当真是多,若得不死,当要扫净东海恶蛟。”
女娃哀嘆一声,拿了宝剑,仍浮在水面上,海水只能没过她脚踝。
“来吧。”
话语回到平山,自说狂狮大仙领青羊道人邀请,来此助阵。头一遭就是將神都败退,还斩断他一臂膀,逼得他跌跑回营。
后又过了几日,神都养好伤势,把臂回了,才肯出帐,共商军事。
只是这几人却都是有些火气,地魁坐在中央,神都居左,水魔居右,至於月魔,称病不前。
“那人族欺我太甚,眼下又是请来帮兵,断我一臂。此仇不报,岂能甘休!”神都气势汹汹,但却惹来一旁月魔嘲笑:“凭你?若不是我,你现在已经是人刀下之鬼,哪还有资格在这说话。”
月魔摇曳蛇尾,说道:“在下情战,要让那狂狮大仙试我巫法厉害。”
於是月魔点兵四十万,排列营前,以一为源,分化四流,派人叫阵。
待朱襄等人细观,都是惊嘆不已,却是水魔布下大阵,把那四十万巫兵尽数演化成江河淮济四水。
这阵名唤四瀆,是当年水魔於黄河上水淹伏羲失败后,游走四瀆,灵感迸发所得。她將四水尽数布於此阵之中,借来几分神韵,又將四十万巫兵尽数化作水患,常人进阵,降不得水患,便是破不了此阵。
水魔正在叫阵,不多时就见狂狮大仙出阵。
二人先是交战,战过了数个回合。
水魔跳出圈外,把咒语一念,就听见哗啦啦的浪潮响声,唤来了几只水蛟张牙舞爪朝狂狮大仙扑去。那水蛟都长约五丈,爪尖牙利,怒吼连连。
狂狮大仙看了,不由笑言:“此法易破。”
依旧取来六狮镜,把宝镜往蛟龙身上一照,就见那几只水蛟顿时被镜光照住。狂狮大仙再把宝镜一转,那几只水蛟就自化为浊浪,融入地下。
水魔见此,也不惊讶,来到四瀆阵前叫道:“狂狮大仙,你可有胆量来试试我这大阵。”
“且看我来破你。”
狂狮大仙抖擞精神,快步上前。水魔见他前来,也是不敢招呼,把身一遁,躲入大阵之中,只留下四个旗门。
狂狮大仙上前四个旗门都是看了,门上各有一牌,书:长江,黄河,淮水,济水四水名诲。透过旗门,正可瞧见水魔正在阵里大叫,狂狮大仙吃不得她如此囂张,大叫一声:“休走,我来降你!”便是快步闯进阵中。
他进的这旗门唤作黄河。狂狮大仙刚一进阵,脚下顿时一陷,却是地面移换,尽数化作了万里滚盪黄河。
黄河不见天际,只有河水卷席黄沙,怒涛滚滚,声撼天地。
狂狮大仙把身浮在空中,料想此阵该在河水之中。於是把口一张,吐出一朵一丈见方黄云覆在足下,隨后跌坐在黄云上,驾云绕这河面而行。未行几里,先自东面听得一阵晃响,却是一队巫兵,拿黄旗,穿黄衣黄甲杀来。
领头的巫兵身高三丈,独角两眼,拿了宝剑就朝狂狮大仙头上劈来。
却见狂狮大仙顶上现出一朵黄莲,莲抵住宝剑,不叫其下沉。隨即狂狮大仙轻喝,念一个“起”字,便见黄莲似是鼓足精气,一连绽放十六层瓣,每层瓣都生有黄色纹路。这莲每生一层,便有精光射出,灭杀巫兵,待到十六层瓣生完,这群巫兵也就死光。便是领头的亦是如此。
“可惜,不曾捉得一个活口。不过此阵当不是只有这些计量。”
狂狮大仙內心思忖,心中提防,於是又吐了一朵黄莲顶在头上。
这朵莲足有半亩大小,层层叠叠,刚出来,便见到瓣开始自行凋落,荣枯不定。
“不好,那水魔定在暗处使巫法害我。亏我谨慎,否则难免有性命之忧。”
狂狮大仙大惊,许是天不绝他,教他有一线生机。
於是连忙自云上起身,摆云案,焚信香,將混元锤付在左,六狮镜放在右,又將一对灵牙双刃祭在中央。
隨后狂狮大仙披散了头髮,仗剑踏步,默运玄功,闭目瞑神一时,忽地睁开双眼,把舌头嚼碎,朝了云案上三件灵宝上各喷了一口精血,连喷三次,共计九口。那三件灵宝得了精血,顿时泛起红光,把威能展现。
狂狮大仙持剑上前,左手拿镜,把黄河上下四方都是照了一遍,大喊一声:“定!”,就见镜中黄河如令静止,这阵中黄河也是剎时止住声势,再不奔腾。狂狮大仙不敢大意,又拿起灵牙刃,把它往空中一祭,只听“咔嚓”一声,好像镜面破裂,便见天上出了一个大洞,洞外正是旗门。
狂狮大仙收了双刃,宝镜,便要出阵,只是恨自己千年苦修一朝尽数乌有,於是临行前,却把那柄混元锤祭出,朝著一个方向直直打来。自己则是顺势衝出旗门,狂狮大仙出阵,不敢耽误,急忙驾云回走。
朱襄等人见到狂狮大仙披头散髮,嘴有鲜血,也来不及询问,先叫狂狮大仙下去休息,自己则是再与眾將商议如何破阵。
且说那狂狮大仙离阵前发了一发混元锤。
那锤直直便向著案台打来,而且挟风带电,威势不凡。只可惜准头不行,被水魔拿过旁边一个巫兵往前一凑。听得一声,就见那巫兵脑门崩裂,身死当场,溅了水魔一身。
水魔也不在乎,丟掉巫兵,说道:“狂狮大仙破不了我的阵,只能弃兵离开。今日折他千年修行,来日坏他性命。你且回去,我再上前叫阵。”水魔点了一人回去与地魁报喜,自己则轻摇蛇尾,再次上前。
朱襄等人正是苦恼,听到报令兵又传:“水魔正在外面叫阵。”心中更是烦闷,却把营门一闭,不理睬她。
如此过了一日,狂狮大仙先將自身稳住,这才上前来见朱襄,言道:“这一阵取四瀆水势,初时轻易,往后愈难。我道行尚可,窥见一斑。因此舍了修行强行破阵而出,但之后却是要您另寻他人破阵才是。”
朱襄曰:“不知此阵有何威能,还请大仙详明。”狂狮大仙道:“此阵初时不过巫兵阻挠,往后便是水势化龙,以四瀆之力,来攻进犯之人。四瀆是洪荒大水,就算只有几分神韵,也不是在下可及。若想破此阵,或许只有二法。”
“敢问是何二法?”朱襄听有破解之法,急声询问。那水魔还在营外叫阵,自然是越快越好。
“其一就是找寻大法水行之人,以一人之力,强镇水脉。这四瀆大阵虽分四道,实出一源。只要破其一脉,水势渐染,其他三脉不攻自破。”狂狮大仙首先提出一策,也是他最为看好的一策。
不料朱襄闻听此计,却是嘆息:“如今上哪找这种人?谁知他居在哪方神山湖底,道场佛场?请大仙再言二策吧。”
狂狮大仙点头,此计难点就是在此。於是便把第二策说出:“这第二策说难难,说易易。却是要请神农圣皇祷告诸圣,若是有圣人愿意降下圣法,自然是一切消解,无有负担。”
这第二策当真简单,但却惊得朱襄目瞪口呆。“啊这?当真是难易不定啊。”
朱襄震惊,思索一番后却是认为不错,於是转头谓左右曰:“把这二策都是与我写下,交与圣皇决断。同时尽力去请些水行仙人,看看能否破得此阵。至於门外那水魔叫阵,不要理她,且由她去吧。”
於是报信兵收了朱襄书信,运起神通,自平山直奔神农圣皇祭天之处。行了约有一月,方才抵达,递传书信。
却说神农圣皇此时正是伤心,有东海来信,幼女女娃杀恶蛟十数条,终是力竭,死於东海。
正在垂泪,又闻有北方报信,曰:“北境有大巫水魔,布下大阵,横立平山。眾將仙人皆不能敌,有狂狮大仙献策,一策请水行大法之人,一策请圣皇祷天,求圣人相助。还请圣皇定夺。”
兵戎之事,不可久持。
神农圣皇却是要请圣人旨意,於是叫人选定吉日,焚香沐浴,祷告苍天。
只见神农圣皇站在台前,上摆清香三柱,火光幽幽,香菸裊裊,直上云霄。
有风不能阻,有火不能断。穿过罡风层,雷火层,透过天界云海,跨过三十三重天,直抵混沌,直到八景宫中道德天尊之处。
时混沌中地风水火四处飘散,或生或灭,正有一座皇宫立在虚空之中。皇宫正宫门口,有字曰:火云宫。就是眼下伏羲圣皇居所。
伏羲圣皇得河图洛书,演先天八卦,也收得神农圣皇清香一柱。
因此开算八卦,寻求下界大阵解决之法。倒真是还另有破解之法,伏羲圣皇龙眉一皱,言道:“却还应在这群洪荒妖神身上,当要告知神农圣皇才是,如此方是正途。”
於是伏羲圣皇却叫了一个小童过来,言道:“你与我把那匹龙马牵过来。”小童答曰:“遵圣皇爷爷的话。”迴转过去,过不多时,就听得“滴答滴答”的声音,却是小童领了龙马过来。
那龙马蹄色发青,正应伏羲圣皇之德。伏羲圣皇將龙马牵了过来,对它说道:“我书信一封,你与我把它交给青羊道人。有符印在前引路,不要误事,速去速回。”
伏羲圣皇取了一封书信交与龙马,又在龙马额顶画了一道符印。龙马一口吞下书信,快步出了皇宫,只见得外面一片混沌,分不清上下左右,过去未来。
龙马入得混沌,就见额头顶上符印闪耀,在混沌中为它开出一条青光长途。长途直入混沌,看不清终点,隱有海潮澎湃之声。“滴答滴答”,龙马迈蹄,铃鐺响动,渐渐不见了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