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震惊全港
第147章 震惊全港
2月10日。
一纸通知自滙丰银行发出,决定在2月18日召开和记洋行临时股东大会。
祁德尊第一时间表示强烈反对。他执掌和记多年,早已將公司视作自己的疆土,岂容他人轻易插手?
但滙丰方面语气坚决,只说有“重要提案”需交付討论,內容却滴水不漏、秘而不宣。
一种强烈的不安在祁德尊心中迅速蔓延。他忽然想起最近资本市场上那几个若有似无的信號,
以及陈耀豪此前模糊不明的態度。
几经挣扎之下,他决定主动联繫陈耀豪,电话拨了过去,一遍,两遍,始终无人接听。
次日,他直接驱车前往维港大厦。电梯一路上行,祁德尊面色凝重。
然而,当他真正站在陈耀豪办公室门前时,却只得到秘书一句礼貌而冰冷的回应:“陈先生目前不在香港。”
那一刻,祁德尊站在高楼明净的走廊上,望著窗外维多利亚港繁忙的航船,突然全都明白了。
他猛地一拳砸在身旁的装饰墙上,指节生疼,却不及他心中怒火的万分之一。
“好一个滙丰好一个陈耀豪!”他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这句话,眼中儘是被人联手摆布后的屈辱与愤怒。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召来了最信任的助手李察德。
李察德一进门就察觉到气氛不对,祁德尊背对著他站在落地窗前,整个人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滙丰要在18號开临时股东大会。”祁德尊的声音沙哑,说道:“陈耀豪不见了。”
李察德愣了一下询问道:“您联繫过他了吗?”
“电话不通,人也找不到。”祁德尊猛地转身,眼中布满血丝,郑重的说道:“这是个局,李察德。滙丰和陈耀豪联手做的局。”
李察德迅速冷静下来,分析道:“我们需要先发制人。我建议立即联繫几位独立董事,爭取他们的支持。同时摸底中小股东的態度。”
“然后呢?”祁德尊逼问道:“如果他们已经达成协议?”
“那就找出协议的漏洞。”李察德目光锐利,分析道:“没有交易是完美无缺的。况且,临时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本身就可以质疑。”
祁德尊深吸一口气,走到酒柜前倒了两杯威士忌,说道:“如果我坚持不同意呢?”
“那就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李察德接过酒杯,说道:“但恕我直言,正面与滙丰对抗,胜算不大。”
祁德尊猛地灌下一口酒,琥珀色的液体在他喉间燃烧,
良久,他重重放下酒杯,低声怒道:“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和记真正的主人。“
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一一而他,竟直到对方布好棋局,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早已入瓮。
2月18日,香港半岛酒店宴会厅。
水晶吊灯將柔和而威严的光芒洒满整个会场,空气中瀰漫著雪茄、香水与紧绷的神经交织出的特殊气息。
衣冠楚楚的股东与財经记者们低声交谈,每一道目光的交匯都似乎在无声地传递著讯息一一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今天將见证一场足以改写香港商界格局的巨变。
滙丰银行大班沈弼坐在主席台中央,面无表情,如同一位冷静的裁判。
会议伊始,他便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掌控了全场流程,直接切入正题,宣读那份早已擬定的合併方案:和记洋行作价3.5亿港幣,与陈耀豪魔下总作价6.2亿港幣的黄埔集团、7-11便利店及兆兴置业合併,成立“和记黄埔集团”。
当沈弼念出“陈耀豪先生將拥有新公司52%的控股权”时,会场仿佛被投入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我反对!”一位追隨祁德尊多年的老股东猛地站起身,脸色通红,大声说道:“这根本是不平等条约!和记的资產远被低估,黄埔的作价却充满水分!滙丰这样安排,置我们这些中小股东於何地?”
他的发言立刻引来一片附和,
“没错!祁主席掌舵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这样被扫地出门?”
然而,支持滙丰方案的声音同样响亮。
另一位戴著金丝眼镜的机构股东推了推眼镜,冷静反驳道:“和记洋行近年业绩低迷,股价长期不振,急需新鲜血液和优质资產注入。
陈生的能力和黄埔集团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合併是拯救和记、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双方爭论愈演愈烈,会场內议论声、爭吵声此起彼伏。
祁德尊坐在台下最前排,脊背挺得笔直,双手死死抓住扶手。
他几次欲起身发言,都被沈弼以“严格按照会议议程”为由,冰冷而礼貌地挡回。
他眼睁睁看著自己毕生心血被放在台上公然“肢解”和“贱卖”,自己却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一种巨大的屈辱和无力感儿乎將他淹没。
他紧咬的牙关微微颤抖,眼中布满血丝,只能將这滔天的怒火和不甘死死压在心底。
投票在一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当沈弼最终宣布“合併提案获得通过”时,祁德尊闭上了眼睛,仿佛听见自己商业帝国崩塌的巨响。
隨后进行的董事会选举更是彻底的程序性碾压。
滙丰代表毫无悬念地提名陈耀豪为新任董事长,並以绝对优势通过。整个过程快得令人室息,
滙丰的强势手腕展现得淋漓尽致,
结果宣布的那一刻,祁德尊霍然起身,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场。
他的背影在辉煌的灯光下显得无比僵硬和决绝,將所有的喧囂、爭论与背叛彻底甩在身后。
翌日,整个香港媒体界如同经歷了一场地震。
《星岛日报》以头號黑体字打出標题:“惊世併购!华商陈耀豪六亿吞百年和记,祁德尊时代悲情落幕!”
配图是祁德尊离场时僵硬的背影和沈弼在台上冷静发言的特写。
《东方日报》在財经版用了整整三个版面进行深度剖析:“滙丰棋局:详解和记黄埔合併背后的权力游戏”、“陈耀豪的『豪赌”:资產组合与资本槓桿的极致艺术”、“祁德尊的失误:昔日资本航母为何痛失江山?”,详尽拆解了交易细节,点明了滙丰在背后的决定性作用。
《南华早报》的评论则带著一丝英资的矜持与震惊:“一场惊人的巨变:和记黄埔一夜易主”
文章写道:“此举彻底打破了香港传统英资財团的格局,標誌著以陈耀豪为代表的华资势力以令人膛目的方式登上了舞台中央。滙丰银行在此次交易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思。”
长江公司,李家成办公室。
李家成手中的《南华早报》还散发著油墨的清香。他仔细读完了每一个细节,目光在交易作价和股权结构上停留了许久,最终缓缓放下报纸,望向窗外繁忙的港岛。
他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欣赏与锐利的竞爭意味。
他低声对身旁的助手说道:“后生可畏。耀豪这一手,借滙丰的力,办成了我们想了很久但不敢做的大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愈发沉稳,继续说道:“格局彻底变了。我们的脚步也要加快,不能再局限於地產。如此庞大的综合帝国未来,既是伙伴,也会是对手。”
新世界发展,郑裕彤办公室。
“鯊胆彤”郑裕彤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激昂。他几乎是一巴掌拍在报纸上,洪亮的笑声在办公室里迴荡:“好!做得好!痛快!”
他转身对著自己的助手,毫不掩饰讚赏之情:“我一直说,这个世界够胆搏才能贏!祁德尊那个老傢伙和滙丰玩了几十年,最后还是被自己人摆了一道!
陈生有胆识,有魄力!你们看著吧,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华资以后不用再看英资的脸色了!”
他的语气中,除了为陈耀豪的成功感到高兴外,更有一股被点燃的、跃跃欲试的斗志。
香港新社。
社长杜长兴看完报导后,则对副社刘解放问道:“这个陈耀豪在我们团结的名单里吗?”
刘解放摇摇头,肯定的道:“我可以確定,这个人不在名单里?”
杜长兴点点头道:“看样子我们工作还做得不细致,你下去后,再去摸一下底,別再露过像陈耀豪这样的人物。”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想了想说道:“陈耀豪你重点摸一下底,找一个机会试探一下他。”
“好的。”刘解放应道在新社当晚发出的通讯稿的电讯稿中,则代表了另一种沉稳而权威的视角。
它以《华资崛起標誌性事件:和记黄埔併购案重塑香港经济版图》为题,进行了冷静而积极的评述:
“此次由滙丰银行主导、华商陈耀豪完成的对於传统英资巨头和记洋行的併购,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化资本运作。
它充分展现了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卓越能力与雄厚资本,標誌著香港华资財团在经济领域的全面崛起,已成为推动香港繁荣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此事件预计將极大鼓舞本港华商士气,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格局產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三方的反应,与市井街头的喧譁、財经媒体的震惊交织在一起,共同勾勒出这起併购案更为完整的图景:
它不仅在商业上创造了歷史,更深层次地改变了香港的资本结构与未来走向,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与策略。
电视广播里,財经评论员们情绪激动,纷纷用“石破天惊”、“商业奇蹟”、“强人时代的更叠”等词汇来形容这次併购。
街边报摊的报纸被迅速抢购一空,茶餐厅里,人们都在热烈討论著这桩突如其来的大新闻。
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一个属於英资旧的时代已经终结,而一个由陈耀豪掌舵的、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新时代,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扑面而来。
半岛酒店里的风云激盪,在第二天就变成了瀰漫整个城市的閒聊话题。
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维多利亚港的深水炸弹,產生的衝击波迅速传遍了每个角落。
在中环摆街的“兰芳园”茶餐厅里,人声鼎沸,午市刚过的喧闹还没有完全散去。
“喂,看报纸了没?真是太疯狂了!和记这么大的公司,说换老板就换老板?”一个穿著工装、显然是刚下班的老师傅喝著奶茶,指著桌上《星岛日报》的头版,对同桌的伙伴说道。
“祁德尊啊,以前多么威风,还不是说没就没了?”伙伴夹起一个菠萝包,摇头晃脑地说道:“滙丰看你不顺眼,公司再大也没用。不过这个陈耀豪也確实厉害,这次蛇吞象,居然真能吃得下!”
旁边卡座,一个穿著衬衫、像是文员的年轻人加入討论:“我爸爸以前买了些和记股票,被套牢到现在,这次可能真的有机会翻身了!陈生搞地產和零售这么厉害,肯定会有作为的。”
他对面的朋友则显得更冷静,分析道:“別高兴得太早,先看清楚情况再说。祁德尊不会这么容易放手的,看看后面会怎么样吧。”
在湾仔的菜市场,几位主妇一边挑拣著青菜,一边交换著最新鲜的八卦。
“你知不知道啊,报纸说那个年轻人陈耀豪,用几亿就买下了整个和记呢,钱多得不得了!”
“真是想不到啊,祁德尊这么多年,哎,也挺惨的。”
“有什么惨不惨的,他们有钱人的游戏而已!我们还是关心一下明天的菜价比较实在!”
在北角开往箕湾的电车上,几个老街坊偶然相遇,抓著扶手也能聊起来。
“这次滙丰也挺狠心的,直接帮祁先生『退休”了。”
“商场如战场嘛,哪有什么情面可讲。只是没想到是个年轻人胜出。真是后生可畏啊!”
“是啊,看来以后都是华资的天下了。”
从金融精英匯聚的中环,到普通百姓生活的街巷,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著“和记黄埔”、“陈耀豪”、“滙丰”和“祁德尊”。
这桩惊天併购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財经新闻,成为了一起標誌性的社会事件。
它让普通人清晰地感受到,香港的天空正在改变,一个更加激烈、充满机会与不確定性的新时代,正伴隨著报纸上油墨的香气,真切地到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祁德尊如同困兽般四处奔走。
他向上市公司合併委员会提交长的申诉材料,在港府官员的会客室里反覆陈情,甚至试图通过媒体唤起公眾同情。
然而,在滙丰银行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之下,他所有的努力都如同石子投入深潭,仅激起几圈涟漪便彻底沉寂,最终只沦为报纸角落一则则“祁德尊再度申诉未果”的边新闻。
与此同时,陈耀豪却显得气定神閒。
虽然也在等待委员会最终的裁定,他却並未让自己陷入焦灼的等待。
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九龙佐敦谷一片空地上彩旗招展,“陈振南慈善基金会援建佐敦谷小学捐赠仪式”的横幅格外醒目。
陈耀豪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与滙丰大班沈弼並肩站在镁光灯前,手握金铲,为项目奠基培土。
两人笑容满面,手握在一起,任由记者们拍照,儼然一幅亲密无间、致力公益的商业领袖形象。
仪式结束后,记者们蜂拥而上,长枪短炮对准了陈耀豪:
“陈生,请问您选择此时进行慈善捐赠,是否想对冲外界对和记黄埔併购案的负面舆论?”
位女记者语速飞快地提问。
陈耀豪面带微笑,应对自如:“慈善是长期事业,与商业决策无关。爷爷一直教导我们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孩子们的教育,不能等。”
回答得滴水不漏,贏得现场一片掌声。
“沈弼先生,滙丰银行大力支持此次併购,是否意味著未来华资將在香港经济中扮演更主导角色?”另一名记者將问题拋向沈弼。
沈弼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平和却带著不容置疑的权威:“滙丰的支持始终基於商业逻辑本身。我们相信陈耀豪先生的能力,他能带领新的和记黄埔创造更大价值,造福所有股东。这与资本背景无关,只与能力有关。”
人群稍散后,在临时搭建的贵宾休息室內,陈耀豪为沈弼斟上一杯红酒。
“沈弼先生,这次多谢您鼎力相助。”陈耀豪语气真诚。
“互惠互利,陈生不必客气。”沈弼举杯示意,目光锐利而冷静,说道:“委员会那边不用担心,程序会顺利走完。”
陈耀豪从西装內袋中取出一份製作精美的文件夹,轻轻推到沈弼面前:“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务必收下。”
沈弼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份股权赠与协议的摘要,清晰地標明將转让和记黄埔百分之五的股份至其指定的代持机构。
即使是见惯大风大浪的沈弼,眼角也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
这份“厚礼”的价值与诚意,远超寻常。
他合上文件夹,举杯与陈耀豪轻轻一碰,一切尽在不言中。
“合作愉快,陈生。”
“合作愉快,未来会更好。”
然后,两人默契的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