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港岛:从九龙城寨收租到大亨> 第141章 中华煤气的发展 红牛试生產

第141章 中华煤气的发展 红牛试生產

  第141章 中华煤气的发展 红牛试生產
  北角,中华煤气总部大楼。
  几天后,陈耀豪的身影出现在这里,参加公司的董事会。
  会议厅內,气氛庄重。
  会议开始,董事长利铭泽率先发言。
  这位在商海沉浮数十载的掌舱人,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陈耀豪身上,带著审视,也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欢迎陈耀豪先生加入董事会!”利铭泽微微頜首,语调平稳的说道:“陈生在商界的见解和魄力,业界有目共睹。相信他的加入,能为中华煤气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掌声適时响起,礼貌而克制,
  陈耀豪站起身,同样以无可挑剔的姿態回应:“感谢利董事长及各位董事的信任与支持。能成为中华煤气董事会的一员,我深感荣幸。我期待与各位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公司再创佳绩。”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谦逊中带著自信,目光与利铭泽短暂交匯,传递著无声的默契。
  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响起。在坐的各位心里都明白,要不是陈耀豪的强势介入,他们可能今天都不坐在这里开会,从而失去这份袍金。
  接下来,就进入了长的常规议程,
  会议过程中,陈耀豪保持著学习的態度,从始至终都没有发言。
  毕竟,这煤气技术专业性强,他作为一个外行,千万不可瞎指挥。
  会议结束后,陈耀豪並未立刻离开,而是走向了利铭泽。
  利铭泽似乎也早有预料,对秘书低语几句,便引著陈耀豪走向董事长会客室。
  两人在会客室落坐后,侍者送上香茗,悄然退下,室內只剩下两人。
  “陈生,品茶。”利铭泽靠在舒適的沙发里,神情比会议室里放鬆了些许,说道:“刚才会上,你听得认真,想必已有想法?”
  陈耀豪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利生,我对於煤气生產、运输等技术性方面不敢多言,但在运营方面確实有些考虑。”
  说到这里陈耀豪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利铭泽,继续说道:“我们中华煤气在港岛根基深厚,
  供气网络覆盖广阔,这是巨大的优势。但市场在变,只做基础的供气服务,增长空间会越来越受限。”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说道:“我认为,是时候成立一家专注於煤气工程諮询与安装的全资子公司。”
  利铭泽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家子公司,可以更灵活、更深入地介入客户端的煤气管道规划、安装、改造工程。从大型屋苑、商业大厦,到新开发项目,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施工监管的一站式服务,牢牢抓住工程源头。
  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服务附加值,更能巩固和扩大我们的用户基础。”陈耀豪条理清晰地阐述著。
  利铭泽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讚许:“工程服务,延伸產业链,思路是对的。还有呢?”
  陈耀豪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拋出了更具野心的部分,建议道:“同时,这家子公司还可以负责煤气灶具、热水器等终端设备的销售与推广。尤其是,我们要大力推广『明火煮食”的理念!”
  “明火煮食?”利铭泽放下茶杯,饶有兴致地重复道。
  “没错!”陈耀豪语气带著一种独特的热情,说道:“利生,港人爱美食,追求『气』。只有明火炒菜的那份香气和灵魂。这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也是煤气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我们要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认识並爱上明火烹飪的魅力,这不仅是销售灶具,更是推广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连接。
  灶具销售好了,天然气的用量自然提升,用户粘性也大大增强。工程服务铺管道,灶具销售点灶火,两头並进,环环相扣。”
  利铭泽静静地听著,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
  陈耀豪的方案,不仅著眼於眼前的业务拓展,更触及了品牌文化和用户习惯的塑造,格局不小。
  片刻的沉默后,利铭泽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拿起桌上的银质打火机,“叮”地一声弹开盖子,点燃一支雪茄,烟雾裊裊升起,融进窗外的暮色里。
  “陈生。”他缓缓开口,声音带著一丝讚许的语气说道:“你这个想法—很有价值。工程服务深化根基,灶具推广点燃需求,明火煮食—更是打到了点子上。中华煤气要的,不仅是管道里的气,更是千家万户灶台上的火。”
  他吸了一口雪茄,目光透过烟雾,锐利地看向陈耀豪说道:“我原则上支持。不过,成立子公司不是小事,具体架构、资源投入、市场策略,需要详尽的计划书。
  特別是『明火煮食”这个概念的推广,如何落地,如何深入人心,你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陈耀豪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知道,这第一步棋,算是落下了。
  他迎向利铭泽的目光,沉稳而坚定说道:“我相信利生以及团队的能力,肯定会大获成功。”
  “陈生客气了,既然有了发展良策,肯定要全力去做,这样才不会辜负股东们的信任。”
  “哈哈哈。”陈耀豪笑了笑道:“其实也得感谢利生的信任。”
  会客室內,雪茄的氮氬尚未散尽,方才关於新子公司和明火煮食的激昂討论沉淀下来,气氛转为更深沉的务实探討。
  “陈生,你对煤气厂本身的未来,可有想法?”利铭泽啜了一口重新续上的茶水,目光投向窗外,焦点却似乎落在那日夜不息运作的北角煤气工厂。
  它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这片寸土寸金之地,为整个港岛输送著能量,却也日益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所环伺。
  陈耀豪顺著他的视线望去,窗玻璃上隱约映出远处工厂粗獷的轮廓和耸立的储气罐。他沉吟片刻,知道这才是触及公司根基的大问题。
  “利生,北角厂是中华煤气发展的根基。但时代在变,城市在扩张。”
  陈耀豪的声音带著一种冷静的凝视,说道:“您看这周围,新楼盘、商业中心、高档社区都在拔节生长。这片土地的价值,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概念。”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著利铭泽的反应。这位掌舵人脸上没有波澜,只是眼神更加专注。
  “恕我直言,”陈耀豪继续道:“即便我们不主动考虑,港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迟早也会找上门。繁华都市的核心地带,容纳一个大型煤气製造厂?
  安全、环保、土地效益,任何一个理由都足以让搬迁成为必然。与其到时候被动应对,甚至可能被施加苛刻条件,不如我们未雨绸繆,主动研究、规划。”
  利铭泽缓缓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划著名圈,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你说得对。”利铭泽终於开口,声音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那是面对即將告別一段歷史的复杂心绪。
  “北角厂的位置,確实越来越像一颗『硬钉子”。安全无小事,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港府的態度我们心知肚明。”
  他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务实,继续说道:“主动总比被动好。搬迁是个庞大工程,牵涉选址、技术升级、巨额投资、员工安置千头万绪。不能拍脑袋决定。”
  “是的,利生。”陈耀豪立刻接话,说道:“这需要详尽、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新址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兼顾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空间、运输成本、环境影响评估。
  同时,搬迁本身也是一个技术升级的契机,我们可以引入更先进、更环保的生產工艺。”
  利铭泽微微頜首,显然陈耀豪的思路与他所想不谋而合。
  “好。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他做出了决断道:“陈生放心,我会亲自指派一个专项小组,
  由技术、规划、財务和法务的核心骨干组成,儘快启动全面的搬迁可行性调研。
  选址、成本、技术路线、时间表、政策风险—-都会摸清楚,拿出一个扎实的报告来,然后提交给各位董事討论。”
  “我到时候一定支持利生!”陈耀豪心中明白,煤气厂搬迁不是一夕一朝可以完成。等到自己掌控中华煤气时,正好就可以开发地皮。
  搬迁议题的启动,意味著中华煤气將开启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型。
  这不仅关乎一个工厂的去留,更关乎公司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格局。
  话题渐息,茶已微凉。
  陈耀豪適时起身:“利生,今天受益匪浅,改日再来拜访。”
  陈耀豪告辞离开,走出中华煤气总部大楼,北角喧囂的市声扑面而来。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聂立在繁华之中的老厂,黄昏的光线勾勒出它庞大而略显沧桑的轮廓。
  万家灶火需要它,但这座城市新的蓝图,似乎也在呼唤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时间步入十二月,沙田火炭的荣耀工业园区里,寒意渐浓,却掩不住一派繁忙景象。
  陈耀豪今日前来视察红牛饮料的生產情况。
  原助理徐智渊已正式调任红牛饮料公司总经理,在他的高效推动下,从德国引进的全套生產线已在园区內安装调试完毕,並进入了试生產阶段。
  在徐智渊的陪同下,陈耀豪步入厂房。
  生產线正低速运转,耳边是机器的低沉轰鸣,空气中混合著牛磺酸特有的气味,工人们在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这一切在陈耀豪眼中,瀰漫著一股浓郁的、名为財富的气息。
  徐智渊在一旁详细介绍:“陈生,我们整条產线涵盖了水处理系统、浆製备系统、配料添加系统、碳酸化系统,以及灌装封盖、混比、洗罐、贴標等核心单元,辅以传送带、空压机和制冷机组等设备。”
  陈耀豪对具体技术细节虽不甚了了,但整体概念是明白的,他点头问道:“这个水处理系统,
  具体是什么作用?”
  徐智渊引他走到一组设备前,解释道:“陈生,这就是核心的水处理系统,它能高效去除水中的各种离子、杂质,並完成彻底杀菌消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陈耀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追问道:“如果单有这套系统,是不是就能生產纯净水?”
  “从原理上讲確实类似,但具体的工艺適配还需要諮询实验室的技术工程师。”徐智渊稍作迟疑,谨慎地回答。
  “也就是说,如果单独採购一条纯净水生產线,成本会低很多?”陈耀豪再问道。
  “我们这套低速生產线是整体交钥匙工程,总价50万美金。若单独配置一条標准纯净水產线,
  预估投资也不会太低,至少在100万港幣以上。”徐智渊补充道。
  “嗯,明白了。”陈耀豪话锋一转,切入实际运营,问道:“那这条线目前的日產能是多少?
  一“每分钟可生產80罐。目前我们按单班制生產,日產量约为57600罐。全年扣除设备维护时间,按300个生產日计算,年產能可达1720万罐红牛左右。”徐智渊匯报得很清晰。
  陈耀豪心下迅速盘算,以当前市场的认知度和消费习惯,一年能否消化掉近一千七百万罐產品,仍是个未知数。
  產品已然就位,下一步的关键在於市场开拓。
  在红牛公司的办公室內,陈耀豪继续听取徐智渊关於成本和定价策略的匯报。
  “陈生,目前每罐红牛的原材料成本约为0.017美元,主要来自各类添加剂。铝罐成本0.07美元,人工、水电及折旧等製造成本约为0.012美元。再加上管理成本摊销,总生產成本控制在0.09
  美元左右,约合0.4港幣。”
  “嗯,定价方案呢?”陈耀豪表示认可,
  “北美市场的定价我们主要基於三点考量:首先,作为革命性的功能性新品,必须採用高端定价策略,这有利於快速回收前期投入並建立品牌形象。
  其次,参考当前美国市场一罐330毫升可口可乐约0.25美元的零售价,我们的產品具备功能性、进口和新奇特质,溢价空间充足。
  再者,產品出厂后需经过进口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多重环节,每个环节通常需加价50%至100%,並需覆盖各项税费。
  综合以上,我们建议出厂价定为0.4美元(约2港幣),终端零售价瞄准2美元(约10港幣)。
  据此测算,每罐毛利约1.6港幣,年利润预期可达2700万港幣以上。”
  陈耀豪听罢,第一反应是这点利润並不算丰厚,且庞大的市场推广费用尚未计入。
  当然,这只是起步阶段,一旦產能全面打开,规模效应將带来可观的利润增长。
  “市场推广计划怎么样了?”他接著问。
  “在北美,我们有两个现成渠道:一是与麦克加深合作,授权他代理红牛;二是已经与北美的7-11便利店达成初步上架协议。”
  “仅此而已?”陈耀豪质疑道:“这远远不够。必须重点深耕酒吧、夜店、健身房、高端便利店及长途卡车司机等特定渠道,大力开展免费试饮。
  其次,要积极赞助美国的顶级职业运动,特別是棒球一一包括球队和明星运动员,通过体育营销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当下美国,第一体育运动,既不篮球,也不是足球,而是棒球运动。
  “这样的话—我们短期內可能很难实现盈利。”徐智渊略显犹豫。
  “前期可以接受战略性亏损。欧洲同样如此,在英国、义大利、德国等足球强国,赞助足球运动甚至投资足球俱乐部,都是打响品牌的高效途径。当然,现阶段的重心仍是全力开拓美国市场。”
  “明白,陈生。”徐智渊心下钦佩老板的魄力与格局。
  “本地市场策略呢?”陈耀豪又问。
  “香港市场我们原定出厂价1.5港幣,零售价3港幣。”
  “为什么本地价格比外销低这么多?”陈耀豪质疑道:“红牛的目標客群从来不是普通大眾,
  而是的士司机、码头工人、运动员和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出厂价统一为2港幣,零售价提高到4港幣。”
  他清楚,当时香港社会贫富虽悬殊,但中產及富裕阶层已具规模,具备消费潜力。
  “同样,在香港也要大规模开展试饮派送,覆盖夜班司机、港口、夜总会、舞厅等场景,同时强势铺货。如果商家嫌贵不愿进货,就採用售后结算模式一一先免费铺货,卖得好他们赚差价,卖不完我们全数收回,他们零风险。当然,7-11和地段好的士多店也必须全面覆盖。”
  这是一套低门槛、高渗透的打法,旨在將红牛迅速植入每一个目標消费场景。
  “好的,陈生。”徐智渊逐一记下。
  接下来,两人又討论了具体试喝的规模,每天必须赠送多少,怎么样去监督,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做详细討论。
  一直到下班,才结束討论工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