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港岛:从九龙城寨收租到大亨> 第129章 便利店与亚洲糖王的消息

第129章 便利店与亚洲糖王的消息

  第129章 便利店与亚洲王的消息
  维港中心。
  上午,陈耀豪正埋首於一份文件,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专注地处理著公务。
  “瞪瞪”
  一阵清晰而略带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请进。”陈耀豪放下笔,抬起头。
  门应声而开,7-11便利店的经理庞志鸿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著一个记事本,神情恭敬中带著一丝干练。
  “陈生,您找我?”自7-11便利店总部迁入维港中心后,庞志鸿的匯报显然便捷了许多,大大提升了陈耀豪的管理效率。
  “坐。”陈耀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开门见山道:“庞经理,匯报一下便利店近期的整体情况?”
  庞志鸿显然有备而来,立刻翻开本子,条理清晰地开始匯报导:“陈生,截至昨天,我们按照年初计划,已经成功新开设了12家分店。
  目前全港店铺总数达到42家,其中港岛区30家,九龙区12家。
  针对之前少数几家出现亏损的老店,我们都进行了彻底的整改方案,优化了选址、商品结构和运营效率。
  现在成效显著,公司整体月度盈利已稳定达到约60万港幣,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嗯,不错。”陈耀豪脸上露出一丝讚许,手指在办公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说道:“才四月份,新店就开了12家,这个速度值得肯定。这些新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陈生,完全遵照您的指示布局。九龙半岛的新店主要集中在尖沙咀核心地带,下一步我们计划向旺角、何文田等人口密集区域扩展。
  港岛区则主要集中在中环、铜锣湾等核心商业区和繁华地段,下一步目標是北角、上环以及黄竹坑这些区域。”庞志鸿回答道。
  陈耀豪听完,沉吟片刻,手指无意识地继续轻敲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年初定下的目標是全年新增三十家店。这样,就按你刚才提到的区域方向,今年再开28家新店,全年总目標还到40家。
  接下来具体分配是:港岛中环核心区再增十家,港岛其他区域(北角、上环、黄竹坑等)再开十家。
  九龙半岛尖沙咀,尤其是你提到的旺角、何文田方向,再开八家。”
  他顿了顿,严肃认真的说道:“这个布局的核心目的,是要让港岛区店铺总数接近50家,尖沙咀一带达到约20家。
  我们要在这些核心黄金区域形成绝对的、压倒性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让『7-11』成为这些区域便利生活的代名词。”
  “明白,陈生!”庞志鸿迅速在本子上记下这关键指令。
  “不止於此,”陈耀豪身体微微前倾,强调道:“明年,你的战略重心必须继续放在港岛和尖沙咀的深耕上。
  我们要追求『密集效应”,让店铺网络覆盖更密,服务更便捷。这不仅是巩固优势,更要製造一种『虹吸效应』。
  让九龙其他区域乃至新界的市民,看到我们在这两个核心区的成功,从而主动期盼、甚至要求我们儘快去他们的社区开店。
  要把顾客的期待变成我们扩张的动力。”
  “是!我一定落实到位。”庞志鸿郑重点头,深知这战略意图的重要性。
  “好。”陈耀豪话锋一转,问道:“这段时间,惠康和百佳这两大超市巨头,有没有什么针对便利店的新动向?”
  “暂时没有直接介入便利店业態的动作。”庞志鸿翻动笔记本,匯报导:“他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加速拓展其大型超市的规模上。
  不过,我们注意到一个值得警惕的新动向:他们显著加大了在自有品牌商品上的布局力度。
  除了之前就重点推广的袋装米,近期更是大规模扩充了食用油、速食食品等基础民生品类的自营產品线,价格上很有竞爭力。”
  他匯报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情报,这个必须得引起重视陈耀豪听完,手指再次习惯性地轻敲桌面,发出篤篤的轻响。
  他沉思片刻,问道:“庞经理,我们现在有多少家店是开在大型居民区、主要服务社区日常生活的?”
  “陈生,目前开在成熟居民区的店铺还不多,只有九家左右。”庞志鸿如实回答。
  “这就是我们的突破口。”陈耀豪眼神一亮,说道:“我们和超市巨头的核心定位本就不同。
  他们是大宗、仓储式,我们是即时、便利。面对他们在粮油等基础商品上的价格战,我们不必硬拼。相反,要进一步强化我们的『便利』和『即时需求』属性。”
  “中央厨房项目必须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来打造!在便当、热食,包括关东煮、包子等、新鲜烘焙、以及高品质的自製咖啡与特色饮料上狠下功夫。
  我们要提供超市无法提供的、即买即食、新鲜美味的热食和饮品解决方案。
  这才是真正的差异化竞爭,满足上班族、学生、夜归人的即时餐饮需求,建立我们的独特护城河。”
  “请陈生放心!中央厨房的建设和產品研发一直是我们最优先的项目,团队正在全力推进,確保品质和效率。”庞志鸿立刻保证道。
  “另外。”陈耀豪想起一事,问道:“最近有没有一个叫赵正德的人来找过你?是我介绍他来的,做粮油生意。”
  “有的,陈生。”庞志鸿点头,说道:“赵生前段时间確实来过,向我们推介了他的粮油產品“嗯。”陈耀豪指示道:“这样,在大米这个品类上,你安排採购部门给他一个机会,先引进一些袋装大米上架试试水。
  规格大小和定价策略,就参照惠康超市同类自营商品的標准。算是给他一个初步的合作机会,
  看看市场反应和產品竞爭力。”
  “好的,陈生。”庞志鸿记下,但隨即面露一丝难色,补充道:“不过,陈生,就在赵生之后,马来亚的郭氏兄弟公司的销售代表也主动接洽了我们,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能供应米麵粮油。
  他们提供的品类--和赵生那边存在直接衝突。郭氏在东南亚根基深厚,货源和价格似乎都很有优势。”
  “郭氏兄弟?”陈耀豪眉头微挑,確认道:“他们的老板是郭鹤年?”
  “是的,陈生,正是这位『亚洲王”旗下的公司。”庞志鸿肯定道。
  郭鹤年的大名在商界如雷贯耳,其掌控的粮油贸易网络遍布东南亚。
  陈耀豪脑中迅速权衡:郭鹤年是真正的商业巨,其资源和渠道非赵正德可比。
  未来若想开拓东南亚市场,与郭氏建立良好关係至关重要。但赵正德是自己引荐的本地商人,
  也不能完全不照顾。
  他很快做出决断,说道:“这样处理:同时引进两家供应商。在米麵粮油这个大类上,我们可以容纳多个品牌。
  不过,在大米这个具体品类上,可以適当多给赵氏粮油一些採购份额,算是兑现我给他的初步承诺。
  但其他品类,如食用油、麵粉等,按市场规则公平竞爭,谁的產品好、价格优、服务到位,我们就用谁的。
  保持开放,但也给赵生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明白,陈生!这个方案很周全,我回去就协调採购部落实。”庞志鸿领会了老板的意图。
  既要照顾关係,也要平衡商业利益,更要为长远布局留下空间。
  下午的港岛,阳光带著一丝暑气。
  陈耀豪在7-11便利店经理庞志鸿的陪同下,乘坐专车前往位於东区箕湾的仓储物流中心及中央厨房进行实地考察。
  车队从中环出发,沿著电车轨道向东行驶。
  途经北角、鱼涌时,陈耀豪特意示意司机放缓车速,
  他的目光投向车窗外鱼涌那片繁忙的工地,那是太古城的首期工程,正如火如茶地进行著,
  巨大的桩基和初具雏形的楼体宣告著这片土地的重生。
  陈耀豪凝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车窗沿上轻叩。
  太古城一期销售在即,他心中的算盘拨得更快:必须加快赛西湖和太古山谷地皮的开发节奏,
  力爭在太古城一期完美收官后无缝衔接,迅速推出新盘预售,这是快速回笼庞大前期投入的关键一步。
  穿过鱼涌,继续向东便是箕湾。
  这片区域的发展,离不开1904年便已开通的香港电车,它將箕湾与港岛核心紧密相连,
  几十年的积淀,让这里形成了浓厚的工业底色,沿途可见不少略显陈旧的工厂大厦林立,机器轰鸣声隱约可闻。
  正是这些工厂,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在此就业、生活。
  然而,工业区的繁荣也带来了显著的副作用:狭窄的道路上,货车、巴士、电车、私家车交织混杂,交通堵塞成了家常便饭。
  短短十几公里的路程,车队竞在走走停停中耗费了近一个小时,才最终抵达位於箕湾工业区腹地的7-11中央厨房及仓储中心陈耀豪此行的核心目的,是实地检验关乎便利店命脉的食品安全体系。
  同时,这也是一种姿態。他要让所有员工,特別是中央厨房和仓储的一线人员,深切感受到大老板对“舌尖上的安全”是何等重视,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庞志鸿和中央厨房负责人的引导下,陈耀豪开始了细致的巡查。
  他首先聚焦於厨房的卫生状况,这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病从口入”的道理他深语於心。
  他仔细查看了操作台、灶具、地面的清洁程度,甚至打开冰柜查看內部卫生。
  厨房整体窗明几净,光可鑑人,空气中瀰漫著消毒水的气味。
  不知是日常保持的结果,还是为了迎接检查而进行的突击大扫除。
  陈耀豪没有点破,只是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
  接著,他重点检查了食材存放区。冷藏库、冷冻库的温度是否达標?生鲜蔬果的储存条件如何?
  他拿起一盒待处理的肉类,仔细查看色泽和包装日期。
  “嗯,整体还算规范。”陈耀豪微微点头表示初步满意,但隨即严肃地强调:“庞经理,李主厨,食材存放,尤其是生熟分开,是铁律!
  必须严格执行分区、分架、分容器存放。更要建立严格的定期巡检和食材新鲜度评估制度。
  一旦发现任何食材有异味、变色、变质跡象,特別是肉类、海鲜等高危品类,必须立即废弃!
  绝不能有丝毫侥倖心理。
  成本增加是小事,品牌信誉和顾客健康一旦受损,是多少钱都挽回不了的。明白吗?”
  “明白!陈生,我们一定严格执行!”庞志鸿和厨房负责人李主厨连忙郑重应诺,额角微微见汗。
  离开中央厨房,一行人又来到紧邻的现代化仓储中心。
  这里货架高耸,品类繁多,是维繫整个便利店网络的补给心臟。
  陈耀豪穿梭在整齐的货架间,不时拿起商品查看生產日期和储存状態。
  “仓储管理是保障商品新鲜的最后一道关卡。”他停下脚步,对隨行的仓储主管指示道:
  “务必严格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入库和出库记录要清晰可查,系统要能准確追踪批次。
  防鼠、防虫、防潮、防霉变的工作要常抓不懈!通风、温湿度监控必须到位。
  我重申一遍:绝对、绝对不能让任何过期或存在质量隱患的商品,流到任何一家门店的货架上!这是红线!”
  正当陈耀豪结束考察,一行人步出仓储中心大门时,一位身著得体西装、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主动迎了上来,笑容和煦地向庞志鸿打招呼:“庞生,你好!”
  庞志鸿显然认识来人,立刻侧身向陈耀豪引荐:“陈生,这位是郭氏兄弟公司在香江的负责人,郭邦彦先生。郭生,这位就是我们集团的陈耀豪先生。”
  “陈生,久仰大名!幸会幸会!”郭邦彦热情地伸出手,姿態谦恭又不失气度,笑道:“我是郭邦彦。”
  “郭生,你好。”陈耀豪与他握手,目光中带著一丝瞭然与试探。
  他想起上午与庞志鸿的谈话,心中一动,带著几分確认的语气问道:“郭先生,恕我冒味,郭鹤年先生是——?”
  郭邦彦笑容加深,坦然道:“正是家叔。“
  “哦!”陈耀豪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心中的拼图瞬间完整。
  上午刚谈及的东南亚粮油巨头,其家族成员下午就“巧合”地出现在自己考察的核心基地,这绝非偶然。
  “陈生。”郭邦彦把握时机,切入正题,语气诚恳的说道:“其实,我三叔一直非常关注7-11
  便利店的创新模式。
  他托我向您表达一个意向:郭氏兄弟公司不仅希望能在粮油供应上与贵公司深化合作,更非常希望能將7-11便利店这一成功的零售模式,引入到狮城和马来亚市场。我们相信,这將是双方共贏的合作。”
  陈耀豪闻言,眼神一亮。上午才在办公室权衡过郭氏的分量,下午对方就拋出了更具战略性的橄欖枝!
  他直视郭邦彦,意味深长地问道:“郭鹤年先生也看好便利店模式,在东南亚的发展前景?”
  “何止是看好。”郭邦彦笑容篤定,话语中透露出郭氏的商业远见,说道:“我们看到了它巨大的潜力与独特的生命力。三叔认为,这与郭氏在东南亚的根基和资源,能形成极佳的互补。”
  “好!”陈耀豪的回答乾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这正是一个將事业版图拓展至东南亚的绝佳跳板,岂能错过?
  他当即发出邀请道:“请务必转告郭鹤年先生,我诚挚邀请他方便之时亲临香江考察。我非常期待能与他当面详谈这个极具潜力的合作构想。”
  “太巧了!”郭邦彦欣然道:“三叔恰好计划过几日来港处理事务。您的邀请,我一定第一时间转达!相信三叔也会非常期待与您的会面。”
  “好,那我们静候佳音。”陈耀豪点头。
  双方又寒暄了几句,交换了名片后,郭邦彦识趣地告辞离开。
  目送他的背影,陈耀豪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箕湾的工业气息依旧浓厚,但刚刚结束的这场短暂会,却仿佛为他的商业帝国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陈耀豪转向身旁的庞志鸿,目光投向周边那些略显陈旧的工业楼宇,开口问道:“庞经理,眼下箕湾这一片,有没有合適的、整栋或大面积的工业大楼在掛牌出售?”
  庞志鸿闻言,立刻领会了老板的意图,带著一丝確认的语气问道:“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考虑自持物业,购买属於公司的工业大楼?”
  “对。”陈耀豪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道:“刚才你也看到了,租用的这地方条件实在有限。
  楼体老旧不说,连部像样的工业电梯都没有,货物上下、员工通行都极不方便,更別提未来扩大中央厨房和仓储规模的空间限制了。
  这已经成了我们提升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瓶颈。”
  “確实如此,陈生。”庞志鸿表示认同,隨即提出建议道:“如果目標是购置现代化工业楼宇,我建议不妨將目光投向邻近的柴湾。
  那边是港府重点扶持的新兴工业区,新建的工业大厦不仅普遍配备了高效的大型货梯。
  而且都是按照高標准荷载设计的楼层,空间布局也更合理,非常適合我们中央厨房和大型仓储的需求。”
  “嗯,柴湾”陈耀豪沉吟片刻,觉得这个提议可行。
  但他深知这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问题:“公司目前的帐面资金情况如何?短期內能否支撑这样一笔物业购置?”
  庞志鸿面露难色,坦诚匯报:“陈生,公司目前的现金流主要都投入在加速新店拓展计划上了。
  要一次性拿出购置整栋工业大楼的款项,现有的资金池確实难以抽调,恐怕捉襟见肘。”
  陈耀豪沉默了几秒,他深知,眼下正是香港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工业地皮和优质物业的价格只会水涨船高,资產升值的潜力巨大。
  他果断拍板:“『迟买不如早买”,这个方向是对的。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统筹解决。
  这样,你先著手去柴湾物色合適的標的,重点考察那些符合我们需求的现代化工业大厦,摸清市场行情和具体房源。
  有了目標,资金筹措的方案自然也就清晰了。”
  “明白,陈生!我立刻著手去办。”庞志鸿见老板决心已定,且承担了解决资金的核心压力,
  立刻点头应承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